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退休的人也不能真的退休,說到底酒坊的一些合作夥伴還是需要他這張老臉親自支撐的。比如宮裏的內侍,如果讓兒子出麵接待,就有些不太妥當。
酒坊後院的涼亭,是待客的不二之選。
趙永盛準備了精致的糕點和茶水、酒水,生怕招待不周。
整個長安,也隻有宮裏的人物才能讓他如此對待了。
站在花園門口,趙永盛遠遠的就施禮作揖,對著方勝連連致歉:“讓內侍笑話了,小老兒近幾年腿腳不方便,一般都不會離開後院,也就沒能親自迎接內侍,還望見諒啊!”
方勝並不在意趙永盛的施禮,見這家夥邀請到涼亭坐,就沒有答應。
拂了拂拂塵,方勝對趙永盛道:“老趙,武德年間,咱們就是舊相識了,隻是新皇登基,宮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咱家,已經不再擔任采辦一職了。”
趙永盛疑惑起來:“那公公到這裏來是?”
方勝傲然道:“咱家現在在東宮當差,負責東宮的采辦。”
“公公在那位孤身迎敵、驚退二十萬蠻子的太子殿下手下當差?”
方勝愣了一愣,他沒想到,昨日才發生的事情,連趙永盛這個“宅”都聽聞了。
“正是!”
見方勝肯定,趙永盛頓時羨慕起來。雖說東宮的采辦肯定比不上皇宮的采辦有油水,但是在這位太子殿下手下當差,也是一種榮幸啊!關中人自古都敬重勇士,像太子這樣的少年豪傑,哪怕在其手下當差,都是一種榮耀。
趙永盛嘿嘿一笑,拱拱手道:“公公此來,可是為東宮采辦酒水?您放心,永盛酒坊第一年給東宮供應的酒水,一律按成本價給!之後,每年都打八折的折扣,您看如何?”
宅在家裏的趙永盛,很難想象孤身一人麵對二十萬的突厥大軍是什麽樣的場景,越是想象,就越是敬佩那神秘的太子殿下。
方勝卻搖了搖頭:“非也非也,太子年幼,尚不能飲酒,要你的酒水做甚?咱家這次來,是代太子邀請你到東宮一敘的。太子殿下,有點生意想跟你談談。”
“有生意要談?”
趙永盛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有生意要談這句話,很容易就想到了太子可能是要做永盛酒坊背後的股東。說起來當商人其實很不容易。輿論上,經商是辱沒祖宗的事。平時,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地位連一個有功的府兵都比不上。況且想要在長安安穩的開店賺錢,口碑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則是需要過得去的靠山。
士大夫恥於經商,但是作為豪族,他們的開銷絕不是那點食邑和俸祿能夠支撐得起的。所以,世家大族,一般會向商家收取“保護費”,並給商家提供庇護。真正拉得下麵子讓家裏旁係人手經商的,都是少數。
而永盛酒坊,背後的股東就是房玄齡。
李世民登基,房玄齡一躍而成為中書令,地位可謂是水漲船高,永盛酒坊也跟著受益。雖說不至於在長安橫著走,可是敢上門找茬的,終究是一個都沒有。
現在的情況,趙永盛可以說是很滿意了。可太子發出了邀請,他也不能拂了太子的麵子。一麵是梁國公,一麵是太子,他夾在其間,得罪哪一邊都不好受。
方勝作為宮裏的老人,早就活成了人精。見趙永盛麵露為難之色,就知道他想歪了。
拿拂塵的把手敲了敲趙永盛的腦袋,方勝恨恨道:“想什麽呢!太子殿下是那種人?咱家來叫你進東宮,是有大好事等著你呢!你是咱家親自推薦給太子的,別給臉不要臉!”
挨了揍,趙永盛卻並沒有生氣,而是賠笑道:“讓公公見笑了,實在是商人做的久了,膽子也越來越小了。既然太子殿下宣小的去東宮,小的定會收拾妥當,馬上就去!”
見趙永盛答應了,方勝才點了點頭,告別道:“那咱家就不等你了,你自行入宮,宮門處自有人接應你。咱家還要見幾個掌櫃,就不多留了。”
吩咐兒子將方勝送走後,趙永盛立刻大唿小叫起來:“趕緊的,老子要換衣服,把門檻鋸掉先,把馬車開到後院來,老子要立刻進宮!”
