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龍與熊!世界島對決!(七)
安加爾斯克。
熾烈的炮火洗掠著小鎮,牆倒屋塌,幾幢木板房子熊熊燃燒。
空降兵們蜷縮在臨時挖出的狹窄散兵坑裏,飛落的小碎石砸在鋼盔上當啷作響,如果砸中鋼盔的是一塊較大的磚頭,當啷之外還要附送一聲慘叫。
兩公裏外,e軍兩個連十六門三英寸野戰炮一字排開,一門接一門地發射,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炮位後麵的彈殼堆了一層又一層。
炮兵陣地後麵就是滿載彈藥的列車,充當搬運工的步兵來迴穿梭,一箱箱打著封皮的炮彈源源不斷送上炮位,轉眼間就隻剩下了空箱。
炮擊進行的同時,e軍步兵借著樹林和小土丘的掩護,從三個方向一起壓了過去。
主攻方向是安加爾斯克東麵,首批投入的基幹兵力為柯列諾支隊的六個步兵連,加強有“貝加爾”號裝甲列車――列車配備4門炮塔安裝的三英寸野炮和十多挺機槍。
另以伊爾庫茨克守備隊第1預備營的三個連攻擊安加爾斯克南麵,以為牽製輔助。
若主攻方向進展順利,烏索利耶守備隊的兩個連加強“安加爾”號裝甲列車將從基托伊河西麵直接進攻鐵橋,與友軍協同圍殲鎮內的華軍――這便是e軍指揮官柯列諾上校的簡單計劃。
數發紅色信號彈升起,炮聲戛然而止。
主攻方向上,e軍四個步兵連一字排開,後麵緊跟堅甲利炮的“貝加爾”號裝甲列車,列車左右各展開一個連以掩護側翼。
隻見“貝加爾”號中部的裝甲機車賣力地噴吐著蒸汽,拽動著前後各四節裝甲車廂,沿鐵軌徐徐前行。
列車的首尾各配置一節火力增強車廂。每節車廂縱向交錯安裝兩座扁圓的大炮塔,每座炮塔安裝一門三英寸(76點2毫米)野炮及特製觀瞄設備,機車前後分別是裝甲指揮車廂和通信車廂,四節是安裝機槍的裝甲運兵車廂。
最後,在裝甲列車尾部臨時加掛了兩節平板車皮,用於搭載鐵軌、枕木和一些簡易的鐵道修理工具,這樣裝甲列車就不用擔心鐵軌損壞而寸步難移了。
此時,列車前部火力車廂地兩座炮塔已經轉向了淹沒在煙火之中的小鎮。不時威懾性地盲射數炮,為周圍的步兵壯膽。
防衛小鎮東麵的華軍特務九聯隊第三中隊首當其衝,尚有戰鬥力的六十多名戰士麵對漸漸逼近過來的上千敵兵外加一部外形龐大醜陋的鐵甲列車,毫無畏懼,或默默屈伏於散兵坑中等待時機,或小心潛入殘簷斷壁之間觀望敵情,或舉起狙擊步槍瞄準敵軍中的領頭軍官或旗手。無須中隊長肖寧囑咐,每一個人都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以及,何時去做。
五百米,沒人開槍。
四百米,沒人呐喊。
三百米,沒人動作。
兩百米……敵人地軍號嘹亮。
“烏拉!”
排著不夠專業略顯密集的散兵線。最前麵四個連七百多e國兵一擁而上,瞬間鋪滿了中隊長肖寧的視野,他沒有下令,他也在等待。
一百米。
五十米!
一聲槍響。敵陣中扛著軍旗的士官首先倒下,又一聲,衝在最前麵的年輕軍官撲通倒地,額前赫然現出一個血洞。
“打!”
五十來支衝鋒槍和四挺機槍幾乎同時開火,密織的彈幕瞬間覆蓋了蜂擁而來的敵軍,前幾排敵人如割麥般地倒下,後麵的敵人趕緊伏倒在地,卻被冰雹般砸來地手榴彈炸得哇哇亂叫。
“貝加爾”號見勢立即加速向鎮內駛來。卻在距離三中隊陣地七八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原來這裏的鐵道早被華軍空降兵炸壞了十來米長的一小段,裝甲列車一時開不過去,卻不影響列車上的大炮發威,照著前麵e軍步兵地信號指示,“貝加爾”號兩座前部炮塔接連開火,將當麵的華軍陣地打得磚土飛濺,塵煙彌漫。以此為掩護。隨行的工兵下車,利用平板掛車上的材料和工具修理起破損地鐵道來。
衝鋒槍打裝甲列車?笑話。
機槍?狙擊步槍?都不靠譜。就算想要射殺下車修理鐵道的工兵,裝甲列車上精準的直瞄炮火也已經把機槍組和狙擊組趕進了散兵坑裏――顯然僅靠肖寧手頭的火力是無法對抗“貝加爾”號的。
眼看剛剛被壓製住的e國步兵已經在用手中的莫辛納幹步槍還擊了,他們身後也架起了幾挺e國特有的輪架式重機槍,密集地彈雨反倒把空降兵們打得抬不起頭來了。
這樣下去,敵人遲早會衝上來,展開他們拿手的白刃戰,而普遍裝備衝鋒槍的空降兵在近身白刃戰中處於理論上的劣勢。
肖寧並沒有絕望,他知道,如果毫無把握,聯隊長是不會把他的三中隊隨便放在這裏的。
特務聯隊是精英部隊中的精英部隊,絕不是用來打消耗玩“玉碎”的!
