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楊禦史所謂的死諫究竟是一個什麽情況,這裏麵的過程諸位愛卿想必也很清楚。
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現在人已經死了,事情不好辦了,諸位愛卿能否告訴朕該怎麽處理這件事,朕對畢竟登基還沒有多久,對這些事情還沒有經曆過,經驗還不是很足,現在就要靠諸位愛卿了。”
而在眾人眼中,朱由檢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平靜,絲毫沒有他們預想中的驚慌失措,這讓他們心中也安定不少,現在的他們早已經和皇上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皇上若是慌了,事情就真的要完了。
現在這樣的情況還好,隻是現在要如何處理,我們也沒有什麽好主意啊,畢竟人都死了!以前也有所謂的死諫,隻是從來沒有真死人啊,現在是真的死人了。
現在人死為大,我們該支持那楊禦史?可這樣豈不是打了皇上和我們的臉?現在這完全就是兩難得問題,我等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啊!
眾人心中如此想到。
一番略微的沉默後,終於有人開口了,眾人長鬆了一口氣,看看這位同僚是怎麽說的。
“皇上,臣認為首先朝廷應當封賞楊禦史,給他一個美諡,如此來表示朝廷對他這種直諫的褒獎,畢竟這樣的品德還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
但同時雖然他的這種品格值的讚賞,但是楊禦史在沒有完全了解朝廷製定決策原委的情況下,就在皇宮外以如此剛烈的行為來勸諫皇上,這已經絕對不能說是勸諫了,絕對算得上是威脅,以此來威脅朝廷,威脅聖上來改變朝廷的政策。
這是什麽?若是如此,後人恐怕會大肆效仿,那以後朝廷的事情還要不要做了?
這樣的行為必須得到製止,而且要堅決的製止,誰反對都不行。
因此臣認為,如此可以算得上是功過相抵,朝廷當取消對他的美諡,換上一個中等的諡號即可,如此即可以表示朝廷對他這種行為的反對,又可顯示我皇的英明大度,有容人之量!”
朱由檢看著此時一本正經說話的周應秋,心中很是高興,終於啊,朕終於找到一個夠不要臉的官員了,朕以前就覺得周應秋很有潛力,現在看來朕還是小瞧了周應秋,不錯,真不錯!
朱由檢越看周應秋就越覺得歡喜,又想想之前幾次周應秋所做的事情,這才是朕所需要的人才啊,人很機靈、有足夠的能力,更重要得是足夠的機靈!
這才好啊,這才好啊!
周應秋提出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對國家,對朝廷,對在座的諸位不都是一件大好事嗎?想來諸位愛卿也會讚成的,想到這裏,朱由檢看了看其他的一眾官員。
這些官員此時卻完全沒有注意到朱由檢的動作,全部都帶著古怪的目光看著周應秋,說實話,這個方法好嗎?當然好了,這個方法符合在場眾人的利益,隻是他們這些人還是要一些顏麵的。
若是他們,恐怕真的說不出來這樣的話。直到今日方知周大人的真性情啊!
“好,周愛卿果然是大才,朕看這個方法就很好,此事就這麽辦!
有功就賞賜,有錯誤就要處罰,楊性魯這樣敢於犯顏直諫的行為的確值的賞賜,皇上也不是萬能之人,自然也會出現一些錯誤,這就需要官員們的提醒。
但是提醒也首先應該自己了解清楚才是,決不能想這位楊大人一樣不分青紅皂白,這樣的行為絕對不可取!
此事就這麽定了,王承恩,你盡快擬旨。
戶部、刑部、兵部盡快派出人手向北方諸省派出官員,五軍都督府的人已經出發了,你們盡快協助盧象升和滿桂處理好北方六省的衛所改製之事!”
“臣等遵旨!”,眾人心中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有了應對方法,這樣也挺好,相比於京城裏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他們更願意去處理地方之事!
………
當錦衣衛將楊性魯的屍體和朝廷的聖旨送到楊府之時,楊府外早已經是人滿為患了,顯然楊性魯的事跡已經在京城傳播很廣了。
楊府內外早已經是哭聲震天,待王承恩帶著錦衣衛人到了後,楊府眾人收起眼淚,默默留出一條道路,待看到錦衣衛抬著的楊禦史屍體後,他的親人直接撲在他的身上,剛剛停歇的哭聲再次響起,場麵顯得極為淒慘,讓人聞著落淚!
