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周皇後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朱由檢恨不得每天都待在坤寧宮。


    即便他將大多數的小事交給內閣,但是他還必須要處理一些大事,他要把控全局,現在的大明正在進行的大事情已經相當不少了,而且都是朱由檢一手推動的,更需要他來進行把控。


    尤其是現在陝西的旱災越來越嚴重,已經擴展到幾乎全省,據徐光啟所說,如此旱災之下,陝西的紅薯、土豆這些新作物具體的產量恐怕跟不好說。


    這就讓人很擔憂了,在這種情況下少府也在不停的調運糧食前往陝西,以工代賑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原本計劃的五十萬難民到了現在已經漲到了一百五十萬,其中精壯三十餘萬。


    不得已之下朝廷繼續加大對陝西的支持力度,不斷擴大以工代賑的規模,少府在陝西建立的水泥廠已經超過三十家,在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撐下,各條大路的修建進展十分快速。


    然而此次的幹旱遠遠不止如此,今年的旱情範圍格外的廣,不僅僅是陝西,還有山西太原、大同,北直隸真定府、河間府、保定府以及宣府鎮,這些地方的旱情同樣十分嚴重,這段時間朱由檢收到大部分的奏折都是匯報這些地方的以工代賑進展情況的。


    如此大規模的幹旱在大明曆史上也是少有,就連大明市麵上的糧食價格再經曆了長達一年之久的下跌,也開始了上漲。


    這樣的幹旱說實話讓朱由檢有些措手不及,現在也才是僅僅崇禎元年,小冰河的影響完全沒有到達頂峰,幹旱怎麽就如此嚴重,已經蔓延陝西、山西、北直隸三省,這之後可該怎麽辦。


    怪不得曆史上的一些大名鼎鼎的起義軍大多數都是在崇禎元年、二年起兵的,例如明末農民起義初期的領袖闖王高迎祥就是這個時候起兵的。


    雖然之前已經在陝西開始了以工代賑,但是朱由檢還是不放心,朝廷必須全力來賑災,這僅僅是個開頭罷了,必須要行成一批極有賑災經驗的官吏,這些人在之後的十數年裏可是有大用的。


    在六月初,朱由檢就專門針對此事召開一次小朝會,為了更方便的在多地進行大規模的賑災,朝廷確定由工部尚書徐光啟為賑災欽差大臣,負責陝西以東各地的以工代賑。


    一直因為負責移民之事而留在陝西的的禮部尚書溫體仁同樣為賑災欽差大臣負責陝西的以工代賑。


    同時從戶部和內帑共拿出白銀三百萬兩,糧食由少府拿出三百萬石,全力用於以工代賑。


    由於采用的是以工代賑,工基本上都是修路,以及水利工程,對水泥的需求量極大,因此少府將在北方五省開始大規模修建水泥廠,完全是不計成本的投入,朝廷已經下定決心,要借助著這一次機會進行前所未有的道路建設。


    原本工部正在進行規劃,尚且很不完備的諸多大路此時也不得不提前拿了出來,隻能邊開工邊規劃線路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絕對是實行大工程的大好時機,畢竟不用征發徭役,沒有好大喜功、濫用民力這樣的惡名,朝廷這是在救這數百萬災民啊!


    這可是數百萬的難民,其中的精壯恐怕至少也要一百萬,一百萬的勞工想想都令人震驚,這究竟是怎樣的規模。


    這次朝會確定這些事情後,整個朝廷都動起來了,在漠南主持移民很經驗的官吏被戶部一封調令到北方各省,徐光啟直接前往真定府統籌陝西以東地區的賑災,真定府本身就是災區,同時這裏也是算是北方幾省的中間,各種調度很方便。


    同時少府在北方各大省會的大量儲備糧食也開始向四方調運。還好目前少府儲存的糧食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再加上今年的戶部也不缺糧食,畢竟每年要拿給藩王的近八百萬石糧食不用給了。


    同時為了維持基本秩序,防止有人趁機暴亂,朝廷對漠南的龐大軍隊進行了調動,從盧象升率領的左鑲軍中抽調一萬五千,大同鎮抽調一萬,京城由黃得功率領的右鑲軍出動兩萬,前往除陝西以外各省維持工程施工時的秩序。


