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八月,中秋節就到了。


    趙家自己過節是其一,給方方麵麵送節禮是其二,然後還有趙亮外公的生日。


    趙亮的姥爺也是秀才,還是趙父開蒙的恩師,老頭姓梁,得了秀才功名後就在龍路口集上開了家私塾,從啟蒙認字到開筆破題練八股,全都教。


    三十多年下來,學生不少,在本地是很受人尊敬。


    但這終究是自家人。


    從禮義上講,外公的生日那是最大的。但從實際意義上說,卻是如何給蘇和泰送中秋節禮才最為關鍵。


    一年上千兩白銀奉上,四時八節各有節禮備著,為一個蘇和泰,一年下來趙家就要填進去三兩千兩銀子。


    雖然這筆錢對趙家言是花的很值,可也不能不感慨做官之人來錢來的便易啊。


    怪不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呢。


    隻一個趙家一年就兩三千兩朝上的花銷,偌大個陳州府又該奉上多少呢?哪怕很多人家並非如趙家這般投靠到蘇和泰門下,沒必要下那麽重的血本,可四時八節的也總要表示表示的。


    陳州境內可是有周家口這座聚寶盆的。


    “噌……”


    一抹寒光閃耀在小花廳,蘇和泰看著手中的花紋鋼寶劍,臉上滿是抑製不住的笑容。


    “好劍,好劍!”


    作為一個八旗筆帖試出身的文官,蘇和泰卻每每以老祖宗的功績自詡,明明對武事一竅不通,隻是讀了幾本大而化之的兵書,卻很喜歡以刀劍來彰顯自己的“武勇”。


    趙亮進獻的這口寶劍可是鐵匠鋪花了大功夫才打造成的,也是趙亮去賒店之前給趙豐的另一樁任務。


    一直到前幾日才算完工。


    不是因為鍛造劍胚太費功夫,而是把握其中的火候太難。


    按照他的要求,劍胚要以多層鐵料折疊而成,這樣能形成漂亮的花紋刃,除外表花紋美觀外,刃身亦非常堅韌。這會叫蘇和泰大為高興的。


    傳統的冶鍛工藝中,師傅一手執鉗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錘奮力錘打,要反反複複的敲擊無數次,耗費白日之功,才能得到一柄花紋刃寶劍。


    現在有了水力鍛錘,看似最難的地方得到了完美解決,可實際上鍛造劍胚的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因為鋼含合碳量在生熟鐵之間,捶過頭就成熟鐵了。通常是錘煉過的劍胚以減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左右為上。


    隻是古代沒有專業的測試設備,故是否成鋼全憑經驗與感覺。


    要令多層材料溶合,對所用炭、催化劑、溫度都有特定要求,鍛打需有豐富經驗,稍一大意,材料不能溶合或出現了裂紋,劍胚即告報廢。


    鐵匠鋪招用的幾名大師傅倒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人,其中雖然沒有專門的刀劍鑄造師傅,可要說他們沒打過刀劍,卻也是不可能的。隻是經驗再豐富,麵對水力鍛錘,那也需要試驗了再試驗。即便之前他們已經打製了上百口腰刀!


    所以,能趕在中秋之前,他們能鑄造好一口真寶劍,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


    稍後劍胚的打磨拋光開刃和裝飾,那一切就都輕鬆的很。


    周家口大大小小的商鋪貨棧可是有兩千多家,涉及到各行各業。


    早在劍身鑄好之前,劍鞘、劍柄、劍格就都已經齊備。


    “好寶劍,好寶劍……”


    蘇和泰一劍劈開了五枚銅錢之後,更是喜不勝喜,看趙亮的眼神都重了一分。


    趙亮半點得意都不敢漏出來,可他知道,今年的中秋,有了這柄寶劍打底兒,趙家算是大大的討好了蘇和泰一迴。


    從知府衙門裏出來,蘇和泰麵前甚是諂媚的趙亮臉上恢複了平靜。


    他心裏頭並不覺得什麽屈辱!


    這有什麽好屈辱的?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啊!


    蘇和泰是個旗人又怎麽樣?


    這是趙家先捧著銀子主動上門的。


    趙亮心中甚至都不對蘇和泰有甚恨意。雙方各取所需的事兒,別把趙家說的有多吃虧似的。


    在9012年,叫他點頭哈腰的事兒多了。趙亮一點都不覺得有甚可恥可恨的。那時候就能接受,現在就無法接受了?


    就因為蘇和泰是旗人,是韃子?


    嗬嗬!


    他可真不是忍辱負重。


    乾隆中期的旗人與滿清入關時候的旗人是不同的。至少在趙亮眼中是不同的。(螃蟹)


    對後者他隻有一個‘殺’字,斬盡殺絕似乎也可以接受。但對前者也一樣殺戮一空,趙亮心裏就有點不忍了。


    甚至若有朝一日他推翻了滿清,坐了天下,而蘇和泰他還活著的話,趙亮都會給他個好結果。


    不在這個社會裏打個滾,你就體會不到蘇和泰對趙家的庇護是多麽巨大!


    此前時候。別說是衙門的差役文吏了,哪怕是個白役(衙署中額外用的吏役,沒編製),都能給趙家使絆子。街頭市井的地痞流氓都敢上店裏鬧事。


    可現在再看趙家的產業……


    本就在陳州府的且不說,哪怕是外府的,甚至是外省的,有蘇和泰的帖子,趙家就能直接登門拜訪當地的父母官。送上一份禮,社會上一切不光明的破事兒爛事兒就都能從趙家眼前消失了。


    這受益不值幾千兩銀子麽?


    “大爺……”


    “去何家!”


    何家是趙亮同窗何誌輝家。


    當初趙亮飲酒後落水,一病不起,而年長他三歲的何誌輝卻順利的參加了院試,並且十分幸運的榜上有名。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得中秀才,這放在江南文風鼎盛之地或許不怎麽顯眼,可在陳州卻是黑夜裏的一盞明燈,不要太打眼。


    高中秀才不過三個月,何誌輝便與府城的陳家結親,娶了陳盛隆陳老爺的二小姐。然後人也水到渠成的搬來了府城居住。


    被老丈人使銀子托關係塞進了弦歌書院。


    弦歌書院取意弦歌台,後者又名厄台、絕糧祠,是紀念孔子當年厄於陳蔡絕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為陳州府的七景八台之一。


    一個陳州府,叫的出名的書院共有十二家,五家聚集在府城。


    弦歌書院是其中魁首,與汝陽的汝墳書院,南陽府城的諸葛書院、誌學書院,汝南縣的汝南書院等齊名,比所謂的府學可強多了。


    “知府大人這般氣盛?以趙家如今的身份,厚禮奉上,竟連個個表麵情誼都不做?”


    何誌輝昂頭看著天空的太陽,是真沒想到趙亮竟就在這個時間點便迴了。這也就是說,趙亮捧著寶劍厚禮送到蘇和泰手中,卻連頓飯都沒混到。


    “趙家以經商致富,操弄商賈,為人輕視也是難免。”趙亮心裏一點都不以經商為恥,但在何誌輝的麵前卻故意表露出一絲憋憤。端起酒盅一飲而盡,“所以才要明堂兄助我一臂之力啊。”


    拉著何誌輝,趙亮話說的情真意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