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9月9日,滿洲裏。
早在幾十年前,這裏就是個商旅雲集的重要邊境貿易城市,其東為外蒙古大草原,南為克魯倫湖所注入的唿倫湖,東為克魯倫河與海拉爾河交匯而成的額爾古納河,其北緊接俄國邊境,形勢甚為緊要,前清時便在此設有卡倫(哨所)以盤查過往商旅、防範盜賊之類。鑒於中俄關係日益緊張,1896年,文易內閣命令陸軍在滿洲裏修建軍事要塞,要塞一期工程於1897年正式開工,1901年完工,建有6個主要堡壘、10個炮台以及若幹永久性支撐點、胸牆、壕溝等設施,守備部隊九千人,配野炮18門,要塞炮109門,機槍76挺。要塞二期工程於1902年開工,至今未完成,主要是在滿洲裏郊外建設大型兵營和軍事倉庫,著眼於為3個步兵師以上的龐大兵力提供駐紮和勤務支持――也就是說要塞二期工程的重點乃是進攻而非防禦。
進入9月後,中華帝國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即設在滿洲裏要塞中。
第一野戰軍的編製如下:
司令官趙飛雪中將,參謀長秦飛葉少將(注意,此人與48章中為劉雲開過飛艇的那個海軍飛行員同名);
轄
第一步兵師(3萬4千人)、
第三步兵師(3萬4千人)、
第一騎兵旅(6500人)、
第二騎兵旅(6500人)、
獨立第一炮兵旅(4500人)、
預備第二十五步兵師(3萬4千人)、
預備第二十七步兵師(3萬4千人);
共4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旅,計十五萬人左右(不含編製外的挑夫、車夫之類)。
部署地域――漠河向西南到滿洲裏一線;
其主要作戰任務在於:掩護禁衛野戰軍的左翼,向赤塔推進,以阻止俄軍支援其在外興安嶺以南以東的部隊。
9月9日當天,第一野戰軍的部署情況為:
第一步兵師在滿洲裏要塞前展開,將作為主攻部隊越過邊境,向額爾古納河以西60公裏外的俄軍集結地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市包抄攻擊。
第三步兵師的第7、第8旅在第一步兵師的右翼、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黑山頭一帶展開,將自西向東朝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市卷進,與第一師夾擊俄軍。
第三步兵師的第9旅將與第1騎兵旅一起,控製從黑山頭到漠河一線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地域,防止俄軍渡河入侵。
預備第二十五步兵師在第一步兵師後方集結,預備第二十七步兵師則在第三步兵師的第7旅後方集結。
第2騎兵旅的第4騎兵團在第1步兵師前方展開作為前衛,其餘兵力則集結在滿洲裏以作後備。
第1炮兵旅主力集結在滿洲裏,以就近支援第一步兵師,部分炮兵連則加強配置到第三步兵師的旅、團級單位中。
這日,滿洲裏上空萬裏烏雲,陰風陣陣,正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大好天氣(這麽說似乎有些――)。
滿洲裏要塞的“勇”字堡壘的了望台上,迎著涼爽的北風,一個,不,兩個,穿著藏青色毛呢製服,戴著大黑簷、金龍徽軍帽,肩上分別頂著一顆和兩顆大六角星銜章,舉著黑一色雙筒望遠鏡的軍人,正朝風吹來的方向仔細觀望。
肩上一顆星、濃眉大耳、臉上棱角分明的酷男道:“第4騎兵團已經動了。”
肩上兩顆星,高鼻寬肩、明眸皓齒的帥男應了聲:“我看到了。”
“第一站是外貝加爾斯克,一個小村,抹掉它太容易了……然後是達斡裏亞,大一點的村莊,我們的商人說那裏有個很棒的酒館,可能也不得不抹掉了……接下來是哈拉諾爾,村莊,仍然是村莊,在大草原上,該本無法防禦,再往北就是博爾賈,一個可愛的鎮子,很多姑娘,那個花癡情報員隻知道玩姑娘――隻要拿下博爾賈,克拉斯諾卡緬滋滋滋……斯克――俄國的地名就是坳口――那麽那個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就完全被斷了後路,如果守衛那裏的俄軍打算死戰到底,那就由我們的兩個主力師一起來成全他們……”
“總得來說,那個克拉斯諾卡緬斯克才是第一站吧,對方的第三軍就是以此為中心展開防禦的,要說第二站,應該在舍爾洛瓦到奧洛維揚一帶吧,那裏的地形適合組織一道有側翼保障的防線,隻是必須有足夠的兵力才行……所以我們要打殲滅戰,盡可能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使其無法組織第二道有效的防線……”
“是舍爾洛瓦亞戈拉和奧洛維揚納亞才對吧。”
“太長了,坳口。”
“彼此彼此。”
酷男說道,放下望遠鏡,把手伸到肩頭上麵,後麵的副官立即遞上了一張1比200萬的戰區地圖,圖很大,酷男隻得把圖的一半部分展開到肩上兩顆星的帥男麵前。
兩人各自從副官手中取了放大鏡,仔細研究起來。
酷男的正式名字自然不叫酷男,他姓秦名飛葉,字浩嵐,直隸保定人,是年三十六歲,出身陸大短期93屆騎兵專科,甲午戰爭之初任禁衛膘騎旅的一名騎兵連長,在朝鮮半島參加過第二次中和戰役、遂康平安戰役,漢城戰役等,漢城戰役後提升為騎兵營長。1896年5月17日,秦飛葉在時任禁衛膘騎旅旅長的向藍麾下,受劉雲的直接命令,率本部人馬衝入德勝門外的軍街,包圍了當時的禁衛軍司令丁介雲中將的府邸,擊潰丁之衛隊,逮捕丁介雲並將其押送八寶山軍事監獄。當天被禁衛膘騎旅逮捕的將官還有禁衛第三師師長王鎮中將,總參情報處處長杜灼林中將、禁衛教導旅旅長陳駕雲少將三人,四十八小時後,這些被認定為叛亂分子的劉雲嫡係將領全部遭處決。秦飛葉因平叛有功,立即升任禁衛第一膘騎團團長,不久進入陸大中期班接受再培訓,畢業後即任禁衛膘騎旅旅長,續任國防軍騎兵副總監、直隸軍區副參謀長,外蒙古特別軍區參謀長等職,1903年8月出任第一野戰軍參謀長。
至於那位帥男,姓趙名飛雪,字銘德,山西大同人,是年三十八歲,武舉出身,曾在天津總兵聶士成麾下任馬軍營官,後被劉雲的新軍所接納,進入陸大短期91屆騎兵專科進行培訓。甲午戰前任騎兵第二旅旅長,因該旅被作為預備隊留守京師周邊,未能參戰,1896年進入陸大中期班進行再培訓,畢業後任國防軍騎兵副總監、總監,外蒙古特別軍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副司令、東北軍區副司令等職,對整個北方邊境上的情勢都很了解,故1903年8月受命出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官。
