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寒是天驕,是四大上宗易宗的絕世天驕,年青一代弟子中的領軍人物。他是驕傲的,曾經的他一度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將成為先祖聖人那樣的人物,引領人族更進一步。
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不少,每一代多多少少都會出幾個驚才絕豔之輩,而且少年輕狂,總是認為自己是最特殊的,也將是最成功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等來的隻會是無盡的無奈。
對於上宗來說,早就把該研究的研究透了。人族的問題是什麽,不像劍宗還要猜,還要試。無數的天驕早就把問題探索的明明白白。就是肉體有極限,人體上限限製了種族的提升。
但知道問題,並不意味著就能解決。每一個上宗的天驕都幻想自己成為那個成功者,再現先祖聖人輝煌。但一直到陽壽將盡,卻還是不得不麵對現實,被迫化神。
化神聽起來貌似挺厲害,但在上宗內部,還有一個並不好聽的名字,活死人。化神是模仿的靈族,讓靈魂修成陽神,離體而出,不再受肉體的限製。
但人畢竟是人,和靈族有著本質的區別。模仿的終究還是差了毫厘,化神的陽神雖然能獨立離體生存,但卻也始終無法真的舍棄肉體。他們唯一能做的隻是用一種特殊的功法,模仿冬眠,讓肉體陷入一種假死狀態,各種消耗降到最低,以此來延長肉體的壽命。
活死人之名也是因此而生,但是,也隻是延緩罷了,終究肉身還是會死去。而一旦沒了肉身,化神的陽神雖然還能存續一定的時間,但終究少了肉身魄的溫養,三魂始終在流逝。最終隨著情感,意識逐漸被剝奪,孤魂野鬼沉入黃泉,徹底結束一世陽壽。
這是幾乎所有上宗天驕的最終歸屬,林子大了,自然什麽鳥都有。隻有少數上宗天驕愛惜羽毛,寧願死,也不願意如此苟延殘喘。秋水寒就是其中之一,他極度厭惡化神,但更不願意死。
最終在天賦的加持下,求生的欲望中和極度的絕望下,他選擇了一條邪路,奪舍。
走出這一步對他來說沒有絲毫值得高興的,人不人,妖不妖,不光喪失了更進一步的潛力,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他這樣一位絕頂的天驕最大的悲哀。
四大上宗的弟子別的不好說,但毫無例外的都是人族最堅定的簇擁者。每一個上宗弟子都為先祖聖人而驕傲,而生而為人而自豪。在舍棄掉人身的那一刻,也血淋淋的扯碎了秋水寒的驕傲。
在這之前,他唯一用來安慰自己的隻有一條,這是唯一的路,自己要活著,隻有活著才有可能。人死燈滅,再大的野心,再大的規劃,也都是一句空話。
直到...黃爍出現在了他麵前。
對於其他神靈來說隻是驚訝於一個不可能成神的人族成神了,但是本身成神之事對於妖靈兩族來說實屬正常,他們下意識的也就沒太在意。相對來說隻是更關注黃爍的權柄,神位的地位之類的東西。
但對秋水寒來說,這卻是絕對無法容忍之事。正因為他努力過,絕望過,才更知道人族成神的渺茫性。
難道傳言是真,新的聖人將在劍修中誕生?不!憑什麽?
