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廷對於出征西域的決定也經送到了滿桂手中,當得知朝廷的決定後他也頗為憤懣,若是按照他以前的脾氣,他絕對會上書彈劾朝中的那些延誤國家大事的朝臣。
但是現在滿桂性格在朱由檢的提點以及在西北這幾年的成長,已經沉穩了不少。
他心中其實明白,這件事現在隻能這樣做了,他基本改變不了什麽東西,那些文官說的沒有錯,這條官道沒修好,沒有足夠的後勤,進攻千裏之外的地方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他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和朝中那些官員扯皮,而是想辦法盡快去修通這條從西安一路向西,穿過蘭州,進入甘肅行都司,直抵嘉峪關的戰略大道。
……
這讓他很無奈,於是滿桂將朝廷的決定毫無保留的通知林丹汗,讓他做好思想準備。
得到消息的林丹汗心中是又驚又喜,他快馬加鞭來到西寧城,此時恰好滿桂等人正在商議如此處理此事,林丹汗作為自己人也就順理成章的加入了其中,仔細聽了起來。
滿桂在深思,眾人都在思索如何能夠將這條大路修通。他滿桂心中對於朝中那些文官一點兒信任都沒有,指望著朝廷的官員將這條道路給修通,至少也要數年之後了。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那些文官做事就是拖拉,再加上他們恐怕很希望西北發生大規模的戰事,畢竟這要花很多銀子。
就算在皇上的壓力下,他們老老實實的修路,可是那工部每天事情那麽多,在大明各地都在修路,他們對西北大道恐怕也不會太重視。
時間的推遲正是滿桂所真正擔憂的。
“將軍,這條大路必須盡快啟動修建成功,數萬兄弟們還都等著建功立業啊。”
眾人紛紛附和,滿桂見此情形,心中一狠“他奶奶的,不等那群拖拖拉拉的文官了,我們自己修,不就是修路嗎?誰說非要那些文官了?咱們自己也能修!”
“將軍說得對,俺們自己修,不就是一條路嗎,俺們連人都能殺,還怕一條路?”
頓時群情激憤,一直在旁聽的林丹汗也是心中一頓,“滿將軍,我察哈爾的勇士們也能奉上一股力,希望能早日平定葉爾羌汗國。
我察哈爾的勇士可以幫助大明修路,隻要大明按照對大明百姓的標準對待就行。”
“好!林丹汗果然是我大明的盟友,你放心,察哈爾的牧民就是我大明的牧民,我大明會一視同仁,該管飽就管飽,該發銀子就發銀子!”
林丹汗很高興,如此一來,自己欠大明的東西也能少欠一點兒,不然十數萬人長時間下來,光是吃糧就是一大筆開銷。
眾人達成一致後,在滿桂的指揮下就開始了第一步的準備工作,比如現在從西安向西的水泥官道修到了哪裏?西北那裏適合建造水泥廠?等等。
對於西北一眾將士開始準備自己修路的事情,工部尚且還不清楚,徐光啟並不是滿桂想象的那樣,他在得到命令後就深深地明白皇上對條路的重視程度。
迴到工部他就開始挑選可以擔此重任的官員,以及查閱西北官道的相關情況。
西北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重地,經過大明兩百餘年的建設,這裏的官道已經是四通八達,現在要修建水泥官道,那自然是可以在之前的官道基礎之上修建就可以了。
因此修這條路路線完全不用重新勘探線路,重點還是人以及水泥的生產。
按照徐光啟的預估,即便有如此條件,再加上現在從西安向西修建的水泥官道已經到了鞏昌府,距離臨洮府的府城蘭州已經很近了,這條官道要修繕成功至少還要一年時間。
沒有辦法,蘭州向西到嘉峪關還有千裏之遙。
徐光啟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準備好了修繕這條大道的所有準備工作,數量多達一百餘人的隊伍在這一天離開了京城,向西北而去。
而此時的西北,在滿桂的辛勤努力下,陝西的少府負責人已經派出人手在蘭州修建一座大規模的水泥廠,很快就能開工。
………
對於這些事情,朱由檢並不太在意,看到錦衣衛送來的這些事情,他僅僅是一笑而過。
這一天,五軍都督府對於西北戰事的獎賞已經擬訂完成,朱由檢讓王承恩用印後,拿起來吏部的奏折。
這竟然是吏部尚書王永光的奏折,他上奏的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朱由檢的王愛卿首先是表示他希望朝廷在青海地區設立行政機構,以方便管理,而後又提出現在西北的行政架構已經極其不合適。
他提出這陝西實在是太大了,朝廷對陝西的治理極為不便,應當借鑒將湖廣劃分為湖南湖北的先進經驗將陝西也劃分掉,同時將之前的甘肅都司、朵甘都指揮使司全部廢除,改為布政使司或府等行政機構。
如此一來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必然能夠得到極大的加強,各方麵的優點這位王愛卿提出了一大串,仿佛是生怕朱由檢不願意。
看完朱由檢放下手中的奏折,心中略感驚異,這不像是這位“老實本分”的吏部尚書做出來的事情啊。
王永光擔任吏部尚書已經一年有餘,各方麵的表現很不錯,尤其是在朝廷大事中,基本上不怎麽發表自己的言論,經常被人所忽略,即便他是大明的吏部尚書!
