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的路上溫體仁一共遇到了三支和李自成的那隻修築隊伍,見到的情況都差不多,這樣的結果讓他放心不少,看來過不了多久,從西安到蘭州就暢通無阻了。


    此次前往蘭州、西寧對溫體仁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為了確定甘肅、青海究竟能夠承受多少的災民。


    雖說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現在朝中的一眾重臣們基本上都對兩年前皇上所說的大明將有長達十數年幹旱的論調深信不疑了。


    那麽在不久的將來大明很有可能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旱災,這可如何是好。


    依照溫體仁掌握到的情況,我大明的人數絕對不僅僅是六千餘萬,恐怕要多上不少,甚至一億都不止。


    尤其是北方這片土地的人口太多了,一旦發生長時間的幹旱,後果必然十分嚴重。


    因此移民就顯得極為迫切,然而問題的關鍵卻是現在的大明沒有什麽地方可以去了。


    漠南人口已經不少,大員島也足夠了,至於呂宋還在計劃中,剩下的滿打滿算隻有三個地方。


    一個是南方的雲南、貴州、廣西這幾個地方,這裏本來就漢人數量減少,勉強算得上是地廣人稀,再加上剛剛進行了改土歸流,朝廷擁有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貴州,按照朝廷的計劃,這幾個布政使司在最近幾年要接收不下三百萬大明百姓。


    但是西南地區距離遙遠,移民花費甚大,就算朝廷全力支持,三百萬的百姓至少也需要五年的時間,更何況南方其他地方人就不多嗎,那些地方不需要移民嗎?今年的旱情已經到了淮河,看這架勢跨過淮河不需要太久,要知道南方的人可比北方還要多。


    因此朝廷定下移民西南的人數是三年一百五十萬百姓,今年最多可以分流五十萬人。


    二是西北新設的青海和甘肅,按理說這個地方地廣人稀,能夠接收的百姓數量不少,而且北方百姓依據也相對方便,然而這裏的環境實在是有些惡劣,這裏同樣頗為缺水。


    因此這一次溫體仁帶了一批工部官員來確定西北的情況。


    二就是北方的庫頁島以及陸地上的黑龍江了。這裏地域麵積極其廣大,水源充沛,是一個耕種的好地方,雖然冬天天氣冷,但這問題不大,那裏到處都是森林,不缺燃料,更何況現在煤那麽便宜,用煤取暖應該問題不大。


    唯一可惜的是這裏距離建奴太近了,現在孫傳庭手裏已經有大軍三萬餘人,可以對建奴進行防備,可那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現在朝廷在大陸上移民已經是極為冒險了,這和之前朝廷定下穩紮穩打的方針背道而馳,可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也無可奈何,或者說朝廷已經準備好在黑龍江附近和建奴打上一場仗的準備了,隻有打勝了才可能真正開始大移民。


    這也就導致了孫傳庭那裏根本就接受不了太多的難民。


    於是今年的重點就在西北。


    ………


    時間仍然緩緩流逝,一個月後,青海西寧城城內,溫體仁正在看著眾人收集到的信息。


    這些信息有最近兩百餘年來大明各方麵探查出來的,有近一年滿桂派人確認的,有半年前朝廷派專人調查的信息,還有他這一路上的見聞……


    還有最近抵達甘肅的那一批二十萬百姓的安置情況……


    這些信息,加上之前看到過的,現在他已經看過好幾遍了,今天他再次看了一遍。


    看完後,溫體仁的臉上露出笑容,沒有問題,沒有問題,西北兩省安置一大批百姓完全不是問題,現在這些地方就足夠了,今年不需要滿桂他們西征了。


    經過各方麵的總結,溫體仁確信之前朝廷的結論沒有問題,青海安排六十萬人基本上沒有問題,經過他的觀察,僅僅是這青海湖地區就足夠了。


    而甘肅的情況要更好,甘肅生活六七百萬人口沒有問題,當然現在甘肅的寧夏府、蘭州府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兩省的原有人口就不少了。


    如此再安置兩百萬人口沒有問題。最近抵達這裏的二十萬人基本上安置的都不錯。


    如此一來,三個方向上就可以安置三百五十萬人,如此規模之下,今後北方即便再有大旱災也不會再產生這麽大的影響了。


    然而,漸漸的他的麵容嚴肅起來,這樣的話,朝廷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在這三百萬人的移民中啊,內帑有這麽多銀子嗎?皇上願意嗎??


