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清統治時期開礦采礦可比後世困難多了。雖然乾隆中後期時候,滿清的禁礦政令已經是禁而不止,一些地方官甚至會主動呈請開放,以解決部分無業之民的生計問題。
但滿清對礦場還是有嚴格的監管的。
因為礦為國有,開礦要從國家需要考慮,因而壟斷礦藏開采,禁私采。再有就是防止農民棄農開采,追逐末業之利,荒廢務農本業,動搖國本。
最後就是大家都認為濫行開礦會破壞王朝的龍脈風水。
他們害怕開礦聚集四方之民,因為這樣容易引起騷亂,影響社會治安和統治秩序。並且開礦初采時聚人容易,一旦礦苗枯竭,礦工無業,就又容易變為盜匪。
乾隆朝雖然已經鬆開了禁製,但更多是適用於造錢的銅礦鉛礦,因為自清初一來中國就一直是銅貴銀賤麽,一兩銀子現在隻換了900個銅錢,其他方麵的礦產就很一般了。所以隻汝州境內就還有大量的礦藏沒有被開采,一些礦山礦場,大家都知道它是個‘金山銀山’,可你就是沒辦法去開采。
所以不少的礦場礦山名義上它們是無主的,可事實上卻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蘇和泰在汝州任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內情內幕,趙亮身後再是站著和珅,他也不可能一口把趙亮的條件都應允下來。
所以趙亮就給他留了一份數據表,裏頭一部分數字是汝州、郟縣、伊陽、寶豐、魯山,一州四縣的戶籍人口和相應的耕地數量,以及各縣的農商工稅賦情況。
另一部分是陳州府淮寧縣的稅賦情況,是趙家的紡織廠大肆招工之後對當地各方麵的影響。
隻要蘇和泰不是傻逼,他就能明白趙亮在說的是什麽。
數字這東西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雖然趙家的紡織廠才開辦一年。
少地多山的汝州府不大力發展煤鐵礦產業,那似乎根本就沒第二條路可走。要知道就是到了信息時代,很多外人提起平頂山的第一印象還是那裏的煤呢。
大山裏頭趙亮的那幾顆小幼苗為什麽那麽難被剿滅?汝州當地數量龐大的貧瘠人口就是它們最大的溫床。
至於說煤鐵礦產大力開發之後會不會引發更大的騷動混亂,那隻要監管的好,又會有個屁的麻煩啊?
不看滇省的銅礦麽。湯丹、碌碌、大水、獅子山、大功諸廠,大則礦丁六七萬,次亦萬餘人。僅僅十幾個著名的礦廠,就業者就不下四五十萬。那也沒見他們亂起來啊。
反倒是距離汝州不遠的鄖陽,那裏是沒什麽礦場的——明麵上,但那兒的崇山峻嶺中就隱藏著百多年來不斷匯聚去的流民難民,如今人口沒一百萬也有七八十萬了。
十幾年後引發了嘉慶中落的川楚白蓮教大起義,其主力軍之一就是出自那裏。
另一隊主力軍是來自川蜀大巴山裏的流民難民,其性質與鄖陽如出一轍。
“礦山,河運……”
康家。
康橋年聽到趙亮的話後連連抽氣,趙亮這可是要剜汝州人的肉啊。
汝河河運是汝州人的‘命脈’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白沙鎮,握在康家人的手中。
而當地的礦山礦場那更就是汝州人最大的財富了。
別看明麵上汝州境內大大小小的礦場加一塊一百個都不到,最大的礦場也才二三百礦丁,比起滇省的銅礦來完全是孫子輩的,但這都是因為上頭有官府轄製,要不然啊,你試試看?
多少礦藏都是人家瞄了幾十年甚至是更久的肥肉了,趙亮現在想橫插一刀,這無疑是要虎口奪食啊?
康橋年眼裏,趙亮這個什麽都叫他滿意的好女婿,那一直來都是穩紮穩打穩穩當當的,怎麽突然的就……飄了?
“哈哈,嶽父說笑了。小婿手中隻有十萬兩銀子,縱然還能再擠出來一些,於礦產礦業上也不過杯水車薪,可沒有那麽大的胃口大小通吃。”
“小婿隻是有把握能說服官府放開禁止,這才是最重要的。”於此相比,區區十萬兩銀子又算個甚?
“以說服官府為籌碼,以十萬兩銀子做本金,我欲請汝州本地商紳共襄盛舉。嶽父意下如何?”