但是這王永光執行能力是真的強,朱由檢交給他的任務他全都不折不扣的完成,絲毫沒有打折扣,隻要是朝廷決定後的事情,他都做的不錯。
尤其是大明朝廷忙活了近兩年時間的官職大變革,此人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功勞不小。
現在這一向被“忽視”的王尚書怎麽提出了這麽一個容易引發爭議、敗壞名聲的事情。
現在朝中對於這種拆分布政使司的事情還是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反對的理由嗎還是那一套,讚同的理由倒是不少,畢竟現在的湖南、湖北發展的都不錯,朝廷政策在這兩地的執行力的確有了不小的提高。
最初,這項決策完全是朱由檢憑借著強權強推的,也正是如此士林中對此事還是頗為不滿。
朱由檢或許對這些不在意,但還是走很多人頗為在意。
現在一向謹慎的王永光提出這樣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準時是讓人驚訝。
要知道這還是兩年來朝中大臣第一次有人向他提出一項改革建議,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來人,召集諸位愛卿,武英殿議事!”
……………
但是現在滿桂性格在朱由檢的提點以及在西北這幾年的成長,已經沉穩了不少。
他心中其實明白,這件事現在隻能這樣做了,他基本改變不了什麽東西,那些文官說的沒有錯,這條官道沒修好,沒有足夠的後勤,進攻千裏之外的地方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他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和朝中那些官員扯皮,而是想辦法盡快去修通這條從西安一路向西,穿過蘭州,進入甘肅行都司,直抵嘉峪關的戰略大道。
……
這讓他很無奈,於是滿桂將朝廷的決定毫無保留的通知林丹汗,讓他做好思想準備。
得到消息的林丹汗心中是又驚又喜,他快馬加鞭來到西寧城,此時恰好滿桂等人正在商議如此處理此事,林丹汗作為自己人也就順理成章的加入了其中,仔細聽了起來。
滿桂在深思,眾人都在思索如何能夠將這條大路修通。他滿桂心中對於朝中那些文官一點兒信任都沒有,指望著朝廷的官員將這條道路給修通,至少也要數年之後了。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那些文官做事就是拖拉,再加上他們恐怕很希望西北發生大規模的戰事,畢竟這要花很多銀子。
就算在皇上的壓力下,他們老老實實的修路,可是那工部每天事情那麽多,在大明各地都在修路,他們對西北大道恐怕也不會太重視。
時間的推遲正是滿桂所真正擔憂的。
“將軍,這條大路必須盡快啟動修建成功,數萬兄弟們還都等著建功立業啊。”
眾人紛紛附和,滿桂見此情形,心中一狠“他奶奶的,不等那群拖拖拉拉的文官了,我們自己修,不就是修路嗎?誰說非要那些文官了?咱們自己也能修!”
“將軍說得對,俺們自己修,不就是一條路嗎,俺們連人都能殺,還怕一條路?”
