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官街,國防部大樓。
門樓裏混雜流動著藏青色國防軍陸軍製服、墨黑色禁衛軍製服、雪白色海軍製服、袖口鑲藍邊的航空兵製服以及高禮帽、燕尾服或長下擺的西服。
一群穿著藍色連體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取下門樓右側的兩塊金屬牌子,一塊是“國防部”,另一塊是“陸軍司令部”。
門樓左側斜倚著四塊尚未掛上去的牌子,分別寫著“國防總部”、“陸軍部”、“海軍部”和“總參謀部”。
從這天開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以及海軍參謀局正式淪為曆史詞匯。
大樓的左右,更多的工人在挖地基、拆圍牆,為了容納四個總部龐大的辦公機構,需要把原國防部大院擴展兩倍以上,並新建三座辦公大樓,預定三年內完成全部工程。
在新辦公樓建成之前,陸續擠進這座大樓的各辦公機構將成為親密的鄰居和同事――國防大臣胡克在前日的內閣會議上做出了如此美妙的預言。
但在四部合流的第一天裏,胡克就感覺到事情不大對頭。
到底是什麽不對頭呢?
一進大院,胡克就在心裏反複嘀咕,瑣碎地,不厭其煩地。
十五年來,他兢兢業業地扮演一個不為人所重視的配角,將繁瑣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卻從未去過真正的戰場,也沒有建立起足以稱道的勢力網,與那個時代的軍人一樣,隻是憑借上級的信賴與多年的資曆坐在這個位子上。
甲午前的軍部四巨頭中,丁介雲陰謀叛亂,腦袋被毛瑟步槍穿開了洞;鍾夏火則令人驚異地從六千公尺的空中墜下,摔成一團爛泥;比他更有能力的楊正金退出了現役,就任內政大臣;他自己卻不經意地成為帝國武裝力量的行政長官。
當年一起來到這裏的總共二十四位戰友,一路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到今天竟隻剩下十人,或許這還是幸運的。
如果當初在進入時間機器之前被守衛部隊識破,如果當時設備的操作者動了手腳,如果當年飛往紫禁城的直升機中途墜毀……
如果來自2039年的時空特遣隊有個聰明點的指揮官,內部更團結一點,兵力再強一點……
然而可悲的是,隻有最初的三位戰友是死於真正對手的攻擊。
他們一起創造了這個分支曆史時空,但卻無法創造全新的曆史規律,在這個時空裏,人還是人,有私欲,有邪念,有仇恨,有陰謀,有背叛……那些穿越了時空的規律,永恆不息地流動著。
他們從來就不是神,他們也必將被貫穿古今的那些規律所支配,多年以後,他們相繼死去,而這個時空的後世會給他們這樣那樣的評價,成為好事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在這個世界死後留名,載入堂堂正史,成為後人關注的對象嗎?
那麽與其蠢驢般地埋頭幹活,倒不如以生命為賭注轟轟烈烈地大幹一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要敗也要敗得驚天動地,才有資格成為勝者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寇”,而丁介雲一黨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走上不歸路的吧。
成為史書上的符號,真的那麽重要嗎?
其實,我們隻是在執著地夢遊,我們在這裏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我們能真實地感受到從前隻存在幻想中的東西,可是不知不覺,當我們完全融入到這世界之中的時候,已經很難分情,這究竟我們做的夢,還是這個夢操縱著我們。
當我們瀕臨清醒的時候,就是我們走到懸崖邊緣的時候。
不,不對頭的,不是這個,這個問題已經在思維的教堂中反複唱誦過了,迴到現實中來,注意你身邊的人,仔細觀察他們的臉,聽他們說的話……
對了,就是那個!
直到走進頂樓特別會議室前的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
是閩南話!
