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報複麽……”
聽到小武庫被整個搬空之後,國泰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貢院被燒可是大事,他忙碌了一整夜眼皮子都沒合上一次,也就是看到了衙役從現場找到的諸多證據——大批的小鐵盒後才鬆了口氣。
那些小鐵盒能充分證明貢院失火一事純屬匪人故意縱火,而非意外,這就能給國泰減輕很大的壓力。
誰叫徐績還在前線戴罪立功呢,濟南城裏現在他這個布政使最大。現在出了簍子,背鍋的就也隻能是他。
可屁股才落椅子上的國泰就立馬又接到了小武庫的噩耗……
他第一時間裏就想到了皇漢!
因為那手段太皇漢了。
小武庫雖遠不如大武庫,可裏頭好歹也有冷熱兵器大幾千件,還有上百桶的藥粉和火繩等物,一夜之間被清空,還沒有留下半點的蛛絲馬跡,這絕對是皇漢麽。
除了皇漢,這世間誰還能有這麽大的本事?
這種鬼神莫測的手段要是遍地都有人會使,天下還不亂套了啊?
何況從貢院現場發現的那些小鐵盒跟臨清糧倉發現的那些小鐵盒是一模一樣,後者的始作俑者可已經被確定是皇漢無疑了。
自然的,貢院失火一事就也是皇漢所為。而同一時間發生的小武庫失竊事件,與之難不成還沒有密切的聯係麽?
貢院失火難不成不是皇漢故意放出來吸引大家眼球和注意力的麽?
以此來掩護他們在小武庫的行動?
這個推論等式很成立呢。
國泰緊接著就想到了梁行舟!
甚至進一步覺得……
“大人,依卑職之見,那梁行舟……,怕真就是皇漢裏的一員呢……”
濟南知府的聲音有些發飄。因為過去的幾年裏他可拿了梁行舟不少的銀子,給梁行舟行了不少方便的。
國泰也閉上了眼睛。
是啊,梁行舟肯定是皇漢的一員。要不然皇漢為什麽偏就選在這個時候動手?
不就是在圍魏救趙,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叫梁行舟打城裏順利脫身麽……
國泰臉上一曬,想轉移注意力,哪那麽容易?
對比神秘的皇漢組織而言,活生生的梁行舟更具有捉拿歸案的可能!
而且他都已經‘逼’的皇漢這般行事了,可見他們距離梁行舟已經不遠了。
而此時剛剛得到消息的梁行舟,也正一臉懵逼的望著跟前的小弟,看著對方兩眼放光的樣子,啞口無言。
“我這就皇漢了?”
什麽時候的事兒啊?他怎麽不知道?
可是,甭管梁行舟知不知道,他就已經是‘皇漢’了。隻看這個小弟的表情,那就能知道他對此有多麽的深信不疑。
甚至就連梁行舟他自己把前因後果的想了一遍後,也覺得自己應該是皇漢。
怕不是在夢裏加入吧?笑!
濟南貢院已經有人著手整理了,來年還要鄉試呢,可耽擱不得。而小武庫失竊的案子卻跟沒有發生一樣。官府的主要力量依舊在對梁行舟緊追不舍!
而後者的大名呢?也是在這隨後的幾天時間裏就迅速的逾越了濟南府一地,更跨越了漕幫這一界線,已然在短短時間裏傳遍了半個齊魯的三教九流。
因為‘皇漢’這倆字已經傳開了。
滿清官府是很難長期保守秘密的,尤其是在全力緝拿追查‘反賊’的時候,你不可能不叫人知道那兩個紮透了無數人心的‘字’。
於是,不知道多少漕幫弟子開始對梁行舟破口大罵,就是梁行舟這類的人才害得他們這段時間過的這麽淒慘的;同樣也不知道有多少江湖同道對梁行舟豎起了大拇指。
這位,那還是清水教除外,第一個嶄露頭角的‘江湖好漢’呢!
值得佩服!
誰叫‘皇漢’這倆字太牛逼了呢!
一聽入耳,第一個反應就是太高大上了。
被冤枉的梁行舟依舊跟耗子一樣躲在濟南城內的陰溝裏,濟南大街小巷的搞得太嚴實了,這麽多天了他也沒尋到出城的機會。
而趙亮這是也覺得束手無策。他連武庫都給搬空了,國泰他們卻還始終盯著梁行舟不放,他還能怎麽辦?
