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五章 最終抉擇
寵妻當道:相爺,侍寢吧! 作者:顧安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流螢再次將傅亦堯送出了浣花宮後,夕和第一時間詢問了她之前送傅亦堯走的時候是否遇到了什麽人、說了什麽話,不然他怎會好端端來提什麽親。
流螢搖搖頭,如實以告並沒有遇到任何人,堯王殿下就是走到半道上自己突然停下來說有要事還沒說的。
夕和有些納悶了,細細想了想後突然想到了一個細節。傅玨見她神情變了,遂問她可是想到了什麽。
“我突然想到一個細節,就是在小魚出事之前,幻兒曾經從浣花宮出走過一個白天的時間,迴來後便強烈要求我陪她去禦花園走走。
她提出來時眼睛裏的期待和迫切太過明顯了,我覺得事出有因所以便沒有答應,她為此情緒變得很激動,再後來就出了小魚的事。
現在想來,那時她從浣花宮出走應該就是去見了堯王,迴來莫名其妙地要去禦花園莫非就是為了這件事,想要提前探探我的口風?”
傅玨聽了卻否定了夕和的猜測,同時眸色深沉,說:“兩者或許有所關聯,但應該不是同一件事。要探口風沒必要去禦花園。”
夕和點點頭,不太好意思的笑笑,她可真是肚子越大腦子越不好使了。隨後,她輕輕歎了口氣,又說:“那我是想不明白這位堯王殿下到底在籌謀些什麽了。他處心積慮地要得到白幻兒對他會有什麽好處呢?要說兩情相悅,我可真是不信。”
白幻兒原先和夕和頗為親近、容貌和夕和有幾分相似、邀約禦花園、上元節宮宴時的事、皇後單獨擺宴設局夕和同傅亦堯、還有,傅亦堯看夕和的眼神……
種種提示在傅玨腦海裏匯聚,然後慢慢浮現出一個共同點——夕和。難道說傅亦堯……
夕和久未得到傅玨的迴應,停下手裏的動作轉頭看了他一眼,卻剛好和他看過來的眼神撞上。她隱約從他的眼裏看到了一層蘊怒,心內一驚,忙問他怎麽了。
傅玨立刻斂去眼底泄露的情緒,搖搖頭,又恢複成一如既往的溫柔模樣,拉過她的手,淺笑著問她:“那你打算怎麽解決這件事?真當送信去東籬問問另一位白姑娘的意見嗎?”
“堯王並非良人,此事若放在幾個月之前,我剛剛便會直接拒絕了。可眼下,情況特殊,白幻兒身心皆已交付,早已認定了堯王,非君不嫁,而我們又突然被軟禁,送她迴東籬一事隻能暫且擱置。
我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決定……不然,你有辦法能送信出去嗎?真兒是她姐姐,也是她唯一在世的親人,或許是該交由她來做主,我這個外人指手畫腳的既吃力不討好,還引人心生怨懟。”
傅玨知道白幻兒這幾次的行為是真的傷了夕和的心了,安慰地捏了捏她的手掌,說:“你臨盆在即,也不宜太過操勞費心,此事便交由白姑娘決定吧。你且安心,我即日便派人傳信去往東籬。”
夕和點點頭,此事便這麽定下了,權看白真兒的迴音如何她便如何做主。
而另一邊,傅亦堯離開浣花宮後去了另一處偏僻的宮宇,再命人去將他安排在浣花宮內的兩名眼線悄悄地帶了過來。
人來了之後,他先循例問了一些浣花宮內的情況。如之前幾次一樣,這兩名眼線知道的信息極為有限,並問不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和他想知道的事情來。
傅亦堯頗為懊惱,卻也知無可奈何,隻得想了想後對那兩人下了命令,道:“本王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下麵本王告訴給你們的話你們務必一字不落地轉述給白幻兒,且要越快越好。”
跟著,他便朝她們招了招手,壓低聲音把要轉述的話告訴給了她們。兩名宮人聽後唯唯諾諾地應下了,再躬身告退。
時間如流水,一晃眼,過了半個多月。
托了軟禁的福,夕和和傅玨過了一段平淡卻安穩的日子,小魚身心所受的創傷也在逐漸恢複,慢慢的又變迴到了以前活潑靈動的模樣,浣花宮內一片祥和靜好。
但北漠的朝堂卻與之截然相反,在這半個多月裏逐漸陷入了一種劍拔弩張的狀態。而原因還是那個老問題——到底要不要對南越發兵。
