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兩個包圍圈(十二)
二十六日下午,還在拚命掙紮、企圖向北突圍的安東諾夫西伯利亞第2軍突然遭遇從東麵衝擊過來的華軍裝騎集群(裝4軍3個旅、騎2軍4個旅),該堵在軍北麵的禁衛騎兵第3旅(加強30部戰車和裝甲汽車)、攏住西麵的步兵第3師(加強騎3軍一個旅)和南麵追進的步兵第6師,也同時發起突擊。
疲憊不堪又缺乏反戰車、防空手段的e軍在經曆了最初的單方麵大屠殺後,開始整連整連地潰散投降,戰至黃昏,全軍被截為四段,餘部依托森林和高地苟延殘喘。至入夜後,在軍長安東諾夫的直接指揮下,該軍戰力保存較完整的西伯利亞第6師拋棄輜重火炮,利用夜暗分散突圍,途中大部被徹夜打著照明彈外加利用戰車來迴巡邏的華軍封鎖部隊攔截殲滅。
次日,華軍向包圍圈內殘敵發動總攻,動用上百架次飛機並發射特種煙霧彈,步兵在戰車支援下一點一點收縮包圍圈,失去統一指揮、對前途徹底絕望的e軍各部紛紛投降。入夜前,烏蘭烏德會戰中曾遭重創卻得以幸存的西伯利亞第2軍這次徹底覆滅,兩天內超過三萬人被俘,約五千人被擊斃,隻有軍長安東諾夫中將以下四千多人在森林中輾轉數日,陸續逃迴伊爾庫茨克,卻大多衣衫襤褸、手無村鐵,士氣糜爛,毫無鬥誌――在巴列耶夫看來,“不單是浪費糧食的廢物,有時還會傳染失敗主義病毒,危害原本身心健康的士兵。”。
二十六日黃昏,秦川支隊經過13個鍾頭的機械化行軍,終於進抵濟馬以西200公裏外的下烏金斯克,先頭數車未遇抵抗開入市鎮。卻發現鐵橋早被炸毀,斷橋流水,滔寂相對……
至此,短短五天之內,俄東西伯利亞方麵軍主力野戰部隊計七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大部被殲,伊爾庫茨克要塞及後方其他據點的守備隊亦損失慘重,僅被俘就超過八萬人,損失火炮四百五十門。損失輜重、馬匹、車輛不計其數,“已不複作為單獨支撐貝加爾方向的作戰力量存在”,因此戰一舉粉碎了e軍開春以來苦守地阿爾庫特河防線,中國方麵的官撰戰史將其記為“阿爾庫特戰役”。
此戰之後,司令官巴列耶夫困守伊爾庫茨克要塞,手上隻剩一萬五千人的要塞守備隊,即便到了月底,收容了從包圍圈中脫出的各部殘軍。也不過勉強湊齊兩萬餘人,其中半數還是老弱病殘。
毋庸置疑,要塞的防禦設施是極為堅固完善的,但此時,伊爾庫茨克已經深陷華軍戰線之內。與己方戰線的距離拉開到了四百多公裏,一切改變困境的努力注定無法在短期內奏效――甚至一眼看去,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六月二十七日。京師新華宮,大本營禦前會議廳。
“……綜上所述,敵東西伯利亞方麵軍已喪失大部分戰力,我軍正從東、南兩麵逼近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麵,袁旭支隊奪占下烏金斯克,距克城約300公裏,西麵。18集團軍開抵阿巴坎,同樣距克城300公裏。”
“……西北方麵軍主力集團於23日攻占阿亞古茲後,3天內又連續推進130公裏,於昨日進占然吉茲托別,距塞梅伊(塞米巴拉金斯克)尚有130公裏,擬於7月1日前進抵塞梅伊,7月4日前渡過額爾齊斯河攻略該城。”
總參謀長劉百良報告完畢,放下文件夾。向禦座上地女皇陛下點頭致意。
“在此對俄戰事最緊要的關頭。諸卿費心勞頓,前線將士舍身用命。連戰連勝,捷報頻傳,朕不勝欣慰。”千樺雍容微顰,抬手示意劉百良歸座。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有賴吾皇聖威,有謝天佑吾皇――”
非集團成員的外交大臣陳嗣廣搶著拍了一通馬屁,陸軍參謀長張遙前卻直言不諱地打斷他:“臣以為,大局未定,尚不到高枕無憂之時。”
