發洪水是件鬧心的事,尤其是山東去年已經鬧過一次了,今年還來,這就不得不讓竇寬罵街了。罵街歸罵街,可該做的事兒還是得做的,就在竇寬準備下去看看各縣的情況時,東平郡公程名振以欽差副使的名義趕到刺史府。
詔曰:“古來聖君以仁德治世,無不以牧養生民為社稷,......孤秉承皇帝聖意攝政監國,不敢稍加怠慢。
著令滑州刺史竇寬為河南道按察使,程名振副之,一體節製河南諸州軍政,便宜行事,所至之處如孤躬親。務必以救災拯民為要,......,上不負皇帝信任之期,下不負百姓殷勤之盼。”
看著竇寬和府衙的僚屬們都一頭霧水的在下麵撓腦袋,程名振不由的笑了笑,他知道這些人為什麽感到疑惑。
按照朝廷的規製,以往要麽是中書省直接派遣大員來,要麽是當地的都督府長官直接就地接任,什麽時候輪到他一個小小的朱袍刺史了。
“彥集,來的時候太子爺說了,你是個親民的好官,同時也是個膽大妄為的人。
不過,國家危難真是你這樣的人有用武之地的時候,隻要能平滅河南道的水災,就算是把天捅漏了,殿下他也替你扛著。”,話畢,程名振笑著把聖旨交到竇寬的手中。
低地看著手裏的聖旨,竇寬的不由的顫抖著,因為上次的事兒,他在整個河南道得罪了不少人,明理暗裏的擠兌他,說太子不過是利用他一時罷了,還能真為他把別人怎麽樣嗎?
不過,人家說的也沒錯,自己也不是東宮的人,太子就是再欣賞自己又能如何,所以久而久之竇寬也就不反駁了。可今兒,這道詔書,徹底顛覆了他對李承乾認知,殿下真是仁義啊,殿下知我竇寬啊。
“臣,竇寬誓死效忠大唐,效忠陛下,如若不能及時的堵住河南的窟窿,臣就先砍了自己的腦袋!”
話畢,竇寬望著西麵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其實他是想說一些感謝太子的話的,可又怕人多嘴雜,到時候有人曲解之後傳到朝廷去,那可是會給太子招禍呢。
“竇按察使,在本官來之前,朝廷就在長安緊急劃撥二十萬擔糧食,按照預定的時間,再有半個月就可抵達河南道地界。
路過洛陽時,王都督說了,他還會籌措一些物資送過來,另外,明年的種子、農具,他那也包了,請按察使在前麵放手施為。”,程名振一邊扶起跪在地上的竇寬,一邊說道。
他雖然貴為郡公、從三品的大員,但絲毫不敢小看這位太子看重的新貴,能被太子爺看重的人,那是一般的人嘛。而且聽說他還是太穆皇後的族人,那這將來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遠的不說,那位新任的洛陽都督王治,自從跟了太子後,僅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介小小的縣令,升到正三品大員的,就算是他這樣開國將軍和人家也是比不了的。
恩,聽完的程名振的話,竇寬不由的點了點頭,太子真是心思如發,不僅在朝廷中讓宰相們專職負責統籌,又把廉政部的官員主政洛陽就近保障,確實是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啊。
在心裏盤算一會兒,沉聲說道:“根據都督府最新發來的抵報,汴水、泗水之間的宋州和忻州災情最為嚴重,你我兵分兩路,先去這兩處看看,然後再返迴徐州。
知會崔都督,讓他把府庫裏的剩下的糧食都分發下去,不夠的就地籌措,要是再餓死人,激起了民亂,就別怪本官不念舊情了。”
竇寬是頂看不上崔家那個摳門的上司,留著那些糧食能特麽下崽啊,知道的是他老家是清河的,不知道還特麽以為他是山西出來的土財主呢。......
宋州城,城裏的災民在粥棚領完州後,就直接做到席地而坐,竇寬帶著幾個欽差僚屬著便服穿梭其中,看著老百姓在泥地裏打滾,竇寬眉頭深鎖,哎,今年的災太大了。
就在他準備去粥棚看看,順便和府衙的官吏問問賑災情況的時候,不遠處傳來女人的哭聲。定眼一看,原來是一個婦人在抱著八、九歲的孩子痛哭流涕,周圍的百姓的也隻是用麻木的眼神看了一眼後,就各顧各的,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大姐,令郎這是得了什麽重病嗎?”
