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多舉起了手中的酒杯,這對澳門來說可真是一個不怎麽友好的結果啊。
他是真怕趙亮在大海上一命嗚唿了。
那樣對澳門的損失就太大了。
這幾年光是文化層次上的交流,澳門就從趙家賺取了很多的錢。
作為傳教士在東方的主要據點,澳門這裏從明末開始就是西學東漸的起始點,大批的傳教士匯集在這兒,翻譯了很多很多的書籍。
對於澳門本地教會來說,這些東西都是全然無用的廢品,能高價出手給趙家,這是非常非常棒的一筆交易。
相對來說軍火上的事情都已經居於次要位置了。
同時趙家還會從葡萄牙人這裏順帶著購取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主要是葡萄牙人的貨物沒什麽競爭力。
但即便如此,趙家對於澳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費爾南多覺得自己還會因此少掉一個樂趣,一個觀察“螞蟻王國”的樂趣。
從澳門派去龍路口的第二批人的那些書信來看,趙氏家族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趙家的財富足以抵得上整個澳門也說不定。
而作為主導這一切的趙家的大公子,那卻是一個與他認知中的其他中國富翁都截然不同的人。
不管是趙家的技校,那般規模巨大的學校,整個歐洲都不多見吧?還是趙亮本人行為舉止上的風格,這個人都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
費爾南多一直有一種預感,這位趙家的大富翁如果一直成長下去,總有一天他會給這個古老的帝國帶來許多“不同”的。
親眼目睹一個古老帝國的變化那可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可現在他卻很擔心,這個趙家大富翁還有沒有繼續成長的機會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八月來到了,雲霄幫的遠洋船隊再次起航。
隻是相交之前的船隊數量,現在的大紅單船是又多了幾艘。
三千青壯被輕輕鬆鬆的裝載了下,相對的移民數量就銳減到不足千人。
半個月不到,趙亮就抵到了坤甸。
是的,他去了坤甸,而不是趙家港。
一片遼闊的田野上,微風帶著雨後泥土散發出的清新,把一大片一大片長勢良好的水稻吹得起伏蕩漾。
這些水稻田被整齊的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數不清的農夫點布其中,勤懇的勞作著。
這都是趙氏莊園的所屬田畝。
後者現如今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三萬有餘,在坤甸以南區域開辟除了大片的耕地。也因此跟當地土著發生過不小的衝突。
但誰是勝利者誰是失敗者就很顯然了。
對比羅芳伯走的團結土人之線路,趙氏莊園自始至終都對土著‘另眼相看’。
幾次的慘痛失利之後,土人也學聰明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反正婆羅洲最多的就是土地,隻要肯下功夫,這裏的土壤雖然單薄,卻隨處可開辟耕地。
之所以顯得人口多密集於各條河流的下遊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也多在河口內側,是因為中國來的移民主要聚集於這些地方。
而且趙氏的強勢也叫羅芳伯那裏的懷柔變得更加可貴,大批的土人是越發聽蘭芳的話了。
如此一叫人始料不及的副作用,估計也是蘭芳高層能夠持續容忍趙氏不斷擴大的另一原因吧。
天空有著飛鳥在歡快飛翔,遠處綠樹連天,是一望無際的原始雨林,對應著鬱鬱蔥蔥的田野,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這裏是趙氏莊園去年才開辟的新領域。
數十騎馬蹄聲連成了一片。
直到來到了這處村落之前,騎隊才緩了下來,大家都坐在馬背上打量著眼前的村子。
磚質的圓形圍牆,有南北東西四個大門,其上都有人守衛,甚至還能看到炮口,猛地一看這都不像村落,而就是一個小型的寨壘。
“大爺,這裏的村落都是集族而居嗎?”蕭雲在身邊低語聞著。
聚集而居的好處很明顯,但壞處也顯而易見,未來很可能影響到趙家在這片土地上的權威。
這裏的村頭既是村長又是宗姓族長,未來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土豪。
