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轉!丘吉爾的眼淚(八)


    奧倫堡東南一萬三千五百公裏,英屬新赫布裏底群島首府,維拉港。


    市郊一處俯瞰港灣的山坡上,坐落著一座英式殖民地風格的別墅,裝飾白色鏤花圍欄的主樓露台上,身著雪白製服的英美澳洲聯合艦隊司令官施羅德上將停下腳步,麵向剛剛從陽傘下起身相迎的英美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羅賓遜上將以及他身後一幹海陸軍將領,彼此敬禮致意。


    “不好意思來晚了,路上出了點小意外――我的墨西哥司機撞死了一隻猴子。”


    施羅德一邊為自己的遲到開脫,一邊摘了軍帽,與羅賓遜握了握手。


    “不幸的猴子,但願所羅門的黃猴子也有同樣的運氣。”


    羅賓遜倒是時刻不離主題。


    施羅德把軍帽遞給一旁的侍者,隨口應道:“阿拉斯加的黃猴子顯然運氣不佳。”


    羅賓遜迴身朝桌上琳琅滿目的酒食歪歪頭:“別提阿拉斯加了,那隻是一份街頭熱狗,現在我們要做的可是感恩節大餐。”


    說話間,眾人紛紛落座,施羅德與羅賓遜兩位司令官相對而坐,身旁分別是各自的海陸軍下屬與參謀,餐桌仿佛一道界河,隔開了兩個顏色分明的陣營。


    這不是一頓正式的午餐,桌上都是些小點心和水果,除了紅酒,還可以選擇紅茶和咖啡,施羅德要了一壺紅茶。


    “明天一早,我軍就要再次向所羅門群島出擊了,這次作戰的目的,是要在馬萊塔島開辟前進基地,以鞏固我軍在珊瑚海以北的防禦態勢,希望陸海軍密切協同,機智靈活地完成任務。”


    羅賓遜上將的開場白顯得有些信心不足,尤其是最後那句“機智靈活”,讓施羅德不禁微微皺眉。


    施羅德並非對這次作戰信心滿滿,隻是他認為既然下定決心出擊,就應該拋去所有顧慮,一往無前――下了決心還要瞻前顧後,那不叫決心,叫做戲。


    “艦隊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升火起錨。”


    施羅德淡淡地說道,目光不經意地掠過港灣內林立的桅杆。


    戰區總司令的承諾並非虛言,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就在昨天,一支由數十艘大小軍艦與各式運輸船組成的龐大船團毫發無損地駛入維拉港,其中包括五艘無畏型戰列艦、一艘“珍珠港”級改裝航空母艦、兩艘嶄新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八艘“威克斯”級平甲板驅逐艦,以及數艘舊式巡洋艦和驅逐艦。


    五艘無畏型戰列艦包括:“南卡羅來納”級的“南卡羅來納”號,“佛羅裏達”級的“佛羅裏達”號,“懷俄明”級的“懷俄明”號,“裏瓦達維亞”級的“裏瓦達維亞”號、“莫爾諾”號。


    前三艘都是珍珠港之役中的幸存者,後兩艘原是阿根廷海軍在美國船廠的訂貨,開戰後被美國海軍“租用”。


    比起羅賓遜上將一周前承諾補充的三艘12英寸主炮無畏艦,多出了“南卡羅來納”號與“懷俄明”號。


    然而在施羅德眼中,前者的戰力無足輕重,後者的到來則令“佛羅裏達”號黯然失色。


    作為美國海軍最早的一級無畏艦,在前無畏艦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南卡羅來納”級剛剛服役便已過時,與同時代其他海軍強國的無畏艦相比,較小的排水量(16000噸)令其無法裝備厚重的裝甲,主裝甲帶最大厚度僅254毫米;全中線背負式布置的8門305毫米45倍徑主炮不足為奇,而且沒有配備集中火控係統;較低的航速(18點5節)更讓它無法與後繼各級無畏艦編隊作戰。


    “懷俄明”級則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搭載12英寸(305毫米)主炮的無畏艦,也是戰前美國海軍僅有的一級采用mk.7型12英寸50倍徑艦炮的戰列艦,而且一口氣安裝了6座雙聯裝炮塔,在“莫爾諾”級加入美國海軍之前,“懷俄明”級也是美國海軍主炮塔最多的無畏艦。


    主炮塔的安裝方式也別有新意:兩兩一組,前部一組,後部兩組,全中線背負式布置,每一舷都可以發揮全部六座炮塔十二門主炮的火力,相比同時代英德主流戰列艦安裝五到六座主炮塔,卻隻能在任意一舷有效使用四座主炮塔的八門主炮,具有明顯優勢。