就算明白這一點,可眼前這個大家夥不趕快打掉地話,三中隊全滅也就是那麽一陣子地事了。
突然,肖寧耳邊傳來熟悉的履帶鏗鏘聲,稍頃,左邊冒出兩部一人多高地“飛狼”輕戰車,右邊鑽出兩部不到一人高的“捷狐”機槍戰車,尾部噴著嗆人的廢氣,瞬間碾過敵軍步兵陣列,一邊轉動炮塔四下掃射一邊飛也似地迎麵衝向遠處的裝甲列車。
“貝加爾”號慌忙轉移火力對付華軍戰車,然而它那過於笨重的炮塔似乎並不適合打擊速度快且車體低矮的華軍戰車,其龐大拖遝的身軀倒很適合做對方的靶子。
戰車中隊中隊長魏元坤的甲號“飛狼”座車竟一口氣衝到“貝加爾”號近旁二三十米,用三七速射炮從車首掃到車尾,再倒檔,從車尾掃迴到車首,在此期間,他的座車遭到列車上多挺機槍超近距離掃射“洗禮”,彈痕累累,炮塔潛望鏡也被打壞。
另外一部“飛狼”迎著“貝加爾”號車首正麵突進,不巧被一發近失彈炸壞了履帶,動彈不得,乘員仍冒險留在車內,不斷發炮轟擊“貝加爾”號,直到被更遠處e軍炮兵連射來的密集彈幕覆蓋……
兩部“捷狐”小戰車先是用普通機槍彈壓製列車周圍的e軍步兵,把步兵趕遠後再換上鎢合金穿甲子彈,衝近“貝加爾”號來迴掃射,直到整條彈鏈(250發)打光……
大約與此同時,從河的另一頭曲射過來的十數發中口徑炮彈連續落入已經被戰車衝昏了頭的e軍步兵陣列中,引發了更大的混亂,肖寧趁機組織官兵衝出陣地還擊,衝鋒槍狂掃,手榴彈瘋砸,打得e軍抱頭鼠竄,連機槍都沒來得及搬迴去。
安加爾斯克。
熾烈的炮火洗掠著小鎮,牆倒屋塌,幾幢木板房子熊熊燃燒。
空降兵們蜷縮在臨時挖出的狹窄散兵坑裏,飛落的小碎石砸在鋼盔上當啷作響,如果砸中鋼盔的是一塊較大的磚頭,當啷之外還要附送一聲慘叫。
兩公裏外,e軍兩個連十六門三英寸野戰炮一字排開,一門接一門地發射,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炮位後麵的彈殼堆了一層又一層。
炮兵陣地後麵就是滿載彈藥的列車,充當搬運工的步兵來迴穿梭,一箱箱打著封皮的炮彈源源不斷送上炮位,轉眼間就隻剩下了空箱。
炮擊進行的同時,e軍步兵借著樹林和小土丘的掩護,從三個方向一起壓了過去。
主攻方向是安加爾斯克東麵,首批投入的基幹兵力為柯列諾支隊的六個步兵連,加強有“貝加爾”號裝甲列車――列車配備4門炮塔安裝的三英寸野炮和十多挺機槍。
另以伊爾庫茨克守備隊第1預備營的三個連攻擊安加爾斯克南麵,以為牽製輔助。
若主攻方向進展順利,烏索利耶守備隊的兩個連加強“安加爾”號裝甲列車將從基托伊河西麵直接進攻鐵橋,與友軍協同圍殲鎮內的華軍――這便是e軍指揮官柯列諾上校的簡單計劃。
數發紅色信號彈升起,炮聲戛然而止。
主攻方向上,e軍四個步兵連一字排開,後麵緊跟堅甲利炮的“貝加爾”號裝甲列車,列車左右各展開一個連以掩護側翼。
隻見“貝加爾”號中部的裝甲機車賣力地噴吐著蒸汽,拽動著前後各四節裝甲車廂,沿鐵軌徐徐前行。
列車的首尾各配置一節火力增強車廂。每節車廂縱向交錯安裝兩座扁圓的大炮塔,每座炮塔安裝一門三英寸(76點2毫米)野炮及特製觀瞄設備,機車前後分別是裝甲指揮車廂和通信車廂,四節是安裝機槍的裝甲運兵車廂。
最後,在裝甲列車尾部臨時加掛了兩節平板車皮,用於搭載鐵軌、枕木和一些簡易的鐵道修理工具,這樣裝甲列車就不用擔心鐵軌損壞而寸步難移了。
此時,列車前部火力車廂地兩座炮塔已經轉向了淹沒在煙火之中的小鎮。不時威懾性地盲射數炮,為周圍的步兵壯膽。
防衛小鎮東麵的華軍特務九聯隊第三中隊首當其衝,尚有戰鬥力的六十多名戰士麵對漸漸逼近過來的上千敵兵外加一部外形龐大醜陋的鐵甲列車,毫無畏懼,或默默屈伏於散兵坑中等待時機,或小心潛入殘簷斷壁之間觀望敵情,或舉起狙擊步槍瞄準敵軍中的領頭軍官或旗手。無須中隊長肖寧囑咐,每一個人都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以及,何時去做。
五百米,沒人開槍。
四百米,沒人呐喊。
三百米,沒人動作。
兩百米……敵人地軍號嘹亮。
“烏拉!”
