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大聲的嗬斥被五花大綁的捆著跪在階下的高甑生。
“沒有本帥的命令誰給你的膽子擅自撤退的。在你眼裏還有本帥嗎?還有軍法嗎?”
“末將也不想退,可打到一半的時候敵人的援軍到了。他們反攻得太猛,會州軍傷亡高達三分之一,我實在是頂不住了。”
說完高甑生就低下了他那顆頭高傲的頭顱,戎馬多年的他什麽時候這麽丟人過。
老實說他現在有些後悔了,真該堅持打下去,萬一攻了上去,也不至於在大帳中讓李靖這麽羞辱自己。
這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麽簡單得道理他都不知道。戰場上什麽樣的情況不會發生,難道敵人都是傻子等著你去砍嗎?真不知道高甑生是怎麽活到現在的。
“這就是你撤退了理由,你這一撤,惡陽嶺上的敵軍趁著間隙重創了金河軍,萬一他們再包抄上來將是什麽樣的結果,你想過沒有。
雙方幾十萬人馬犬牙交錯,你說不打就不打了?來人,將他拖下去砍了。”
聽到李靖要殺自己,高甑生這下急了,掙脫了兩邊的軍士,向前跪行了幾步。
還梗著脖子說道:“大帥,末將可是秦王府的舊將,就是陛下在這也會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對我網開一麵的。”
他這話說完可把李靖氣壞了,誰不知道這雲中前線秦王府的將領占了不少,你這麽說不是那皇帝和那些人壓我這個大總管嗎?
再加上李承乾這個監軍,要是不殺了你,老子怎麽立這個軍威,怎麽讓這些驕兵悍將令行禁止。
“事到如今你還敢拿陛下來壓我,開戰之初本帥就曾對你們有言在先,眾將中如果有誰畏葸避戰,本帥就砍了他。
當時你不是沒聽見吧,今天要是不殺了你,本帥何以統帥這三十萬大軍。”
聽李靖這麽說以尉遲敬德為首的秦王府舊將都傻眼了,原本以為這大帥就是嚇唬他一下。
還能因為這點小事就殺了陛下的愛將嗎?再說這也太不給咱們弟兄們麵子了,紛紛給尉遲敬德使了眼色。
他們的小動作被一邊李績全都看在眼中,看來老師要是想鎮住帝係的將領還真的大開殺戒啊。
“大帥,高甑生雖然該死,可是他自己也是負了重傷的啊,現在剛剛開戰,就斬殺大將是不是有些不吉利。
末將願保他一迴。請大帥法外開恩,暫且先記下他這顆人頭讓他戴罪立功吧。”
作為秦王府在雲中前線的頭目,他要不站出來為高甑生說話那可就太對不住他們一起並肩戰鬥十幾年的交情了。
隨後站在右側將領們也都紛紛附議,和站在左邊的李績、柴紹等人形成的鮮明的對比。
看到這麽多人為高甑生求情為難李靖,李承乾這個監軍就不得不站出來。
要是在此時打擊了李靖的威信,那以後人人都可以以此脫罪,那這仗往後還怎麽打。
“陛下在長安拜將時授予大將軍斧鉞,不管是誰觸犯了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那都難逃一死。
不過還請大將軍看在高甑生多年的戰功的份上留個全屍,不知道大將軍以為如何?”
李承乾的話就算個這事定了調子,高甑生觸犯了軍法必須得死。
不管是出於監理軍法的職責,還是他是作為太子的威嚴,隻要他開口了,帳內的諸將就是想說什麽也不好再開口了。
一般來說犯了死罪的將領都是要梟首,可高甑生麵子大,能讓太子求請留個全屍。
刑場上喝了一碗老兄弟送的壯行酒後,在尉遲敬德等人注視下就伏劍自盡了。
在場的將領都知道李靖這麽做就是殺雞給猴看,用高甑生立威。可他們也沒有辦法誰讓這老小子觸犯軍法了。
不過這事也給他們提了個醒兒,要不死在戰場上,要麽死於軍法。反正是有敵無我,有我為敵。
剛剛用過晚飯的李承乾就被大總管李靖請過去了。原因是李承乾白天在帳中為自己說了話,讓自己得以順利的鎮服他們。
其實李承乾自己也知道,就算沒有他,李靖也一樣能讓他們心服口服,隻不過有了他,能讓事情更順利一點吧。
帥帳內隻有李靖和李績師徒二人,李靖還很客氣就如何快速攻克惡陽嶺的問題上征求他的意見。
李承乾聽後走到沙盤麵前自己看著上麵標注的敵我兩軍的態勢,半晌過後,將惡陽嶺西北的地方指給二人。
“就如大將軍所言要想扭轉現在被動的局麵隻有拿下這裏,重新打同我東西集團的通道,進而向定襄攻擊前進。
但惡陽嶺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強攻不僅徒增傷亡,還會讓我軍主力隨時被頡利部反包圍。”
一旁的李績不禁好奇問道“計將安出?”
