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背插紅旗的信使風馳電掣般疾馳進入長安。


    弘文殿


    “潼關蝗災,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禾稼草木俱盡.....”,岑文本將手中的急章念給在做的眾人聽。


    “殿下,蝗災不是小事,是不是從洛陽將陛下迎迴來。”


    蕭瑀的話有道理,就算是李承乾也想把李世民迎迴來。但現在恐怕是來不及了,估計這會兒老爹應經到草原了,等到他迴來黃花菜都涼了。


    再說難免會有人借著天降蝗災為借口,說皇帝殺兄逼父,得位不正引發天災,要知道大安宮那位可是等這個機會良久了。


    李承乾:“陛下登基後首次東巡是為了收拾山東的士子之心,可以先報上去,但救災如救火是百姓是等不了的,這”,


    “殿下,出大事了”,褚遂良抱著一大堆急章急吼吼的跑了進來。


    “關中二十七州同時發災,蝗蟲來自黃河古道,蘆葦地荒灘蜂起,啃食禾稼無數,關中百姓人心晃晃,紛紛擁向潼關準備去山東逃荒。”


    褚遂良的話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整個關中同時爆發蝗災是大唐建國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要是處理不好激起民亂那是要亡國的。


    李承乾來到地圖前看著小吏在地圖上標出受災的範圍,地圖上潼關,扶風,華縣,鳳翔,涇陽,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漢中以東整個關中插滿了黃色的旗子。


    受災的地方太多了,李承乾深思了一會開口道:“下令潼關守將關閉潼關,不能讓災民跑到山東去”


    “殿下這不讓災民逃荒是會激起民變的”,然而李承乾根本沒理蕭瑀的反對,而是轉過頭來問魏征:“魏侍中,你說說隋末關中大旱災民是怎麽迴事”。


    魏征不明白李承乾為什麽要這麽問:“這個隋末的關中大旱,災民紛紛東出逃荒,他們先是乞討,乞討不成就偷盜,偷盜不成便搶劫,隋末的匪患大多是這麽形成的。”


    “聽到了吧,孤這個監國在長安,你們這些六部大臣在長安尚不能解決災禍,要是讓災民東出,就是把賑災的問題甩給當地的州府,


    到時候關中人口盡失,山東又起紛亂,一把大火之後,大唐還能存在嗎,所以必須控製災情的範圍,由朝廷出麵賑災,潼關必須封。”


    “殿下說的是有理,但應該如何解決眼下的蝗情呢。”,岑文本就比較實際,還說說怎麽辦才是當務之急。


    “第一,開倉放糧,將關中的義倉全部打開按照人頭發放。第二,命令各州縣五文一斤收購蝗蟲,集中焚燒,這樣也能保下一部分糧食。第三廉政部的基層官員切實監督賑災情況。”


    “殿下,萬萬不能捕殺蝗蟲,得罪蝗神,這蝗神降下災禍,首先是對天子施政的不滿,應該請陛下迴來祭祀蝗神,並下詔罪己,如此方能安定人心。如若不然這”,


    蕭瑀長篇大論的講述著應該天子麵對上天的示警,應該怎麽做,象李承乾這樣就是誤國誤君誤天下。


    李承乾抬起手,打斷了蕭老夫子:“宋國公,你說的對,但那是父皇該考慮的,本宮要做的就是在鑾駕迴京之前怎麽把災害降到最低,至於你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朝會上說。”


    不管蕭瑀漲青的臉,看著麵露難色的劉政會繼續說:“劉尚書,你持本宮手令去工業區的儲備庫提糧五十萬擔”。


    “殿下當真”,劉政會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他當然知道工業區那有糧食,但那是太子的私財。


    剛才李承乾說發糧的時候他還在埋怨呢,這位爺也不是不知道戶部沒糧,總不能把軍糧拿出去吧。


    現在看李承乾願意把儲備庫裏的糧用來賑災怎麽能不讓這劉老摳兒喜出望外。


    劉政會逗逼的樣子,逗樂了李承乾,無奈的搖搖頭,從懷裏掏出令牌,重重的拍在劉政會手裏,


    “這迴真實了吧,馬上派人把糧食送往各縣,手裏有糧老百姓的才能安心和朝廷一起共度難關。”


    “殿下的心意臣知道了,臣替關中的百姓感謝殿下,臣馬上下去安排。”話畢深施一禮轉身離去。


    “杜尚書,岑中書,魏侍中,你們看這麽辦行嗎”,李承乾可以不尊重蕭瑀,因為這老頭子是讀書讀傻了,但他們三個是不一樣。


    “咳咳,殿下,臣以為甚好,以往朝廷之所以不管逃荒是因為無力賑災,既然現在朝廷有能力賑災,自然不能坐視百姓餓死,臣以為殿下的做法甚好。”


    “在眼下這個時節糧食就是救命的金丹,多一口是就能救下一條認命,殿下能不為利益所動老臣甚為欽佩。”,魏征在大唐就是最高級的噴子,他都說好了,誰還能說什麽呢。


    岑文本思索了一下:“有道是手裏有糧心不慌,這麽辦不緊能控製災害的範圍,同時也樹立了朝廷的威信,百姓對朝廷會更加的擁戴,再也不用擔心災荒沒人管了,臣附議。”


    看到三位大佬都同意,六部其他的大臣也紛紛附議,蕭瑀雖然不服氣,覺得李承乾不能諫納人言,讓自己丟了麵子,


    但看李承乾連私產都拿出來也就按下嘴邊的話,坐在一旁生悶氣。


    “岑中書,擬招吧,同時嚴令關中各地糧價漲幅不得超過三成的一律鎖拿,誰發國難財誰就的死。”


    岑文本頗為意外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隨即應諾,轉身草招去了。於是一大批的信使,從長安出發,向著四麵八方散去。


    麗正殿


    李承乾循例來給快要生產的長孫皇後請安,長孫懶懶的靠在榻上。


    “乾兒,你做的不錯,遇事就應該處變不驚,但現在朝臣要迎迴陛下,這樣你父皇的行蹤就有可能暴露啊”。


    長孫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萬一李世民的行蹤暴露,不僅會讓李世民身處險境,還會讓頡利借助這個機會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使朝廷的北伐政略失敗。到時候就會有佞人趁著關中蝗災國中無主,興風作浪,到時候大唐難免有覆滅之危。


    “母後且安心修養身子,畢竟您即將臨盆,其他的事就不要太過擔心了,要是出了一點差池,父皇迴來還不剝了兒臣的皮”,李承乾的賣乖並沒有讓長孫皇後的眉頭舒展。


    “至於朝中之事,兒臣以密信房玄齡,鑾駕繼續留在東都,父皇的行蹤不會有人知道。


    抗災的事兒臣一力承擔,不管是宮內還是宮外,誰敢伸手砍了就是了。”


    “你是說”,長孫皇後的手指指向大安宮方向,看到李承乾點頭,長孫長歎一聲,真是冤孽啊。


    其實這次李承乾倒是算錯了,李淵並沒有動手,原因嘛,很簡單李承乾在大安宮的表現讓李淵覺得和他們父子換一種方式也許會更加有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皇儲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摯並收藏貞觀皇儲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