嗚嗚嗚......“迴貴人的話,我兒子是因為吃賑粥,吃多了,活活毒的,哎,造孽啊,我們劉家從此絕後了啊,這讓我到了地下怎麽去見他爹啊。”
吃粥還能毒死?竇寬彎腰撿起了地上的碗,擺在他眼前的是一碗黑漆漆的粥,放在鼻子邊一聞,一股濃重的黴味差點把他熏倒。特麽的,竟然是發黴的,狗日的宋州刺史,他竟敢貪汙賑糧,竇寬的額頭青筋暴起。
“都督府不是發糧了嗎?你們為何還要吃黴米呢?難道是州裏的官員貪汙了不成?”
婦人沒有迴話,隻是抱著兒子的屍體哭泣,看到竇寬等人衣著不是常人,不遠處的老漢則高聲迴道:“貴人,這粥是發黴的糧食熬出來的,人吃了後死不死就要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朝廷發沒發糧食咱不知道,反正自打發賑粥開始,咱吃的就是這些,要是不信,您可是去東頭的粥棚看看就知道了。哎,能活一天是一樣吧!”
百姓們是不會說假話的,這是竇寬在滑州當刺史總結出來的經驗,帶著一肚子怒火,竇寬等人就來到位於東街的官家粥棚。
看著百姓們還在小吏們組織下有序的領著發黴的粥,竇寬直接衝了上去,弄得隨從的屬僚嚇了一跳,趕緊跟上了上去,可不敢讓這位爺出事兒,要不然迴了長安他們可沒法向太子交差啊。
“發黴的米會吃死人的,你們這不是賑災,是在草菅人命,說,為什麽要這麽做?”
看這竇寬一副一副質問的口吻,施粥的衙役,一邊倒著粥,一邊慢聲的說:“是誰的腰帶沒係緊,把你這個東西露出來啊,來啊,給老子好好教訓這個衝好漢家夥。”
就在周圍的衙役,準備收拾這個鬧事的家夥時,隻見其隨員從包裹裏掏出一枚金印,高聲喝到:“都不要妄動,站在你們麵前的是朝廷欽命的淮南道按察使、竇使君。膽敢對欽差專使不敬,形同謀反,你們是長了幾個腦袋啊,你。”
還沒等隨員說完話,竇寬抬手打斷了他:“和你們這些小人計較,沒得丟了本官的臉麵,去,把你們劉刺史請來,老子要問問他,他是怎麽給朝廷辦的差!”.......
詔曰:“古來聖君以仁德治世,無不以牧養生民為社稷,......孤秉承皇帝聖意攝政監國,不敢稍加怠慢。
著令滑州刺史竇寬為河南道按察使,程名振副之,一體節製河南諸州軍政,便宜行事,所至之處如孤躬親。務必以救災拯民為要,......,上不負皇帝信任之期,下不負百姓殷勤之盼。”
看著竇寬和府衙的僚屬們都一頭霧水的在下麵撓腦袋,程名振不由的笑了笑,他知道這些人為什麽感到疑惑。
按照朝廷的規製,以往要麽是中書省直接派遣大員來,要麽是當地的都督府長官直接就地接任,什麽時候輪到他一個小小的朱袍刺史了。
“彥集,來的時候太子爺說了,你是個親民的好官,同時也是個膽大妄為的人。
不過,國家危難真是你這樣的人有用武之地的時候,隻要能平滅河南道的水災,就算是把天捅漏了,殿下他也替你扛著。”,話畢,程名振笑著把聖旨交到竇寬的手中。
低地看著手裏的聖旨,竇寬的不由的顫抖著,因為上次的事兒,他在整個河南道得罪了不少人,明理暗裏的擠兌他,說太子不過是利用他一時罷了,還能真為他把別人怎麽樣嗎?
不過,人家說的也沒錯,自己也不是東宮的人,太子就是再欣賞自己又能如何,所以久而久之竇寬也就不反駁了。可今兒,這道詔書,徹底顛覆了他對李承乾認知,殿下真是仁義啊,殿下知我竇寬啊。
“臣,竇寬誓死效忠大唐,效忠陛下,如若不能及時的堵住河南的窟窿,臣就先砍了自己的腦袋!”
