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走後,朱由檢搖搖頭,這些人實在是太過愚蠢了。現在都什麽時候了?大明衛所變革已經進行了大半,甚至已經完全可以說是大局已定。
在這個時候你們卻站出來反對衛所變革,這難道不愚蠢嗎?跟明顯不會有任何的效果,根本不可能去改變什麽,甚至還會得罪自己這個力主衛所變革的皇帝,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舉動,何必呢?
其實這些人的想法朱由檢也明白,之前在朝廷做出這個決定時,南京的這些勳貴因為距離遙遠,能夠發揮的力量實在是太小,僅僅能夠上書勸諫一番罷了。
在朝廷下定決心進行衛所變革後,他們失去了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權力,這些人自然是不甘心的,現在皇上竟然來到了南京,到了他們麵前,如此好的機會,他們不再去試一試又如何能夠甘心呢?
甚至朱由檢都懷疑當初南京軍隊的反叛是不是有這些人縱容的原因。
………
下午,朱由檢繼續找人,這一次是南京一眾高階文官,仍然是一場普普通通的宴會。
現場的氛圍倒是不錯,奉承之聲幾乎就沒有斷過,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大明留在南京城的一套文官,六部九卿皆有,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官場略微有些失意的,現在自然是希望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一番,獲得皇上的青睞。
朱由檢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和眾人友好的交流著,各方麵都有所詢問,眾位官員也都是對答如流,顯然是之前已經做足了準備。
觥籌交錯間,宴會已經進行了一個時辰,朱由檢放下手中的酒杯:“諸位愛卿,今年三月份朝廷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科舉考試,參加人數已經超過了四十萬人,其中南直隸的人數最多,占到了之中近三成之多,也超過了十萬人。
如此規模之下,諸位愛卿的壓力自然是極大的。
將近半年的時間裏,諸位愛卿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讓一切平穩順利的進行,朕很欣慰,諸位的功勞朕也記住了。
………
另外,現在距離諸位士子到任也已經有數月之久了,不知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陳愛卿你是應天府知府,對於南京的情況想必是最為了解的,而這南京城所分配的新人也是最多的。
愛卿給朕介紹一下吧,讓朕看看這些人究竟如何,若是表現的好,那就表明朝廷的變革是正確的,若是不行,那恐怕要繼續變革了。”
其實對於這些新的大量的低階官員的表現情況,朱由檢還是了解一些的,在最初朱由檢就命令錦衣衛抽出人手去探查這些人的任職情況,可以說自從他們去任職,朱由檢的桌子上就沒有少過關於他們的情報。
現在朱由檢還是想看看在南京的這一批官員心中那些人的表現究竟如何,兼聽則明嗎。
眾人皆是看向位置不前不後的陳奇瑜,不少人心中那是頗為嫉妒,這為知府是什麽時候受到皇上的重視了?
陳奇瑜也是頗為驚詫,自己什麽時候受到皇上的重視了?在場這麽多人,自己才排第幾啊,咋就能輪到自己了。
還好還好自己並沒有玩忽職守,對此事還算是頗為了解的。
“皇上,臣對於其他地方並不了解,隻能說說應天府的情況,應天府下轄八縣,人口眾多,自然而然所需要的官員數量也就更多,此次應天府補充的新任官員多達一千零二十八人,僅僅是這南京城就有三百六十九人。
在他們到來之前,經過皇上在崇禎元年對吏員的大整頓,應天府底層官吏奇缺無比,吏員比之前直接少了六成,很多事情都因為官員的不足而不得不推遲。
朝廷下達的官署整頓也延遲了不少,以及這之後的水泥路修建都不得不減緩了速度,在四月之前的半年時間中南京城內的也僅僅是對主幹道進行了水泥硬化。
至少這一千餘人到來之後,各種工作的進度都加快了許多,同時這些人的能力也的確是頗為出色。
他們這些人都經過了一個月的培訓,對於他們要做的事情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了解,上手的也頗快,之後的提高也很大。
到現在,又半年時間過去了,這些人的能力基本上和那些“老人”差不多了,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經超越了前輩,現在應天府的各種事情做的也是有理有條,比之前已經提高了許多。
臣相信再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能力必然會再次提高。
臣在這些人中也發現了數十名極有潛力的人才,之後必然能夠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
皇上您果然是我大明的聖君,當初力排眾議推行這樣的官場變革,現在依臣看來,這一步實在是太對了。
皇上聖明!”
