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梁行舟的見麵很簡單,就是說些場麵上的話,再給他加一顆星,主要還是給銀子。
因為他對梁行舟的定位,一直都是很明確的。
這就是釘在大運河這條滿清供血大動脈上的一顆釘子。
他並不需要梁行舟必須鬧出多大的陣仗,更不會對之每年的工作量進行規定——你必須搞掉多少多少的漕糧,他隻需要梁行舟能明確的向世人表示自己的存在,叫之成為滿清漕糧供給上的一個眾所周知的隱患。
如此就足夠他迴本的了。那麽多銀子砸下去,也值得了!
而梁行舟也不是大傻子,他也肯定有所發現,自從進入皇漢以來,看他跟皇漢的幾人有接觸?那最多的還是眼前這位。
可想而知他在皇漢中的地位有多麽的差了。
自己名頭甚大,可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接觸皇漢,更對其中的機密一無所知。
哪怕自己事敗被捕了,那倒黴的也隻會是自己的手下,對皇漢的主體沒有一點兒的損傷。看之前那叛徒的事兒就是證明!
所以梁行舟清楚自己就是皇漢的一顆棋子,一把刀子而已,皇漢隨時隨地都能拋下棋子,丟開刀子,而無損自身。
他心中當然有不滿了,但梁行舟更清楚,自己根本就沒迴頭路可走了。
這一夜梁行舟整整一宿都沒睡,哪怕他的眼睛一直都是閉著的。
……
紅牆,黛瓦,飛簷,翹角,一層薄薄的白雪,讓紫禁城比往日的威嚴肅穆更多出了兩分輕快。
這是大青果的心髒。
登臨寶座,統禦天下四十二載的愛新覺羅·弘曆,就是它的主人,隻是此時此刻紫禁城的主人心中卻一丁點的輕快都不存在。
他都很長時間沒有寫詩了,沒那個心情,自然也就看不到紫禁城的‘變化’了。
要知道想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人家愛新覺羅·弘曆是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的牛逼人物,是幾乎可以一己之力與整個唐代兩千多位詩人的傳世作品相比肩的牛逼存在,是一個從八歲開始寫詩,寫到臨死前一天都平均一天要寫一首半詩詞的神人,想要打斷愛新覺羅·弘曆的詩詞雅興,那可是一件莫大的難事。
這在無形之中就已為紀曉嵐等禦用文人省去了莫大的工作量。
因為,皇帝寫詩是要受人吹捧的,這天天吹,絞盡腦汁的吹,草原上的牛都全被吹飛上天了,活兒也不輕鬆的。
琉璃瓦沿兒滴答滴答的水滴在寂靜的皇宮大內顯得無比清晰。
乾隆站在養心殿的月台上,昂首眺望東南。
弑殺了阿桂的那杆槍兩天前就已經送到禦前了,沂蒙地區的清軍現在正亂成一團麻。
統帥的驟然遇刺使得齊魯前線的數萬大軍群龍無首。
被王倫趁機反撲,清軍接連吃了不少虧。
但算算日子,海蘭察現在也該抵到軍前了。
多拉爾·海蘭察出身平常,靠著敢打敢殺幾經出生入死,才走到今日的地步——一等超勇侯,賜雙眼花翎,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讚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本來乾隆考慮海蘭察驟然升至高位,還是要沉澱一二才好,近期裏並不打算派他領軍的。可誰能想到阿桂就這麽離奇的遇刺了呢?