一個商人,能夠得到太子的召見,可以說是極大的榮耀,跟同行吹噓的時候,都有了資本。
隨著方勝的行動,一個個大商家的大掌櫃紛紛焦急的奔赴東宮,期待著太子的召見。雖然不知道太子要跟他們商談什麽,隻是召見本身,就讓他們興奮無比。
東宮的花園裏,李承乾命人鋪上了一層大墊子,分列了十幾個小案子,帶刀的禁軍將士,就排在桌案的兩邊,虎視眈眈。外人進入皇宮,一般都會是這種待遇。
每到一個商人,都會恭恭敬敬的朝李承乾施禮,然後鎮定的找個位置坐好。都是大掌櫃,什麽樣的世麵沒見過,別說禁軍守衛兩邊,就是鋼刀架在脖子上,他們也能理解。
真的見到了太子本人,他們才發現想象跟現實有很大的出入。
一夫當關,驚退突厥二十萬軍隊的太子,怎麽也該如同大將軍一般彪悍才是。可是見到本人,才發現太子居然是一個白白嫩嫩的七歲孩子,長相不兇不說,怎麽說呢,還有點陽光的感覺。跟別人家裏的七八歲孩子,沒什麽兩樣啊!
沒過多久,方勝就帶著最後一個商人走進了花園。
待到最後的商人行禮入座後,李承乾才開口了:“首先,孤要感謝你們的到來,既然你們信任孤,孤必定也不會讓你們失望。”
說完,李承乾一手拿起茶杯,遙遙的示意了一下。
商人們頓時手忙腳亂的雙手拿起茶杯,恭恭敬敬的喝了一口。
等到所有人都放下茶杯後,李承乾微微探身,笑道:“孤今天叫你們來,確實是要合作。而且,這合作絕對是雙贏。也就是說隻有你們賺的越多,孤才能賺的更多。”
底下木器行的掌櫃林柒拱拱手,道:“將作監跟太子殿下合作的事兒,草民早有聽聞。太子殿下有什麽吩咐,草民必定遵從。”
酒坊後院的涼亭,是待客的不二之選。
趙永盛準備了精致的糕點和茶水、酒水,生怕招待不周。
整個長安,也隻有宮裏的人物才能讓他如此對待了。
站在花園門口,趙永盛遠遠的就施禮作揖,對著方勝連連致歉:“讓內侍笑話了,小老兒近幾年腿腳不方便,一般都不會離開後院,也就沒能親自迎接內侍,還望見諒啊!”
方勝並不在意趙永盛的施禮,見這家夥邀請到涼亭坐,就沒有答應。
拂了拂拂塵,方勝對趙永盛道:“老趙,武德年間,咱們就是舊相識了,隻是新皇登基,宮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咱家,已經不再擔任采辦一職了。”
趙永盛疑惑起來:“那公公到這裏來是?”
方勝傲然道:“咱家現在在東宮當差,負責東宮的采辦。”
“公公在那位孤身迎敵、驚退二十萬蠻子的太子殿下手下當差?”
方勝愣了一愣,他沒想到,昨日才發生的事情,連趙永盛這個“宅”都聽聞了。
“正是!”
見方勝肯定,趙永盛頓時羨慕起來。雖說東宮的采辦肯定比不上皇宮的采辦有油水,但是在這位太子殿下手下當差,也是一種榮幸啊!關中人自古都敬重勇士,像太子這樣的少年豪傑,哪怕在其手下當差,都是一種榮耀。
趙永盛嘿嘿一笑,拱拱手道:“公公此來,可是為東宮采辦酒水?您放心,永盛酒坊第一年給東宮供應的酒水,一律按成本價給!之後,每年都打八折的折扣,您看如何?”
宅在家裏的趙永盛,很難想象孤身一人麵對二十萬的突厥大軍是什麽樣的場景,越是想象,就越是敬佩那神秘的太子殿下。
方勝卻搖了搖頭:“非也非也,太子年幼,尚不能飲酒,要你的酒水做甚?咱家這次來,是代太子邀請你到東宮一敘的。太子殿下,有點生意想跟你談談。”
“有生意要談?”