有不少人心中頗為鄙夷,這馬匹拍的,這陳奇瑜還是第一次見到皇上吧,就已經可以麵不改色說出這樣的話,果然是人才,以前還真是沒有發現啊。
“不錯,既然陳愛卿這麽說了,朕也就放心了,之前,朕是極為擔憂的,全天下都極為缺少官吏,很多事情的進度都不得不推遲,當初很多官員都上書請求朕同意增補官吏。
可是朕卻不甘心,朕對這些吏員進行一次全麵審核,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查出來那麽多有罪的吏員,處置了近六萬人,朕當時很悲傷,為什麽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吏員竟然是如此的膽大包天,為所欲為。
若是繼續增補吏員,那有什麽用?幾年後又是一批昏官,這之前的努力不就是白費了?
朕很生氣,朕嚴厲的處罰了他們,同時朕也意識到這些吏員是萬惡之源,必須要處理,於是朕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全力推行了吏員製度的變革,朕真的跟擔心。
萬一要是沒有達到朕想要的結果,那朕就愧對列祖列宗了。
現在還好,一切都符合預期,這樣朕也能在迴京後繼續對大明進行更深的變革了。”
…………
聽到這話,眾人臉色一變,皇上已經對大明進行了這麽多變革,竟然還不滿足,還要變?
可是接下來還能向那裏變?
他們至少可以確定,接下來的改變大概率不是他們所喜歡的,他們也不願意去接受,那麽他們應該去阻止嗎?
有一部分人心中如此想道。
…………
在這個時候你們卻站出來反對衛所變革,這難道不愚蠢嗎?跟明顯不會有任何的效果,根本不可能去改變什麽,甚至還會得罪自己這個力主衛所變革的皇帝,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舉動,何必呢?
其實這些人的想法朱由檢也明白,之前在朝廷做出這個決定時,南京的這些勳貴因為距離遙遠,能夠發揮的力量實在是太小,僅僅能夠上書勸諫一番罷了。
在朝廷下定決心進行衛所變革後,他們失去了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權力,這些人自然是不甘心的,現在皇上竟然來到了南京,到了他們麵前,如此好的機會,他們不再去試一試又如何能夠甘心呢?
甚至朱由檢都懷疑當初南京軍隊的反叛是不是有這些人縱容的原因。
………
下午,朱由檢繼續找人,這一次是南京一眾高階文官,仍然是一場普普通通的宴會。
現場的氛圍倒是不錯,奉承之聲幾乎就沒有斷過,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大明留在南京城的一套文官,六部九卿皆有,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官場略微有些失意的,現在自然是希望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一番,獲得皇上的青睞。
朱由檢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和眾人友好的交流著,各方麵都有所詢問,眾位官員也都是對答如流,顯然是之前已經做足了準備。
觥籌交錯間,宴會已經進行了一個時辰,朱由檢放下手中的酒杯:“諸位愛卿,今年三月份朝廷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科舉考試,參加人數已經超過了四十萬人,其中南直隸的人數最多,占到了之中近三成之多,也超過了十萬人。
如此規模之下,諸位愛卿的壓力自然是極大的。
將近半年的時間裏,諸位愛卿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讓一切平穩順利的進行,朕很欣慰,諸位的功勞朕也記住了。
………
另外,現在距離諸位士子到任也已經有數月之久了,不知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陳愛卿你是應天府知府,對於南京的情況想必是最為了解的,而這南京城所分配的新人也是最多的。
愛卿給朕介紹一下吧,讓朕看看這些人究竟如何,若是表現的好,那就表明朝廷的變革是正確的,若是不行,那恐怕要繼續變革了。”
其實對於這些新的大量的低階官員的表現情況,朱由檢還是了解一些的,在最初朱由檢就命令錦衣衛抽出人手去探查這些人的任職情況,可以說自從他們去任職,朱由檢的桌子上就沒有少過關於他們的情報。
現在朱由檢還是想看看在南京的這一批官員心中那些人的表現究竟如何,兼聽則明嗎。
眾人皆是看向位置不前不後的陳奇瑜,不少人心中那是頗為嫉妒,這為知府是什麽時候受到皇上的重視了?
