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熱雨仰光(一)


    即便是雨季最盛時的瓢潑大雨,也無法遮掩那座巨塔的金碧輝煌……


    “這瑞光大佛塔,真的有一百公尺高?”


    福惠寺藏經閣,一位方臉闊額、眉宇軒昂、卻不乏睿靜氣質的將軍手指雨簾中那座懾人心魄的巨大金色佛塔,向身邊那位似僧非僧的男子問道。


    那男子外披土紅色麻布袈裟,裏麵卻極不協調地套著一身藏青色的中華帝國陸軍將官製服,腰間皮帶上掛著黑漆皮的手槍套,手裏卻撚著一把佛珠,沒戴帽子,露出剃得青光的腦袋。


    隻見那光頭男子微閉雙眼,雙手數著念珠,誦經般地喃喃應語:“此塔乃兩千五百年前,緬人獲佛祖所賜八根佛發,為存此聖寶而建。初建時不過比普通佛塔稍大,經二千餘年曆朝曆代修繕,到二百多年前辛漂信王時方成此宏偉模樣。據洋人查測,其高為一一二公尺,塔頂鑲有鑽石五千粒,寶石二千粒,塔周掛綴金鈴一千、銀鈴四百,塔體貼有金箔七千公斤……以英人之貪婪無恥,此塔居然完好至今,可見我佛慈悲之力。”


    這裏是仰光,原英屬印度緬甸省首府。


    佛教聖地瑞光大金塔正位於仰光製高點,在仰光市區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這座高聳華麗的神聖之塔。


    中國式樣的福惠寺位於瑞光大金塔左方,乃前清光緒年間在緬華僑捐建,本是諸多海外遊子許願祈福之地,此時寺院內外卻布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不見一名僧徒信眾。歸其緣由,全係藏經閣上那方臉將軍與光頭男子――前者不是別人,正是統率東亞聯盟緬甸方麵軍十數萬人馬殺入緬境的中華帝國陸軍大將、武平侯肖如海。今年不過四十七歲;後者則是緬甸王室僅存的自由之身――末代緬王錫袍之侄疆闊,現年四十八歲,卻已就任“緬甸複國軍總司令”二十年之久。


    聽完疆闊的介紹,肖如海雙手合十,向巨塔躬腰致敬。


    “但願今後這佛靈聖地不會再遭洋夷荼毒。”


    疆闊平靜地遙望聖塔,輕聲誦道:“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待疆闊誦閉,肖如海問:“是《阿彌陀佛經》麽?”


    疆闊點頭:“正是,想必肖司令對佛法也頗有造詣?”


    肖如海略略搖頭:“不敢當。隻是內人素愛吃齋念佛,我也就捎帶接觸一二……”


    疆闊微微一笑:“想必肖司令與夫人感情甚好。”


    肖如海又再雙手合十:“全賴佛祖保佑。”


    疆闊含笑點頭,撚著佛珠走近閣窗,突然一手放開佛珠伸向窗外,任由仰光的六月熱雨衝刷他黑瘦卻有力的手臂。


    “三十年了,整整三十年了,終於能迴到故土,再度瞻仰這巍然聖塔。夫複何求……夫複何求啊……”


    即便是說出這激動話語地同時,疆闊的表情依舊平和如空,仿佛那積存醞釀了三十年的亡國之痛已經麻木了他的麵部神經……


    肖如海看在眼中,感慨不已。


    緬甸的末代王朝,從開創到滅亡。雖不至於曇花一瞬,卻是“其興也盛,其亡也衰”。


    1752年誕生的貢榜王朝,在尚未完全統一緬甸時。便承受著英國殖民者咄咄逼人的侵略壓迫,然而畢竟也繁榮了好一陣子,到第二次英緬戰爭前後,僅國都瓦城(今曼德勒)就修建了幾千座精美華麗的佛塔。


    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英軍兵臨緬甸國都郊外地楊達波村,敏東王被迫簽訂《楊達波條約》,放棄了對緬甸西部阿薩姆、克車和曼尼坡(現屬印度)的宗主權。並且將若開及附近島嶼劃歸英國,支付戰爭賠款1000萬緬元――在付清賠款之前,以德林達依地區及沿海島嶼為質。


    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爆發,英軍占領緬甸南部沿海,將勃生、勃固、若開、德林達依合並為緬甸省,歸屬印度聯合省管轄。


    這之後,敏東王駕崩。錫袍王繼位。新王登基後的首要大事就是滅殺自己的一百多位兄弟,隻有敏東王長子梅克雅頗具人望。錫袍王不敢隨意下手,隻將其流放外地,梅克雅不堪羞辱,自殺身亡,隻留下獨子疆闊寄放到寺院為僧。


    1885年爆發的第三次英緬戰爭結束了貢榜王朝一百四十四年的曆史。由於長期內耗導致軍心渙散民心喪盡,英軍沒遇到多大抵抗,很快兵臨瓦城。錫袍王開城投降,隨後全家被流放到印度。次年元旦,英印總督達弗林和阿瓦侯爵布萊克伍德宣布整個緬甸為英國殖民地。


    瓦城陷落後,年僅十八歲的疆闊脫下袈裟,號召緬人跟隨他繼續戰鬥,誓將英人趕出緬甸,緬人群起響應。奈何實力不濟,疆闊的義軍在緬北堅持鬥爭五年後,終於不敵裝備精良地英軍,餘部退入雲南宏德,得到清帝國的同情和保護。


    1895年,疆闊在剛剛贏得甲午戰爭的清帝國幫助下秘密成立“緬甸複國軍”,以退入雲南的舊部為基幹,不斷吸收有誌於複國大業的緬甸青年加入,並組織人員返迴緬境建立複國軍地地下組織,進行搜集情報、懲治緬奸、張貼傳單、破壞設施等特務活動,並多次成功暗殺英印政府駐緬要員,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


    亞俄戰爭前,出於鞏固對英外交的需要,中華帝國政府強令緬甸複國軍停止一切反英活動,並一度軟禁疆闊以及複國軍其他重要領導人。直至承憲元年(1911年)中華帝國高層確立了聯合同盟國對付協約國的第一總戰略後,不但立即解除了對複國軍地“捆鎖”,還以空前的熱情在資金、裝備、訓練、情報等各方麵給予有力援助,到歐戰爆發前,疆闊的複國軍組織已從寥寥幾百人發展到數千之眾,編成3個步兵營和若幹特務分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