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急奏!火與鋼的交響曲!(五)
華軍輕巡第1戰隊由朱群上校坐乘“青豹”號指揮,下轄“白豹”、“花豹”、“玄豹”三艘“豹”字號同級艦,單艦一舷可用5門一五零毫米主炮,戰隊四艦共20門,而對麵英軍輕巡4中隊的三艘“布裏斯托”級單艦一舷可用的火炮為2門6英寸(一五二毫米)和5門4英寸(一零二毫米),中隊三艦共6門6英寸和15門4英寸炮,火力優勢顯然在華軍一邊。
雙方接戰不到10分鍾,“布裏斯托”號前桅倒塌艦體傾斜,“格拉斯哥”號輪機停轉大火熊熊,多處中彈卻未傷要害的“利物浦”號見勢不妙,拉出煙幕就要逃脫,坐乘“卡羅琳”號的古德諾夫準將率領他的第2輕巡中隊及時趕到,立即發動反擊。
4艘卡羅琳級輕巡“卡羅琳”號、“考狄莉亞”號、“科瑪斯”號、“征服”號突然高速斜插到華軍輕巡縱隊航路前方,8門6英寸炮和16門4英寸炮在近距離上橫掃領頭的“青豹”,當即打得“青豹”渾身吐火,跟著接連射來8條21英寸魚雷――縱橫交錯的雷跡盡頭,一道巨浪爆起,“青豹”猛地一震,艦艏高高抬出水麵,旋即轟然落下,衝起滔天浪頭,水霧散盡,生猛的“青豹”成了歪橫的“癱豹”。
見旗艦重傷停航,“白豹”馬上升起“跟我來”的信號旗,帶隊奮勇還擊,一輪齊射掀飛了“卡羅琳”號的1號煙囪,同時向失去動力的“格拉斯哥”號射出四條魚雷,一雷命中艏部彈藥庫,將這條4800噸的巡洋艦生生炸成了長短兩截,三分鍾後便消失得渺無蹤跡。
古德諾夫準將的輕巡2戰隊立即集中火力攻擊“白豹”號,先前準備拔腳開溜的“利物浦”號也恢複了勇氣,跟著返身再戰,戰況逆轉,“白豹”連連中彈,大火一度吞噬了艦橋,被迫改為人力操舵,“花豹”也開始進水掉速。
眼見形勢不利,“白豹”及時發出“一齊掉頭”信號,帶頭釋放煙幕脫離,“花豹”、“玄豹”齊射魚雷後緊隨退出,其中一雷正中“科瑪斯”號舯部,引發鍋爐艙爆炸,大團的黑白煙氣瞬間包裹全艦,直衝天際,失去動力又大幅傾斜的“科瑪斯”掙紮漂浮了三十分鍾後,由姊妹艦“征服”號雷擊處分。
死魚樣漂浮的“青豹”號成了其他英艦泄憤的對象,複仇心切的“利物浦”號足足繞著它轉了三圈,打出數百發炮彈,將其“點成一個大火把”,但頑強的“青豹”依然漂浮在海麵上,直到不耐煩的“卡羅琳”號衝到近前給了它兩條魚雷――
沒有殉爆,沒有傾覆,仿佛真正的豹子從高處跳入水中一般,“青豹”先是艦艏入水,艦體大角度豎起,骨感的尾部高高翹起,萬能的重力無情地吸引著它,這條5900噸的當代一流巡洋艦就以這種優美的姿態,在短短半分鍾裏,噴吐著大量水花泡沫,從頭到尾完全沒入水下。
就在“青豹”沉沒的那一刹那,煙幕中突然衝出了“白豹”等三艦的藍灰色身影,這一戲劇性的場麵令自以為大勢已定的古德諾夫準將大吃一驚――
不等古德諾夫將分散開來的各艦組織起來,停航搶修的“布裏斯托”號已經成了華軍巡洋艦的靶子,連吃數輪致命的齊射之後,十二條魚雷拖著泡沫交錯衝來,兩聲相隔不到十秒鍾的巨響,煙浪蔽日,無從躲避的“布裏斯托”號斷成三截,兩分鍾內各段相繼沉沒,艾德蘭準將以下三百六十七名艦員僅四人生還。
憤怒的英艦開始還擊,“白豹”號再度起火並失去指揮能力,“玄豹”後桅被打斷,“花豹”及時升起領航旗,引領“白豹”、“玄豹”拖著濃濃的白煙消失在古德諾夫準將的視野中……
南端,當坐乘“貝德福德”號的英軍第2巡洋艦中隊司令哈斯少將從望遠鏡中辨識出華軍6艘山字號快速裝巡的艦影時,他的第一反應是“糟糕透了”。