這兩位戰將統率下的第一野戰軍將自西向東向赤塔推進,切斷俄軍腹地與遠東諸總督區的聯係,並阻擋向遠東增援的俄軍――後一個任務將在己方增援部隊的支持下執行。
截止9月8日,第一野戰軍當麵之敵(係指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全部俄軍)包括:
*俄西伯利亞第二集團軍,司令官比利傑爾林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7旅、
西伯利亞第三軍、
西伯利亞第四軍、
連年卡姆普夫騎兵集群(50個騎兵連)、
後貝加爾第一炮兵集群(10個炮連);
共72個步兵營,50個騎兵連,11萬6千人,326門野炮和92挺機槍。
*俄赤塔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五千人,32門野炮和125門要塞炮,20挺機槍。
*俄後貝加爾軍區邊防部隊:約九千人,32門野炮。
*俄烏蘭烏德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人,16門野炮和90門要塞炮,16挺機槍。
*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司令官格裏品別爾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5旅(7000人),其餘部隊尚未到位。
以上俄軍共十五萬七千人,數量上要超過華軍第一野戰軍,但上述俄軍部隊分散在貝加爾湖到額爾古納河的廣闊戰線上,其右翼受到華軍禁衛野戰軍的壓迫,左翼受華軍外蒙古方麵軍的襲擾,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戰軍打擊正麵上的部隊隻有西伯利亞第三軍,約四萬八千人,以滿洲裏以北80公裏、黑山頭以西70公裏外的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鎮為中心展開防禦,封閉了華軍第一野戰軍向赤塔運動的最佳路線。
趙飛雪將軍的迴憶錄中寫道:“……自滿洲裏到赤塔,惟有沿博爾賈、舍爾洛瓦戈亞、奧洛維揚納亞、卡雷姆斯科耶、新克魯奇寧斯基此路線推進為佳,此路線上地勢較為平坦,江河阻礙少,道路條件好,便於後援補給,且沿路城鎮富庶,便於部隊就地取食……雖然總參曾嚴令各參戰部隊不得騷擾當地居民,但第一軍的先頭部隊經過這些城鎮時都不約而同地將食物和木柴搜刮一空……因為……第一軍各部自9月9日到9月15日間推進的速度太快,使得補給……頗為緊張……”
正如趙飛雪在迴憶錄中所言,第一野戰軍在戰爭初期的推進速度的確要遠勝過東北方麵軍其他的三個一線野戰軍,這主要是因為俄軍在第一野戰軍當麵前沿並未構築堅強的要塞防線之故,而赤塔要塞和烏蘭烏德要塞距離邊境都有兩三百公裏,第一軍當麵的俄西伯利亞第三軍為減少損失,主動向赤塔逐次後退,向西伯利亞第四軍靠攏,並期望能得到正不斷壯大中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的支援――俄軍正不斷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向遠東集結,自9月7日起,每天都至少有兩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團抵達或通過赤塔,戰爭爆發後兩星期,這一數目翻了一番。
無論如何,第一野戰軍在作戰初期的確一帆風順,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相對東北方麵軍的其他幾個野戰軍而言。
9月9日當天,第2騎兵旅的第4騎兵團作為全軍先鋒,在第1步兵師前方展開,首先越過邊境,摧毀了幾個俄軍哨所,隨後向滿洲裏西北15公裏外的外貝加爾斯克村前進。
秋風起,涼意淺淺,微黃的草原上散布著正在凋謝的野花,花瓣漸散,花枝愈枯。天色暗,灰雲低低,墨綠的鬆林猶如鑲嵌在黃地毯上的一塊塊孔雀石,在草原周圍黯淡,在河岸兩邊肅立。
淺水才能沒馬蹄,小河蜿蜒,從樹林深處出,帶著被馬蹄攪渾的黃水,向草原深處去。
青色製服,灰色披風,鑲嵌金色龍徽的綠軍帽,黃牛皮鑲銅套鞘的馬刀懸於腰間,可單手上膛的短管步槍斜掛背後,腰帶上係著子彈盒,馬鞍邊係著水壺和幹糧袋,馬鞍後係著馬被和雨衣,一匹由軍馬場專門飼養的戰馬――這些就是一名帝國國防軍騎兵在戰場上的標準配備。
一人,一馬,一騎,十騎,百騎,十分鍾內,上千名排成四列縱隊的騎兵淌過了一條橫在路前的小河,轉眼又消失在一片樹林後,隻留下被踩成一片爛泥的河岸,以及一線渾黃的河水。
第4騎兵團團長劉揚波中校,一名三十出頭的高大男子,國字臉,酒糟鼻,寬額高眉,顴骨高聳,濃須覆腮,毛發如針,目若銅鈴,耳似佛陀,以兇悍聞名。甲午戰時在禁衛第二師直屬騎兵團服役,第一次中和戰役時隨團隊殺入乃木希典的明治盡忠隊中一番砍殺,獨取首級六枚,又左手手臂八條,因功晉升下士;關原會戰時在向藍的混成第一騎兵旅麾下,隨團隊從敵關原市街陣地背後突入,促成敵第二師團總崩潰,劉揚波在此戰中策馬踩死了敵第二師團師團長山口國正中將,因戰功卓著,戰後得以保送軍校,遂得以走上軍官之路。此時,劉揚波正輕舉韁繩,與團部主任參謀羅劍秋少校並轡而行,在他們前方四五百米外,第一騎兵營的一個連正展開成疏散的橫隊搜索前進。
“羅參謀,第一次上戰場吧。”
劉揚波望著前方稀疏的馬屁股,對羅劍秋說道,下意識地按了按腰間鯊魚皮鑲銀鞘的馬刀。
“是,下官晚出生幾年,無緣甲午之戰,實在遺憾。”
羅劍秋說道,不住左顧右盼,觀察四周的地勢。
“人總有第一次,是吧,想當年我初上戰場,倒也有些怯陣,總不肯衝在最前,後來終究想明白了,不管你想不想死,不小心一個炮子過來,大家都得死,與其死在人後,不如死在人前,幹脆衝在最前麵,多殺幾個敵人,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就賺了,殺三個的話死也該瞑目了……老子在中和一下砍了六個腦袋……”
“團長說得是……”
羅劍秋頻頻點頭道,並沒有把劉揚波的話放在心上,他認為參謀的職責並不在於認真傾聽與作戰無關的東西,他正在核對地形,以確認部隊是否正按計劃中的路線行進。
一陣短促的槍聲,打斷了劉揚波的懷舊演講,劉揚波忙舉起右手,下令道:“全體停止前進!”