    “懷俄明”級還取消了前無畏艦時代遺留下來的、在主裝甲帶之上設置的大麵積中等厚度裝甲,僅保留了副炮炮廓裝甲和煙道裝甲,而將省下來的重量用於加強主裝甲帶、水平裝甲和炮塔等重點防禦結構。這也是美國海軍對“重點防禦”理念的首次嚐試,符合無畏艦時代炮戰距離越來越遠、對中口徑速射炮的防護需求越來越低的趨勢。


    在“懷俄明”級之前建造的“佛羅裏達”級,火力隻有五座全中線布置的雙聯裝mk.6型12英寸45倍徑主炮,射程與威力遠不如“懷俄明”級上的mk.7型,艦體結構上仍保留了前無畏艦時代的某些特征――包括主裝甲帶之上的大麵積次級裝甲帶,相對而言,水平甲板與炮塔的防護卻顯得太過薄弱,在當今動輒一萬幾千碼的主力艦炮戰距離上,簡直就是當炮靶的命。


    有鑒於此,施羅德下令隻將同樣裝備mk.7型12英寸50倍徑主炮的“懷俄明”號、“裏瓦達維亞”號和“莫爾諾”號納入自己直接指揮的第52特混艦隊――即主力炮戰部隊,編成第戰列艦第4中隊,與另外七艘搭載14英寸(356毫米)主炮的超無畏艦編隊作戰,而將“南開羅來納”號與“佛羅裏達”號臨時配屬給布萊恩中將的第54特混艦隊――即護航支援部隊。


    至於新到的“荷蘭港”號改裝航空母艦,施羅德有心將其作為直屬主力炮戰部隊的航空支援艦,主要搭載戰鬥機,輔以少量反潛巡邏機,專門為寶貴的戰列艦保駕護航。


    然而為了及時補充上次聖島海戰中“巨嘴鳥”岸基航空隊的損失,這一次“荷蘭港”號還是得當一迴運輸工,搭載36架戰鬥機和12架魚雷機,隨第52特混艦隊先行前往聖克裏斯托瓦爾島,在登陸行動開始之前,把這些飛機放飛到基拉基拉航空基地。


    兩艘裝備12門6英寸(152毫米)主炮、10具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8門3英寸(76毫米)高射炮,航速高達34節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將加強給維特森中將的第51特混艦隊――即航母機動部隊,令編隊中的輕巡洋艦總數增加到六艘。


    8艘“威克斯”級驅逐艦將用來替換主力部隊中舊式的700噸型驅逐艦,如“保爾丁”級、“莫納漢”級,替換下來的8艘舊式驅逐艦將加入布萊恩中將的第54特混艦隊,令編隊中的驅逐艦總數增加到24艘。


    編組後的各特混艦隊兵力分別為:


    第51特混艦隊:1艘正規艦隊航母(勝利號),1艘改裝準艦隊航母(巴拿馬號),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117架,水上飛機2架。


    第52特混艦隊:7艘14英寸主炮超無畏型戰列艦,3艘12英寸主炮無畏型戰列艦,1艘改裝準艦隊航母(荷蘭港號),3艘裝甲巡洋艦,3艘大型防護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44艘驅逐艦。搭載艦載機48架、水上飛機26架。


    第53特混艦隊:2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42艘潛艇。


    第54特混艦隊:2艘12英寸主炮無畏型戰列艦(南開羅來納號、佛羅裏達號),4艘前無畏型戰列艦,3艘裝甲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4艘驅逐艦。


    以上艦隊兵力從明天――也就是6月25日起,將全部圍繞一個中心任務展開行動:將搭乘數十艘各式登陸艦和運輸船的第一梯隊兩萬七千三百名美軍陸戰隊員及數萬噸的裝備、給養,安全護送到馬來塔島東岸的烏魯灣,掩護部隊搶灘登陸直至船隊完成卸載,接著返迴維拉港,裝載第二梯隊三萬兩千名美軍陸戰隊員和陸軍官兵,外加相應的裝備給養,再來一遍。必要的話,還得前往法屬喀裏多尼亞的努美阿,將集結在那裏的兩萬五千人的美澳軍預備隊裝船打包,第三遍。


    一切順利的話,1個月後,馬來塔島將建成一座前進機場,足以容納40到50架作戰飛機組成的小型航空隊。


    3個月後,機場將擴建為擁有多種配套設施的航空基地,可容納一支擁有150架作戰飛機的大型航空隊。


    與此同時,聖克裏斯托瓦爾島的基拉基拉航空基地也將繼續擴建,最終可容納250到300架作戰飛機,其西麵不遠的倫內爾島水機基地也將擴建到可容納100架水上飛機和岸基飛機的水平。


    三個基地互為支援,在海軍艦隊的機動配合下,協同控製所羅門群島南部以及所羅門海東部區域,阻止東亞聯軍從這一區域突破和截斷南緯十度防線――這可是當前西南太平洋戰區僅有的設防戰線。


    時間,時間是關鍵。


    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嗎?


    施羅德的臉上,流露出讓在場所有人都迷惑不解的,介於堅毅與便秘之間的不知名表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