到了秋水寒這個層麵,是沒人相信宿命的。否則天機觀的處境也不會那麽尷尬了。沒人會相信一個神棍說的宿命的。
但是黃爍的出現,卻似乎在驗證著這個不靠譜的,不知來曆的傳言。
隻不過時至今日,秋水寒依舊不相信黃爍成神了,更不相信黃爍解決了人族肉身的頑疾。在他看來,其中必有蹊蹺,尤其是黃爍在神位上的神像,隻是一團霧氣一般黑色沙團,並非人型,這更讓秋水寒認定黃爍是取巧,用某種手段盜取了神位。
不得不說,雖然細節上出入不小,但他還真猜準了。成神的確實是惡咒這件靈寶,而非黃爍,隻不過黃爍也確確實實具備了神的實力。
而如果是某種足以瞞過天道的手段,就能成神的話,這事秋水寒可就動心了。他更擔心黃爍是在裝人族,或者神位來源於什麽小幾率的奇遇。對於一個心懷宗門,胸中有溝壑的人來說,他更希望黃爍是靠某種手段成功的,畢竟隻要有手段,就能學習,就能複製。反而是那些小概率的奇遇,才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那意味著極難重複。
所以,秋水寒絞盡腦汁,想找機會測試一下黃爍。這種衝動甚至到了一刻都不能容忍的程度。
但是,黃爍從離開眾神殿,就一直待在惡咒開辟的神域內,專心練他的九字真言,恢複對力量的掌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絲毫沒給秋水寒一點接觸的機會。
神域雖然簡單說就是通過權柄完全匯聚某一種固定屬性的神力,排斥其他任何屬性的神力,來達到一個的完全可控的小環境。本身還是神力,並沒什麽特殊的地方。
對於那些非神的存在,神域並沒什麽區別,反正在哪裏都收到神力的壓迫,隻不過得到神域之主的照拂後,會人為地控製神力繞開他們,為這些妖靈開辟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罷了。
但是對神來說,其他神的神域,那就是龍潭虎穴,是絕無可能進入的。兩個靠近的神域隻會相互激烈的衝突,那是戰鬥。
當然了,像之前幽來找黃爍,用的是和眾神殿類似的一點意誌和神識形成的臨時分身。這樣的分身能量很弱,隻要得到對方的允許,提供庇護,就能進入其他神的神域,而不引起反擊。而為了不引起反擊,這分身必須弱的足矣被對方加持。所以也就能用來傳傳口信,交流之用。
另一方麵來說,神域就是神的老巢,最能發揮力量的環境,或者說一種另類的強大武器。隻不過現在主要是用來對付那些需要煉化的神界重要節點罷了。
在神域內的神是無敵的神,可以說神界不毀,神域內的神就絕不會受到傷害。
所以對黃爍這個宅男,秋水寒再急,也絲毫沒有辦法。
70
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不少,每一代多多少少都會出幾個驚才絕豔之輩,而且少年輕狂,總是認為自己是最特殊的,也將是最成功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等來的隻會是無盡的無奈。
對於上宗來說,早就把該研究的研究透了。人族的問題是什麽,不像劍宗還要猜,還要試。無數的天驕早就把問題探索的明明白白。就是肉體有極限,人體上限限製了種族的提升。
但知道問題,並不意味著就能解決。每一個上宗的天驕都幻想自己成為那個成功者,再現先祖聖人輝煌。但一直到陽壽將盡,卻還是不得不麵對現實,被迫化神。
化神聽起來貌似挺厲害,但在上宗內部,還有一個並不好聽的名字,活死人。化神是模仿的靈族,讓靈魂修成陽神,離體而出,不再受肉體的限製。
但人畢竟是人,和靈族有著本質的區別。模仿的終究還是差了毫厘,化神的陽神雖然能獨立離體生存,但卻也始終無法真的舍棄肉體。他們唯一能做的隻是用一種特殊的功法,模仿冬眠,讓肉體陷入一種假死狀態,各種消耗降到最低,以此來延長肉體的壽命。
活死人之名也是因此而生,但是,也隻是延緩罷了,終究肉身還是會死去。而一旦沒了肉身,化神的陽神雖然還能存續一定的時間,但終究少了肉身魄的溫養,三魂始終在流逝。最終隨著情感,意識逐漸被剝奪,孤魂野鬼沉入黃泉,徹底結束一世陽壽。
這是幾乎所有上宗天驕的最終歸屬,林子大了,自然什麽鳥都有。隻有少數上宗天驕愛惜羽毛,寧願死,也不願意如此苟延殘喘。秋水寒就是其中之一,他極度厭惡化神,但更不願意死。
最終在天賦的加持下,求生的欲望中和極度的絕望下,他選擇了一條邪路,奪舍。
走出這一步對他來說沒有絲毫值得高興的,人不人,妖不妖,不光喪失了更進一步的潛力,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他這樣一位絕頂的天驕最大的悲哀。
四大上宗的弟子別的不好說,但毫無例外的都是人族最堅定的簇擁者。每一個上宗弟子都為先祖聖人而驕傲,而生而為人而自豪。在舍棄掉人身的那一刻,也血淋淋的扯碎了秋水寒的驕傲。
在這之前,他唯一用來安慰自己的隻有一條,這是唯一的路,自己要活著,隻有活著才有可能。人死燈滅,再大的野心,再大的規劃,也都是一句空話。
直到...黃爍出現在了他麵前。
對於其他神靈來說隻是驚訝於一個不可能成神的人族成神了,但是本身成神之事對於妖靈兩族來說實屬正常,他們下意識的也就沒太在意。相對來說隻是更關注黃爍的權柄,神位的地位之類的東西。
但對秋水寒來說,這卻是絕對無法容忍之事。正因為他努力過,絕望過,才更知道人族成神的渺茫性。
難道傳言是真,新的聖人將在劍修中誕生?不!憑什麽?
