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綱,你好大膽子。帶兵威逼親王,你是要造反不成??”
永瑢和永璿簡直要瘋了,富綱想要幹嘛?
直接帶兵闖入了進來。
那麽的突然,那麽的幹脆利索。
且自家的親衛中似也出了問題,幾乎是一觸即潰,輕輕鬆鬆的就被人逼到了跟前。
“二位王爺多慮了。富綱飽受先帝厚恩,安敢貪小生而忘大義?”
“那你這是在作甚?”
永瑢永璿還沒開口呢,永璿的舅舅金簡就張嘴說話了。
金簡是工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又授鑲黃旗漢軍都統。他是朝鮮後裔,丁卯之役時被擄,至此金家成了內務府的包衣奴才。
祖輩上在內務府有點根基,但‘前途’不大,直到金簡這一輩。他有個好妹妹,乾隆的淑嘉皇貴妃金氏,乾隆中前期的寵妃,連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永珹,履端親王,乾隆第四子;永璿,儀親王,乾隆第八子。三子早殤,年二歲。四子永瑆,為成親王,乾隆第十一子。
金氏雖然早死,可金家恩寵未絕。
金簡一路高升。
恩寵甚赫,昔日和大人還在時,常被人稱為居和珅之亞。
當初永璿南下時候,金簡便隨在了他身邊,幾年時間來,雖然沒發揮什麽用處,但一應高層也熟悉了這人的存在。
“西南局勢已至窮盡,再退大理,於事無補,不過是篝火罷了,還圖亂軍心。富綱已決意死守昆明,亦願二位王爺能體察聖心,繼先帝之宏誌,效蒙元末代梁王之忠烈,勿做出有傷大清國體尊嚴之事。”
永璿永瑢好懸沒腿一軟癱倒地上。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肯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
這幾日永璿永瑢哥倆身邊有太多的人在出主意了,其中一些注意,勾的這二人心動又不敢動,畢竟一旦爆出去就太丟人了。
但隨著危機的到來,哪怕是金簡,平心而論,都覺得自己外甥跪的可能性很大。
畢竟千古艱難惟一死,這生死之間有大恐怖的。
所以,所以這個時候一些不同意見者就拉外援了。
金簡想到王府親衛竟然敗得如此稀裏糊塗,那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畢竟到了這個時候還留在永璿永瑢兄弟跟前的人,多半是大清死忠。
“來人,請二位王爺迴房安歇。”富綱收起了臉上的唏噓,目光再轉過金簡等二王近臣身上,“幾位大人就在王府裏暫住吧,暫且委屈一些了。”
金簡等人連道不敢。
而房間外頭,淒厲的慘叫聲正在響起。一些個說錯話的人,現在全被砍了腦袋。
金簡被士兵圍著走出房間,去往房屋歇息的時候,看著一具具倒在血泊裏的屍首,裏頭不少人可都是有官職的。
現在都連狗都不如了。
狗還能喘氣呢。
“唉,無用之功罷了。”李世傑聽聞到消息的時候,富綱已經把整個城池徹底把控手中了。
李世傑不以為然的道。
明一切都是虛的,就又何必去較真呢?
“怎麽會是無用之功呢?”
洪亮吉不解的道。
這就跟金末時的郭蝦蟆一樣,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最後一刻,自焚而死。
雖於大局無礙,卻凜然烈氣,彪炳千古!
“富綱一庸人,如何比的少年行伍出身的郭蝦蟆能獲軍心。”
富綱能夠掌控的兵力中可有大量的綠營,滇南綠營在如今的大勢之下,還有幾人能為大清效忠效死的?
這陳軍沒有開到城下也就罷了。
一旦讓那些綠營望見了陳軍的戰旗,淨等著看吧。
少不了有那殺官請降的戲碼。
誰叫富綱以漢官漢將不可信,把綠營兵中把總以上的漢人軍官都給囚禁起來了呢。
這真是個損招!
可是,這招雖然很損,但仔細想想,富綱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都明知道不可信了,這要拚死一戰了,還把不可信的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那不是自討苦吃麽?
但是這樣一來,滇南綠營的軍心又豈能不全亂了?
等到陳軍大兵壓境的時候,這昆明城,也就是一擊而落的事。
李世傑覺得自己這幾日需要多喝幾杯酒。
這樣糊裏糊塗的,保不準一天醒來,這昆明城就姓趙了呢。
羅思舉帶著先頭營最先抵到昆明城下。
清軍在城防上還是下了不小力氣的。
城上城下,城裏城外,看著還很像模像樣的呢。
可是士氣呢?