乾隆大感措手不及的同時,就也隻能先叫海蘭察頂上去了。
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將領,他也深信海蘭察的領軍能力。
夜色中的紫禁城黑壓壓的宮牆高高聳立,簷下的宮燈散發著暖暖的紅光,照的乾隆身影。
他根本睡不著。
三年前清水教叛亂剛起的時候,乾隆根本就沒把這場起義放在眼裏。
當時他全身心的全是憤怒,腦子裏想的都是要如何描補這場亂攪事……
可誰知道這群不知死活的賊人竟然在沂蒙山中堅持了整整三年。
“皇漢,還是皇漢在背後作祟。”
不然缺糧缺物的王倫賊子早就在山中堅持不住了。
可皇漢這個乾隆的心腹大患卻補上了王倫最大的短板。
現在乾隆想的已經不是如何的去描補自己的盛世年華了,他就想盡快的平掉亂軍,抓住王倫後掏出他肚子裏的所有秘密,然後再將他千刀萬剮了挫骨揚灰。
拿掉舒赫德走馬換將後的阿桂沒有叫他失望,若不是那群賊人在被逼到絕境時候驟然使出了同歸於盡的大殺招,去歲剛初來駕到的阿桂就已經能把王經隆、孟燦兩個巨賊的腦殼砍下了。
不過雖然阿桂敗了那一陣,乾隆也並不怪他。
因為事後證明那一招是皇漢賊子給清水教反賊勾畫的。
接下的一年裏阿桂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不斷的壓縮王倫軍的活動空間,不久前更是上折子說大軍已經徹底將王倫軍給包圍了。並信誓旦旦的保證年底前一定將賊軍徹底剿滅。
那些話他都還曆曆在目呢,阿桂就在自己戈什哈的圍簇下遇刺了……
乾隆受到這個消息後他隻恨不能把萊蕪縣衙裏的所有人都砍了腦殼。
他很憤怒很憤怒,也很失望,很無力。
不用猜他都能想得到這是誰家的手筆。皇漢,除了深藏不露的皇漢,這世間豈還有第二家能在重重護衛之中行刺一軍統帥的?
果然,接下清軍就傳來了一連串的敗訊。
乾隆這幾日裏真真的感到了一種什麽叫‘無能為力“。
作為富有天下的皇帝,尤其是滿清這個全天下都是奴才和奴才且不如的人的王朝的皇帝,乾隆曾經以為自己無所而不能,他掌控著全天下人的命運。
他可以讓富察家變得無比顯赫,區區二十郎當的年輕人就能邁入軍機處這個大清朝最高最有權力之處的門檻;他也可以抬舉高家,讓高氏從一卑微奴婢變成他的側福晉,繼而是貴妃、皇貴妃,他還可以將高氏母家從包衣佐領下撥歸滿洲鑲黃旗,讓高家成為整個大清都赫赫有名的豪門望族,督撫大吏層出不窮,比之眼下的魏佳氏更加的盛寵。他以為他的太平盛世就會永遠下去,他可以成為比肩自己祖父康麻子的千古明君……
乾隆曾經以為的很多,而且漸漸地這些‘以為’就都變成‘天經地義’,清水教和皇漢的出現卻猶如當頭一棒,打的他暈頭轉向。
他很憤怒,很失望,很無力。
因為他對梁行舟的定位,一直都是很明確的。
這就是釘在大運河這條滿清供血大動脈上的一顆釘子。
他並不需要梁行舟必須鬧出多大的陣仗,更不會對之每年的工作量進行規定——你必須搞掉多少多少的漕糧,他隻需要梁行舟能明確的向世人表示自己的存在,叫之成為滿清漕糧供給上的一個眾所周知的隱患。
如此就足夠他迴本的了。那麽多銀子砸下去,也值得了!
而梁行舟也不是大傻子,他也肯定有所發現,自從進入皇漢以來,看他跟皇漢的幾人有接觸?那最多的還是眼前這位。
可想而知他在皇漢中的地位有多麽的差了。
自己名頭甚大,可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接觸皇漢,更對其中的機密一無所知。
哪怕自己事敗被捕了,那倒黴的也隻會是自己的手下,對皇漢的主體沒有一點兒的損傷。看之前那叛徒的事兒就是證明!
所以梁行舟清楚自己就是皇漢的一顆棋子,一把刀子而已,皇漢隨時隨地都能拋下棋子,丟開刀子,而無損自身。
他心中當然有不滿了,但梁行舟更清楚,自己根本就沒迴頭路可走了。
這一夜梁行舟整整一宿都沒睡,哪怕他的眼睛一直都是閉著的。
……
紅牆,黛瓦,飛簷,翹角,一層薄薄的白雪,讓紫禁城比往日的威嚴肅穆更多出了兩分輕快。
這是大青果的心髒。
登臨寶座,統禦天下四十二載的愛新覺羅·弘曆,就是它的主人,隻是此時此刻紫禁城的主人心中卻一丁點的輕快都不存在。
他都很長時間沒有寫詩了,沒那個心情,自然也就看不到紫禁城的‘變化’了。
要知道想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人家愛新覺羅·弘曆是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的牛逼人物,是幾乎可以一己之力與整個唐代兩千多位詩人的傳世作品相比肩的牛逼存在,是一個從八歲開始寫詩,寫到臨死前一天都平均一天要寫一首半詩詞的神人,想要打斷愛新覺羅·弘曆的詩詞雅興,那可是一件莫大的難事。
這在無形之中就已為紀曉嵐等禦用文人省去了莫大的工作量。
因為,皇帝寫詩是要受人吹捧的,這天天吹,絞盡腦汁的吹,草原上的牛都全被吹飛上天了,活兒也不輕鬆的。
琉璃瓦沿兒滴答滴答的水滴在寂靜的皇宮大內顯得無比清晰。
乾隆站在養心殿的月台上,昂首眺望東南。
弑殺了阿桂的那杆槍兩天前就已經送到禦前了,沂蒙地區的清軍現在正亂成一團麻。
統帥的驟然遇刺使得齊魯前線的數萬大軍群龍無首。
被王倫趁機反撲,清軍接連吃了不少虧。
但算算日子,海蘭察現在也該抵到軍前了。
多拉爾·海蘭察出身平常,靠著敢打敢殺幾經出生入死,才走到今日的地步——一等超勇侯,賜雙眼花翎,正紅旗蒙古都統、參讚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本來乾隆考慮海蘭察驟然升至高位,還是要沉澱一二才好,近期裏並不打算派他領軍的。可誰能想到阿桂就這麽離奇的遇刺了呢?