“全體停止前進!”
一連串同樣的命令從各營長、連長的口中迭次吐出,長蛇般的騎兵縱隊相繼凝固,凍結在原地。
先頭連的傳令兵策馬奔來,在馬上挺身敬禮道:“報告團長!一營一連與一隊二十名以上的俄國騎兵遭遇,對方開火後便逃到東邊那座林子後邊去了,我連無一損傷,我們連長恐怕敵人有詐,不敢擅作決定,還請團長指示。”
“是巡邏隊。”
羅劍秋道。
劉揚波點點頭,對傳令兵道:“迴去告訴你們連長,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擊,讓他派一小隊人去那座林子裏搜索一下,連隊主力繞過林子繼續前進,如果遇到小股敵人攔阻,可以火力驅逐之。”
傳令兵遵令而去。
“過了那片林子就可以看到村子了……團長,要不要在縱隊兩翼各展開一個連隊以作側衛?”
羅劍秋建議道,他覺得附近的幾片林子太過茂密,非常適合隱藏伏兵。
“不必了,敵人敢從側麵攻擊的話,必定有他們好看的。”
劉揚波此番話卻也不無道理,第4騎兵團編製1600多人,重裝備包括6門57毫米輕型騎兵野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3挺重機槍和6挺輕機槍,其火力足以有效壓製與其同等規模的俄軍騎步兵部隊,當騎兵團呈縱隊行進時,若敵方從側麵來襲,則縱隊中那些馬拉的騎兵野炮和架在雙輪小車上的輕重機槍隻需稍稍轉向即可開火迎擊敵軍,而縱隊中的戰鬥騎兵也隻需調轉馬頭便可列成四排的橫隊,以密集而連綿的步槍火力射擊對方或轉入白刃衝鋒。
這天,果然沒有任何俄軍從側麵襲擾第4騎兵團,倒不是俄軍的確知曉以上情況,而是駐守外貝加爾斯克村的俄軍邊境支隊僅有一個半步兵營和1個騎兵連、1個炮兵連,配炮8門,機槍3挺,俄軍指揮官鮑塞裏耶中校受命以這千把人的部隊在外貝加爾斯克阻擊華軍第一步兵師至少兩天,以掩護主力部隊進行戰略運動(其實就是退卻)。
在鮑塞裏耶看來,他這一千來人的部隊除了依托外貝加爾斯克村周邊的幾處土坡掘壕固守外,再無其他出路,主動出擊之類的冒險想法都應該滾進地獄裏。於是邊境支隊的戰士們加緊挖坑,到華軍第4騎兵團的先頭連出現在村子以南兩公裏外的大陸上時,鮑塞裏耶的部隊已經在緊扼村子南口的兩處高坡上各挖出了三道近兩米深的鋸齒狀戰壕,並以交通壕相連,大炮則架設在土坡的最高點,每門大炮都有沙土掩體防護。
第4騎兵團的先頭連――第一營第一連――繞過村子西南的那片林子後,拐上了滿洲裏通到赤塔的大路,大路從外貝加爾斯克村直穿而過,所以這個村非得被“抹掉”不可。
一排炮彈唿嘯而來,在一連尖兵的前方二十到五十米範圍內爆炸,一連被迫轉頭躲到了林子後麵,俄軍大炮朝著他們的馬屁股猛轟一氣,但沒有傷到任何人。
劉揚波接到一連報告後,與羅劍秋沿著林子邊緣接近大路,在一株高大蒼翠的衫木下以望遠鏡仔細觀察俄軍陣地。
劉揚波看了一會,下意識地按著馬刀說道:“看起來還行嘛,從正麵突破的話……”
“團長,我們的任務隻是偵察而已吧。”
羅劍秋提醒道,他感覺有點不妙,因為他從劉揚波的眼中發現了太過旺盛的鬥誌。
“偵察的話,一個連就足夠了,我們是全軍的前衛,有必要的話,打上一仗也不無不可……”
“現在似乎沒這個必要吧。”
劉揚波輕蔑地笑道:“羅參謀不會是害怕了吧。”
羅劍秋也不反擊,隻淡淡說道:“趙司令官派我們團作前衛,主要是偵察敵情,並攔截對方騎兵,防止敵方騎兵對我軍主力展開偵察,我們現在應該將部隊展開,為全軍構成騎兵幕……”
“這個我知道,”劉揚波不快地說道,“騎兵自然有騎兵該做的事,但誰也沒有規定騎兵隻能做這些事,你放心,我不會讓部隊從正麵衝擊的……傳令兵!”
“在!”
“傳各營營長和炮連、機槍連連長來。”
“遵命!”