零蛋。
……
“轟隆……”
“殺啊……”
廝殺聲響徹昆明城,而且從城外很快就延伸到了城內。
一起就像李世傑預料到的那般,所有事都是那麽輕鬆。
城外的清軍連槍炮都沒打幾響,在陳軍先頭部隊的攻擊下便束手而降。
羅思舉盡管從心底裏認為昆明這一戰很好大,卻也萬萬沒料到會好打到這個程度。
天見可憐!
他真的很願意打一場硬仗的啊。
因為在陳軍進入川蜀之後才投效的羅思舉,他的起點太低太低了。
如楊遇春,他雖然也是陳軍進了川蜀才投效的,但他帶來了幾百人馬,同時本人也是個參將,這都是buff加成。
所以楊遇春現在已經是團長了。
而羅思舉投軍的時候隻是個小兵,甚至錯非他武力著實出眾,連投軍陳軍都不會要他。
這種地方上的義氣大哥,更應該被調去當警察,而不是當兵。
這人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跟人聚眾結義,劫富濟貧,捕役追拿,又拒捕傷人,逃亡他鄉。
好容易事態平息了,迴到家鄉,連血親叔伯都不待見他,設計燒屋,逼的羅思舉與老父幼弟不得不遷居關中。
但即便如此還脾氣不改。
見人強娶寡婦為妾,就抱打不平,送還孀婦;見人賣女慘狀,就助銀贖迴完聚;又看到債主逼債剝人衣服,立馬代為還錢;而朋友缺少路費了,就搶人銀錢相助,可等得知被搶人的爹正在監獄坐牢,就又將錢還給人家。
這人真是生錯看地方,生錯了地方。
這要是生到了兩漢那種先秦俠客之風餘烈尚存的時代,那簡直是天生的大俠。
雖然在成就’大俠’威名之前,被地方官吏先行幹掉的可能性也很大。
趙亮起兵之後,關中不得太平,羅家父子遂返迴了家鄉。
然而天府之國也一樣不得安寧,地方官的催錢逼糧一日酷烈過一日,羅思舉見各州縣官吏多荼毒百姓,乃訪查各地惡吏姓名住址,夜晚將他們暗行處置。以此惹怒官府,嚴行緝拿,幸遇人救助方才活命。
但他又看不上白蓮教。
寧肯在山上躲避,直到陳軍打進川蜀後,這才痛快的投效了陳軍。
從川蜀到滇南,兩年時間裏羅思舉敢打敢拚,可因為先天不足,至今也才是個副營長。他真的是希望這仗能打的激烈一點,也長久一點。
永瑢和永璿簡直要瘋了,富綱想要幹嘛?
直接帶兵闖入了進來。
那麽的突然,那麽的幹脆利索。
且自家的親衛中似也出了問題,幾乎是一觸即潰,輕輕鬆鬆的就被人逼到了跟前。
“二位王爺多慮了。富綱飽受先帝厚恩,安敢貪小生而忘大義?”
“那你這是在作甚?”
永瑢永璿還沒開口呢,永璿的舅舅金簡就張嘴說話了。
金簡是工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又授鑲黃旗漢軍都統。他是朝鮮後裔,丁卯之役時被擄,至此金家成了內務府的包衣奴才。
祖輩上在內務府有點根基,但‘前途’不大,直到金簡這一輩。他有個好妹妹,乾隆的淑嘉皇貴妃金氏,乾隆中前期的寵妃,連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永珹,履端親王,乾隆第四子;永璿,儀親王,乾隆第八子。三子早殤,年二歲。四子永瑆,為成親王,乾隆第十一子。
金氏雖然早死,可金家恩寵未絕。
金簡一路高升。
恩寵甚赫,昔日和大人還在時,常被人稱為居和珅之亞。
當初永璿南下時候,金簡便隨在了他身邊,幾年時間來,雖然沒發揮什麽用處,但一應高層也熟悉了這人的存在。
“西南局勢已至窮盡,再退大理,於事無補,不過是篝火罷了,還圖亂軍心。富綱已決意死守昆明,亦願二位王爺能體察聖心,繼先帝之宏誌,效蒙元末代梁王之忠烈,勿做出有傷大清國體尊嚴之事。”
永璿永瑢好懸沒腿一軟癱倒地上。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肯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
這幾日永璿永瑢哥倆身邊有太多的人在出主意了,其中一些注意,勾的這二人心動又不敢動,畢竟一旦爆出去就太丟人了。
但隨著危機的到來,哪怕是金簡,平心而論,都覺得自己外甥跪的可能性很大。
畢竟千古艱難惟一死,這生死之間有大恐怖的。
所以,所以這個時候一些不同意見者就拉外援了。
金簡想到王府親衛竟然敗得如此稀裏糊塗,那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畢竟到了這個時候還留在永璿永瑢兄弟跟前的人,多半是大清死忠。
“來人,請二位王爺迴房安歇。”富綱收起了臉上的唏噓,目光再轉過金簡等二王近臣身上,“幾位大人就在王府裏暫住吧,暫且委屈一些了。”
金簡等人連道不敢。
而房間外頭,淒厲的慘叫聲正在響起。一些個說錯話的人,現在全被砍了腦袋。
金簡被士兵圍著走出房間,去往房屋歇息的時候,看著一具具倒在血泊裏的屍首,裏頭不少人可都是有官職的。
現在都連狗都不如了。
狗還能喘氣呢。
“唉,無用之功罷了。”李世傑聽聞到消息的時候,富綱已經把整個城池徹底把控手中了。
李世傑不以為然的道。
明一切都是虛的,就又何必去較真呢?