這個問題在北漠朝堂上已經辯論過不下百次,之前每一次雖然也都很激烈,但短則持續幾天,長則持續數月後便會不了了之,因為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深知攻打南越並非一件說做就能做的事,他們所爭論的隻是一個北漠要發展的方向。
但這一次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南越皇上病危,奪嫡之爭一觸即發,對於北漠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是錯過很有可能未來幾十年內都不會有此等良機了,所以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做一個決定,將口中辯論的話付諸實踐。
口舌之爭誰勝誰負沒有太大的意義,但要付諸實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就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力爭一勝,不然就等於徹底敗了。因而,此次的爭論在持續了十多天後不僅沒有向之前一樣不了了之,反而越發激烈。
而終於,在爭吵不休了半個多月後,擁有唯一決定權的北漠皇上終是做出了最終的抉擇——取兵遣往邊境三城,待南越皇上駕崩之日舉兵直搗京城。
皇上的決定意味著主戰派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緊接著又有一個問題隨之產生,那便是派遣誰為主將,統領軍隊前往邊境三城駐紮。
本來這個問題並不能算是個問題,因為過往幾次同南越交戰都是寒王殿下帶的兵,在一眾朝臣心目中,寒王殿下不僅是對南越最了解的人,而且驍勇善戰,可謂戰王,此次攻打南越自然除了他別無二選。
然而,當朝堂之上,有人自然而然地舉薦了寒王領兵時,北漠皇上卻並沒有如他們所料一口應下,而是說了此事事關重大,還需慎重考量再決定。
一時間,文武百官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鬧不明白皇上所謂的慎重考量是要考量些什麽。在他們看來,還能有誰比寒王殿下領兵更合適的嗎?
流螢搖搖頭,如實以告並沒有遇到任何人,堯王殿下就是走到半道上自己突然停下來說有要事還沒說的。
夕和有些納悶了,細細想了想後突然想到了一個細節。傅玨見她神情變了,遂問她可是想到了什麽。
“我突然想到一個細節,就是在小魚出事之前,幻兒曾經從浣花宮出走過一個白天的時間,迴來後便強烈要求我陪她去禦花園走走。
她提出來時眼睛裏的期待和迫切太過明顯了,我覺得事出有因所以便沒有答應,她為此情緒變得很激動,再後來就出了小魚的事。
現在想來,那時她從浣花宮出走應該就是去見了堯王,迴來莫名其妙地要去禦花園莫非就是為了這件事,想要提前探探我的口風?”
傅玨聽了卻否定了夕和的猜測,同時眸色深沉,說:“兩者或許有所關聯,但應該不是同一件事。要探口風沒必要去禦花園。”
夕和點點頭,不太好意思的笑笑,她可真是肚子越大腦子越不好使了。隨後,她輕輕歎了口氣,又說:“那我是想不明白這位堯王殿下到底在籌謀些什麽了。他處心積慮地要得到白幻兒對他會有什麽好處呢?要說兩情相悅,我可真是不信。”
白幻兒原先和夕和頗為親近、容貌和夕和有幾分相似、邀約禦花園、上元節宮宴時的事、皇後單獨擺宴設局夕和同傅亦堯、還有,傅亦堯看夕和的眼神……
種種提示在傅玨腦海裏匯聚,然後慢慢浮現出一個共同點——夕和。難道說傅亦堯……
夕和久未得到傅玨的迴應,停下手裏的動作轉頭看了他一眼,卻剛好和他看過來的眼神撞上。她隱約從他的眼裏看到了一層蘊怒,心內一驚,忙問他怎麽了。
傅玨立刻斂去眼底泄露的情緒,搖搖頭,又恢複成一如既往的溫柔模樣,拉過她的手,淺笑著問她:“那你打算怎麽解決這件事?真當送信去東籬問問另一位白姑娘的意見嗎?”
