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今天請大家過來,是要向大家通傳一聲,敝人現今手中有兩門上好的生意,但引囊中羞澀啊,略短銀兩,所以要向諸位籌備一二。”


    趙亮拿出來的‘真金實銀’就是紡織廠和渲染廠。


    現在飛梭機和珍妮機雖然已經在國內普及,但後者還好辦,結構著實太過簡單了,前者卻依舊是搶手貨——彈簧那東西江南嶺南當然也有造,人家鍾表都造的很好麽,但產量真心上不去。


    所以如趙家這種能自己全盤製造的,又是被內務府默許營造自用的存在,真心是極少。


    如此的,趙亮拿出的紡織廠那是絕對很有吸引力的。


    何況趙家在陳州府已經有個現成的樣子在了,那紡織廠開辦至今才多久功夫啊?銀子是嘩啦啦的往趙家裏淌。


    在座的一群人一聽趙亮準備向他們募資籌建紡織廠,那一個個不要太高興,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趙家情誼’麽?


    這‘情誼’真太真情實意了。


    一個個眼巴巴的看著趙亮,活像是在看財神爺一樣。


    不過趙亮的話還沒有說完,他有兩門好生意呢。這次要搞的不止是單一的紡織廠,還準備在歸德搞一個大型的渲染廠。


    而何為渲染廠,實際上就是大染坊,這東西做好了一樣是極賺錢的。雖然用腳趾頭去想都知道這東西極其汙染,但現在是啥時候啊,環境汙染屁都不算事兒。


    這話一出現場有些冷場了。


    在座眾人都不是商場菜鳥,哪怕所營生意不涉及布莊布行行當的,那也知道開染坊是需要秘方的,那些染布的方子就跟中醫世家的秘方一般,都是一個家族傳承下去的根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傳出去。趙家之前從沒有涉及過渲染這一行當,現在突然要開大染坊,這怎麽品都覺得不靠譜啊。


    “哈哈哈……”趙亮哈哈大笑,這些人啊,真把他當成了一純粹的商人了不成?


    別忘了和珅現在的份量,而且他不止是內務府總管,之前還主管過布庫,而和琳現如今也是工部的主事。有他們兄弟幫襯,趙亮早就備好了現今中國最最頂尖的一部分渲染匠師了。


    “這還有什麽好說的呢。趙大爺這是在往老朽手裏塞銀子啊,若還不應下?就太不識好歹了。老朽願領五千兩。”


    “我領三千兩。”


    “我領五千兩。”


    ……


    幾乎是眨眼之前?兩門商議五萬兩的股本就被認領了出去。


    一個個全都歡天喜地的離去了。


    趙亮可是講究人,拿了好處絕對不會不幹事的。就跟和珅那邊一樣?趙亮不止把那些官場的大爺們伺候的高高興興?還沒有忘了這些商人。


    別看他們不怎麽顯山漏水的,名頭遠沒有晉商魯商響亮?但把視線轉迴到豫東那一畝三分地,有了這十幾家人幫襯?趙家的影響力瞬間就能遍布整個豫東。再配合著他家手裏猛然多出的小兩萬畝良田?趙家現下的牌麵就更足了。


    而且小兩萬畝地啊,那要有多少佃戶?如果能有效地把之整合起來,那又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到了十月末,最後一批銀子送到京城?趙亮至此算是徹底結清了跟那些官兒們的銀錢。


    所以他也要離開京城了。


    這消息傳出後有人是再也坐不住了?吳垣本來還有些猶疑,猶疑自己到底要不要去走這一步,可現在趙亮人都要離京了,他再猶疑的話趙亮人就不見了。遂親自登上了小院大門。


    這人的官不大,本身似乎也沒啥大的前途?都五十好幾的人了才是個吏部郎中。


    可趙亮一點都不敢疏忽,聽聞吳垣到了?忙親自相迎。


    沒辦法,誰叫人家有個厲害老爹?有一堆厲害的爺爺叔爺,有一個厲害的太爺爺?更還有一個牛逼弟弟呢。


    他爹吳紹詩以諸生薦授入仕。乾隆時曆任關中、黔中督糧道?滇南、咁肅按察使?贛西巡撫,所至有聲,尤慎於決獄。


    是滿清頂頂有名的刑獄名臣。


    他弟弟吳壇比他還小五歲呢,卻已然是兩淮(蘇省)巡撫又加二級,也就是一品的官銜。


    趙亮下一步在江南將會有大動作,豈能不把蘇南蘇北的各路英雄探聽個明白?


    有個巡撫老爹,有好幾個厲害的長輩,還有個巡撫弟弟,哪怕那幾個長輩和他爹都已經死了,哪怕吳垣還隻是一個小小郎中,但誰敢無視呢?更別說人家還是吏部的實權郎中。


    “老大人大駕光臨,在下真是誠惶誠恐啊。”


    “貿然來訪,是老夫失禮了。”吳垣非常的客氣。


    沒辦法,他這次上門是來求人的。


    海豐吳氏雖然似已進入了鼎盛階段,他爹做到了二品致仕,他兄弟人還活著呢就已經是一品大員了。


    然而吳家後繼無人啊。


    不管是他的兒子吳之承,還是吳壇的兒子吳之勷,亦或是其他各支,下一輩人不爭氣,別說考中進士的了,那就是能中舉人的都一個也沒。


    就連女婿任兆烔都才是個小小秀才。


    這後繼無人的緊迫感叫吳垣也好,吳壇也好,都內心戚戚然。


    所以吳垣希望自己能從吏部調去刑部去。


    家學淵源,跟著他那個刑法名家的父親長大,不管是他弟弟吳壇還是他吳垣本人,對於刑名事都極有心得。


    隻可惜早年他爹在刑部做侍郎,吳垣雖然得了乾隆親命毋需迴避,但前途也耽擱了。好不容易他爹致仕了,他兄弟又當上了刑部侍郎,就隻能調去吏部。


    等到為他爹守孝三載除服,兄弟倆雖然都很快就起複了,可吳垣剛把監察禦史的事兒理順了,又升任了給事中。他兄弟吳壇就再高升為巡撫了,按照清廷慣例,這封疆大吏的兄弟不可為言官,吳垣就又被調去吏部了。


    而他現在真正想去的是刑部啊。


    自從清水教和皇漢浮出水麵後,刑部的一些業務就愈發的燙手了。


    然而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吳垣明晰律令,處事條理分明、理智得體,自認為自己即便是一把年紀了,去了刑部也少不了用武之地,反倒比呆在吏部被滿郎中壓著的強。


    尤其是他老吳家幾代人於刑部中經營,打他太爺爺那輩兒開始,吳家人就代代出刑部侍郎,四代人的積累下來,人脈關係不要太豐富,來到了那兒他才算真的如魚入水也。


    而且他現在棄吏部而趨刑部,落在和珅和大人的眼中也未嚐不會沒好感。


    畢竟吏部滿尚書永貴看和珅不順眼那是出了名的。


    而吳垣這時候雖沒有跳去戶部,但他也進了跟和珅有著千絲萬縷得聯係的刑部不是?


    那中堂大人保不準看他就多了三分好感呢。


    英廉跟永貴倒是始終井水不犯河水,但誰也不信英廉就真的不惱永貴。


    這對趙亮來說絕對是一意外的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