    至於龐大的陝西,才是讓人頭疼,這裏的難民太多了。


    不過還好半年多以來,三邊總督滿桂做的相當不錯,在甘肅、寧夏、陝西、榆林四鎮進行了大規模的淘汰冗兵、整頓兵備。


    四鎮原在冊兵員二十餘萬,滿桂親自進行了兵員審查,結果發現實兵僅有不到十萬人,簡直是觸目驚心。


    在朱由檢的支持下,在大同、遼東等鎮的先例下,滿桂對陝西四鎮進行了大刀破斧、徹徹底底的整頓,前往河套地區的第一批移民就是這幾鎮的軍戶。


    清理出一大批人後,四鎮開始進行征兵,可惜的是百姓們的積極度並不高,附近的百姓對九邊的兵印象並不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


    直到現在四鎮的總兵力也僅有十五萬。當然現在這樣的精銳戰鬥力要比以前強的多。


    再加上現在西北的邊防壓力並不大,因此已經變成巨大工地的陝西就需要抽調他們來維持秩序了。


    派出軍隊來維持秩序的要求其實是當時在場的諸多大臣聯名提議的,原本朱由檢感覺有些小題大做了,可是當眾人所說自古以來的造反多是起與大規模的工程之中,必須要萬分小心。


    現在有數百萬的難民,那就是超過百萬的精壯,如此大規模的人聚集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再加上地方上存在一些官吏貪贓枉法,若是克扣難民們的糧食,說不定就是官逼民反了。


    若是在以前,他們是絕對不敢在皇上麵前說官逼民反這一類的話語,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這位皇上和以前的皇帝可都不一樣。


    經他們一提,朱由檢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的確是這樣,自古以來這樣的大工程就容易出事情,再加上有天災在,問題更是多多。


    遠的不說,近的元末的紅巾起義不就是在元廷修築黃河時,在黃河中挖出了獨眼石人,很快“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話就傳遍天下,敲響了元朝的喪鍾。


    朱由檢這才直接動用兩支精銳兵力維持秩序,各地的衛所朱由檢可不敢用,同時還調動錦衣衛、東廠的力量監督各地的工地,若是有官吏膽敢克扣百姓們的口糧,直接斬首!


    這樣安排了下去,朱由檢才稍稍放下了點兒心,若不是不久後遼東就要大戰,自己實在是走不開,朱由檢都想要親自去一趟西安,無論如何,陝西必須要穩住。


    很快,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多條寬闊的水泥大道幾乎同時開始修建,超過一百萬的精壯勞力投入其中,這絕對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整個工部、戶部、少府幾乎忙成一鍋粥,京城的朱由檢也通過錦衣衛、東廠時刻的頂著各地的動靜,內閣,六部九卿等人也十分關注。


    結果工程從六月份開始一個月的時間裏,各處開工的地方被斬首的小吏近十人,官員這一次倒是都能管住自己的手,沒有敢亂動,被處理的僅僅有一人。


    看來這次的京察和大計效果很不錯,吏員的整頓也很不錯,黃立極等人對於這樣一個結果是極為震驚的,對於賑災他們這些人都是有經驗的,可他們從來沒有經曆過這樣清正廉潔的賑災。


    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對全國吏員進行大規模整頓的效果很不錯,說到吏員整頓,眾人不由得想起到現在還在南方忙碌的刑部尚書,戶部尚書郭允厚在處理完南直隸後就迴京了,所有事情都交給刑部尚書鄭三俊。


    前段時間他那剛剛到京城的奏折裏說,他目前在南方的整頓已經到了兩廣,現在隻剩下西南三省,他預計還要兩個月就能處理完所有事情,以後便可迴京。


    在之前整頓之時,朝廷已經將這次的整頓擴展到全國各地所有的吏員了,隻要有違法亂紀之事,就絕不放過一個,到目前為止,整頓的效果極為明顯。


    朝堂之上的諸多大員也很早就明顯的感覺到了不一樣,現在布置到地方的事情完成的速度幾乎是以前的一倍,通過他們和自己“關係密切”的地方官的交流,他們也都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吏治得到整頓的結果,一些拖後腿的人都被清除了。