“堯王並非良人,此事若放在幾個月之前,我剛剛便會直接拒絕了。可眼下,情況特殊,白幻兒身心皆已交付,早已認定了堯王,非君不嫁,而我們又突然被軟禁,送她迴東籬一事隻能暫且擱置。
我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決定……不然,你有辦法能送信出去嗎?真兒是她姐姐,也是她唯一在世的親人,或許是該交由她來做主,我這個外人指手畫腳的既吃力不討好,還引人心生怨懟。”
傅玨知道白幻兒這幾次的行為是真的傷了夕和的心了,安慰地捏了捏她的手掌,說:“你臨盆在即,也不宜太過操勞費心,此事便交由白姑娘決定吧。你且安心,我即日便派人傳信去往東籬。”
夕和點點頭,此事便這麽定下了,權看白真兒的迴音如何她便如何做主。
而另一邊,傅亦堯離開浣花宮後去了另一處偏僻的宮宇,再命人去將他安排在浣花宮內的兩名眼線悄悄地帶了過來。
人來了之後,他先循例問了一些浣花宮內的情況。如之前幾次一樣,這兩名眼線知道的信息極為有限,並問不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和他想知道的事情來。
傅亦堯頗為懊惱,卻也知無可奈何,隻得想了想後對那兩人下了命令,道:“本王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下麵本王告訴給你們的話你們務必一字不落地轉述給白幻兒,且要越快越好。”
跟著,他便朝她們招了招手,壓低聲音把要轉述的話告訴給了她們。兩名宮人聽後唯唯諾諾地應下了,再躬身告退。
時間如流水,一晃眼,過了半個多月。
托了軟禁的福,夕和和傅玨過了一段平淡卻安穩的日子,小魚身心所受的創傷也在逐漸恢複,慢慢的又變迴到了以前活潑靈動的模樣,浣花宮內一片祥和靜好。
但北漠的朝堂卻與之截然相反,在這半個多月裏逐漸陷入了一種劍拔弩張的狀態。而原因還是那個老問題——到底要不要對南越發兵。
這個問題在北漠朝堂上已經辯論過不下百次,之前每一次雖然也都很激烈,但短則持續幾天,長則持續數月後便會不了了之,因為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深知攻打南越並非一件說做就能做的事,他們所爭論的隻是一個北漠要發展的方向。
但這一次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南越皇上病危,奪嫡之爭一觸即發,對於北漠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是錯過很有可能未來幾十年內都不會有此等良機了,所以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做一個決定,將口中辯論的話付諸實踐。
口舌之爭誰勝誰負沒有太大的意義,但要付諸實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就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力爭一勝,不然就等於徹底敗了。因而,此次的爭論在持續了十多天後不僅沒有向之前一樣不了了之,反而越發激烈。
而終於,在爭吵不休了半個多月後,擁有唯一決定權的北漠皇上終是做出了最終的抉擇——取兵遣往邊境三城,待南越皇上駕崩之日舉兵直搗京城。
皇上的決定意味著主戰派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緊接著又有一個問題隨之產生,那便是派遣誰為主將,統領軍隊前往邊境三城駐紮。
本來這個問題並不能算是個問題,因為過往幾次同南越交戰都是寒王殿下帶的兵,在一眾朝臣心目中,寒王殿下不僅是對南越最了解的人,而且驍勇善戰,可謂戰王,此次攻打南越自然除了他別無二選。
然而,當朝堂之上,有人自然而然地舉薦了寒王領兵時,北漠皇上卻並沒有如他們所料一口應下,而是說了此事事關重大,還需慎重考量再決定。
一時間,文武百官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鬧不明白皇上所謂的慎重考量是要考量些什麽。在他們看來,還能有誰比寒王殿下領兵更合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