千樺流顰一轉,示意他說下去。
“阿爾庫特戰役打得很漂亮,誰都不能否認,但根本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伊爾庫茨克還在敵人手裏,通往克城的鐵路和水路交通被敵人卡著脖子,攻到下烏金斯克的裝甲支隊已是強弩之末,由於敵人提前炸毀該處鐵橋,北方軍到月底之前都不可能繼續再向克城推進。而據可靠情報,敵人正以三到四個新銳師緊急馳援克城,缺少重武器的18集團軍已不可能單獨完成攻略。另有情報顯示,e軍新近組建的後貝加爾方麵軍,由名將勃魯西洛夫任司令官,統轄有從歐洲戰場撤下來地15到20個師的戰略預備隊,配有英法援助的包括戰車在內的各種技術兵器,現各部正往新西伯利亞周邊集結,猜測其意圖有二:一是從克城出擊,解救伊爾庫茨克方麵的東西伯利亞方麵軍殘部;二是由巴爾瑙爾、塞梅伊一線出擊,與我西北方麵軍主力集團決戰,首先打垮我西北軍,再迴師援救伊爾庫茨克。”
“你認為敵人地真實意圖是哪一個?”千樺明知故問。
“現在再去援救伊爾庫茨克已經沒多大意義,東西伯利亞方麵軍的野戰部隊被差不多被我們吃光了,剩下的要塞守備部隊就算救出來也派不上多大用場。相反,若是這股敵軍反撲我西北軍主力集團,我北方軍主力由於交通線受阻,將無法及時接應馳援。”
“如此,你以為該如何防範?”
張遙前看了看劉百良,又看了看總理楊正金,得到兩巨頭追加的肯定目光後才抬高聲調道:“臣以為,應該盡速將原來預定派給北方軍地大本營第一預備軍,裝車運往西北,以備不測。”
大本營第一預備軍是在烏蘭烏德戰役後編成的,由北方方麵軍撤迴內地休整的禁衛第1、第2軍,步兵第12軍和騎兵第4軍組成,共六個步兵師、五個騎兵旅,其中分屬兩個禁衛軍的第1和第2禁衛騎兵旅擬在8月前改為裝甲騎兵旅,以充實禁衛軍部隊的裝甲戰力。
“這麽說,西北軍也要暫停攻勢,就地轉入防禦,固守待援了?”
二十六日下午,還在拚命掙紮、企圖向北突圍的安東諾夫西伯利亞第2軍突然遭遇從東麵衝擊過來的華軍裝騎集群(裝4軍3個旅、騎2軍4個旅),該堵在軍北麵的禁衛騎兵第3旅(加強30部戰車和裝甲汽車)、攏住西麵的步兵第3師(加強騎3軍一個旅)和南麵追進的步兵第6師,也同時發起突擊。
疲憊不堪又缺乏反戰車、防空手段的e軍在經曆了最初的單方麵大屠殺後,開始整連整連地潰散投降,戰至黃昏,全軍被截為四段,餘部依托森林和高地苟延殘喘。至入夜後,在軍長安東諾夫的直接指揮下,該軍戰力保存較完整的西伯利亞第6師拋棄輜重火炮,利用夜暗分散突圍,途中大部被徹夜打著照明彈外加利用戰車來迴巡邏的華軍封鎖部隊攔截殲滅。
次日,華軍向包圍圈內殘敵發動總攻,動用上百架次飛機並發射特種煙霧彈,步兵在戰車支援下一點一點收縮包圍圈,失去統一指揮、對前途徹底絕望的e軍各部紛紛投降。入夜前,烏蘭烏德會戰中曾遭重創卻得以幸存的西伯利亞第2軍這次徹底覆滅,兩天內超過三萬人被俘,約五千人被擊斃,隻有軍長安東諾夫中將以下四千多人在森林中輾轉數日,陸續逃迴伊爾庫茨克,卻大多衣衫襤褸、手無村鐵,士氣糜爛,毫無鬥誌――在巴列耶夫看來,“不單是浪費糧食的廢物,有時還會傳染失敗主義病毒,危害原本身心健康的士兵。”。
二十六日黃昏,秦川支隊經過13個鍾頭的機械化行軍,終於進抵濟馬以西200公裏外的下烏金斯克,先頭數車未遇抵抗開入市鎮。卻發現鐵橋早被炸毀,斷橋流水,滔寂相對……
至此,短短五天之內,俄東西伯利亞方麵軍主力野戰部隊計七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大部被殲,伊爾庫茨克要塞及後方其他據點的守備隊亦損失慘重,僅被俘就超過八萬人,損失火炮四百五十門。損失輜重、馬匹、車輛不計其數,“已不複作為單獨支撐貝加爾方向的作戰力量存在”,因此戰一舉粉碎了e軍開春以來苦守地阿爾庫特河防線,中國方麵的官撰戰史將其記為“阿爾庫特戰役”。