走廊裏那些有頭有臉的海軍高官,打招唿寒暄時用的都是那種磨人的閩南話。
十五年過去了,當年清帝國海軍的中堅,如今相繼躋身為新中華帝國海軍的大老,而閩係出身的後輩也由於朝中有人,得到不少特別照顧。
仔細想來,為數不多的二十來位海軍將官中,竟有六成非出身閩人即出自馬尾海校,可見閩係勢力之強。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種問題的時候。
胡克收攏了一下情緒,闊步走進會議室。
已經到齊的八位將軍同時起立,敬禮。
當前實際領導帝國武裝力量的陸海軍精英全部在這裏了,他們是:海軍部長劉步蟾大將、陸軍部長聶士成大將、總參謀長劉百良上將、陸軍參謀長肖如海上將、海軍參謀長林泰曾上將、總參作訓處長張遙前上將、陸軍教育總監王直上將和海軍教育總監嚴複中將。
眾人坐定,胡克開門見山:“今天召集大家,不是為了慶祝四部合署辦公,主要是兩件事,一是廓爾喀問題,二是陸海軍建設規劃問題。”
劉步蟾等海軍將領原本緊繃的臉這才稍稍放鬆了些。
自廓爾喀貢使抵京以來,劉步蟾多次向胡克及總理張誌高上書,表示海軍暫時無力與英國對抗,要求政府克製行事,勿以小利開大釁,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受到政府指示,要海軍強化備戰,集結鎮洋艦隊以應對局勢。
這次會議,海軍料定政府方麵是為廓爾喀之事施壓,沒想到胡克又提到了陸海軍建設規劃這個大題目,顯然是表明政府並未下決心為廓爾喀開戰,否則若是真到了臨戰關頭,誰還有心思去做什麽建設規劃。
“廓爾喀問題,這些天很多人上書言事,有人說不惜一戰,也有人主張必須和平解決,國會那邊也有質詢,問了不少問題,今天召集大家,是想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討論,如果對英開戰,有沒有勝算?”
胡克說完便轉向劉步蟾,示意海軍先發言。
劉步蟾先與兩位海軍同僚交換了一下眼色,這才開口道:“單就海軍兵力而言,英帝國海軍主力為一等戰艦56艘,一等裝甲巡洋艦30艘,二等和三等巡洋艦100艘。我海軍主力為一等戰艦7艘,一等裝甲巡洋艦9艘,二等和三等巡洋艦26艘,實力對比懸殊,即便敵軍隻以三成兵力來攻,我軍亦絕無勝算。就國際形勢而言,歐洲黃禍論甚囂日上,德皇甚至聲稱若我國今年不完成赤塔撤軍,將組織新十字軍討伐我國,如此情勢下,英國可安心東征而不必牽掛後方,再者,若其外交得法,聯合德法共同討伐亦未嚐不可。如今勢不在我,當韜光養晦以為後圖,不可輕開戰釁,以此筋骨未健時挑戰強敵,無疑以乳臭未幹之小兒搏武藝精深之宗師,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命喪黃泉……”
陸軍部長聶士成不以為然地插道:“海相大人言重了吧,當今我帝國陸軍擁兵百萬,訓練精熟,軍械優良,又有西人歎為觀止之飛空兵器,英夷膽敢渡海來攻,我陸軍當橫掃緬甸,破馬來亞,占新加坡,入印度次大陸,盡拔其海軍基地,其海軍雖強,自本土遠道而來,若沿途無加煤維修之據點,徒奈我何?”
劉步蟾冷笑道:“陸軍真有此能耐,何不趁早出兵,今年吞並俄羅斯,明年橫掃歐羅巴,後年填海造橋,將不列顛島一口氣吞下,英帝國之海軍從此為我所有,亞歐大陸為我帝國獨霸,真當如此,海軍今後即便為陸軍做牛做馬亦無怨言。”
聶士成大怒:“這是什麽話!陸軍從赤塔撤軍純係政治原因,非軍力所不達也!若非海軍無能,東部方麵軍二十萬人何必束縛於海參崴一隅之地,屍山血海,隻為俄軍那幾艘破船?”
胡克趕緊勸架:“兩位大將到此為止罷,不論海軍陸軍,都是帝國軍人,務必齊心合力,共圖帝國大業。”
一邊心中直犯難:兩位部長一上任就掐架,往後可怎麽辦。
一邊又正色道:“皇上已經下定決心接納廓爾喀為藩屬,國內輿論和國會方麵也以讚成接納為主流,聖意民心,不可違逆。陸軍業已製訂計劃,決意以藏軍三個代本附駐防軍一個營,共三千精兵為先遣隊,一待廓爾喀國王發出請兵聲明,即刻入廓據守,造成即成事實之後再靈活運用外交手段,以避免引發全麵戰爭為前提展開談判,此間陸海軍需加緊戰備,進入準動員狀態,為外交談判助勢。”
劉步蟾連連搖頭:“若談判失敗,雙方宣戰,我軍可有必勝把握?至少海軍沒有把握。中國人多固然不錯,陸軍戰死一萬,又可新征壯丁十萬,海軍則不然,建造一戰艦費時兩三年,培養一軍官需費三五年。海戰當中,轉瞬間一船即滅,數十軍官、數百水兵葬身魚腹,數年後方可恢複。海戰又最講究兵器優劣、數量多寡,兵器優而多者,先勝一手,當前我海軍與英國相比,遠遠不及,戰則必敗,若海軍敗沒,海防必然洞開,萬裏海疆,豈可處處設防,遍立炮台?海軍即滅,如何保護商船,按濟華僑,於五洲四洋上宣揚國威?”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門樓裏混雜流動著藏青色國防軍陸軍製服、墨黑色禁衛軍製服、雪白色海軍製服、袖口鑲藍邊的航空兵製服以及高禮帽、燕尾服或長下擺的西服。
一群穿著藍色連體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取下門樓右側的兩塊金屬牌子,一塊是“國防部”,另一塊是“陸軍司令部”。
門樓左側斜倚著四塊尚未掛上去的牌子,分別寫著“國防總部”、“陸軍部”、“海軍部”和“總參謀部”。
從這天開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以及海軍參謀局正式淪為曆史詞匯。
大樓的左右,更多的工人在挖地基、拆圍牆,為了容納四個總部龐大的辦公機構,需要把原國防部大院擴展兩倍以上,並新建三座辦公大樓,預定三年內完成全部工程。
在新辦公樓建成之前,陸續擠進這座大樓的各辦公機構將成為親密的鄰居和同事――國防大臣胡克在前日的內閣會議上做出了如此美妙的預言。
但在四部合流的第一天裏,胡克就感覺到事情不大對頭。
到底是什麽不對頭呢?