趙永盛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有生意要談這句話,很容易就想到了太子可能是要做永盛酒坊背後的股東。說起來當商人其實很不容易。輿論上,經商是辱沒祖宗的事。平時,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地位連一個有功的府兵都比不上。況且想要在長安安穩的開店賺錢,口碑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則是需要過得去的靠山。
士大夫恥於經商,但是作為豪族,他們的開銷絕不是那點食邑和俸祿能夠支撐得起的。所以,世家大族,一般會向商家收取“保護費”,並給商家提供庇護。真正拉得下麵子讓家裏旁係人手經商的,都是少數。
而永盛酒坊,背後的股東就是房玄齡。
李世民登基,房玄齡一躍而成為中書令,地位可謂是水漲船高,永盛酒坊也跟著受益。雖說不至於在長安橫著走,可是敢上門找茬的,終究是一個都沒有。
現在的情況,趙永盛可以說是很滿意了。可太子發出了邀請,他也不能拂了太子的麵子。一麵是梁國公,一麵是太子,他夾在其間,得罪哪一邊都不好受。
方勝作為宮裏的老人,早就活成了人精。見趙永盛麵露為難之色,就知道他想歪了。
拿拂塵的把手敲了敲趙永盛的腦袋,方勝恨恨道:“想什麽呢!太子殿下是那種人?咱家來叫你進東宮,是有大好事等著你呢!你是咱家親自推薦給太子的,別給臉不要臉!”
挨了揍,趙永盛卻並沒有生氣,而是賠笑道:“讓公公見笑了,實在是商人做的久了,膽子也越來越小了。既然太子殿下宣小的去東宮,小的定會收拾妥當,馬上就去!”
見趙永盛答應了,方勝才點了點頭,告別道:“那咱家就不等你了,你自行入宮,宮門處自有人接應你。咱家還要見幾個掌櫃,就不多留了。”
吩咐兒子將方勝送走後,趙永盛立刻大唿小叫起來:“趕緊的,老子要換衣服,把門檻鋸掉先,把馬車開到後院來,老子要立刻進宮!”
一個商人,能夠得到太子的召見,可以說是極大的榮耀,跟同行吹噓的時候,都有了資本。
隨著方勝的行動,一個個大商家的大掌櫃紛紛焦急的奔赴東宮,期待著太子的召見。雖然不知道太子要跟他們商談什麽,隻是召見本身,就讓他們興奮無比。
東宮的花園裏,李承乾命人鋪上了一層大墊子,分列了十幾個小案子,帶刀的禁軍將士,就排在桌案的兩邊,虎視眈眈。外人進入皇宮,一般都會是這種待遇。
每到一個商人,都會恭恭敬敬的朝李承乾施禮,然後鎮定的找個位置坐好。都是大掌櫃,什麽樣的世麵沒見過,別說禁軍守衛兩邊,就是鋼刀架在脖子上,他們也能理解。
真的見到了太子本人,他們才發現想象跟現實有很大的出入。
一夫當關,驚退突厥二十萬軍隊的太子,怎麽也該如同大將軍一般彪悍才是。可是見到本人,才發現太子居然是一個白白嫩嫩的七歲孩子,長相不兇不說,怎麽說呢,還有點陽光的感覺。跟別人家裏的七八歲孩子,沒什麽兩樣啊!
沒過多久,方勝就帶著最後一個商人走進了花園。
待到最後的商人行禮入座後,李承乾才開口了:“首先,孤要感謝你們的到來,既然你們信任孤,孤必定也不會讓你們失望。”
說完,李承乾一手拿起茶杯,遙遙的示意了一下。
商人們頓時手忙腳亂的雙手拿起茶杯,恭恭敬敬的喝了一口。
等到所有人都放下茶杯後,李承乾微微探身,笑道:“孤今天叫你們來,確實是要合作。而且,這合作絕對是雙贏。也就是說隻有你們賺的越多,孤才能賺的更多。”
底下木器行的掌櫃林柒拱拱手,道:“將作監跟太子殿下合作的事兒,草民早有聽聞。太子殿下有什麽吩咐,草民必定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