“不管是我們還是敵軍白天打了一天也都累了,而且夜裏不管是視線還是警惕性,山上的守軍肯定不如白天。”
“趁著夜色再對敵軍發起一次佯攻,掩護一部運動到惡陽嶺西北的峭壁下,拂曉攀爬上去,隨即居高臨下的衝下去,必能大亂敵軍陣腳。這時大軍主力正麵發起進攻必獲奇效。”
聽到李承乾如此的奇兵之說,師傅二人不由的對視了一眼。原來就是想客氣一下,可誰知道這位太子對於奇正之道竟然領悟到了這般地步。
“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以奇為正者,敵意其奇,則吾正擊之;以正為奇者,敵意其正,則吾奇擊之。
從而達到“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殿下剛才這般說辭對奇正之道可謂入骨三分。老臣佩服。”
“承乾是後進末學,在大將軍麵前班門弄斧了。不過本宮有個小小請求不知道大將軍能否應允呢?”
李承乾再這時候提出條件讓師傅一頭霧水,點了點頭等著看他要如何。
“承乾原來也是秦王府的世子和高甑生也是舊人,今日他觸犯軍法死有餘辜。他丟個人的臉麵不要緊,但陛下的臉麵是丟不得的。
本宮這次帶來了三千精兵,他們個個都是百戰的精兵,不少人還和本宮在鐵門關血戰過。所以請大將軍將偷襲的任務交給我的部下。”
話畢就對李靖施了個軍禮,這個要求李靖不能拒絕,要是不同意不說對李承乾沒法交代,就是帳外那些秦王府的舊將他也是交代不過去的。
話分兩頭,長安城弘文殿燈火通明,自從開戰後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就會迴過家,天天跑在這裏隨時處理來往的軍情塘報。
“玄齡,克明,這麽晚了,你們怎麽還不休息啊,這麽熬下去身體怎麽能吃的消。”
施過禮後,房玄齡歎了口氣說道:“陛下,大戰將臨老臣這心裏放不下心呀。”
“朕也是啊,看到外麵風大,就忍不住想到這裏看看有沒有什麽最新的軍報。大將軍和太子他們到了前線了嗎?”
“初二過的河,這會兒應該已經到渾河前線了。就是不知道前線的戰局如何。”,還在沙盤前推演戰局的杜如晦迴了一後雙眼繼續盯著沙盤。
隨後三人都在沙盤前坐了下來,盯著雲中地區雙方對峙的態勢。
“隻有他到了朕才能放心,岑文本他們都推薦尉遲敬德當副帥,隻有你們推薦李績。朕雖然沒有聽你們的,但現在想來這心裏還是七上八下的。”
李世民當然知道尉遲敬德是個猛張飛,衝鋒陷陣那自是不用說,但要說到統兵禦戰,征馳千裏嘛,他恐怕還差些火候。
但尉遲敬德畢竟是秦王府的舊將和自己以前患過難,虎牢關還救過自己一命。玄武門要是沒有他斬殺元吉恐怕自己的小命也就兇多吉少了。
隨後他還在湖上逼迫李淵立他為太子,所以在論功的時候和長孫無忌一樣都列為一等功臣。於情於理這個副帥要不是不給他就寒了他的心了。
要知道在眼下的唐軍中他可是個一言九鼎的人物,現在打好關係對於李恪的將來異常重要。岑文本他們也正好看著了這點,才賣尉遲敬德這個好的。
“在用尉遲敬德為副帥的問題上,陛下和諸位重臣主要顧慮是雲中前線老將過多,李績這個人又太過年輕,用他的話怕是難以服眾。未開戰先去內耗,臣以為這個顧慮還是有道理的。”
看到皇帝後悔了,房玄齡不由的在心中歎了一口氣,但寬慰的話還是要說的,要是這時候李世民都要打下去決心就壞了。
“臣別的倒不擔心,唯一放不下的就這惡陽嶺,這是我軍東西集團唯一的通道,一旦這裏出事,那就是石破天驚。不過對於我軍還是頡利都是必攻必守之地。”
“草原上也不是沒有能人的。聽說自哥倫死後,他的弟弟阿使那思摩就接替了前軍統帥的職位,如果臣是阿使那思摩首先要進攻的就是這裏,用來拖住我軍前進的腳步,那樣想怎麽打都可以了。”
聽了杜如晦的擔心,君臣二人上前看了一會兒也都點了點頭。
“沒有本帥的命令誰給你的膽子擅自撤退的。在你眼裏還有本帥嗎?還有軍法嗎?”