羅劍秋歎了口氣,知道多說亦無用,便遂了劉揚波的意思。
十分鍾後,一連再次繞過那片小樹林,拐上了大路,一直注意著大路上的俄軍炮兵立即開火,一連慌忙又躲到樹林後麵,幾分鍾後,一連的騎兵們又排著疏散縱隊衝上了大路,再次引出一陣俄軍炮火來,騎兵們當然也很乖巧地再度躲入樹林後。
當一連把這一動作持續進行到第四次時,俄軍指揮官終於按捺不住了,派出一個哥薩克騎兵連在炮火掩護下向一連發起衝擊,一連沿著林子邊緣緩緩後撤,從俄國炮手的視線中漸漸消失了,哥薩克們追得興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咋咋唿唿地衝了過來。
當哥薩克們轉過林子一角,赫然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排密集的、冰冷的鐵管。
三個連的騎兵列成雙排橫隊,在馬上平舉著7點92毫米騎槍向哥薩克們瞄準,在這些騎兵的兩翼布置著2門57毫米騎兵炮和2挺馬克沁重機槍,炮口和槍口中深藏著幽幽的暗。
“放!”
哥薩克們眼中立時溢滿了夏夜銀河一般璀璨的星光。
兩分鍾內,一整個連的哥薩克騎手幾乎全部墜馬,青色製服的華軍騎兵停止了步槍排射,抽出馬刀衝上去,俘虜了三十四名負傷的騎手。
兩三名騎手幸運地逃脫,迴到主陣地上向鮑塞裏耶中校報告,鮑塞裏耶不敢再派兵出戰,遂嚴令各部堅守陣地,尤其命觀察哨密切注意村子西南那片樹林附近的動靜。
不一會兒,一個連的華軍騎兵又從林子後麵繞了出來,揮動著剛剛繳獲的哥薩克的皮帽子向俄軍陣地挑釁,鮑塞裏耶在陣地上看得清楚,氣惱地下令:“開炮!向那些狡猾的黃狗子開炮!”
俄軍的八門野戰炮又轟響起來,炮彈在華軍騎兵的後方爆炸,華軍騎兵沒有繼續前進,又跟之前那樣,迅速隱入了林子後麵。
鮑塞裏耶被這種一再反複的挑釁激怒了,但他沒有再敢部隊派出去,他清楚自己的任務,更明白自己手上那點部隊的實力,他必須盡可能守住這個地方,而不是從這裏出發去進攻強大的敵軍。
鮑塞裏耶部隊的幾乎所有中下級指揮官的注意力都被那一個連的華軍騎兵吸引住了,人人摩拳擦掌,想出去教訓那一小撮“討人厭的小蒼蠅”一頓,但鮑塞裏耶以長官身份阻止了他們。
“不能輕舉妄動,他們身後一定有大部隊。”
鮑塞裏耶如是說,他的判斷很正確,但他沒有進一步想到那些大部隊的動向,他的眼睛被那一個連的騎兵迷惑住了。
“敵人,村子西麵有敵人!”
當鮑塞裏耶聽到這報告時,華軍第4騎兵團的2營和3營已經繞過村子西南的樹林,涉過村子西麵的一條小溪,沿著溪邊的一串小土包建立了炮兵射擊陣地,安置了4門57毫米騎兵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
“敵人在西邊,快調轉炮口……”
鮑塞裏耶衝著身邊的炮連連長叫道,這時一串迫擊炮彈落下,一塊彈片切入了他的胸腔,鮑塞裏耶向前跌倒下去,嘴角泛出血沫,掙紮了一下,死掉了。
“衝啊!”
在俄軍的大炮完成轉向之前,一發紅色信號彈飛升上天,華軍第4騎兵團的2營首先發起了衝鋒,2營的三個連排成疏散橫隊,揮舞馬刀向俄軍陣地的西側發起衝擊,其後有一個排的騎手拖曳著機槍跟進支援,在進入敵軍機槍有效射程之後,機槍排的兵士們下了馬,布置好機槍向俄軍陣地射擊起來。
戰旗狂舞,槍彈亂飛,刀刃泛光,馬蹄揚塵,不一刻,華軍騎兵已經衝近了俄軍陣地。
俄軍雖然失去了最高指揮官,但在中下級軍官的鼓動下還是迅速動作起來,組織起步機槍火力予以阻擊,將不少華軍騎兵擊落馬下。
俄軍的炮手也賣力地將大炮轉向西麵,裝起炮彈發射,但華軍第2營的數百騎兵早已鑽入了炮火死角,少數戰馬的馬蹄已躍過了俄軍第一道戰壕,向坡頂的炮兵陣地急弛而來。
俄軍營長阿特塞耶夫少校領著預備隊一個排跳入第三道戰壕,一排齊射,打落了衝在最前麵的幾名華軍騎手。
“敵人從南麵來了!”
阿特塞耶夫聽到這報告,慌忙以望遠鏡向南觀望,果然,數百騎兵在一麵龍旗引導下踏風而馳,視槍彈為無物,鼓著塵土衝殺過來――這正是在樹林後麵殲滅了一整個俄國騎兵連的華軍騎兵4團第1營,他們後麵有2門57毫米騎兵炮和2挺重機槍的支援。
“又有一隊敵人從西麵過來了!”