“朱元璋說過一段話:為治之道有緩急,治亂民不可急,急之則益亂;撫治民不可擾,擾之則不治。故烹鮮之言雖小,可以喻大;治繩之說雖淺,可以喻深。”
簡單的說就是治亂民、撫治民時不可急、不可擾的方針,這是朱元璋從政治實踐層麵對“治大國若烹小鮮”一語的具體發揮。
雖然從長遠角度上看,治民治軍,打散了重編,那是最能根除隱患的。
趙家也有這麽個力量和權威來實現這種重編。
但這麽做絕對是有損害的。
老百姓們還不具備這個認知,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後,他們抱團取暖的傾向會更加強烈。
周家口龍路口的流民難民還都是如此呢,更不要說眼前背井離鄉數千裏的移民了。
就像此前羅芳伯的下南洋,那就是跟著親戚朋友一大群人奔過來的,站穩腳跟後再迴到老家去二度招攬新人。你要把他們徹底打算了重新編整,這對民心民情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要知道閩粵之民,本身就很重視宗族地域情誼的。
看看大員島上的漳泉械鬥,那就可見一番。
趙家招募的這些移民,從某種程度上那就是‘羅芳伯’下南洋的重演,就是漳泉百姓遷移大員的重演。
所以強行的將他們拆分開來,強行的去違背民情民心,某種程度上就是‘勞民傷財’。
花費了同樣的時間金錢物資精力,卻並沒有得到自己預期中的效果。
哪又何必去冒這個大不韙呢?
不用怕趙家手下的這些莊子會發展出新的漳泉械鬥。趙家對手下一個個莊園的掌控力可比大員島上的滿清官府強多了。
這些新建的莊園都是建立在趙家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一個個‘羅芳柏’、‘林爽文’自己獨立張羅起來的。
而且當地土人的人口數量和勢力也遠比大員島上的番民要強得多的多,有這樣大的外部威脅,內裏人怎麽可能鬥的起來?
等到十幾年後新一代人成長起來了,他們說這一樣的官話,學著一樣的知識,接受一樣的教育,便是有長輩在旁邊影響,大部分的人也會漸漸的向一個方向融合的。
人走得太急,就會跌倒;弦繃得太緊,就會斷裂。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絕不是裝逼的話。
他是真怕趙亮在大海上一命嗚唿了。
那樣對澳門的損失就太大了。
這幾年光是文化層次上的交流,澳門就從趙家賺取了很多的錢。
作為傳教士在東方的主要據點,澳門這裏從明末開始就是西學東漸的起始點,大批的傳教士匯集在這兒,翻譯了很多很多的書籍。
對於澳門本地教會來說,這些東西都是全然無用的廢品,能高價出手給趙家,這是非常非常棒的一筆交易。
相對來說軍火上的事情都已經居於次要位置了。
同時趙家還會從葡萄牙人這裏順帶著購取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主要是葡萄牙人的貨物沒什麽競爭力。
但即便如此,趙家對於澳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費爾南多覺得自己還會因此少掉一個樂趣,一個觀察“螞蟻王國”的樂趣。
從澳門派去龍路口的第二批人的那些書信來看,趙氏家族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趙家的財富足以抵得上整個澳門也說不定。
而作為主導這一切的趙家的大公子,那卻是一個與他認知中的其他中國富翁都截然不同的人。
不管是趙家的技校,那般規模巨大的學校,整個歐洲都不多見吧?還是趙亮本人行為舉止上的風格,這個人都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
費爾南多一直有一種預感,這位趙家的大富翁如果一直成長下去,總有一天他會給這個古老的帝國帶來許多“不同”的。
親眼目睹一個古老帝國的變化那可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可現在他卻很擔心,這個趙家大富翁還有沒有繼續成長的機會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八月來到了,雲霄幫的遠洋船隊再次起航。
隻是相交之前的船隊數量,現在的大紅單船是又多了幾艘。
三千青壯被輕輕鬆鬆的裝載了下,相對的移民數量就銳減到不足千人。
半個月不到,趙亮就抵到了坤甸。
是的,他去了坤甸,而不是趙家港。