話畢,竇寬望著西麵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其實他是想說一些感謝太子的話的,可又怕人多嘴雜,到時候有人曲解之後傳到朝廷去,那可是會給太子招禍呢。
“竇按察使,在本官來之前,朝廷就在長安緊急劃撥二十萬擔糧食,按照預定的時間,再有半個月就可抵達河南道地界。
路過洛陽時,王都督說了,他還會籌措一些物資送過來,另外,明年的種子、農具,他那也包了,請按察使在前麵放手施為。”,程名振一邊扶起跪在地上的竇寬,一邊說道。
他雖然貴為郡公、從三品的大員,但絲毫不敢小看這位太子看重的新貴,能被太子爺看重的人,那是一般的人嘛。而且聽說他還是太穆皇後的族人,那這將來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遠的不說,那位新任的洛陽都督王治,自從跟了太子後,僅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介小小的縣令,升到正三品大員的,就算是他這樣開國將軍和人家也是比不了的。
恩,聽完的程名振的話,竇寬不由的點了點頭,太子真是心思如發,不僅在朝廷中讓宰相們專職負責統籌,又把廉政部的官員主政洛陽就近保障,確實是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啊。
在心裏盤算一會兒,沉聲說道:“根據都督府最新發來的抵報,汴水、泗水之間的宋州和忻州災情最為嚴重,你我兵分兩路,先去這兩處看看,然後再返迴徐州。
知會崔都督,讓他把府庫裏的剩下的糧食都分發下去,不夠的就地籌措,要是再餓死人,激起了民亂,就別怪本官不念舊情了。”
竇寬是頂看不上崔家那個摳門的上司,留著那些糧食能特麽下崽啊,知道的是他老家是清河的,不知道還特麽以為他是山西出來的土財主呢。......
宋州城,城裏的災民在粥棚領完州後,就直接做到席地而坐,竇寬帶著幾個欽差僚屬著便服穿梭其中,看著老百姓在泥地裏打滾,竇寬眉頭深鎖,哎,今年的災太大了。
就在他準備去粥棚看看,順便和府衙的官吏問問賑災情況的時候,不遠處傳來女人的哭聲。定眼一看,原來是一個婦人在抱著八、九歲的孩子痛哭流涕,周圍的百姓的也隻是用麻木的眼神看了一眼後,就各顧各的,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大姐,令郎這是得了什麽重病嗎?”
嗚嗚嗚......“迴貴人的話,我兒子是因為吃賑粥,吃多了,活活毒的,哎,造孽啊,我們劉家從此絕後了啊,這讓我到了地下怎麽去見他爹啊。”
吃粥還能毒死?竇寬彎腰撿起了地上的碗,擺在他眼前的是一碗黑漆漆的粥,放在鼻子邊一聞,一股濃重的黴味差點把他熏倒。特麽的,竟然是發黴的,狗日的宋州刺史,他竟敢貪汙賑糧,竇寬的額頭青筋暴起。
“都督府不是發糧了嗎?你們為何還要吃黴米呢?難道是州裏的官員貪汙了不成?”
婦人沒有迴話,隻是抱著兒子的屍體哭泣,看到竇寬等人衣著不是常人,不遠處的老漢則高聲迴道:“貴人,這粥是發黴的糧食熬出來的,人吃了後死不死就要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朝廷發沒發糧食咱不知道,反正自打發賑粥開始,咱吃的就是這些,要是不信,您可是去東頭的粥棚看看就知道了。哎,能活一天是一樣吧!”
百姓們是不會說假話的,這是竇寬在滑州當刺史總結出來的經驗,帶著一肚子怒火,竇寬等人就來到位於東街的官家粥棚。
看著百姓們還在小吏們組織下有序的領著發黴的粥,竇寬直接衝了上去,弄得隨從的屬僚嚇了一跳,趕緊跟上了上去,可不敢讓這位爺出事兒,要不然迴了長安他們可沒法向太子交差啊。
“發黴的米會吃死人的,你們這不是賑災,是在草菅人命,說,為什麽要這麽做?”
看這竇寬一副一副質問的口吻,施粥的衙役,一邊倒著粥,一邊慢聲的說:“是誰的腰帶沒係緊,把你這個東西露出來啊,來啊,給老子好好教訓這個衝好漢家夥。”
就在周圍的衙役,準備收拾這個鬧事的家夥時,隻見其隨員從包裹裏掏出一枚金印,高聲喝到:“都不要妄動,站在你們麵前的是朝廷欽命的淮南道按察使、竇使君。膽敢對欽差專使不敬,形同謀反,你們是長了幾個腦袋啊,你。”
還沒等隨員說完話,竇寬抬手打斷了他:“和你們這些小人計較,沒得丟了本官的臉麵,去,把你們劉刺史請來,老子要問問他,他是怎麽給朝廷辦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