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禮部,禮部這幾年最大的工作就是維持舊科舉的正常舉行,以及推動新科舉的正常舉辦。


    這一些都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這一點兒在座的眾人都是了解的。


    不過禮部尚書溫體仁也提到了在科舉舉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這裏麵有一個新的情況出現,恐怕需要我們盡快解決。


    那就是隨著新型科舉的出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士子願意去參加這種考試,提前數年乃至十數年進入大明官場。


    然而或許諸位沒有發現,崇禎五年的會試的報名人數比崇禎二年減少了幾乎三成之多。


    崇禎五年參加的士子中竟然沒有一個超過三十歲的。


    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三十歲之上的舉人們都去參加新式科舉了。


    據禮部觀察,五年那次落榜的士子超過九成都參加了在會試之後舉辦的新科舉,很少有人願意再等三年了。


    按這種情況,禮部估計,到崇禎八年,人數至少就會再減少三成。


    這就意味著再過不了幾年,參加會試的人數會降低到一個很低的地步。


    也就是說,數年之後,這會試完全恐怕就沒有必要再舉辦了。


    對於這種情況,朝廷恐怕得做好準備了。”


    聽得溫體仁這話,眾人還是頗為驚訝的,這是他們似乎才想起來,自己最近是不是也對會試越來越不重視了?發生這樣的事情自己竟然沒有提前了解到。


    要知道在之前會試那可是大明三年一次的大事情啊。


    現在怎麽會這樣,這種情況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所有人此時都陷入了沉思。


    “溫大人不必擔憂,再過幾年若是參加會試的人太少,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取消會試,之後全麵推行新科舉就足夠了。”,周應秋輕輕一笑如此說道。


    “這,這怎麽…”,聽得此話,溫體仁大驚,條件反射般說出三個字後強自咽下剩下的幾個字,他心中隱隱感覺,這或許就是皇上的目的。


    皇上恐怕早就想要變革科舉,隻是為了不引起朝野的強烈反對,才另辟蹊徑。但不管如何,皇上最終的目的必然是為了變革科舉。


    想到這裏的溫體仁連忙彌補道:“這種大事,現在倒也不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


    不少人深深看了一眼溫體仁,他這話算是暫時平息了一場風波,當時周應秋開口時,已經有不少人臉色大變,準備起身反駁了。


    這一切朱由檢深深地看在眼裏,看來這科舉果然還是在朝野中影響甚大啊。


    不過士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到時候你們不願意放棄也隻能放棄了。


    禮部之後,輪到了兵部,因為五軍都督府的重立和皇上的堅定支持,現在的兵部權力可以說是減少了許多。


    現在可以說大明的軍事全力已經被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給分了,現在雙方的權力也已經劃分的頗為明白。


    兵部現在主要負責的就是軍隊的後勤工作。不管是糧食還是各種各樣的軍械都交給兵部,至於練兵打仗的工作已經全部交給了五軍都督府。


    同時五軍都督府現在也有相當多的人文官出身。當然現在這些人已經不算是文官了,就連他們的官職體係已經全部是武官的了。


    這裏麵的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這些人都是這樣。


    兵部的介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東西很多人是不太關心的,畢竟後勤這些東西實在是沒有什麽好了解的。


    但是五軍都督府的人和朱由檢是很重視的,一場戰爭,後勤才是最重要的。


    聽完這一部分後朱由檢還是很滿意的,這一方麵兵部做的很不錯,尤其是朱由檢最重視的火器的生產以及改進。


    六年時間,兵部下屬的軍械司一共生產的燧發槍已經超過了七萬支,各種口徑的火炮也已經超過了五千門,其中最重要的紅夷大炮就將近一千五百門之多,這裏麵海軍版本的紅夷大炮就占了一半。


    這個數目朱由檢是滿意的,正是兵部的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大明這幾年才能連續取得多次大大小小的勝利,現在至少大明境內一片太平。


    第二部分就重要得多了,尤其是在兵部自身的努力之下更是如此。


    兵部目前還是掌握著一定的兵力,那就是每個布政司駐紮的一萬維持治安、打擊盜匪的兵力,全國加起來也有十幾萬的兵力。


    雖然不算少,但和五軍都督府手裏掌握的四十餘萬精銳想比還是差太多了,不僅僅是現在精銳程度的差距,還有士兵糧餉的差距,更重要的還是這兩部分軍隊的職責差距太大。


    一個是打擊大明的敵人,一個是打擊盜匪。


    朝廷這樣的變革讓兵部尚書李邦華在兵部內部受到了很多人心中不滿,但不得不說李邦華是一個有手段的人。


    他不僅僅將兵部內部將這種不滿給壓製下來,還讓他們心服口服。


    兵職改革後的五年時間,兵部對自己掌握的十七萬軍隊嚴加管理。


    (原兩京十三省十五萬人,加上湖南、甘肅各一萬人,至於青海、河套、漠南三省每省暫時還沒有組建守衛部隊,現在那裏的安全還是由五軍都督府在當地的駐軍負責。)


    這些人原本就是當地衛所中的勉強算得上是精銳之人,自身自製力就頗強,在兵部的嚴格要求下,各地部隊的實力也在快速增強。


    同時在李邦華的爭取下,圍剿遍布全國的土匪、山賊的重任被兵部拿下。


    十七萬人在全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打土匪行動,連續數年下來,整個大明的盜賊數量大大減少,各地的治安水平可謂是大幅提高。


    在李邦華的講話聲中,十七萬大軍的變化也顯現在眾人的腦海中。


    “五年時間,兵部一共斬殺罪大惡極之山賊共三千九百五十八人,抓捕之將近二十萬人!