王承恩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嘴角一歪,心中格外的厭煩,作為一名在皇宮中混跡數十年的太監,他一眼就看出來這些圍觀的士子們哭聲格外的虛假,一點兒都沒有真情實意,實在是讓人看不慣。
看出來這些後的王承恩一點兒也看不下去了,這水平實在是太低了,連皇宮內十幾歲的小太監都比不了,無能!
他不再和這些人廢話,匆匆宣讀了朝廷的聖旨後,就直接離開,就連楊府眾人孝敬他的銀子王承恩看都沒有看。
僅僅留下了義憤填膺的眾人,原本聽到皇上給予的諡號眾人還有些高興,結果呢?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所謂的功過相抵,簡直是豈有此理,楊禦史都已經死了,自古以來都是死者為大,那裏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而特意來次吊唁楊性魯的一眾官員在聽到聖旨後就直接悄悄離開了,仿佛自己根本就沒有來過這裏。
原本他們以為憑借著楊性魯在皇城上的這一撞,最少也可以撞出一個士林美名,在往上恐怕就是沒有上限了,因此他們都是急匆匆的趕了過來,希望能夠借助這位楊禦史,發一撥死人財。
但是誰能想到現在竟然會是這麽一個結果,朝廷的心真是狠啊,人家已經死了,朝廷也不願意給他一個死後哀榮!
甚至還要在人家的屍體上捅了一刀,按照聖旨的意思,豈不是說,楊禦史若是沒有那一撞,他自己還有罪了,正是這一撞,讓朝廷對這位楊性魯格外開恩?
讓人細思極恐啊,看來朝廷對於廢除衛所製的決心超過了他們所有人的想象。
此情此景之下,他們那裏還有心思在這裏待著,這一份名氣自己是蹭不到了,惹不起我們還躲不起嗎?
而圍觀此事的近百位士子看到了今日發生的一切,他們的心中著實是憤怒異常,朝廷這是在堵塞言路啊!長此以往,必然國將不國啊!
他們在楊府門前留下一番狠話就心事重重的離去了。
當天晚上他們就再次聚攏起來,現在既然直接找皇帝沒有用,他們也不願意放棄,作為士子,沒有經曆過官場的捶打磨練,他們心中仍然保留著某種樸素的感情,這種感情讓他們相信楊禦史是對的,朝廷是錯的,畢竟楊禦史都已經死了。
這是在是太符合他們心中有關正直的朝廷忠良報國無門,隻能一死諫之的想象了。
於是經過商議之後,一百餘位士子做出了決定,他們要尋找一些名聲高,位高權重的官員為楊禦史申冤!比如溫體仁、孫承宗、鄭崇儉等等!
然而當他們浩浩蕩蕩的來到這些官員的府邸門前時,這些大人物紛紛禁閉府門,根本就不願意看他們,連他們的話都不聽,這讓眾人心中十分沮喪!
這些大人物已經絲毫不在乎他們在士林中的名聲了嗎?
可是少年人心中卻是相當執拗,他們不願意退縮,就這樣守在府邸門前,一天又一天,讓孫承宗等人格外的煩悶。
可是他們卻也無能為力,做不了什麽,真要是將這些人趕走那就真的自絕於天下讀書人了,若是勸他們迴去,他們還真的沒有這個信心能夠做成,沒有辦法下他們隻能就這麽忍受著,等待著有一天,這些士子們累了也就離開了。
最終還是朱由檢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這些士子已經對朝廷的工作產生了極為不好的影響,於是他派出了羽林軍對這幾家的府邸進行了防護。
將這些士子產生的不利影響降低了許多,畢竟萬一一些士子傷害到了這些老大人就不太好了,他還需要這些人為朝廷做事呢。
更何況這些人現在都是極為忙碌的,最近朝廷的動作一大堆,這些官員的事情絕對耽擱不得。
在京城,這些士子能所能引起的影響也就這麽多了,對於朝政的運轉根本就幾乎沒有形成任何的阻礙!
朝廷還是該做什麽該做什麽,北方各地的衛所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整治,隨著刑部、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官員接連不斷的抵達,一名又一名的貪贓枉法的衛所軍官被斬首或被削職為民!
他們家中的田地全部被查抄,整個衛所所擁有的土地戶部官員將會進行全部的丈量,重新登記衛所的戶口數。之後再把衛所的所有土地按照人口數量進行劃分。
現在京城中反對的聲音已經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了,而在北方,多數人的目光都投入到了衛所改製中。
隨著盧象升的五萬大軍快速到位、還有滿桂的五萬軍隊駐紮陝西,山西,總體而言,還是相對平靜的。
但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各地突然出現了不少的造反,即便是有軍隊的彈壓,也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
ps:應該還有一章,正在寫!