“怎麽會是無用之功呢?”
洪亮吉不解的道。
這就跟金末時的郭蝦蟆一樣,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最後一刻,自焚而死。
雖於大局無礙,卻凜然烈氣,彪炳千古!
“富綱一庸人,如何比的少年行伍出身的郭蝦蟆能獲軍心。”
富綱能夠掌控的兵力中可有大量的綠營,滇南綠營在如今的大勢之下,還有幾人能為大清效忠效死的?
這陳軍沒有開到城下也就罷了。
一旦讓那些綠營望見了陳軍的戰旗,淨等著看吧。
少不了有那殺官請降的戲碼。
誰叫富綱以漢官漢將不可信,把綠營兵中把總以上的漢人軍官都給囚禁起來了呢。
這真是個損招!
可是,這招雖然很損,但仔細想想,富綱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都明知道不可信了,這要拚死一戰了,還把不可信的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那不是自討苦吃麽?
但是這樣一來,滇南綠營的軍心又豈能不全亂了?
等到陳軍大兵壓境的時候,這昆明城,也就是一擊而落的事。
李世傑覺得自己這幾日需要多喝幾杯酒。
這樣糊裏糊塗的,保不準一天醒來,這昆明城就姓趙了呢。
羅思舉帶著先頭營最先抵到昆明城下。
清軍在城防上還是下了不小力氣的。
城上城下,城裏城外,看著還很像模像樣的呢。
可是士氣呢?
零蛋。
……
“轟隆……”
“殺啊……”
廝殺聲響徹昆明城,而且從城外很快就延伸到了城內。
一起就像李世傑預料到的那般,所有事都是那麽輕鬆。
城外的清軍連槍炮都沒打幾響,在陳軍先頭部隊的攻擊下便束手而降。
羅思舉盡管從心底裏認為昆明這一戰很好大,卻也萬萬沒料到會好打到這個程度。
天見可憐!
他真的很願意打一場硬仗的啊。
因為在陳軍進入川蜀之後才投效的羅思舉,他的起點太低太低了。
如楊遇春,他雖然也是陳軍進了川蜀才投效的,但他帶來了幾百人馬,同時本人也是個參將,這都是buff加成。
所以楊遇春現在已經是團長了。
而羅思舉投軍的時候隻是個小兵,甚至錯非他武力著實出眾,連投軍陳軍都不會要他。
這種地方上的義氣大哥,更應該被調去當警察,而不是當兵。
這人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跟人聚眾結義,劫富濟貧,捕役追拿,又拒捕傷人,逃亡他鄉。
好容易事態平息了,迴到家鄉,連血親叔伯都不待見他,設計燒屋,逼的羅思舉與老父幼弟不得不遷居關中。
但即便如此還脾氣不改。
見人強娶寡婦為妾,就抱打不平,送還孀婦;見人賣女慘狀,就助銀贖迴完聚;又看到債主逼債剝人衣服,立馬代為還錢;而朋友缺少路費了,就搶人銀錢相助,可等得知被搶人的爹正在監獄坐牢,就又將錢還給人家。
這人真是生錯看地方,生錯了地方。
這要是生到了兩漢那種先秦俠客之風餘烈尚存的時代,那簡直是天生的大俠。
雖然在成就’大俠’威名之前,被地方官吏先行幹掉的可能性也很大。
趙亮起兵之後,關中不得太平,羅家父子遂返迴了家鄉。
然而天府之國也一樣不得安寧,地方官的催錢逼糧一日酷烈過一日,羅思舉見各州縣官吏多荼毒百姓,乃訪查各地惡吏姓名住址,夜晚將他們暗行處置。以此惹怒官府,嚴行緝拿,幸遇人救助方才活命。
但他又看不上白蓮教。
寧肯在山上躲避,直到陳軍打進川蜀後,這才痛快的投效了陳軍。
從川蜀到滇南,兩年時間裏羅思舉敢打敢拚,可因為先天不足,至今也才是個副營長。他真的是希望這仗能打的激烈一點,也長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