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鍾對佛教文化很有研究,曾叩拜過如來中國的五大佛身。


    前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提出了四山五佛定神州的創意,讓中國從九十年代末就有了四大佛山、五大佛的佛教格局。


    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四個菩薩的修行道場。


    中國五大名佛分別是:中佛洛陽龍門大佛,東佛無錫靈山大佛,西佛四川樂山大佛,南佛香港天壇大佛,北佛山西雲崗大佛,都是如來的佛相。


    佛法其實是最博大、最精深的哲理,也可以說是最廣義的教育學。不是簡單地勸喻人們積德行善,而是以深邃的哲理闡釋宇宙真諦和人生意義,讓人們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在利人利己的實際行動中,化除各種各樣的煩惱,享受無與倫比的幸福。


    因此,學佛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質,隻要深入領悟佛法的真理並付諸造福社會的實際行動,即使不是居士,他已經在佛門之內了。秦鍾應算是一個佛道中人,和佛有深厚的緣份。


    一直以來,信佛的秦鍾都沒有去四大佛山叩拜四位菩薩,這次離峨眉山這麽近,就決定和小娟子、影兒三人一起去峨眉山地藏寺。


    因為馬上要投身財富事業,最關鍵的就是實踐行動,所以這個時候到峨眉山去拜訪普賢菩薩很有必要。


    朝山拜佛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叩拜,這也是這些年信佛的秦鍾一直沒有去四大佛山的原因。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地藏菩薩,由於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著“大願”。


    觀音菩薩,由於隨時隨地“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文殊菩薩,由於“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


    普賢菩薩,由於“難行能行,不輟不止”,因而意味著“大行”。


    地藏菩薩之“大願”,是指他的願心極大,要普度所有的眾生(包括動物乃至地獄之中的餓鬼等一切生靈),隻要地獄沒有度空,他就不成為佛。


    觀音菩薩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懷極為慈悲,即所謂“大慈大悲”。“慈”是“予樂”,即為眾生帶來快樂;“悲”是“拔苦”,即為眾生解除痛苦;“大慈”是“無緣大慈”,即不分親疏、不計恩怨地為一切眾生帶來快樂;“大悲”是“同體大悲”,即視眾生與自己為一體,解除眾生的痛苦就是解除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薩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極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賢菩薩之“大行”,是指他在實踐佛法宏旨(普度眾生)方麵極為盡心盡力,再難也不中斷、再苦也不停止。


    朝拜九華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地藏菩薩那種大願心;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觀音菩薩那種大胸懷;朝拜五台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文殊菩薩那種大智慧;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普賢菩薩那種大踐行。


    三人開車來到峨眉山地葳寺的停車場,然後坐纜車來到山頂的金頂。秦鍾帶小娟子和影兒來峨眉山,是直接衝著普賢菩薩來的,所以沒有過多耽誤,早上十點就來到了目的地。


    峨眉山十方普賢聖像是金頂的中心。端凝祥和的普賢端坐在大象和蓮花座台上,四方雲霧飄浮繚繞。當太陽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寶頂上時,無數的祥光瑞氣從金佛上反射出來,為雲海鑲上瑰麗的金邊。


    十方普賢聖像為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代表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總重量達660噸,由台座和十方普賢像組成。


    “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征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意喻普賢無邊的行願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芸芸眾生。


    普賢的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大象背上第一層為普賢菩薩的四頭象和兩麵身;第二層為普賢菩薩四個頭像;最高層為前後普賢菩薩頭像。


    秦鍾在普賢菩薩下麵的燒香台燒了三柱高香,就帶領小娟子和影兒來到佛中殿。聖像內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彌陀佛銅像,四周繞漢白玉雕佛像。佛中殿裏沒有燈,全部都用燭光照明,殿裏餘香和梵音嫋嫋,讓人感覺很安靜和空靈。


    佛中殿每月十五才開放一次,殿內修行的普行大師剛好出關接善緣,當普行起身走出憚座,就遇見了秦鍾和小娟子、影兒三人。


    普行大師觀秦鍾麵相,很禮貌地對他行禮說道:


    “施主好貴氣,神光內斂,福重如山,隱有前世我佛化身的氣勢。請問施主尊姓大名?”


    “我叫秦鍾,大師有何指教?”


    “施主財、色、氣、福四方旺盛,將來要好好把握。你眉間隱有色劫,雖豔福無邊可是磨難很多,老夫有一套修身功法傳你吧,也算是我近十年來所接最大善緣,請施主勤奮習之!”


    普行大師遞過來一本淡黃色小書,書首頁寫著“止觀功”。


    “止觀功法是中國佛教八宗中的天台宗的主要功法,書裏全部都是練氣修身的經胳圖和練習口訣經文,你接合原來的練氣之法,按照這種方法進行修練,幾個月以後,一定會有所突破。”


    秦鍾很驚訝,自己從未在外人麵前展示氣功修練,普行大師卻一眼能看出自己修習過氣功。


    秦鍾上小學的時候身體不好,在初中開始修習家傳氣功,後來身體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家傳氣功類似佛輪功的用氣之法;吸靈氣小腹運轉九圈後小周天為第一個層次,小腹運轉九圈後大周天為第二個層次。他大學畢業就基本完成了第一個層次的修練,但這二十年來卻位於第二個層次的瓶頸處,一直沒有突破第二層。


    氣功的修煉,分調形、調氣、調心、調意等幾個階段。調形,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勢,使得修煉更加方便,如打坐、站樁等。調氣,就是調整修煉中的唿吸,做到“心平氣和”,修習時要先將氣調和了才可能達到心平,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調心,就是調整思想,做到沒有雜念等要求,主要是能夠使思想隨心所欲地集中到想集中的地方去。調意,是將思想集中於身體的某一特定部位或特定問題上,以達到特定的目的。


    秦鍾在形、氣、心、意幾方麵都很有功底,他估計普行大師就是從這幾個方麵看出自己修習過氣功。


    普行大師交待完畢後,重新走入憚座開始打座,秦鍾帶小娟子和影兒行禮致謝後起身告辭。


    聽普行大師說秦鍾修習過氣功,影兒感覺更加奇怪了,這個身邊的男人總讓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億萬富婆愛上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懂你-晴空萬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懂你-晴空萬裏並收藏億萬富婆愛上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