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現在人已經死了,事情不好辦了,諸位愛卿能否告訴朕該怎麽處理這件事,朕對畢竟登基還沒有多久,對這些事情還沒有經曆過,經驗還不是很足,現在就要靠諸位愛卿了。”
而在眾人眼中,朱由檢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平靜,絲毫沒有他們預想中的驚慌失措,這讓他們心中也安定不少,現在的他們早已經和皇上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皇上若是慌了,事情就真的要完了。
現在這樣的情況還好,隻是現在要如何處理,我們也沒有什麽好主意啊,畢竟人都死了!以前也有所謂的死諫,隻是從來沒有真死人啊,現在是真的死人了。
現在人死為大,我們該支持那楊禦史?可這樣豈不是打了皇上和我們的臉?現在這完全就是兩難得問題,我等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啊!
眾人心中如此想到。
一番略微的沉默後,終於有人開口了,眾人長鬆了一口氣,看看這位同僚是怎麽說的。
“皇上,臣認為首先朝廷應當封賞楊禦史,給他一個美諡,如此來表示朝廷對他這種直諫的褒獎,畢竟這樣的品德還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
但同時雖然他的這種品格值的讚賞,但是楊禦史在沒有完全了解朝廷製定決策原委的情況下,就在皇宮外以如此剛烈的行為來勸諫皇上,這已經絕對不能說是勸諫了,絕對算得上是威脅,以此來威脅朝廷,威脅聖上來改變朝廷的政策。
這是什麽?若是如此,後人恐怕會大肆效仿,那以後朝廷的事情還要不要做了?
這樣的行為必須得到製止,而且要堅決的製止,誰反對都不行。
因此臣認為,如此可以算得上是功過相抵,朝廷當取消對他的美諡,換上一個中等的諡號即可,如此即可以表示朝廷對他這種行為的反對,又可顯示我皇的英明大度,有容人之量!”
朱由檢看著此時一本正經說話的周應秋,心中很是高興,終於啊,朕終於找到一個夠不要臉的官員了,朕以前就覺得周應秋很有潛力,現在看來朕還是小瞧了周應秋,不錯,真不錯!
朱由檢越看周應秋就越覺得歡喜,又想想之前幾次周應秋所做的事情,這才是朕所需要的人才啊,人很機靈、有足夠的能力,更重要得是足夠的機靈!
這才好啊,這才好啊!
周應秋提出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對國家,對朝廷,對在座的諸位不都是一件大好事嗎?想來諸位愛卿也會讚成的,想到這裏,朱由檢看了看其他的一眾官員。
這些官員此時卻完全沒有注意到朱由檢的動作,全部都帶著古怪的目光看著周應秋,說實話,這個方法好嗎?當然好了,這個方法符合在場眾人的利益,隻是他們這些人還是要一些顏麵的。
若是他們,恐怕真的說不出來這樣的話。直到今日方知周大人的真性情啊!
“好,周愛卿果然是大才,朕看這個方法就很好,此事就這麽辦!
有功就賞賜,有錯誤就要處罰,楊性魯這樣敢於犯顏直諫的行為的確值的賞賜,皇上也不是萬能之人,自然也會出現一些錯誤,這就需要官員們的提醒。
但是提醒也首先應該自己了解清楚才是,決不能想這位楊大人一樣不分青紅皂白,這樣的行為絕對不可取!
此事就這麽定了,王承恩,你盡快擬旨。
戶部、刑部、兵部盡快派出人手向北方諸省派出官員,五軍都督府的人已經出發了,你們盡快協助盧象升和滿桂處理好北方六省的衛所改製之事!”
“臣等遵旨!”,眾人心中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有了應對方法,這樣也挺好,相比於京城裏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他們更願意去處理地方之事!
………
當錦衣衛將楊性魯的屍體和朝廷的聖旨送到楊府之時,楊府外早已經是人滿為患了,顯然楊性魯的事跡已經在京城傳播很廣了。
楊府內外早已經是哭聲震天,待王承恩帶著錦衣衛人到了後,楊府眾人收起眼淚,默默留出一條道路,待看到錦衣衛抬著的楊禦史屍體後,他的親人直接撲在他的身上,剛剛停歇的哭聲再次響起,場麵顯得極為淒慘,讓人聞著落淚!
王承恩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嘴角一歪,心中格外的厭煩,作為一名在皇宮中混跡數十年的太監,他一眼就看出來這些圍觀的士子們哭聲格外的虛假,一點兒都沒有真情實意,實在是讓人看不慣。
看出來這些後的王承恩一點兒也看不下去了,這水平實在是太低了,連皇宮內十幾歲的小太監都比不了,無能!