頓時群情激憤,一直在旁聽的林丹汗也是心中一頓,“滿將軍,我察哈爾的勇士們也能奉上一股力,希望能早日平定葉爾羌汗國。
我察哈爾的勇士可以幫助大明修路,隻要大明按照對大明百姓的標準對待就行。”
“好!林丹汗果然是我大明的盟友,你放心,察哈爾的牧民就是我大明的牧民,我大明會一視同仁,該管飽就管飽,該發銀子就發銀子!”
林丹汗很高興,如此一來,自己欠大明的東西也能少欠一點兒,不然十數萬人長時間下來,光是吃糧就是一大筆開銷。
眾人達成一致後,在滿桂的指揮下就開始了第一步的準備工作,比如現在從西安向西的水泥官道修到了哪裏?西北那裏適合建造水泥廠?等等。
對於西北一眾將士開始準備自己修路的事情,工部尚且還不清楚,徐光啟並不是滿桂想象的那樣,他在得到命令後就深深地明白皇上對條路的重視程度。
迴到工部他就開始挑選可以擔此重任的官員,以及查閱西北官道的相關情況。
西北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重地,經過大明兩百餘年的建設,這裏的官道已經是四通八達,現在要修建水泥官道,那自然是可以在之前的官道基礎之上修建就可以了。
因此修這條路路線完全不用重新勘探線路,重點還是人以及水泥的生產。
按照徐光啟的預估,即便有如此條件,再加上現在從西安向西修建的水泥官道已經到了鞏昌府,距離臨洮府的府城蘭州已經很近了,這條官道要修繕成功至少還要一年時間。
沒有辦法,蘭州向西到嘉峪關還有千裏之遙。
徐光啟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準備好了修繕這條大道的所有準備工作,數量多達一百餘人的隊伍在這一天離開了京城,向西北而去。
而此時的西北,在滿桂的辛勤努力下,陝西的少府負責人已經派出人手在蘭州修建一座大規模的水泥廠,很快就能開工。
………
對於這些事情,朱由檢並不太在意,看到錦衣衛送來的這些事情,他僅僅是一笑而過。
這一天,五軍都督府對於西北戰事的獎賞已經擬訂完成,朱由檢讓王承恩用印後,拿起來吏部的奏折。
這竟然是吏部尚書王永光的奏折,他上奏的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朱由檢的王愛卿首先是表示他希望朝廷在青海地區設立行政機構,以方便管理,而後又提出現在西北的行政架構已經極其不合適。
他提出這陝西實在是太大了,朝廷對陝西的治理極為不便,應當借鑒將湖廣劃分為湖南湖北的先進經驗將陝西也劃分掉,同時將之前的甘肅都司、朵甘都指揮使司全部廢除,改為布政使司或府等行政機構。
如此一來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必然能夠得到極大的加強,各方麵的優點這位王愛卿提出了一大串,仿佛是生怕朱由檢不願意。
看完朱由檢放下手中的奏折,心中略感驚異,這不像是這位“老實本分”的吏部尚書做出來的事情啊。
王永光擔任吏部尚書已經一年有餘,各方麵的表現很不錯,尤其是在朝廷大事中,基本上不怎麽發表自己的言論,經常被人所忽略,即便他是大明的吏部尚書!
但是這王永光執行能力是真的強,朱由檢交給他的任務他全都不折不扣的完成,絲毫沒有打折扣,隻要是朝廷決定後的事情,他都做的不錯。
尤其是大明朝廷忙活了近兩年時間的官職大變革,此人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功勞不小。
現在這一向被“忽視”的王尚書怎麽提出了這麽一個容易引發爭議、敗壞名聲的事情。
現在朝中對於這種拆分布政使司的事情還是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反對的理由嗎還是那一套,讚同的理由倒是不少,畢竟現在的湖南、湖北發展的都不錯,朝廷政策在這兩地的執行力的確有了不小的提高。
最初,這項決策完全是朱由檢憑借著強權強推的,也正是如此士林中對此事還是頗為不滿。
朱由檢或許對這些不在意,但還是走很多人頗為在意。
現在一向謹慎的王永光提出這樣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準時是讓人驚訝。
要知道這還是兩年來朝中大臣第一次有人向他提出一項改革建議,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來人,召集諸位愛卿,武英殿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