趙亮話音剛落,康橋年就興奮的一拍桌子蹦起,“好,好,好!你小小年紀就能參透了‘舍得’二字真諦,實在是難能可貴,難能可貴。”
都說善財難舍,大青果可是標準的官本位社會,趙亮在京城有和珅做大靠山,真要是下定心了吞吃這全部的油水,那也不是不能做到。
哪怕汝州本地的商紳會對其大有意見,甚至會在趙亮開礦采礦的期間小動作不斷,但終究胳膊是拗不過大腿的不是?
可現在趙亮卻把自己口袋裏的銀子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賺,就算他會挖走不少的利益,那也是大大的賣好汝州本地商紳啊。
這就團結了大部分人,這就是得道者多助。
太祖說過:所謂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趙亮這一舍一得,莫過於如此了。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越舍越得也。
康橋年都不需要想就會知道,那肯定會有很多人五體投地的來歡迎趙亮入夥汝州的。
依舊不歡迎趙亮的肯定也有,但那些鼠目寸光之輩已經不需要去理會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千羊在望不如一羊在手的道理,與其看著一塊塊肥肉被官府轄製著,叫他們隻能看不能吃。那還不如趙亮這種呢,還能好好的上桌吃一頓。
“嶽父既然認可,那就可以為小婿放出消息去了。我欲立下平山公司,籌集三十萬本金,而我這十萬兩銀子,要當十五萬兩。”
也就是他要占這個公司的五成股份。
滿清時候中國商界已經有‘股份’這個概念了。就像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的大盛魁商號,那就是三個人合夥開創的,它就是標準的股份製商號,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還有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櫃、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
這規矩都已經相當先進了,對員工的獎勵機製都有了。
大盛魁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餘銀兩。
所以趙亮說的話,康橋年都懂。而且他也不覺得趙亮要的太貪婪了,甚至他還覺得有些少了。
隻不過這女婿一開口就是三十萬兩銀子,這數目真太大了。
這可是三十萬兩銀子啊,要是敗了買賣,就是鞏義的康氏都要傷筋動骨的。
當然,康橋年不會說喪氣話,他也真覺得這買賣不可能敗掉。
就是……,有點唏噓。
“這買賣太大了。足足三十萬兩銀子,你要招多少礦丁啊……”
康橋年的語氣充滿了感慨,趙亮隻微微的一笑,“能招多少就招多少,招的越多越好,招的越多我就越安全啊。”
“嶽父大人啊,這可是小婿的護身符啊。”
但滿清對礦場還是有嚴格的監管的。
因為礦為國有,開礦要從國家需要考慮,因而壟斷礦藏開采,禁私采。再有就是防止農民棄農開采,追逐末業之利,荒廢務農本業,動搖國本。
最後就是大家都認為濫行開礦會破壞王朝的龍脈風水。
他們害怕開礦聚集四方之民,因為這樣容易引起騷亂,影響社會治安和統治秩序。並且開礦初采時聚人容易,一旦礦苗枯竭,礦工無業,就又容易變為盜匪。
乾隆朝雖然已經鬆開了禁製,但更多是適用於造錢的銅礦鉛礦,因為自清初一來中國就一直是銅貴銀賤麽,一兩銀子現在隻換了900個銅錢,其他方麵的礦產就很一般了。所以隻汝州境內就還有大量的礦藏沒有被開采,一些礦山礦場,大家都知道它是個‘金山銀山’,可你就是沒辦法去開采。
所以不少的礦場礦山名義上它們是無主的,可事實上卻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蘇和泰在汝州任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內情內幕,趙亮身後再是站著和珅,他也不可能一口把趙亮的條件都應允下來。
所以趙亮就給他留了一份數據表,裏頭一部分數字是汝州、郟縣、伊陽、寶豐、魯山,一州四縣的戶籍人口和相應的耕地數量,以及各縣的農商工稅賦情況。
另一部分是陳州府淮寧縣的稅賦情況,是趙家的紡織廠大肆招工之後對當地各方麵的影響。
隻要蘇和泰不是傻逼,他就能明白趙亮在說的是什麽。
數字這東西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雖然趙家的紡織廠才開辦一年。
少地多山的汝州府不大力發展煤鐵礦產業,那似乎根本就沒第二條路可走。要知道就是到了信息時代,很多外人提起平頂山的第一印象還是那裏的煤呢。
大山裏頭趙亮的那幾顆小幼苗為什麽那麽難被剿滅?汝州當地數量龐大的貧瘠人口就是它們最大的溫床。
至於說煤鐵礦產大力開發之後會不會引發更大的騷動混亂,那隻要監管的好,又會有個屁的麻煩啊?