    其中有罪的十二萬人被罰以徭役,在他們的幫助下,各地的官道的修建速度加快了不少。


    現在五年過去了,他們大部分已經迴到自己的家鄉、或移民東北,現在仍然在各地受罰的原山賊已經不到一萬人。


    在受罰過程中,僅有不到百人丟掉性命。


    現在臣已經可以說明,經過調查,各地打家劫舍的山賊幾乎已經完全消失,官道上可以說是極為安全。”,說到這裏時,李邦華極為驕傲。


    對於李邦華的最後一句,朱由檢自己卻並不太同意。


    兵部不是不努力,五年時間全國各地十七萬人都投入其中,為了剿匪明軍自身的傷亡也不小,前前後後加起來僅丟掉性命的明軍士兵就超過了五千人,可謂是功勳卓著。


    但是這所謂的山賊、盜匪的根本源頭還是因為很多百姓都是吃不飽穿不暖,不得不走進大山成為山賊,而這若是解決不了,想要解決山賊問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這個在中華大地盤踞了數千年之久的禍患要解決實在是太難了,在這個時代,隻能通過移民來暫緩罷了。


    或許隻有那個團體才能將它真正解決了。


    想到這裏,朱由檢不由得長歎一口氣。


    兵部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來就是刑部,刑部的情況還好,刑部這幾年的重點就是將刑部深入到地方之中。


    這一點兒刑部和其他幾部想比,他們要做的更多,也要深入的多,畢竟地方中數量眾多的衙役、捕快皇帝都撥給了他們。


    這就造成了刑部的事務大大增加,曆時五年時間,他們總算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


    各地的衙役、捕快有了刑部的領導,他們的表現想比於之前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辦事更加高效、目的更加明確,同時所謂壓迫百姓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唯一感到不開心的隻能是地方上那些日常生活中作威作福的大家族、幫派了。


    現在那些人已經不是他們可以簡簡單單拉攏的了,甚至為了政績,這些官員還緊緊的盯著這些人。


    現在的衙役、捕快都是大明的官員,他們隻要好好幹就可以在刑部這個體係中得到提拔。


    變革完成後,刑部內要處理的案件增加了許多,地方上的治安也越來越好。


    現在的刑部已經是大明八部門中官員最多的了。刑部的權力可謂是大大增加,刑部再也不是之前那若有若無的部門了。


    刑部這幾年一直在忙著審判,不管是朝廷抓捕的大量官員、商人還是兵部抓捕的山賊,都需要刑部參與其中。刑部可謂是繁忙至極,刑部一眾官員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


    聽完刑部尚書鄭三俊的報告,眾人都露出了大家都懂的笑容。


    之後就輪到了工部,工部也是這幾年變革中收獲最大的部門了。


    “近幾年,工部重要的事情有兩件。


    其中之一就是官道、城池的修建,遍布全國的官道,新移民地區的城池在這幾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六年時間,全國所有縣以上的城池都已經通了水泥官道,這可謂是一個極其巨大的突破。工部一共修建了五十三座大小城池。


    ………


    另外就是大規模的推廣新型糧食作物,經過幾年發展,數種新型糧食已經遍布整個大明,從黑龍江到呂宋,從大員到哈密,到處都是如此。


    每年全國種植新作物的麵積已經超過了兩百萬頃,超過了全國土地數目的四分之一。


    ……”


    工部提到的情況可以說都是好消息。


    稅部提到的情況很多人都很感興趣。


    “崇禎五年,稅部共征收稅銀共九百萬兩,其中農稅有四百萬兩白銀,各類商稅共有五百萬兩白銀。


    其中市舶司收取三百萬兩白銀,茶、鐵等稅收五十萬兩白銀,從商人處收取白銀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鹽業收入約八百萬兩白銀,少府各方麵稅收兩百萬兩白銀。


    各地查抄所獲折合約三百五十萬兩白銀。


    共計兩千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崇禎五年一年,農稅中朝廷共收取各類糧食合計約三千八百餘萬石。


    糧食大幅度增長大部分原因是糧食產量增加,再加上朝廷允許,更多百姓這才願意用糧食交稅。


    同時西南經過大規模改土歸流之後,朝廷收獲的糧食一年比一年多。”


    朱由檢點點頭,又開口問道:“畢大人,剛剛說的崇禎五年朝廷支出多少?”


    畢自嚴連忙迴道:“皇上,去年朝廷一共支出白銀四千兩百萬兩,糧食五千一百萬石。”


    “這麽說,現在入不敷出的情況很嚴重啊。”


    “皇上,確實是如此。


    崇禎五年,,我大明收入的糧食共計四千五百萬石左右。


    除了農稅,大約五百萬石都出自大員、黑龍江、漠南、河套等地區。


    剩下的兩百萬石糧食是朝廷出錢購買的。


    至於白銀,少的那近兩千萬兩白銀都是皇上從內帑中調撥的。”


    說到這裏,所有人都神色沉重,這算是今日最大的一個壞消息了,直接將大明財政的遮羞布給掀開了。


    “朕知道了,此事暫且放下,繼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鑄剛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昭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昭昭並收藏重鑄剛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