到了秋水寒這個層麵,是沒人相信宿命的。否則天機觀的處境也不會那麽尷尬了。沒人會相信一個神棍說的宿命的。
但是黃爍的出現,卻似乎在驗證著這個不靠譜的,不知來曆的傳言。
隻不過時至今日,秋水寒依舊不相信黃爍成神了,更不相信黃爍解決了人族肉身的頑疾。在他看來,其中必有蹊蹺,尤其是黃爍在神位上的神像,隻是一團霧氣一般黑色沙團,並非人型,這更讓秋水寒認定黃爍是取巧,用某種手段盜取了神位。
不得不說,雖然細節上出入不小,但他還真猜準了。成神的確實是惡咒這件靈寶,而非黃爍,隻不過黃爍也確確實實具備了神的實力。
而如果是某種足以瞞過天道的手段,就能成神的話,這事秋水寒可就動心了。他更擔心黃爍是在裝人族,或者神位來源於什麽小幾率的奇遇。對於一個心懷宗門,胸中有溝壑的人來說,他更希望黃爍是靠某種手段成功的,畢竟隻要有手段,就能學習,就能複製。反而是那些小概率的奇遇,才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那意味著極難重複。
所以,秋水寒絞盡腦汁,想找機會測試一下黃爍。這種衝動甚至到了一刻都不能容忍的程度。
但是,黃爍從離開眾神殿,就一直待在惡咒開辟的神域內,專心練他的九字真言,恢複對力量的掌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絲毫沒給秋水寒一點接觸的機會。
神域雖然簡單說就是通過權柄完全匯聚某一種固定屬性的神力,排斥其他任何屬性的神力,來達到一個的完全可控的小環境。本身還是神力,並沒什麽特殊的地方。
對於那些非神的存在,神域並沒什麽區別,反正在哪裏都收到神力的壓迫,隻不過得到神域之主的照拂後,會人為地控製神力繞開他們,為這些妖靈開辟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罷了。
但是對神來說,其他神的神域,那就是龍潭虎穴,是絕無可能進入的。兩個靠近的神域隻會相互激烈的衝突,那是戰鬥。
當然了,像之前幽來找黃爍,用的是和眾神殿類似的一點意誌和神識形成的臨時分身。這樣的分身能量很弱,隻要得到對方的允許,提供庇護,就能進入其他神的神域,而不引起反擊。而為了不引起反擊,這分身必須弱的足矣被對方加持。所以也就能用來傳傳口信,交流之用。
另一方麵來說,神域就是神的老巢,最能發揮力量的環境,或者說一種另類的強大武器。隻不過現在主要是用來對付那些需要煉化的神界重要節點罷了。
在神域內的神是無敵的神,可以說神界不毀,神域內的神就絕不會受到傷害。
所以對黃爍這個宅男,秋水寒再急,也絲毫沒有辦法。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