排著不夠專業略顯密集的散兵線。最前麵四個連七百多e國兵一擁而上,瞬間鋪滿了中隊長肖寧的視野,他沒有下令,他也在等待。
一百米。
五十米!
一聲槍響。敵陣中扛著軍旗的士官首先倒下,又一聲,衝在最前麵的年輕軍官撲通倒地,額前赫然現出一個血洞。
“打!”
五十來支衝鋒槍和四挺機槍幾乎同時開火,密織的彈幕瞬間覆蓋了蜂擁而來的敵軍,前幾排敵人如割麥般地倒下,後麵的敵人趕緊伏倒在地,卻被冰雹般砸來地手榴彈炸得哇哇亂叫。
“貝加爾”號見勢立即加速向鎮內駛來。卻在距離三中隊陣地七八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原來這裏的鐵道早被華軍空降兵炸壞了十來米長的一小段,裝甲列車一時開不過去,卻不影響列車上的大炮發威,照著前麵e軍步兵地信號指示,“貝加爾”號兩座前部炮塔接連開火,將當麵的華軍陣地打得磚土飛濺,塵煙彌漫。以此為掩護。隨行的工兵下車,利用平板掛車上的材料和工具修理起破損地鐵道來。
衝鋒槍打裝甲列車?笑話。
機槍?狙擊步槍?都不靠譜。就算想要射殺下車修理鐵道的工兵,裝甲列車上精準的直瞄炮火也已經把機槍組和狙擊組趕進了散兵坑裏――顯然僅靠肖寧手頭的火力是無法對抗“貝加爾”號的。
眼看剛剛被壓製住的e國步兵已經在用手中的莫辛納幹步槍還擊了,他們身後也架起了幾挺e國特有的輪架式重機槍,密集地彈雨反倒把空降兵們打得抬不起頭來了。
這樣下去,敵人遲早會衝上來,展開他們拿手的白刃戰,而普遍裝備衝鋒槍的空降兵在近身白刃戰中處於理論上的劣勢。
肖寧並沒有絕望,他知道,如果毫無把握,聯隊長是不會把他的三中隊隨便放在這裏的。
特務聯隊是精英部隊中的精英部隊,絕不是用來打消耗玩“玉碎”的!
就算明白這一點,可眼前這個大家夥不趕快打掉地話,三中隊全滅也就是那麽一陣子地事了。
突然,肖寧耳邊傳來熟悉的履帶鏗鏘聲,稍頃,左邊冒出兩部一人多高地“飛狼”輕戰車,右邊鑽出兩部不到一人高的“捷狐”機槍戰車,尾部噴著嗆人的廢氣,瞬間碾過敵軍步兵陣列,一邊轉動炮塔四下掃射一邊飛也似地迎麵衝向遠處的裝甲列車。
“貝加爾”號慌忙轉移火力對付華軍戰車,然而它那過於笨重的炮塔似乎並不適合打擊速度快且車體低矮的華軍戰車,其龐大拖遝的身軀倒很適合做對方的靶子。
戰車中隊中隊長魏元坤的甲號“飛狼”座車竟一口氣衝到“貝加爾”號近旁二三十米,用三七速射炮從車首掃到車尾,再倒檔,從車尾掃迴到車首,在此期間,他的座車遭到列車上多挺機槍超近距離掃射“洗禮”,彈痕累累,炮塔潛望鏡也被打壞。
另外一部“飛狼”迎著“貝加爾”號車首正麵突進,不巧被一發近失彈炸壞了履帶,動彈不得,乘員仍冒險留在車內,不斷發炮轟擊“貝加爾”號,直到被更遠處e軍炮兵連射來的密集彈幕覆蓋……
兩部“捷狐”小戰車先是用普通機槍彈壓製列車周圍的e軍步兵,把步兵趕遠後再換上鎢合金穿甲子彈,衝近“貝加爾”號來迴掃射,直到整條彈鏈(250發)打光……
大約與此同時,從河的另一頭曲射過來的十數發中口徑炮彈連續落入已經被戰車衝昏了頭的e軍步兵陣列中,引發了更大的混亂,肖寧趁機組織官兵衝出陣地還擊,衝鋒槍狂掃,手榴彈瘋砸,打得e軍抱頭鼠竄,連機槍都沒來得及搬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