去殺了國泰麽?
舍不得呢。
這可是僅次於和珅級別的巨貪,是能敗壞一省吏治的牛人。
舍不得,也殺不得的。
這樣一來,隻是趙亮就感覺著十分的被動。僅僅空殼一個的皇漢,麵對這種需要真正的實力來運作的事情時,完全束手無策啊。
“還是需要硬實力啊!”
雖然理智告訴趙亮完全不需要著急,給他個十年八年時間,憑著他手中的財力,完全可以一點點的把‘組織’力量發展壯大。
到那時候,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就都是等閑。
可此時此刻趙亮的內心裏還是有了一絲急迫感!
這次迴去似乎可以把學校建起來了。本來他是準備在和珅最大之後才著手建學校的,但現在要提前兩年來搞也不是不行,隻要學校低調一點,搞得規模小一點,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先推出一個幌子,梁姥爺的私塾。
梁姥爺的私塾這兩年裏雖然擴大了又擴大,老師從一個變三個,學生從開始的二十來人變成了現在的五十多人,但看在趙亮的眼裏,那還是上不得台麵。
這迴他趙家大公子,有幸大難不死,那當散財以積福。
老人言:慎言可免災,散財能積福。蘇秦因會說而死,石崇因財多而亡。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這道理是十分簡單易經懂的,隻是能做到的很少。
但現在他趙大爺就來做了,那也不顯得很突兀。
造福鄉梓麽。
首先要擴大梁姥爺的私塾。從五六十人擴大到一百人以上,班級要從三個變五個,並且規定每班的前十名免交學費,也就是束脩。
前五名還會發放獎學金。雖然不多,隻一人五小吊(五百文)。可月試是每月一次,一個月就是五百錢,這對一般人家言已經很多了。第一名更是獎金翻倍,且連日用的筆墨紙硯都給你包了。
這條件一經打出去,誰敢說老趙家不是在助學育人?
有這樣的名頭籠罩,趙亮的學校隻要不太離經叛道,人數也不是太多,就足可以進行下去。
聽到小武庫被整個搬空之後,國泰整個人都要不好了。
貢院被燒可是大事,他忙碌了一整夜眼皮子都沒合上一次,也就是看到了衙役從現場找到的諸多證據——大批的小鐵盒後才鬆了口氣。
那些小鐵盒能充分證明貢院失火一事純屬匪人故意縱火,而非意外,這就能給國泰減輕很大的壓力。
誰叫徐績還在前線戴罪立功呢,濟南城裏現在他這個布政使最大。現在出了簍子,背鍋的就也隻能是他。
可屁股才落椅子上的國泰就立馬又接到了小武庫的噩耗……
他第一時間裏就想到了皇漢!
因為那手段太皇漢了。
小武庫雖遠不如大武庫,可裏頭好歹也有冷熱兵器大幾千件,還有上百桶的藥粉和火繩等物,一夜之間被清空,還沒有留下半點的蛛絲馬跡,這絕對是皇漢麽。
除了皇漢,這世間誰還能有這麽大的本事?
這種鬼神莫測的手段要是遍地都有人會使,天下還不亂套了啊?
何況從貢院現場發現的那些小鐵盒跟臨清糧倉發現的那些小鐵盒是一模一樣,後者的始作俑者可已經被確定是皇漢無疑了。
自然的,貢院失火一事就也是皇漢所為。而同一時間發生的小武庫失竊事件,與之難不成還沒有密切的聯係麽?
貢院失火難不成不是皇漢故意放出來吸引大家眼球和注意力的麽?
以此來掩護他們在小武庫的行動?
這個推論等式很成立呢。
國泰緊接著就想到了梁行舟!
甚至進一步覺得……
“大人,依卑職之見,那梁行舟……,怕真就是皇漢裏的一員呢……”
濟南知府的聲音有些發飄。因為過去的幾年裏他可拿了梁行舟不少的銀子,給梁行舟行了不少方便的。
國泰也閉上了眼睛。
是啊,梁行舟肯定是皇漢的一員。要不然皇漢為什麽偏就選在這個時候動手?