不看滇省的銅礦麽。湯丹、碌碌、大水、獅子山、大功諸廠,大則礦丁六七萬,次亦萬餘人。僅僅十幾個著名的礦廠,就業者就不下四五十萬。那也沒見他們亂起來啊。
反倒是距離汝州不遠的鄖陽,那裏是沒什麽礦場的——明麵上,但那兒的崇山峻嶺中就隱藏著百多年來不斷匯聚去的流民難民,如今人口沒一百萬也有七八十萬了。
十幾年後引發了嘉慶中落的川楚白蓮教大起義,其主力軍之一就是出自那裏。
另一隊主力軍是來自川蜀大巴山裏的流民難民,其性質與鄖陽如出一轍。
“礦山,河運……”
康家。
康橋年聽到趙亮的話後連連抽氣,趙亮這可是要剜汝州人的肉啊。
汝河河運是汝州人的‘命脈’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白沙鎮,握在康家人的手中。
而當地的礦山礦場那更就是汝州人最大的財富了。
別看明麵上汝州境內大大小小的礦場加一塊一百個都不到,最大的礦場也才二三百礦丁,比起滇省的銅礦來完全是孫子輩的,但這都是因為上頭有官府轄製,要不然啊,你試試看?
多少礦藏都是人家瞄了幾十年甚至是更久的肥肉了,趙亮現在想橫插一刀,這無疑是要虎口奪食啊?
康橋年眼裏,趙亮這個什麽都叫他滿意的好女婿,那一直來都是穩紮穩打穩穩當當的,怎麽突然的就……飄了?
“哈哈,嶽父說笑了。小婿手中隻有十萬兩銀子,縱然還能再擠出來一些,於礦產礦業上也不過杯水車薪,可沒有那麽大的胃口大小通吃。”
“小婿隻是有把握能說服官府放開禁止,這才是最重要的。”於此相比,區區十萬兩銀子又算個甚?
“以說服官府為籌碼,以十萬兩銀子做本金,我欲請汝州本地商紳共襄盛舉。嶽父意下如何?”
趙亮話音剛落,康橋年就興奮的一拍桌子蹦起,“好,好,好!你小小年紀就能參透了‘舍得’二字真諦,實在是難能可貴,難能可貴。”
都說善財難舍,大青果可是標準的官本位社會,趙亮在京城有和珅做大靠山,真要是下定心了吞吃這全部的油水,那也不是不能做到。
哪怕汝州本地的商紳會對其大有意見,甚至會在趙亮開礦采礦的期間小動作不斷,但終究胳膊是拗不過大腿的不是?
可現在趙亮卻把自己口袋裏的銀子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賺,就算他會挖走不少的利益,那也是大大的賣好汝州本地商紳啊。
這就團結了大部分人,這就是得道者多助。
太祖說過:所謂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趙亮這一舍一得,莫過於如此了。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越舍越得也。
康橋年都不需要想就會知道,那肯定會有很多人五體投地的來歡迎趙亮入夥汝州的。
依舊不歡迎趙亮的肯定也有,但那些鼠目寸光之輩已經不需要去理會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千羊在望不如一羊在手的道理,與其看著一塊塊肥肉被官府轄製著,叫他們隻能看不能吃。那還不如趙亮這種呢,還能好好的上桌吃一頓。
“嶽父既然認可,那就可以為小婿放出消息去了。我欲立下平山公司,籌集三十萬本金,而我這十萬兩銀子,要當十五萬兩。”
也就是他要占這個公司的五成股份。
滿清時候中國商界已經有‘股份’這個概念了。就像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的大盛魁商號,那就是三個人合夥開創的,它就是標準的股份製商號,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還有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櫃、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
這規矩都已經相當先進了,對員工的獎勵機製都有了。
大盛魁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餘銀兩。
所以趙亮說的話,康橋年都懂。而且他也不覺得趙亮要的太貪婪了,甚至他還覺得有些少了。
隻不過這女婿一開口就是三十萬兩銀子,這數目真太大了。
這可是三十萬兩銀子啊,要是敗了買賣,就是鞏義的康氏都要傷筋動骨的。
當然,康橋年不會說喪氣話,他也真覺得這買賣不可能敗掉。
就是……,有點唏噓。
“這買賣太大了。足足三十萬兩銀子,你要招多少礦丁啊……”
康橋年的語氣充滿了感慨,趙亮隻微微的一笑,“能招多少就招多少,招的越多越好,招的越多我就越安全啊。”
“嶽父大人啊,這可是小婿的護身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