“末將也不想退,可打到一半的時候敵人的援軍到了。他們反攻得太猛,會州軍傷亡高達三分之一,我實在是頂不住了。”
說完高甑生就低下了他那顆頭高傲的頭顱,戎馬多年的他什麽時候這麽丟人過。
老實說他現在有些後悔了,真該堅持打下去,萬一攻了上去,也不至於在大帳中讓李靖這麽羞辱自己。
這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麽簡單得道理他都不知道。戰場上什麽樣的情況不會發生,難道敵人都是傻子等著你去砍嗎?真不知道高甑生是怎麽活到現在的。
“這就是你撤退了理由,你這一撤,惡陽嶺上的敵軍趁著間隙重創了金河軍,萬一他們再包抄上來將是什麽樣的結果,你想過沒有。
雙方幾十萬人馬犬牙交錯,你說不打就不打了?來人,將他拖下去砍了。”
聽到李靖要殺自己,高甑生這下急了,掙脫了兩邊的軍士,向前跪行了幾步。
還梗著脖子說道:“大帥,末將可是秦王府的舊將,就是陛下在這也會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對我網開一麵的。”
他這話說完可把李靖氣壞了,誰不知道這雲中前線秦王府的將領占了不少,你這麽說不是那皇帝和那些人壓我這個大總管嗎?
再加上李承乾這個監軍,要是不殺了你,老子怎麽立這個軍威,怎麽讓這些驕兵悍將令行禁止。
“事到如今你還敢拿陛下來壓我,開戰之初本帥就曾對你們有言在先,眾將中如果有誰畏葸避戰,本帥就砍了他。
當時你不是沒聽見吧,今天要是不殺了你,本帥何以統帥這三十萬大軍。”
聽李靖這麽說以尉遲敬德為首的秦王府舊將都傻眼了,原本以為這大帥就是嚇唬他一下。
還能因為這點小事就殺了陛下的愛將嗎?再說這也太不給咱們弟兄們麵子了,紛紛給尉遲敬德使了眼色。
他們的小動作被一邊李績全都看在眼中,看來老師要是想鎮住帝係的將領還真的大開殺戒啊。
“大帥,高甑生雖然該死,可是他自己也是負了重傷的啊,現在剛剛開戰,就斬殺大將是不是有些不吉利。
末將願保他一迴。請大帥法外開恩,暫且先記下他這顆人頭讓他戴罪立功吧。”
作為秦王府在雲中前線的頭目,他要不站出來為高甑生說話那可就太對不住他們一起並肩戰鬥十幾年的交情了。
隨後站在右側將領們也都紛紛附議,和站在左邊的李績、柴紹等人形成的鮮明的對比。
看到這麽多人為高甑生求情為難李靖,李承乾這個監軍就不得不站出來。
要是在此時打擊了李靖的威信,那以後人人都可以以此脫罪,那這仗往後還怎麽打。
“陛下在長安拜將時授予大將軍斧鉞,不管是誰觸犯了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那都難逃一死。
不過還請大將軍看在高甑生多年的戰功的份上留個全屍,不知道大將軍以為如何?”
李承乾的話就算個這事定了調子,高甑生觸犯了軍法必須得死。
不管是出於監理軍法的職責,還是他是作為太子的威嚴,隻要他開口了,帳內的諸將就是想說什麽也不好再開口了。
一般來說犯了死罪的將領都是要梟首,可高甑生麵子大,能讓太子求請留個全屍。
刑場上喝了一碗老兄弟送的壯行酒後,在尉遲敬德等人注視下就伏劍自盡了。
在場的將領都知道李靖這麽做就是殺雞給猴看,用高甑生立威。可他們也沒有辦法誰讓這老小子觸犯軍法了。
不過這事也給他們提了個醒兒,要不死在戰場上,要麽死於軍法。反正是有敵無我,有我為敵。
剛剛用過晚飯的李承乾就被大總管李靖請過去了。原因是李承乾白天在帳中為自己說了話,讓自己得以順利的鎮服他們。
其實李承乾自己也知道,就算沒有他,李靖也一樣能讓他們心服口服,隻不過有了他,能讓事情更順利一點吧。
帥帳內隻有李靖和李績師徒二人,李靖還很客氣就如何快速攻克惡陽嶺的問題上征求他的意見。
李承乾聽後走到沙盤麵前自己看著上麵標注的敵我兩軍的態勢,半晌過後,將惡陽嶺西北的地方指給二人。
“就如大將軍所言要想扭轉現在被動的局麵隻有拿下這裏,重新打同我東西集團的通道,進而向定襄攻擊前進。
但惡陽嶺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強攻不僅徒增傷亡,還會讓我軍主力隨時被頡利部反包圍。”
一旁的李績不禁好奇問道“計將安出?”