阿特塞耶夫轉目再望,卻正好與一粒機槍子彈撞個正著,彈從額入,穿後腦而出,阿特塞耶夫當即氣決身亡。
華軍第2營趁勢衝上西邊的高坡坡頂,那裏布置有5門俄國大炮,炮手們自知敵不過騎兵,一哄而散,但俄國步兵仍不肯放棄陣地,他們從戰壕裏鑽出,不斷向華軍騎兵射擊,2營5連連長高勝寧上尉在混戰中身亡。
3營很快跟了上來,與2營一起肅清了西坡上的俄兵。
1營則直接向東坡發起衝擊,但被俄軍火力擊退,傷亡七十餘人,遂轉而退到西坡後麵。
騎4團團長劉揚波中校在3營後麵奔上了西坡,迫擊炮排也及時跟了過來,炮手們在坡頂架起迫擊炮,向東坡上的俄軍炮兵陣地連續開火,與此同時,2營的一個排在團炮兵參謀李西連少校指揮下,將繳獲的5門俄國大炮掉轉炮口,向東坡猛烈開火,直到把陣地上能夠找到的76毫米炮彈全部射光為止。
4團的6門57毫米騎兵炮也在西坡以南集結,這些輕型火炮與9挺輕重機槍相配合,輕易壓製了東坡上俄軍僅有的一挺重機槍。
猛烈的炮擊之後,2營和3營同時向東坡發起衝鋒,俄軍頑強抵抗,沒有人逃跑――也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人腿無法跑過馬腿。
一場激烈的白刃戰之後,土坡上橫倒了一大片人和馬的身體――隻所以說身體而不是屍體,是因為當時許多人馬隻是負傷倒地,負傷的人等著別人來救護,負傷的馬等著別人來補槍。
駐守在村子裏的俄軍一個連和輜重部隊卻沒有因此而撤退,他們依托房屋和倉促構築的路障作掩護,擊退了2營的一次衝擊,打死2營6連連長王乃天上尉。
“倒是有骨氣,他們應該知道這裏守不住了吧。”
劉揚波駐馬西坡,對羅劍秋感歎道。
“俄國人的確強悍,這次戰鬥我們雖然已勝券在握,卻也損傷不小啊,不知道上麵會不會因此而怪罪下來……”
“勝者即勝者,按理說不該受責才是。”
劉揚波昂著頭說道,轉身喚來炮兵參謀李西連:“李參謀,我要你用大炮把那村子轟平。”
“團長,炮彈不夠了……今天的戰鬥可能還沒完,有必要留下些炮彈以防萬一……”
“那你就看著辦,至少把每一幢房子引出火來。”
“遵命。”
李西連敬過禮,立即騎上馬去招唿炮手們,幾分鍾後,密集的彈雨覆蓋了整個村子,每一間木屋都燃起了大火,村中的小教堂因為擋住了炮兵的視線,遭到集火射擊,很快倒塌。
炮擊停止後,1營和3營從兩個方向發起了衝擊,在村子裏與殘餘的俄軍一陣混戰,最終隻抓獲了十六名俘虜。
劉揚波率團部人員進入村中,團部的炊事員在村北的一片空地中架起鍋灶,開始做飯,團部警衛排的一個班被派去收集柴薪,大家很自然地從正在燃燒的房屋中抽出破碎的木板湊過去。
其中一名二等兵拖著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走過羅劍秋身邊,被他叫住。
“這是哪來的?”
“那邊上撿的……”
二等兵指著已經化為廢墟的小教堂說道。
“放迴去。”
二等兵猶豫了一下,照做了。
劉揚波正好在旁邊,看到那小兵把一個十字架拖來拖去,便過來詢問。
“那是教堂裏的東西,我們應該放迴去。”
羅劍秋解釋道。
“教堂在哪裏?”
“已經毀掉了,隻剩下那十字架了。”
“那就該把十字架也燒掉,毀屍滅跡嘛。”
劉揚波說道,便又叫住那個二等兵,讓他把十字架拉到鍋灶旁邊去。
那二等兵嘟嚷著又把十字架拖了過去,顯然他不認為被兩個長官唿來喚去做相反的事情有什麽樂趣。
羅劍秋微微苦笑,無可奈何。
次日,劉揚波收到了野戰軍司令部送來的信件,信中寫道:
騎兵第二旅第四團團長劉揚波中校鑒:
昨日收到你部報告,言你部單獨向外貝加爾斯克村敵防禦陣地發起攻擊,激戰後攻取該村,斃敵五百八十七名,俘三百一十五名,繳獲完好之七六大炮六門,機槍二挺,己方陣亡九十六名,傷二百三十一名雲雲。你部之戰果已經步1師師部核實,司令部討論認為,你部的任務是掩護步1師展開和推進,並未受命進攻外貝加爾斯克村,你部所舉已屬越權,且戰鬥中損失較大,影響了司令部對你部今後的運用,作為部隊主官,須承擔相應責任。但你部之越權行動,殲滅了較多俄軍部隊,減輕了步1師的阻力,為步1師之行動打開了通路,司令部因此決定為你部全體及你本人申請授勳。對你個人的處罰是:禁閉十五天,一待你的作戰任務完成,即應到野戰軍司令部憲兵科報到,以執行禁閉處罰。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秦飛葉少將,
光興八年九月十日。
劉揚波閱閉,微微一笑,傳給羅劍秋,羅劍秋皺皺眉,無言。
劉揚波此時身在達斡裏亞,這個有一百多戶居民的村鎮在外貝加爾斯克村西北45公裏外,其東90公裏外即是俄第三軍第一線陣地上的防禦重心――克拉斯諾克緬斯克。當天中午,該鎮被突然出現的華軍第4騎兵團於行進中占領,駐防該鎮的俄軍兩個步兵連被擊潰,殘部退入了村鎮西北的樹林中。奉命加強達斡裏亞防禦的一個俄軍步兵營此時還在達斡裏亞以北30公裏的哈拉諾爾。
第4騎兵團24小時內躍進60公裏,連克二村,殲敵千餘,為此,他們的團長將很有可能在獲得勳章的同時進入禁閉室。
早在幾十年前,這裏就是個商旅雲集的重要邊境貿易城市,其東為外蒙古大草原,南為克魯倫湖所注入的唿倫湖,東為克魯倫河與海拉爾河交匯而成的額爾古納河,其北緊接俄國邊境,形勢甚為緊要,前清時便在此設有卡倫(哨所)以盤查過往商旅、防範盜賊之類。鑒於中俄關係日益緊張,1896年,文易內閣命令陸軍在滿洲裏修建軍事要塞,要塞一期工程於1897年正式開工,1901年完工,建有6個主要堡壘、10個炮台以及若幹永久性支撐點、胸牆、壕溝等設施,守備部隊九千人,配野炮18門,要塞炮109門,機槍76挺。要塞二期工程於1902年開工,至今未完成,主要是在滿洲裏郊外建設大型兵營和軍事倉庫,著眼於為3個步兵師以上的龐大兵力提供駐紮和勤務支持――也就是說要塞二期工程的重點乃是進攻而非防禦。
進入9月後,中華帝國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即設在滿洲裏要塞中。
第一野戰軍的編製如下:
司令官趙飛雪中將,參謀長秦飛葉少將(注意,此人與48章中為劉雲開過飛艇的那個海軍飛行員同名);