    但同時一個問題也顯現出來,全國各地的地方官都在上奏請求重新選拔吏員,現在他們手下的吏員實在是太少了,遠遠不能完成縣城、府城、省城的日常事物,即便是剩下的吏員忙前忙後,一人當做三人使,各地的日常任務現在仍然大大滯後。


    這件事情幾乎從三月份就開始出現了,朝中的諸位大臣也都十分著急,紛紛向皇上請求解決此事,可惜朱由檢一直拒絕,現在不是處理此事的時候,朱由檢明白若是想要達到他想要的結果,現在的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自己的權勢、威望還不夠大,或者說是全國各地的精兵一直都在忙碌,抽不出空,先等等。


    更何況據錦衣衛的匯報各地的吏員遠遠沒有這些文官上奏所說的那麽嚴重,各地剩下的吏員大約有以前的四分之一,這些人處理諾大一個縣城的確有些捉襟見肘,每個人都極其忙碌,但是畢竟還是可以忙的過來。


    以前縣城的一些配置都是有點兒多了,皆是人浮於事,每天打卡上班,無所事事,簡直是浪費朝廷的俸祿!


    當然朱由檢並不覺得一個縣配置這麽一百有餘的吏員很多,不僅僅是不多,而是太少了!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的事情太少,管的東西太少了。


    他們能管的僅僅是這麽一座縣城,僅僅是全縣一成左右的人口,那其他的人呢?


    該死的皇權不下縣!


    想到這裏,朱由檢就恨的牙癢癢。


    因此朱由檢看來,他們現在剩下的這四分之一就再堅持堅持,再堅持一段時間,朕就會給你們補齊。


    朱由檢是這樣想的,朝堂上的一眾官員可不知道,皇帝雖然否決這項提議,可他們不會就此放棄,再加上從地方上來的奏折可謂是源源不斷,每天都有,而且越來越大,地方上的官員也迫切需要補齊吏員啊!


    自從整頓吏員後,他們就忙成狗,每天早早剛到辰時就起床做事(大約七點),晚上還要忙的很晚,有時候甚至差一點兒就到亥時(大約九點),下麵人手少,上麵又催的急,這是自己這個堂堂一縣百姓之青天應該做的事情嗎?


    難道不是應該每天早上巳時(九點)起床用飯,之後泡上一杯茶,拿上一份邸報,慢悠悠的看著,靜靜的等待午飯,下午還可以在後花園轉轉,晚飯用完,就迴家睡覺嗎?


    至於做事,那都不用自己做,有下麵人替自己去做的。


    現在怎麽成了這個樣子?


    這樣的生活他們實在是受不了了,他們疑惑這都幾個月了,京城怎麽還沒有動靜?隻要有權力上奏的,他們就鍥而不舍的送奏折。


    可是皇帝不管此事,中央的一些官員也沒辦法,如此幾次後,黃立極等高官漸漸覺得事情有些不對了,這裏麵定然有陰謀,皇上這是有問題啊!


    於是之後的上奏他們也就不再參與了,很快的從中抽身。


    這一次借著以工代賑之事,北方多地的官員再次開始大規模的上奏了,京城的不少官員借著七月一號這一天慣例的大朝會,再次請求朱由檢為各縣補充吏員。


    可惜再次被朱由檢給斥責迴去。


    退朝後,朱由檢迴到乾清宮,看著桌子上厚厚的一摞請求增加吏員的奏折,他揮揮手,王承恩、高起潛連忙將奏折抱走。


    朱由檢心中一歎,現在各地的吏員基本上都是做實事的人,朱由檢也不想讓他們這麽辛苦,可朕也無奈,你們再等等吧,再堅持堅持。


    用不了多久,朕就要行動了,到時候若是那些人敢反對,朕就用手中的刀槍來告訴他們,他們到底應該怎麽做!


    ……


    求訂閱,求打賞,求票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鑄剛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昭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昭昭並收藏重鑄剛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