陳奇瑜也是頗為驚詫,自己什麽時候受到皇上的重視了?在場這麽多人,自己才排第幾啊,咋就能輪到自己了。
還好還好自己並沒有玩忽職守,對此事還算是頗為了解的。
“皇上,臣對於其他地方並不了解,隻能說說應天府的情況,應天府下轄八縣,人口眾多,自然而然所需要的官員數量也就更多,此次應天府補充的新任官員多達一千零二十八人,僅僅是這南京城就有三百六十九人。
在他們到來之前,經過皇上在崇禎元年對吏員的大整頓,應天府底層官吏奇缺無比,吏員比之前直接少了六成,很多事情都因為官員的不足而不得不推遲。
朝廷下達的官署整頓也延遲了不少,以及這之後的水泥路修建都不得不減緩了速度,在四月之前的半年時間中南京城內的也僅僅是對主幹道進行了水泥硬化。
至少這一千餘人到來之後,各種工作的進度都加快了許多,同時這些人的能力也的確是頗為出色。
他們這些人都經過了一個月的培訓,對於他們要做的事情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了解,上手的也頗快,之後的提高也很大。
到現在,又半年時間過去了,這些人的能力基本上和那些“老人”差不多了,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經超越了前輩,現在應天府的各種事情做的也是有理有條,比之前已經提高了許多。
臣相信再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能力必然會再次提高。
臣在這些人中也發現了數十名極有潛力的人才,之後必然能夠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
皇上您果然是我大明的聖君,當初力排眾議推行這樣的官場變革,現在依臣看來,這一步實在是太對了。
皇上聖明!”
有不少人心中頗為鄙夷,這馬匹拍的,這陳奇瑜還是第一次見到皇上吧,就已經可以麵不改色說出這樣的話,果然是人才,以前還真是沒有發現啊。
“不錯,既然陳愛卿這麽說了,朕也就放心了,之前,朕是極為擔憂的,全天下都極為缺少官吏,很多事情的進度都不得不推遲,當初很多官員都上書請求朕同意增補官吏。
可是朕卻不甘心,朕對這些吏員進行一次全麵審核,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查出來那麽多有罪的吏員,處置了近六萬人,朕當時很悲傷,為什麽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吏員竟然是如此的膽大包天,為所欲為。
若是繼續增補吏員,那有什麽用?幾年後又是一批昏官,這之前的努力不就是白費了?
朕很生氣,朕嚴厲的處罰了他們,同時朕也意識到這些吏員是萬惡之源,必須要處理,於是朕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全力推行了吏員製度的變革,朕真的跟擔心。
萬一要是沒有達到朕想要的結果,那朕就愧對列祖列宗了。
現在還好,一切都符合預期,這樣朕也能在迴京後繼續對大明進行更深的變革了。”
…………
聽到這話,眾人臉色一變,皇上已經對大明進行了這麽多變革,竟然還不滿足,還要變?
可是接下來還能向那裏變?
他們至少可以確定,接下來的改變大概率不是他們所喜歡的,他們也不願意去接受,那麽他們應該去阻止嗎?
有一部分人心中如此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