“不管是我們還是敵軍白天打了一天也都累了,而且夜裏不管是視線還是警惕性,山上的守軍肯定不如白天。”
“趁著夜色再對敵軍發起一次佯攻,掩護一部運動到惡陽嶺西北的峭壁下,拂曉攀爬上去,隨即居高臨下的衝下去,必能大亂敵軍陣腳。這時大軍主力正麵發起進攻必獲奇效。”
聽到李承乾如此的奇兵之說,師傅二人不由的對視了一眼。原來就是想客氣一下,可誰知道這位太子對於奇正之道竟然領悟到了這般地步。
“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以奇為正者,敵意其奇,則吾正擊之;以正為奇者,敵意其正,則吾奇擊之。
從而達到“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殿下剛才這般說辭對奇正之道可謂入骨三分。老臣佩服。”
“承乾是後進末學,在大將軍麵前班門弄斧了。不過本宮有個小小請求不知道大將軍能否應允呢?”
李承乾再這時候提出條件讓師傅一頭霧水,點了點頭等著看他要如何。
“承乾原來也是秦王府的世子和高甑生也是舊人,今日他觸犯軍法死有餘辜。他丟個人的臉麵不要緊,但陛下的臉麵是丟不得的。
本宮這次帶來了三千精兵,他們個個都是百戰的精兵,不少人還和本宮在鐵門關血戰過。所以請大將軍將偷襲的任務交給我的部下。”
話畢就對李靖施了個軍禮,這個要求李靖不能拒絕,要是不同意不說對李承乾沒法交代,就是帳外那些秦王府的舊將他也是交代不過去的。
話分兩頭,長安城弘文殿燈火通明,自從開戰後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人就會迴過家,天天跑在這裏隨時處理來往的軍情塘報。
“玄齡,克明,這麽晚了,你們怎麽還不休息啊,這麽熬下去身體怎麽能吃的消。”
施過禮後,房玄齡歎了口氣說道:“陛下,大戰將臨老臣這心裏放不下心呀。”
“朕也是啊,看到外麵風大,就忍不住想到這裏看看有沒有什麽最新的軍報。大將軍和太子他們到了前線了嗎?”
“初二過的河,這會兒應該已經到渾河前線了。就是不知道前線的戰局如何。”,還在沙盤前推演戰局的杜如晦迴了一後雙眼繼續盯著沙盤。
隨後三人都在沙盤前坐了下來,盯著雲中地區雙方對峙的態勢。
“隻有他到了朕才能放心,岑文本他們都推薦尉遲敬德當副帥,隻有你們推薦李績。朕雖然沒有聽你們的,但現在想來這心裏還是七上八下的。”
李世民當然知道尉遲敬德是個猛張飛,衝鋒陷陣那自是不用說,但要說到統兵禦戰,征馳千裏嘛,他恐怕還差些火候。
但尉遲敬德畢竟是秦王府的舊將和自己以前患過難,虎牢關還救過自己一命。玄武門要是沒有他斬殺元吉恐怕自己的小命也就兇多吉少了。
隨後他還在湖上逼迫李淵立他為太子,所以在論功的時候和長孫無忌一樣都列為一等功臣。於情於理這個副帥要不是不給他就寒了他的心了。
要知道在眼下的唐軍中他可是個一言九鼎的人物,現在打好關係對於李恪的將來異常重要。岑文本他們也正好看著了這點,才賣尉遲敬德這個好的。
“在用尉遲敬德為副帥的問題上,陛下和諸位重臣主要顧慮是雲中前線老將過多,李績這個人又太過年輕,用他的話怕是難以服眾。未開戰先去內耗,臣以為這個顧慮還是有道理的。”
看到皇帝後悔了,房玄齡不由的在心中歎了一口氣,但寬慰的話還是要說的,要是這時候李世民都要打下去決心就壞了。
“臣別的倒不擔心,唯一放不下的就這惡陽嶺,這是我軍東西集團唯一的通道,一旦這裏出事,那就是石破天驚。不過對於我軍還是頡利都是必攻必守之地。”
“草原上也不是沒有能人的。聽說自哥倫死後,他的弟弟阿使那思摩就接替了前軍統帥的職位,如果臣是阿使那思摩首先要進攻的就是這裏,用來拖住我軍前進的腳步,那樣想怎麽打都可以了。”
聽了杜如晦的擔心,君臣二人上前看了一會兒也都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