    溫體仁有些恍惚,突然一愣,頓時又哈哈大笑起來,是我想差了,現在的移民和之前的移民完全不一樣了,一切也都不一樣了,我這腦子怎麽都想不起來了。


    說起來現在這移民方法是他溫體仁最佩服朱由檢的地方了,簡直是神乎其神。


    崇禎元年至今已經數百萬移民前往漠南、大員、庫頁島都證明了此法的可行。


    皇上果然是神乎其技,數百萬移民朝廷竟然沒有花超過一百萬兩銀子,甚至還賺取了大量的銀子。


    這個模式也很簡單,朝廷根據目的地的不同向移民發放不同麵積的土地,這些土地並不屬於百姓,隻屬於大明朝廷,百姓有權力耕種,每年隻需要向朝廷繳納三成的稅賦,除此之外其他的各種賦、人頭稅等等全部不需要再繳納。


    例如在漠南無論男女老少每人的標準是五畝土地,在大員,每人的標準是三畝,在庫頁島,每人的標準的八畝,在甘肅每人的標準是十畝,青海是二十畝,庫頁島是而十畝。


    如此一來,一戶按照六口計算,即便是再大員也有十八畝土地,而在青海則是一百二十畝。


    由此朝廷的信達錢莊就憑借著他們即將擁有的土地給他們貸款,例如在漠南,一人可以借貸十兩白銀,如此一來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戶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六十兩白銀。


    而信達錢莊的利息是極低的,每年隻有百分之五,如此低的利息以及即將到手的土地讓百姓們自信,自己很快就可以還清。


    於是有了白銀,一路上簡單的花銷,獲得土地後開墾工具的購買,糧種的購買,飼養各種家禽的購買,接下來半年時間吃飯所需要的糧食等等都足夠用了。


    據溫體仁所知,擁有土地後的大明百姓通過種地、養殖雞鴨豬等,一年的人均純收入絕對可以達到五兩銀子,如此五年內基本可以還清欠朝廷的債務。


    這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移民的目的地都有大型的信達商行向百姓極為便宜的售賣這些東西,朝廷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是沒有賺百姓的銀子。


    如此循環往複,朝廷沒有拿出任何的銀子,銀子就從錢莊流到百姓手裏又流到了少府手裏,錢財迴到了原點,而百姓已經從一個地方來到了另外一個遙遠的地方。


    當然錢莊每年拿出的銀子數量是巨大的,例如崇禎元年,錢莊借貸出去的銀子就達到了三千五百萬兩白銀!


    這也沒有產生信達錢莊的擠兌,其實隻要是有見識的人都明白這個借貸生意完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不是沒有人想要在這個業務上摻和一腳。


    可惜在朝廷的嚴厲打擊下,以及因為百姓也更願意從聖君的錢莊中借貸,於是所有人都折戟沉沙、白忙活一場,信達錢莊在大明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了九成之多。


    對於百姓來說,他們絕對是迫切希望能夠移民的,在家裏他們是吃不飽的,而離開了家就能吃飽,能有數十畝的土地,他們自然是極為願意的。


    至於所謂的戀鄉、故土情節,這些在數十畝的土地麵前不堪一擊。


    想到這裏,溫體仁徹底放鬆了下來,此次大旱朝廷絕對可以應對過去,問題不大。接著他直接趴在書桌上睡著了。


    第二天,溫體仁的命令就下達了,相信過不了多久,大量的百姓將從山西、河南、陝西源源不斷的來到甘肅、青海。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鑄剛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昭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昭昭並收藏重鑄剛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