一進大院,胡克就在心裏反複嘀咕,瑣碎地,不厭其煩地。
十五年來,他兢兢業業地扮演一個不為人所重視的配角,將繁瑣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卻從未去過真正的戰場,也沒有建立起足以稱道的勢力網,與那個時代的軍人一樣,隻是憑借上級的信賴與多年的資曆坐在這個位子上。
甲午前的軍部四巨頭中,丁介雲陰謀叛亂,腦袋被毛瑟步槍穿開了洞;鍾夏火則令人驚異地從六千公尺的空中墜下,摔成一團爛泥;比他更有能力的楊正金退出了現役,就任內政大臣;他自己卻不經意地成為帝國武裝力量的行政長官。
當年一起來到這裏的總共二十四位戰友,一路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到今天竟隻剩下十人,或許這還是幸運的。
如果當初在進入時間機器之前被守衛部隊識破,如果當時設備的操作者動了手腳,如果當年飛往紫禁城的直升機中途墜毀……
如果來自2039年的時空特遣隊有個聰明點的指揮官,內部更團結一點,兵力再強一點……
然而可悲的是,隻有最初的三位戰友是死於真正對手的攻擊。
他們一起創造了這個分支曆史時空,但卻無法創造全新的曆史規律,在這個時空裏,人還是人,有私欲,有邪念,有仇恨,有陰謀,有背叛……那些穿越了時空的規律,永恆不息地流動著。
他們從來就不是神,他們也必將被貫穿古今的那些規律所支配,多年以後,他們相繼死去,而這個時空的後世會給他們這樣那樣的評價,成為好事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在這個世界死後留名,載入堂堂正史,成為後人關注的對象嗎?
那麽與其蠢驢般地埋頭幹活,倒不如以生命為賭注轟轟烈烈地大幹一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要敗也要敗得驚天動地,才有資格成為勝者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寇”,而丁介雲一黨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走上不歸路的吧。
成為史書上的符號,真的那麽重要嗎?
其實,我們隻是在執著地夢遊,我們在這裏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我們能真實地感受到從前隻存在幻想中的東西,可是不知不覺,當我們完全融入到這世界之中的時候,已經很難分情,這究竟我們做的夢,還是這個夢操縱著我們。
當我們瀕臨清醒的時候,就是我們走到懸崖邊緣的時候。
不,不對頭的,不是這個,這個問題已經在思維的教堂中反複唱誦過了,迴到現實中來,注意你身邊的人,仔細觀察他們的臉,聽他們說的話……
對了,就是那個!
直到走進頂樓特別會議室前的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
是閩南話!