哈斯少將麾下隻有4艘1902到1904年間完成的“蒙茅斯”級裝甲巡洋艦,這是一級各方麵都不出眾的平庸之作,裝甲較薄――主裝甲帶最厚不過4英寸(一零二毫米),火力偏弱――標排9800噸的艦體上僅裝備14門6英寸中口徑炮(2座雙聯,10座單裝,任意一舷可用9門)而沒有同時代同噸位其他主流裝巡上的8英寸以上大口徑主炮,航速22到23節,到此時已經完全陳舊過時,編在主力艦隊中也隻是勉強湊數而已。
而被華軍通稱為“山字號”的昆侖級裝甲巡洋艦,則堪稱當代除戰列巡洋艦外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型巡洋艦,最厚達一五零毫米的主裝甲帶,12000噸的艦體上搭載有4座雙聯裝210毫米主炮(一舷全部可用)加4座雙聯裝120毫米副炮(一舷可用2座),航速28節――不亞於戰前各國最新銳的戰列巡洋艦,加上出色的航行性能和不俗的續航力,先後服役的各艦全部被編入航母機動部隊,自偷襲珍珠港以來,往來橫貫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一直都是扮演航母保鏢的角色,參加水麵炮戰,堂堂正正地與敵艦麵對麵交手,這還是第一次。
雖然英軍戰前頒發的軍艦手冊中,昆侖級裝巡的具體性能不甚準確,眼見為實的哈斯少將卻犯了難,向前衝――打不過,掉頭逃跑――跑不過,怎麽辦?
眼珠子一轉,哈斯少將坦然有了主意。
放煙,掉頭,招救兵,三個命令一口氣傳下,哈斯少將開始祈禱。
這邊坐鎮“昆侖”號的楊天止少將一見獵物要逃,趕忙催隊急追,5節的航速差在那裏,不過十多分鍾就衝出了煙幕帶,六條裝巡上的12座前部主炮塔開始瞄準試射。
無視敵艦紛紛以指向後部的6英寸炮還擊,機動裝巡支隊慢條斯理地測距,試射,修正,再試射,直到“昆侖”號的一輪半齊射瞬間覆蓋了“貝德福德”號……
恰在此時,亮著屁股向東南方狂奔的英軍第2巡洋艦中隊右側,煙幕中驟然晃出了4條碩大灰黑的艦影……
華軍輕巡第1戰隊由朱群上校坐乘“青豹”號指揮,下轄“白豹”、“花豹”、“玄豹”三艘“豹”字號同級艦,單艦一舷可用5門一五零毫米主炮,戰隊四艦共20門,而對麵英軍輕巡4中隊的三艘“布裏斯托”級單艦一舷可用的火炮為2門6英寸(一五二毫米)和5門4英寸(一零二毫米),中隊三艦共6門6英寸和15門4英寸炮,火力優勢顯然在華軍一邊。
雙方接戰不到10分鍾,“布裏斯托”號前桅倒塌艦體傾斜,“格拉斯哥”號輪機停轉大火熊熊,多處中彈卻未傷要害的“利物浦”號見勢不妙,拉出煙幕就要逃脫,坐乘“卡羅琳”號的古德諾夫準將率領他的第2輕巡中隊及時趕到,立即發動反擊。
4艘卡羅琳級輕巡“卡羅琳”號、“考狄莉亞”號、“科瑪斯”號、“征服”號突然高速斜插到華軍輕巡縱隊航路前方,8門6英寸炮和16門4英寸炮在近距離上橫掃領頭的“青豹”,當即打得“青豹”渾身吐火,跟著接連射來8條21英寸魚雷――縱橫交錯的雷跡盡頭,一道巨浪爆起,“青豹”猛地一震,艦艏高高抬出水麵,旋即轟然落下,衝起滔天浪頭,水霧散盡,生猛的“青豹”成了歪橫的“癱豹”。
見旗艦重傷停航,“白豹”馬上升起“跟我來”的信號旗,帶隊奮勇還擊,一輪齊射掀飛了“卡羅琳”號的1號煙囪,同時向失去動力的“格拉斯哥”號射出四條魚雷,一雷命中艏部彈藥庫,將這條4800噸的巡洋艦生生炸成了長短兩截,三分鍾後便消失得渺無蹤跡。
古德諾夫準將的輕巡2戰隊立即集中火力攻擊“白豹”號,先前準備拔腳開溜的“利物浦”號也恢複了勇氣,跟著返身再戰,戰況逆轉,“白豹”連連中彈,大火一度吞噬了艦橋,被迫改為人力操舵,“花豹”也開始進水掉速。
眼見形勢不利,“白豹”及時發出“一齊掉頭”信號,帶頭釋放煙幕脫離,“花豹”、“玄豹”齊射魚雷後緊隨退出,其中一雷正中“科瑪斯”號舯部,引發鍋爐艙爆炸,大團的黑白煙氣瞬間包裹全艦,直衝天際,失去動力又大幅傾斜的“科瑪斯”掙紮漂浮了三十分鍾後,由姊妹艦“征服”號雷擊處分。