轄
第一步兵師(3萬4千人)、
第三步兵師(3萬4千人)、
第一騎兵旅(6500人)、
第二騎兵旅(6500人)、
獨立第一炮兵旅(4500人)、
預備第二十五步兵師(3萬4千人)、
預備第二十七步兵師(3萬4千人);
共4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旅,計十五萬人左右(不含編製外的挑夫、車夫之類)。
部署地域――漠河向西南到滿洲裏一線;
其主要作戰任務在於:掩護禁衛野戰軍的左翼,向赤塔推進,以阻止俄軍支援其在外興安嶺以南以東的部隊。
9月9日當天,第一野戰軍的部署情況為:
第一步兵師在滿洲裏要塞前展開,將作為主攻部隊越過邊境,向額爾古納河以西60公裏外的俄軍集結地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市包抄攻擊。
第三步兵師的第7、第8旅在第一步兵師的右翼、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黑山頭一帶展開,將自西向東朝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市卷進,與第一師夾擊俄軍。
第三步兵師的第9旅將與第1騎兵旅一起,控製從黑山頭到漠河一線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地域,防止俄軍渡河入侵。
預備第二十五步兵師在第一步兵師後方集結,預備第二十七步兵師則在第三步兵師的第7旅後方集結。
第2騎兵旅的第4騎兵團在第1步兵師前方展開作為前衛,其餘兵力則集結在滿洲裏以作後備。
第1炮兵旅主力集結在滿洲裏,以就近支援第一步兵師,部分炮兵連則加強配置到第三步兵師的旅、團級單位中。
這日,滿洲裏上空萬裏烏雲,陰風陣陣,正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大好天氣(這麽說似乎有些――)。
滿洲裏要塞的“勇”字堡壘的了望台上,迎著涼爽的北風,一個,不,兩個,穿著藏青色毛呢製服,戴著大黑簷、金龍徽軍帽,肩上分別頂著一顆和兩顆大六角星銜章,舉著黑一色雙筒望遠鏡的軍人,正朝風吹來的方向仔細觀望。
肩上一顆星、濃眉大耳、臉上棱角分明的酷男道:“第4騎兵團已經動了。”
肩上兩顆星,高鼻寬肩、明眸皓齒的帥男應了聲:“我看到了。”
“第一站是外貝加爾斯克,一個小村,抹掉它太容易了……然後是達斡裏亞,大一點的村莊,我們的商人說那裏有個很棒的酒館,可能也不得不抹掉了……接下來是哈拉諾爾,村莊,仍然是村莊,在大草原上,該本無法防禦,再往北就是博爾賈,一個可愛的鎮子,很多姑娘,那個花癡情報員隻知道玩姑娘――隻要拿下博爾賈,克拉斯諾卡緬滋滋滋……斯克――俄國的地名就是坳口――那麽那個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就完全被斷了後路,如果守衛那裏的俄軍打算死戰到底,那就由我們的兩個主力師一起來成全他們……”
“總得來說,那個克拉斯諾卡緬斯克才是第一站吧,對方的第三軍就是以此為中心展開防禦的,要說第二站,應該在舍爾洛瓦到奧洛維揚一帶吧,那裏的地形適合組織一道有側翼保障的防線,隻是必須有足夠的兵力才行……所以我們要打殲滅戰,盡可能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使其無法組織第二道有效的防線……”
“是舍爾洛瓦亞戈拉和奧洛維揚納亞才對吧。”
“太長了,坳口。”
“彼此彼此。”
酷男說道,放下望遠鏡,把手伸到肩頭上麵,後麵的副官立即遞上了一張1比200萬的戰區地圖,圖很大,酷男隻得把圖的一半部分展開到肩上兩顆星的帥男麵前。
兩人各自從副官手中取了放大鏡,仔細研究起來。
酷男的正式名字自然不叫酷男,他姓秦名飛葉,字浩嵐,直隸保定人,是年三十六歲,出身陸大短期93屆騎兵專科,甲午戰爭之初任禁衛膘騎旅的一名騎兵連長,在朝鮮半島參加過第二次中和戰役、遂康平安戰役,漢城戰役等,漢城戰役後提升為騎兵營長。1896年5月17日,秦飛葉在時任禁衛膘騎旅旅長的向藍麾下,受劉雲的直接命令,率本部人馬衝入德勝門外的軍街,包圍了當時的禁衛軍司令丁介雲中將的府邸,擊潰丁之衛隊,逮捕丁介雲並將其押送八寶山軍事監獄。當天被禁衛膘騎旅逮捕的將官還有禁衛第三師師長王鎮中將,總參情報處處長杜灼林中將、禁衛教導旅旅長陳駕雲少將三人,四十八小時後,這些被認定為叛亂分子的劉雲嫡係將領全部遭處決。秦飛葉因平叛有功,立即升任禁衛第一膘騎團團長,不久進入陸大中期班接受再培訓,畢業後即任禁衛膘騎旅旅長,續任國防軍騎兵副總監、直隸軍區副參謀長,外蒙古特別軍區參謀長等職,1903年8月出任第一野戰軍參謀長。
至於那位帥男,姓趙名飛雪,字銘德,山西大同人,是年三十八歲,武舉出身,曾在天津總兵聶士成麾下任馬軍營官,後被劉雲的新軍所接納,進入陸大短期91屆騎兵專科進行培訓。甲午戰前任騎兵第二旅旅長,因該旅被作為預備隊留守京師周邊,未能參戰,1896年進入陸大中期班進行再培訓,畢業後任國防軍騎兵副總監、總監,外蒙古特別軍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副司令、東北軍區副司令等職,對整個北方邊境上的情勢都很了解,故1903年8月受命出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官。
這兩位戰將統率下的第一野戰軍將自西向東向赤塔推進,切斷俄軍腹地與遠東諸總督區的聯係,並阻擋向遠東增援的俄軍――後一個任務將在己方增援部隊的支持下執行。
截止9月8日,第一野戰軍當麵之敵(係指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全部俄軍)包括:
*俄西伯利亞第二集團軍,司令官比利傑爾林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7旅、
西伯利亞第三軍、
西伯利亞第四軍、
連年卡姆普夫騎兵集群(50個騎兵連)、
後貝加爾第一炮兵集群(10個炮連);
共72個步兵營,50個騎兵連,11萬6千人,326門野炮和92挺機槍。
*俄赤塔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五千人,32門野炮和125門要塞炮,20挺機槍。
*俄後貝加爾軍區邊防部隊:約九千人,32門野炮。
*俄烏蘭烏德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人,16門野炮和90門要塞炮,16挺機槍。
*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司令官格裏品別爾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5旅(7000人),其餘部隊尚未到位。
以上俄軍共十五萬七千人,數量上要超過華軍第一野戰軍,但上述俄軍部隊分散在貝加爾湖到額爾古納河的廣闊戰線上,其右翼受到華軍禁衛野戰軍的壓迫,左翼受華軍外蒙古方麵軍的襲擾,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戰軍打擊正麵上的部隊隻有西伯利亞第三軍,約四萬八千人,以滿洲裏以北80公裏、黑山頭以西70公裏外的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鎮為中心展開防禦,封閉了華軍第一野戰軍向赤塔運動的最佳路線。
趙飛雪將軍的迴憶錄中寫道:“……自滿洲裏到赤塔,惟有沿博爾賈、舍爾洛瓦戈亞、奧洛維揚納亞、卡雷姆斯科耶、新克魯奇寧斯基此路線推進為佳,此路線上地勢較為平坦,江河阻礙少,道路條件好,便於後援補給,且沿路城鎮富庶,便於部隊就地取食……雖然總參曾嚴令各參戰部隊不得騷擾當地居民,但第一軍的先頭部隊經過這些城鎮時都不約而同地將食物和木柴搜刮一空……因為……第一軍各部自9月9日到9月15日間推進的速度太快,使得補給……頗為緊張……”
正如趙飛雪在迴憶錄中所言,第一野戰軍在戰爭初期的推進速度的確要遠勝過東北方麵軍其他的三個一線野戰軍,這主要是因為俄軍在第一野戰軍當麵前沿並未構築堅強的要塞防線之故,而赤塔要塞和烏蘭烏德要塞距離邊境都有兩三百公裏,第一軍當麵的俄西伯利亞第三軍為減少損失,主動向赤塔逐次後退,向西伯利亞第四軍靠攏,並期望能得到正不斷壯大中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的支援――俄軍正不斷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向遠東集結,自9月7日起,每天都至少有兩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團抵達或通過赤塔,戰爭爆發後兩星期,這一數目翻了一番。
無論如何,第一野戰軍在作戰初期的確一帆風順,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相對東北方麵軍的其他幾個野戰軍而言。
9月9日當天,第2騎兵旅的第4騎兵團作為全軍先鋒,在第1步兵師前方展開,首先越過邊境,摧毀了幾個俄軍哨所,隨後向滿洲裏西北15公裏外的外貝加爾斯克村前進。
秋風起,涼意淺淺,微黃的草原上散布著正在凋謝的野花,花瓣漸散,花枝愈枯。天色暗,灰雲低低,墨綠的鬆林猶如鑲嵌在黃地毯上的一塊塊孔雀石,在草原周圍黯淡,在河岸兩邊肅立。
淺水才能沒馬蹄,小河蜿蜒,從樹林深處出,帶著被馬蹄攪渾的黃水,向草原深處去。
青色製服,灰色披風,鑲嵌金色龍徽的綠軍帽,黃牛皮鑲銅套鞘的馬刀懸於腰間,可單手上膛的短管步槍斜掛背後,腰帶上係著子彈盒,馬鞍邊係著水壺和幹糧袋,馬鞍後係著馬被和雨衣,一匹由軍馬場專門飼養的戰馬――這些就是一名帝國國防軍騎兵在戰場上的標準配備。
一人,一馬,一騎,十騎,百騎,十分鍾內,上千名排成四列縱隊的騎兵淌過了一條橫在路前的小河,轉眼又消失在一片樹林後,隻留下被踩成一片爛泥的河岸,以及一線渾黃的河水。
第4騎兵團團長劉揚波中校,一名三十出頭的高大男子,國字臉,酒糟鼻,寬額高眉,顴骨高聳,濃須覆腮,毛發如針,目若銅鈴,耳似佛陀,以兇悍聞名。甲午戰時在禁衛第二師直屬騎兵團服役,第一次中和戰役時隨團隊殺入乃木希典的明治盡忠隊中一番砍殺,獨取首級六枚,又左手手臂八條,因功晉升下士;關原會戰時在向藍的混成第一騎兵旅麾下,隨團隊從敵關原市街陣地背後突入,促成敵第二師團總崩潰,劉揚波在此戰中策馬踩死了敵第二師團師團長山口國正中將,因戰功卓著,戰後得以保送軍校,遂得以走上軍官之路。此時,劉揚波正輕舉韁繩,與團部主任參謀羅劍秋少校並轡而行,在他們前方四五百米外,第一騎兵營的一個連正展開成疏散的橫隊搜索前進。
“羅參謀,第一次上戰場吧。”
劉揚波望著前方稀疏的馬屁股,對羅劍秋說道,下意識地按了按腰間鯊魚皮鑲銀鞘的馬刀。
“是,下官晚出生幾年,無緣甲午之戰,實在遺憾。”
羅劍秋說道,不住左顧右盼,觀察四周的地勢。
“人總有第一次,是吧,想當年我初上戰場,倒也有些怯陣,總不肯衝在最前,後來終究想明白了,不管你想不想死,不小心一個炮子過來,大家都得死,與其死在人後,不如死在人前,幹脆衝在最前麵,多殺幾個敵人,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就賺了,殺三個的話死也該瞑目了……老子在中和一下砍了六個腦袋……”
“團長說得是……”
羅劍秋頻頻點頭道,並沒有把劉揚波的話放在心上,他認為參謀的職責並不在於認真傾聽與作戰無關的東西,他正在核對地形,以確認部隊是否正按計劃中的路線行進。
一陣短促的槍聲,打斷了劉揚波的懷舊演講,劉揚波忙舉起右手,下令道:“全體停止前進!”
“全體停止前進!”