乾隆大感措手不及的同時,就也隻能先叫海蘭察頂上去了。
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將領,他也深信海蘭察的領軍能力。
夜色中的紫禁城黑壓壓的宮牆高高聳立,簷下的宮燈散發著暖暖的紅光,照的乾隆身影。
他根本睡不著。
三年前清水教叛亂剛起的時候,乾隆根本就沒把這場起義放在眼裏。
當時他全身心的全是憤怒,腦子裏想的都是要如何描補這場亂攪事……
可誰知道這群不知死活的賊人竟然在沂蒙山中堅持了整整三年。
“皇漢,還是皇漢在背後作祟。”
不然缺糧缺物的王倫賊子早就在山中堅持不住了。
可皇漢這個乾隆的心腹大患卻補上了王倫最大的短板。
現在乾隆想的已經不是如何的去描補自己的盛世年華了,他就想盡快的平掉亂軍,抓住王倫後掏出他肚子裏的所有秘密,然後再將他千刀萬剮了挫骨揚灰。
拿掉舒赫德走馬換將後的阿桂沒有叫他失望,若不是那群賊人在被逼到絕境時候驟然使出了同歸於盡的大殺招,去歲剛初來駕到的阿桂就已經能把王經隆、孟燦兩個巨賊的腦殼砍下了。
不過雖然阿桂敗了那一陣,乾隆也並不怪他。
因為事後證明那一招是皇漢賊子給清水教反賊勾畫的。
接下的一年裏阿桂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不斷的壓縮王倫軍的活動空間,不久前更是上折子說大軍已經徹底將王倫軍給包圍了。並信誓旦旦的保證年底前一定將賊軍徹底剿滅。
那些話他都還曆曆在目呢,阿桂就在自己戈什哈的圍簇下遇刺了……
乾隆受到這個消息後他隻恨不能把萊蕪縣衙裏的所有人都砍了腦殼。
他很憤怒很憤怒,也很失望,很無力。
不用猜他都能想得到這是誰家的手筆。皇漢,除了深藏不露的皇漢,這世間豈還有第二家能在重重護衛之中行刺一軍統帥的?
果然,接下清軍就傳來了一連串的敗訊。
乾隆這幾日裏真真的感到了一種什麽叫‘無能為力“。
作為富有天下的皇帝,尤其是滿清這個全天下都是奴才和奴才且不如的人的王朝的皇帝,乾隆曾經以為自己無所而不能,他掌控著全天下人的命運。
他可以讓富察家變得無比顯赫,區區二十郎當的年輕人就能邁入軍機處這個大清朝最高最有權力之處的門檻;他也可以抬舉高家,讓高氏從一卑微奴婢變成他的側福晉,繼而是貴妃、皇貴妃,他還可以將高氏母家從包衣佐領下撥歸滿洲鑲黃旗,讓高家成為整個大清都赫赫有名的豪門望族,督撫大吏層出不窮,比之眼下的魏佳氏更加的盛寵。他以為他的太平盛世就會永遠下去,他可以成為比肩自己祖父康麻子的千古明君……
乾隆曾經以為的很多,而且漸漸地這些‘以為’就都變成‘天經地義’,清水教和皇漢的出現卻猶如當頭一棒,打的他暈頭轉向。
他很憤怒,很失望,很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