死魚樣漂浮的“青豹”號成了其他英艦泄憤的對象,複仇心切的“利物浦”號足足繞著它轉了三圈,打出數百發炮彈,將其“點成一個大火把”,但頑強的“青豹”依然漂浮在海麵上,直到不耐煩的“卡羅琳”號衝到近前給了它兩條魚雷――
沒有殉爆,沒有傾覆,仿佛真正的豹子從高處跳入水中一般,“青豹”先是艦艏入水,艦體大角度豎起,骨感的尾部高高翹起,萬能的重力無情地吸引著它,這條5900噸的當代一流巡洋艦就以這種優美的姿態,在短短半分鍾裏,噴吐著大量水花泡沫,從頭到尾完全沒入水下。
就在“青豹”沉沒的那一刹那,煙幕中突然衝出了“白豹”等三艦的藍灰色身影,這一戲劇性的場麵令自以為大勢已定的古德諾夫準將大吃一驚――
不等古德諾夫將分散開來的各艦組織起來,停航搶修的“布裏斯托”號已經成了華軍巡洋艦的靶子,連吃數輪致命的齊射之後,十二條魚雷拖著泡沫交錯衝來,兩聲相隔不到十秒鍾的巨響,煙浪蔽日,無從躲避的“布裏斯托”號斷成三截,兩分鍾內各段相繼沉沒,艾德蘭準將以下三百六十七名艦員僅四人生還。
憤怒的英艦開始還擊,“白豹”號再度起火並失去指揮能力,“玄豹”後桅被打斷,“花豹”及時升起領航旗,引領“白豹”、“玄豹”拖著濃濃的白煙消失在古德諾夫準將的視野中……
南端,當坐乘“貝德福德”號的英軍第2巡洋艦中隊司令哈斯少將從望遠鏡中辨識出華軍6艘山字號快速裝巡的艦影時,他的第一反應是“糟糕透了”。
哈斯少將麾下隻有4艘1902到1904年間完成的“蒙茅斯”級裝甲巡洋艦,這是一級各方麵都不出眾的平庸之作,裝甲較薄――主裝甲帶最厚不過4英寸(一零二毫米),火力偏弱――標排9800噸的艦體上僅裝備14門6英寸中口徑炮(2座雙聯,10座單裝,任意一舷可用9門)而沒有同時代同噸位其他主流裝巡上的8英寸以上大口徑主炮,航速22到23節,到此時已經完全陳舊過時,編在主力艦隊中也隻是勉強湊數而已。
而被華軍通稱為“山字號”的昆侖級裝甲巡洋艦,則堪稱當代除戰列巡洋艦外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型巡洋艦,最厚達一五零毫米的主裝甲帶,12000噸的艦體上搭載有4座雙聯裝210毫米主炮(一舷全部可用)加4座雙聯裝120毫米副炮(一舷可用2座),航速28節――不亞於戰前各國最新銳的戰列巡洋艦,加上出色的航行性能和不俗的續航力,先後服役的各艦全部被編入航母機動部隊,自偷襲珍珠港以來,往來橫貫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一直都是扮演航母保鏢的角色,參加水麵炮戰,堂堂正正地與敵艦麵對麵交手,這還是第一次。
雖然英軍戰前頒發的軍艦手冊中,昆侖級裝巡的具體性能不甚準確,眼見為實的哈斯少將卻犯了難,向前衝――打不過,掉頭逃跑――跑不過,怎麽辦?
眼珠子一轉,哈斯少將坦然有了主意。
放煙,掉頭,招救兵,三個命令一口氣傳下,哈斯少將開始祈禱。
這邊坐鎮“昆侖”號的楊天止少將一見獵物要逃,趕忙催隊急追,5節的航速差在那裏,不過十多分鍾就衝出了煙幕帶,六條裝巡上的12座前部主炮塔開始瞄準試射。
無視敵艦紛紛以指向後部的6英寸炮還擊,機動裝巡支隊慢條斯理地測距,試射,修正,再試射,直到“昆侖”號的一輪半齊射瞬間覆蓋了“貝德福德”號……
恰在此時,亮著屁股向東南方狂奔的英軍第2巡洋艦中隊右側,煙幕中驟然晃出了4條碩大灰黑的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