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急行,趙亮在八月十一趕到了京師。


    和府的大門都沒有登,就先去了幾個不起眼的小院卸貨,藥粉包、槍炮等東東全部送到,然後發出信號後,他這才登上了和珅的大門。


    但並沒有見到和珅。


    這個檔口後者肯定是忙的腳不沾地的,趙亮隻是奉上了一盒人參,在馮氏跟前露了一麵,交代一聲自己要去關外走一遭,人就離開了。


    “嫂子,這怕都是要二三百個年頭的好參吧?太大了。”


    馮氏身邊的他他拉氏打開盒後吃了一驚,盒子並不大,但再不大的盒子裏頭隻分了三個隔斷,裝了三顆人參,那人參的個頭就也可想而知。


    馮氏當然清楚趙亮的手筆,那一次出手都是極大方的。聽趙亮說隻奉上一盒人參時候她就知道這人參絕不平常,但聽到他他拉氏的驚唿,上前一看後也是心下吃驚。


    這等的好參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啊。


    “這趙廣明真是越發神通廣大了。”


    如此體型的人參,就是和珅現如今的權勢,和府內也一根都尋不到呢。


    府醫很快就來了,看到三顆人參後也是大吃一驚,這樣好的山參市麵上根本就看不到,那每一株都當是皇宮的珍藏。


    不過二三百年倒不至於。“這三株參當為百年參。”雖然該山參參形碩大,蘆頭、主體、須、艼齊全,勻稱美觀,蘆老而長、紋細而密,屬皮條參、靈氣體,珍珠點多。品相之好,可以說是府醫幾十年中所罕見。


    但也正是因為各項均好,府醫才能輕易的從蘆頭、主體、須、艼等方麵確認這三株山參年頭,它們不管體型再巨大那也都當是百年人參。


    隻是山參生長於野外,幾十年、上百年時光中,難免會被野獸踩踏,或是莖葉被野獸啃食掉,這般時候人參就自動進入休眠期,消耗之前的養分,因此就會負增長,以至於有些上百年的野山參體量還不足一兩。而七兩到八兩的野山參往往需要數百年時間才長成!


    可眼下的這三株山參?府醫以為?那當是生長在一得天獨厚之地,百年光陰中從無被打攪過?且環境極其適宜?如此才能在百年時間中就生的如此巨大,品相亦如此完美。


    這三株人參已被炮製?看似加在一塊也不到半斤重量,可真是無價之寶。那新鮮出土時候怕一個個沒有八兩也差不多了。


    等到和珅終於筋疲力盡的從皇宮歸來的時候?看到那三株寶參?知道趙亮已經曆經後,‘哎呀’一聲,“怎麽走的那麽急切?”他心裏頭還有事兒跟趙亮商議呢。


    然後立刻叫人送一株去英廉府上,另一株送去和琳的府上。


    這個萬壽節?大家過的都不輕鬆。


    那群逆賊果不其然的跳了出來了?依舊是藥粉包槍炮俱全,福隆安他們之前那陣子忙活,似乎根本就沒對逆賊產生半分的影響。


    不過因為這迴王公大臣們都有防備,不止帶的人更多,把車馬四下裏都包裹的嚴嚴實實?更有不少人為自家的馬車安裝了裝甲——棉甲都是小意思,有的人甚至都給馬車加裝了鐵板。


    明明看起來很普通的一馬車?壓在石板上的聲音卻骨碌碌的跟拉石板磚瓦的重型馬車很相似;明明是兩匹馬拉拽的一馬車,卻速度緩慢的如是步行。


    但王公大臣們都不在乎。


    安全第一!


    所以這次死傷的勳貴大臣並沒幾個?但事情鬧出來了,它的影響力就不會小了。


    誰叫乾隆的七十大壽搞得那麽隆重?那麽盛大呢。


    不止後藏的額爾德尼和草原上的許多蒙古貴族來了?朝鮮為首的一幹屬國也紛紛派人來貢。


    滿清這下子是丟人丟到了國外了。


    所有人都知道滿清國內不太平了?都有逆賊反賊膽大包天到在這個時間點搞事情了,那逆賊的聲勢豈能不囂張?


    此前明清兩朝四百年光陰裏,可都沒發生過這種事情啊。


    所以乾隆雖然收了數不清的貢品賀禮,可他臉上是一點也不高興。


    而他不高興,滿朝的文武百官就也要跟著不高興。和珅這還算好的了,好歹頭上沒有了九門提督的差遣,福隆安可就倒黴了。


    這幾日奔波勞苦的,連來京述職的弟弟福康安看了都覺得心疼。


    福康安之前是吉林將軍,然後遷為盛京將軍,現在又被該做雲貴總督了,算是接替了李侍堯的班。他這次來京,一是述職,二就是為乾隆祝壽,結果看到了自己二哥慘兮兮的一幕。


    福隆安等人忙的腳不沾地,也沒能查出個所以然來。


    除非他們能一直禁閉內城的各個城門,嚴謹一般百姓出入,但這怎麽可能呢。


    內城的商家店麵能受得住,八旗子弟們也遭不住啊。


    所以在和珅離宮迴家前夕,福隆安、海蘭察他們就隻能乖乖的向乾隆請罪。


    和珅現在是無比慶幸之前的那場禍事,真虧得他不再是九門提督了,要不然這場無妄之災可就落的太冤枉了。


    皇帝哪怕沒有真的惱你,降個幾級官也屬正常吧?


    “福隆安聖劵在身都免不了一場責罰,那這九門提督的位置,日後誰還能坐得安穩啊?”


    馮氏口中嘖嘖。


    這種事兒連福隆安都扛不住,那今後的九門提督,可不就要一年一換了?


    和珅大手一揮,這事兒他才不去想呢,反正這九門提督的位置,他這輩子都不會去做了。


    現在他有時間還不如去想一想怎麽給皇帝的小金庫撈錢呢。


    一場南巡,一場七十大壽,乾隆可是把內務府的銀子花的要精光了。這還是因為戶部鑄造銀元分潤了不少銀子給內務府,否則就內務府的那點儲備銀,根本就不夠用。


    而現在和珅也已經不再是戶部的左侍郎,而是正兒八經的戶部尚書,他老太嶽英廉則被乾隆調去了直隸總督任上。


    和珅現在成為了大青果的財政大總管,皇帝的小金庫似乎不歸戶部尚書管,但和珅同時也是內務府的總管大臣不是?他就必須為皇帝小金庫的事兒考慮。


    要不然內務府可就要伸手朝戶部要錢了,到時候和珅就免不得會有點小尷尬了。


    所以他迫切得想出一個法子來給乾隆搞錢。


    這事兒和珅已經琢磨了好長時間,心中多少也有點成算,隻是有點壞名聲,所以他還需要想的更萬全一些……


    趙亮如果在,他還能與他好好的說說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