他不再和這些人廢話,匆匆宣讀了朝廷的聖旨後,就直接離開,就連楊府眾人孝敬他的銀子王承恩看都沒有看。
僅僅留下了義憤填膺的眾人,原本聽到皇上給予的諡號眾人還有些高興,結果呢?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所謂的功過相抵,簡直是豈有此理,楊禦史都已經死了,自古以來都是死者為大,那裏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而特意來次吊唁楊性魯的一眾官員在聽到聖旨後就直接悄悄離開了,仿佛自己根本就沒有來過這裏。
原本他們以為憑借著楊性魯在皇城上的這一撞,最少也可以撞出一個士林美名,在往上恐怕就是沒有上限了,因此他們都是急匆匆的趕了過來,希望能夠借助這位楊禦史,發一撥死人財。
但是誰能想到現在竟然會是這麽一個結果,朝廷的心真是狠啊,人家已經死了,朝廷也不願意給他一個死後哀榮!
甚至還要在人家的屍體上捅了一刀,按照聖旨的意思,豈不是說,楊禦史若是沒有那一撞,他自己還有罪了,正是這一撞,讓朝廷對這位楊性魯格外開恩?
讓人細思極恐啊,看來朝廷對於廢除衛所製的決心超過了他們所有人的想象。
此情此景之下,他們那裏還有心思在這裏待著,這一份名氣自己是蹭不到了,惹不起我們還躲不起嗎?
而圍觀此事的近百位士子看到了今日發生的一切,他們的心中著實是憤怒異常,朝廷這是在堵塞言路啊!長此以往,必然國將不國啊!
他們在楊府門前留下一番狠話就心事重重的離去了。
當天晚上他們就再次聚攏起來,現在既然直接找皇帝沒有用,他們也不願意放棄,作為士子,沒有經曆過官場的捶打磨練,他們心中仍然保留著某種樸素的感情,這種感情讓他們相信楊禦史是對的,朝廷是錯的,畢竟楊禦史都已經死了。
這是在是太符合他們心中有關正直的朝廷忠良報國無門,隻能一死諫之的想象了。
於是經過商議之後,一百餘位士子做出了決定,他們要尋找一些名聲高,位高權重的官員為楊禦史申冤!比如溫體仁、孫承宗、鄭崇儉等等!
然而當他們浩浩蕩蕩的來到這些官員的府邸門前時,這些大人物紛紛禁閉府門,根本就不願意看他們,連他們的話都不聽,這讓眾人心中十分沮喪!
這些大人物已經絲毫不在乎他們在士林中的名聲了嗎?
可是少年人心中卻是相當執拗,他們不願意退縮,就這樣守在府邸門前,一天又一天,讓孫承宗等人格外的煩悶。
可是他們卻也無能為力,做不了什麽,真要是將這些人趕走那就真的自絕於天下讀書人了,若是勸他們迴去,他們還真的沒有這個信心能夠做成,沒有辦法下他們隻能就這麽忍受著,等待著有一天,這些士子們累了也就離開了。
最終還是朱由檢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這些士子已經對朝廷的工作產生了極為不好的影響,於是他派出了羽林軍對這幾家的府邸進行了防護。
將這些士子產生的不利影響降低了許多,畢竟萬一一些士子傷害到了這些老大人就不太好了,他還需要這些人為朝廷做事呢。
更何況這些人現在都是極為忙碌的,最近朝廷的動作一大堆,這些官員的事情絕對耽擱不得。
在京城,這些士子能所能引起的影響也就這麽多了,對於朝政的運轉根本就幾乎沒有形成任何的阻礙!
朝廷還是該做什麽該做什麽,北方各地的衛所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整治,隨著刑部、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官員接連不斷的抵達,一名又一名的貪贓枉法的衛所軍官被斬首或被削職為民!
他們家中的田地全部被查抄,整個衛所所擁有的土地戶部官員將會進行全部的丈量,重新登記衛所的戶口數。之後再把衛所的所有土地按照人口數量進行劃分。
現在京城中反對的聲音已經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了,而在北方,多數人的目光都投入到了衛所改製中。
隨著盧象升的五萬大軍快速到位、還有滿桂的五萬軍隊駐紮陝西,山西,總體而言,還是相對平靜的。
但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各地突然出現了不少的造反,即便是有軍隊的彈壓,也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
ps:應該還有一章,正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