不就是在圍魏救趙,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叫梁行舟打城裏順利脫身麽……
國泰臉上一曬,想轉移注意力,哪那麽容易?
對比神秘的皇漢組織而言,活生生的梁行舟更具有捉拿歸案的可能!
而且他都已經‘逼’的皇漢這般行事了,可見他們距離梁行舟已經不遠了。
而此時剛剛得到消息的梁行舟,也正一臉懵逼的望著跟前的小弟,看著對方兩眼放光的樣子,啞口無言。
“我這就皇漢了?”
什麽時候的事兒啊?他怎麽不知道?
可是,甭管梁行舟知不知道,他就已經是‘皇漢’了。隻看這個小弟的表情,那就能知道他對此有多麽的深信不疑。
甚至就連梁行舟他自己把前因後果的想了一遍後,也覺得自己應該是皇漢。
怕不是在夢裏加入吧?笑!
濟南貢院已經有人著手整理了,來年還要鄉試呢,可耽擱不得。而小武庫失竊的案子卻跟沒有發生一樣。官府的主要力量依舊在對梁行舟緊追不舍!
而後者的大名呢?也是在這隨後的幾天時間裏就迅速的逾越了濟南府一地,更跨越了漕幫這一界線,已然在短短時間裏傳遍了半個齊魯的三教九流。
因為‘皇漢’這倆字已經傳開了。
滿清官府是很難長期保守秘密的,尤其是在全力緝拿追查‘反賊’的時候,你不可能不叫人知道那兩個紮透了無數人心的‘字’。
於是,不知道多少漕幫弟子開始對梁行舟破口大罵,就是梁行舟這類的人才害得他們這段時間過的這麽淒慘的;同樣也不知道有多少江湖同道對梁行舟豎起了大拇指。
這位,那還是清水教除外,第一個嶄露頭角的‘江湖好漢’呢!
值得佩服!
誰叫‘皇漢’這倆字太牛逼了呢!
一聽入耳,第一個反應就是太高大上了。
被冤枉的梁行舟依舊跟耗子一樣躲在濟南城內的陰溝裏,濟南大街小巷的搞得太嚴實了,這麽多天了他也沒尋到出城的機會。
而趙亮這是也覺得束手無策。他連武庫都給搬空了,國泰他們卻還始終盯著梁行舟不放,他還能怎麽辦?
去殺了國泰麽?
舍不得呢。
這可是僅次於和珅級別的巨貪,是能敗壞一省吏治的牛人。
舍不得,也殺不得的。
這樣一來,隻是趙亮就感覺著十分的被動。僅僅空殼一個的皇漢,麵對這種需要真正的實力來運作的事情時,完全束手無策啊。
“還是需要硬實力啊!”
雖然理智告訴趙亮完全不需要著急,給他個十年八年時間,憑著他手中的財力,完全可以一點點的把‘組織’力量發展壯大。
到那時候,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就都是等閑。
可此時此刻趙亮的內心裏還是有了一絲急迫感!
這次迴去似乎可以把學校建起來了。本來他是準備在和珅最大之後才著手建學校的,但現在要提前兩年來搞也不是不行,隻要學校低調一點,搞得規模小一點,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先推出一個幌子,梁姥爺的私塾。
梁姥爺的私塾這兩年裏雖然擴大了又擴大,老師從一個變三個,學生從開始的二十來人變成了現在的五十多人,但看在趙亮的眼裏,那還是上不得台麵。
這迴他趙家大公子,有幸大難不死,那當散財以積福。
老人言:慎言可免災,散財能積福。蘇秦因會說而死,石崇因財多而亡。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這道理是十分簡單易經懂的,隻是能做到的很少。
但現在他趙大爺就來做了,那也不顯得很突兀。
造福鄉梓麽。
首先要擴大梁姥爺的私塾。從五六十人擴大到一百人以上,班級要從三個變五個,並且規定每班的前十名免交學費,也就是束脩。
前五名還會發放獎學金。雖然不多,隻一人五小吊(五百文)。可月試是每月一次,一個月就是五百錢,這對一般人家言已經很多了。第一名更是獎金翻倍,且連日用的筆墨紙硯都給你包了。
這條件一經打出去,誰敢說老趙家不是在助學育人?
有這樣的名頭籠罩,趙亮的學校隻要不太離經叛道,人數也不是太多,就足可以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