一片遼闊的田野上,微風帶著雨後泥土散發出的清新,把一大片一大片長勢良好的水稻吹得起伏蕩漾。
這些水稻田被整齊的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數不清的農夫點布其中,勤懇的勞作著。
這都是趙氏莊園的所屬田畝。
後者現如今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三萬有餘,在坤甸以南區域開辟除了大片的耕地。也因此跟當地土著發生過不小的衝突。
但誰是勝利者誰是失敗者就很顯然了。
對比羅芳伯走的團結土人之線路,趙氏莊園自始至終都對土著‘另眼相看’。
幾次的慘痛失利之後,土人也學聰明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反正婆羅洲最多的就是土地,隻要肯下功夫,這裏的土壤雖然單薄,卻隨處可開辟耕地。
之所以顯得人口多密集於各條河流的下遊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也多在河口內側,是因為中國來的移民主要聚集於這些地方。
而且趙氏的強勢也叫羅芳伯那裏的懷柔變得更加可貴,大批的土人是越發聽蘭芳的話了。
如此一叫人始料不及的副作用,估計也是蘭芳高層能夠持續容忍趙氏不斷擴大的另一原因吧。
天空有著飛鳥在歡快飛翔,遠處綠樹連天,是一望無際的原始雨林,對應著鬱鬱蔥蔥的田野,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這裏是趙氏莊園去年才開辟的新領域。
數十騎馬蹄聲連成了一片。
直到來到了這處村落之前,騎隊才緩了下來,大家都坐在馬背上打量著眼前的村子。
磚質的圓形圍牆,有南北東西四個大門,其上都有人守衛,甚至還能看到炮口,猛地一看這都不像村落,而就是一個小型的寨壘。
“大爺,這裏的村落都是集族而居嗎?”蕭雲在身邊低語聞著。
聚集而居的好處很明顯,但壞處也顯而易見,未來很可能影響到趙家在這片土地上的權威。
這裏的村頭既是村長又是宗姓族長,未來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土豪。
“朱元璋說過一段話:為治之道有緩急,治亂民不可急,急之則益亂;撫治民不可擾,擾之則不治。故烹鮮之言雖小,可以喻大;治繩之說雖淺,可以喻深。”
簡單的說就是治亂民、撫治民時不可急、不可擾的方針,這是朱元璋從政治實踐層麵對“治大國若烹小鮮”一語的具體發揮。
雖然從長遠角度上看,治民治軍,打散了重編,那是最能根除隱患的。
趙家也有這麽個力量和權威來實現這種重編。
但這麽做絕對是有損害的。
老百姓們還不具備這個認知,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後,他們抱團取暖的傾向會更加強烈。
周家口龍路口的流民難民還都是如此呢,更不要說眼前背井離鄉數千裏的移民了。
就像此前羅芳伯的下南洋,那就是跟著親戚朋友一大群人奔過來的,站穩腳跟後再迴到老家去二度招攬新人。你要把他們徹底打算了重新編整,這對民心民情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要知道閩粵之民,本身就很重視宗族地域情誼的。
看看大員島上的漳泉械鬥,那就可見一番。
趙家招募的這些移民,從某種程度上那就是‘羅芳伯’下南洋的重演,就是漳泉百姓遷移大員的重演。
所以強行的將他們拆分開來,強行的去違背民情民心,某種程度上就是‘勞民傷財’。
花費了同樣的時間金錢物資精力,卻並沒有得到自己預期中的效果。
哪又何必去冒這個大不韙呢?
不用怕趙家手下的這些莊子會發展出新的漳泉械鬥。趙家對手下一個個莊園的掌控力可比大員島上的滿清官府強多了。
這些新建的莊園都是建立在趙家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一個個‘羅芳柏’、‘林爽文’自己獨立張羅起來的。
而且當地土人的人口數量和勢力也遠比大員島上的番民要強得多的多,有這樣大的外部威脅,內裏人怎麽可能鬥的起來?
等到十幾年後新一代人成長起來了,他們說這一樣的官話,學著一樣的知識,接受一樣的教育,便是有長輩在旁邊影響,大部分的人也會漸漸的向一個方向融合的。
人走得太急,就會跌倒;弦繃得太緊,就會斷裂。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絕不是裝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