此戰之後,司令官巴列耶夫困守伊爾庫茨克要塞,手上隻剩一萬五千人的要塞守備隊,即便到了月底,收容了從包圍圈中脫出的各部殘軍。也不過勉強湊齊兩萬餘人,其中半數還是老弱病殘。
毋庸置疑,要塞的防禦設施是極為堅固完善的,但此時,伊爾庫茨克已經深陷華軍戰線之內。與己方戰線的距離拉開到了四百多公裏,一切改變困境的努力注定無法在短期內奏效――甚至一眼看去,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六月二十七日。京師新華宮,大本營禦前會議廳。
“……綜上所述,敵東西伯利亞方麵軍已喪失大部分戰力,我軍正從東、南兩麵逼近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麵,袁旭支隊奪占下烏金斯克,距克城約300公裏,西麵。18集團軍開抵阿巴坎,同樣距克城300公裏。”
“……西北方麵軍主力集團於23日攻占阿亞古茲後,3天內又連續推進130公裏,於昨日進占然吉茲托別,距塞梅伊(塞米巴拉金斯克)尚有130公裏,擬於7月1日前進抵塞梅伊,7月4日前渡過額爾齊斯河攻略該城。”
總參謀長劉百良報告完畢,放下文件夾。向禦座上地女皇陛下點頭致意。
“在此對俄戰事最緊要的關頭。諸卿費心勞頓,前線將士舍身用命。連戰連勝,捷報頻傳,朕不勝欣慰。”千樺雍容微顰,抬手示意劉百良歸座。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有賴吾皇聖威,有謝天佑吾皇――”
非集團成員的外交大臣陳嗣廣搶著拍了一通馬屁,陸軍參謀長張遙前卻直言不諱地打斷他:“臣以為,大局未定,尚不到高枕無憂之時。”
千樺流顰一轉,示意他說下去。
“阿爾庫特戰役打得很漂亮,誰都不能否認,但根本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伊爾庫茨克還在敵人手裏,通往克城的鐵路和水路交通被敵人卡著脖子,攻到下烏金斯克的裝甲支隊已是強弩之末,由於敵人提前炸毀該處鐵橋,北方軍到月底之前都不可能繼續再向克城推進。而據可靠情報,敵人正以三到四個新銳師緊急馳援克城,缺少重武器的18集團軍已不可能單獨完成攻略。另有情報顯示,e軍新近組建的後貝加爾方麵軍,由名將勃魯西洛夫任司令官,統轄有從歐洲戰場撤下來地15到20個師的戰略預備隊,配有英法援助的包括戰車在內的各種技術兵器,現各部正往新西伯利亞周邊集結,猜測其意圖有二:一是從克城出擊,解救伊爾庫茨克方麵的東西伯利亞方麵軍殘部;二是由巴爾瑙爾、塞梅伊一線出擊,與我西北方麵軍主力集團決戰,首先打垮我西北軍,再迴師援救伊爾庫茨克。”
“你認為敵人地真實意圖是哪一個?”千樺明知故問。
“現在再去援救伊爾庫茨克已經沒多大意義,東西伯利亞方麵軍的野戰部隊被差不多被我們吃光了,剩下的要塞守備部隊就算救出來也派不上多大用場。相反,若是這股敵軍反撲我西北軍主力集團,我北方軍主力由於交通線受阻,將無法及時接應馳援。”
“如此,你以為該如何防範?”
張遙前看了看劉百良,又看了看總理楊正金,得到兩巨頭追加的肯定目光後才抬高聲調道:“臣以為,應該盡速將原來預定派給北方軍地大本營第一預備軍,裝車運往西北,以備不測。”
大本營第一預備軍是在烏蘭烏德戰役後編成的,由北方方麵軍撤迴內地休整的禁衛第1、第2軍,步兵第12軍和騎兵第4軍組成,共六個步兵師、五個騎兵旅,其中分屬兩個禁衛軍的第1和第2禁衛騎兵旅擬在8月前改為裝甲騎兵旅,以充實禁衛軍部隊的裝甲戰力。
“這麽說,西北軍也要暫停攻勢,就地轉入防禦,固守待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