走廊裏那些有頭有臉的海軍高官,打招唿寒暄時用的都是那種磨人的閩南話。
十五年過去了,當年清帝國海軍的中堅,如今相繼躋身為新中華帝國海軍的大老,而閩係出身的後輩也由於朝中有人,得到不少特別照顧。
仔細想來,為數不多的二十來位海軍將官中,竟有六成非出身閩人即出自馬尾海校,可見閩係勢力之強。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種問題的時候。
胡克收攏了一下情緒,闊步走進會議室。
已經到齊的八位將軍同時起立,敬禮。
當前實際領導帝國武裝力量的陸海軍精英全部在這裏了,他們是:海軍部長劉步蟾大將、陸軍部長聶士成大將、總參謀長劉百良上將、陸軍參謀長肖如海上將、海軍參謀長林泰曾上將、總參作訓處長張遙前上將、陸軍教育總監王直上將和海軍教育總監嚴複中將。
眾人坐定,胡克開門見山:“今天召集大家,不是為了慶祝四部合署辦公,主要是兩件事,一是廓爾喀問題,二是陸海軍建設規劃問題。”
劉步蟾等海軍將領原本緊繃的臉這才稍稍放鬆了些。
自廓爾喀貢使抵京以來,劉步蟾多次向胡克及總理張誌高上書,表示海軍暫時無力與英國對抗,要求政府克製行事,勿以小利開大釁,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受到政府指示,要海軍強化備戰,集結鎮洋艦隊以應對局勢。
這次會議,海軍料定政府方麵是為廓爾喀之事施壓,沒想到胡克又提到了陸海軍建設規劃這個大題目,顯然是表明政府並未下決心為廓爾喀開戰,否則若是真到了臨戰關頭,誰還有心思去做什麽建設規劃。
“廓爾喀問題,這些天很多人上書言事,有人說不惜一戰,也有人主張必須和平解決,國會那邊也有質詢,問了不少問題,今天召集大家,是想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討論,如果對英開戰,有沒有勝算?”
胡克說完便轉向劉步蟾,示意海軍先發言。
劉步蟾先與兩位海軍同僚交換了一下眼色,這才開口道:“單就海軍兵力而言,英帝國海軍主力為一等戰艦56艘,一等裝甲巡洋艦30艘,二等和三等巡洋艦100艘。我海軍主力為一等戰艦7艘,一等裝甲巡洋艦9艘,二等和三等巡洋艦26艘,實力對比懸殊,即便敵軍隻以三成兵力來攻,我軍亦絕無勝算。就國際形勢而言,歐洲黃禍論甚囂日上,德皇甚至聲稱若我國今年不完成赤塔撤軍,將組織新十字軍討伐我國,如此情勢下,英國可安心東征而不必牽掛後方,再者,若其外交得法,聯合德法共同討伐亦未嚐不可。如今勢不在我,當韜光養晦以為後圖,不可輕開戰釁,以此筋骨未健時挑戰強敵,無疑以乳臭未幹之小兒搏武藝精深之宗師,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命喪黃泉……”
陸軍部長聶士成不以為然地插道:“海相大人言重了吧,當今我帝國陸軍擁兵百萬,訓練精熟,軍械優良,又有西人歎為觀止之飛空兵器,英夷膽敢渡海來攻,我陸軍當橫掃緬甸,破馬來亞,占新加坡,入印度次大陸,盡拔其海軍基地,其海軍雖強,自本土遠道而來,若沿途無加煤維修之據點,徒奈我何?”
劉步蟾冷笑道:“陸軍真有此能耐,何不趁早出兵,今年吞並俄羅斯,明年橫掃歐羅巴,後年填海造橋,將不列顛島一口氣吞下,英帝國之海軍從此為我所有,亞歐大陸為我帝國獨霸,真當如此,海軍今後即便為陸軍做牛做馬亦無怨言。”
聶士成大怒:“這是什麽話!陸軍從赤塔撤軍純係政治原因,非軍力所不達也!若非海軍無能,東部方麵軍二十萬人何必束縛於海參崴一隅之地,屍山血海,隻為俄軍那幾艘破船?”
胡克趕緊勸架:“兩位大將到此為止罷,不論海軍陸軍,都是帝國軍人,務必齊心合力,共圖帝國大業。”
一邊心中直犯難:兩位部長一上任就掐架,往後可怎麽辦。
一邊又正色道:“皇上已經下定決心接納廓爾喀為藩屬,國內輿論和國會方麵也以讚成接納為主流,聖意民心,不可違逆。陸軍業已製訂計劃,決意以藏軍三個代本附駐防軍一個營,共三千精兵為先遣隊,一待廓爾喀國王發出請兵聲明,即刻入廓據守,造成即成事實之後再靈活運用外交手段,以避免引發全麵戰爭為前提展開談判,此間陸海軍需加緊戰備,進入準動員狀態,為外交談判助勢。”
劉步蟾連連搖頭:“若談判失敗,雙方宣戰,我軍可有必勝把握?至少海軍沒有把握。中國人多固然不錯,陸軍戰死一萬,又可新征壯丁十萬,海軍則不然,建造一戰艦費時兩三年,培養一軍官需費三五年。海戰當中,轉瞬間一船即滅,數十軍官、數百水兵葬身魚腹,數年後方可恢複。海戰又最講究兵器優劣、數量多寡,兵器優而多者,先勝一手,當前我海軍與英國相比,遠遠不及,戰則必敗,若海軍敗沒,海防必然洞開,萬裏海疆,豈可處處設防,遍立炮台?海軍即滅,如何保護商船,按濟華僑,於五洲四洋上宣揚國威?”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