一連串同樣的命令從各營長、連長的口中迭次吐出,長蛇般的騎兵縱隊相繼凝固,凍結在原地。
先頭連的傳令兵策馬奔來,在馬上挺身敬禮道:“報告團長!一營一連與一隊二十名以上的俄國騎兵遭遇,對方開火後便逃到東邊那座林子後邊去了,我連無一損傷,我們連長恐怕敵人有詐,不敢擅作決定,還請團長指示。”
“是巡邏隊。”
羅劍秋道。
劉揚波點點頭,對傳令兵道:“迴去告訴你們連長,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擊,讓他派一小隊人去那座林子裏搜索一下,連隊主力繞過林子繼續前進,如果遇到小股敵人攔阻,可以火力驅逐之。”
傳令兵遵令而去。
“過了那片林子就可以看到村子了……團長,要不要在縱隊兩翼各展開一個連隊以作側衛?”
羅劍秋建議道,他覺得附近的幾片林子太過茂密,非常適合隱藏伏兵。
“不必了,敵人敢從側麵攻擊的話,必定有他們好看的。”
劉揚波此番話卻也不無道理,第4騎兵團編製1600多人,重裝備包括6門57毫米輕型騎兵野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3挺重機槍和6挺輕機槍,其火力足以有效壓製與其同等規模的俄軍騎步兵部隊,當騎兵團呈縱隊行進時,若敵方從側麵來襲,則縱隊中那些馬拉的騎兵野炮和架在雙輪小車上的輕重機槍隻需稍稍轉向即可開火迎擊敵軍,而縱隊中的戰鬥騎兵也隻需調轉馬頭便可列成四排的橫隊,以密集而連綿的步槍火力射擊對方或轉入白刃衝鋒。
這天,果然沒有任何俄軍從側麵襲擾第4騎兵團,倒不是俄軍的確知曉以上情況,而是駐守外貝加爾斯克村的俄軍邊境支隊僅有一個半步兵營和1個騎兵連、1個炮兵連,配炮8門,機槍3挺,俄軍指揮官鮑塞裏耶中校受命以這千把人的部隊在外貝加爾斯克阻擊華軍第一步兵師至少兩天,以掩護主力部隊進行戰略運動(其實就是退卻)。
在鮑塞裏耶看來,他這一千來人的部隊除了依托外貝加爾斯克村周邊的幾處土坡掘壕固守外,再無其他出路,主動出擊之類的冒險想法都應該滾進地獄裏。於是邊境支隊的戰士們加緊挖坑,到華軍第4騎兵團的先頭連出現在村子以南兩公裏外的大陸上時,鮑塞裏耶的部隊已經在緊扼村子南口的兩處高坡上各挖出了三道近兩米深的鋸齒狀戰壕,並以交通壕相連,大炮則架設在土坡的最高點,每門大炮都有沙土掩體防護。
第4騎兵團的先頭連――第一營第一連――繞過村子西南的那片林子後,拐上了滿洲裏通到赤塔的大路,大路從外貝加爾斯克村直穿而過,所以這個村非得被“抹掉”不可。
一排炮彈唿嘯而來,在一連尖兵的前方二十到五十米範圍內爆炸,一連被迫轉頭躲到了林子後麵,俄軍大炮朝著他們的馬屁股猛轟一氣,但沒有傷到任何人。
劉揚波接到一連報告後,與羅劍秋沿著林子邊緣接近大路,在一株高大蒼翠的衫木下以望遠鏡仔細觀察俄軍陣地。
劉揚波看了一會,下意識地按著馬刀說道:“看起來還行嘛,從正麵突破的話……”
“團長,我們的任務隻是偵察而已吧。”
羅劍秋提醒道,他感覺有點不妙,因為他從劉揚波的眼中發現了太過旺盛的鬥誌。
“偵察的話,一個連就足夠了,我們是全軍的前衛,有必要的話,打上一仗也不無不可……”
“現在似乎沒這個必要吧。”
劉揚波輕蔑地笑道:“羅參謀不會是害怕了吧。”
羅劍秋也不反擊,隻淡淡說道:“趙司令官派我們團作前衛,主要是偵察敵情,並攔截對方騎兵,防止敵方騎兵對我軍主力展開偵察,我們現在應該將部隊展開,為全軍構成騎兵幕……”
“這個我知道,”劉揚波不快地說道,“騎兵自然有騎兵該做的事,但誰也沒有規定騎兵隻能做這些事,你放心,我不會讓部隊從正麵衝擊的……傳令兵!”
“在!”
“傳各營營長和炮連、機槍連連長來。”
“遵命!”
羅劍秋歎了口氣,知道多說亦無用,便遂了劉揚波的意思。
十分鍾後,一連再次繞過那片小樹林,拐上了大路,一直注意著大路上的俄軍炮兵立即開火,一連慌忙又躲到樹林後麵,幾分鍾後,一連的騎兵們又排著疏散縱隊衝上了大路,再次引出一陣俄軍炮火來,騎兵們當然也很乖巧地再度躲入樹林後。
當一連把這一動作持續進行到第四次時,俄軍指揮官終於按捺不住了,派出一個哥薩克騎兵連在炮火掩護下向一連發起衝擊,一連沿著林子邊緣緩緩後撤,從俄國炮手的視線中漸漸消失了,哥薩克們追得興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咋咋唿唿地衝了過來。
當哥薩克們轉過林子一角,赫然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排密集的、冰冷的鐵管。
三個連的騎兵列成雙排橫隊,在馬上平舉著7點92毫米騎槍向哥薩克們瞄準,在這些騎兵的兩翼布置著2門57毫米騎兵炮和2挺馬克沁重機槍,炮口和槍口中深藏著幽幽的暗。
“放!”
哥薩克們眼中立時溢滿了夏夜銀河一般璀璨的星光。
兩分鍾內,一整個連的哥薩克騎手幾乎全部墜馬,青色製服的華軍騎兵停止了步槍排射,抽出馬刀衝上去,俘虜了三十四名負傷的騎手。
兩三名騎手幸運地逃脫,迴到主陣地上向鮑塞裏耶中校報告,鮑塞裏耶不敢再派兵出戰,遂嚴令各部堅守陣地,尤其命觀察哨密切注意村子西南那片樹林附近的動靜。
不一會兒,一個連的華軍騎兵又從林子後麵繞了出來,揮動著剛剛繳獲的哥薩克的皮帽子向俄軍陣地挑釁,鮑塞裏耶在陣地上看得清楚,氣惱地下令:“開炮!向那些狡猾的黃狗子開炮!”
俄軍的八門野戰炮又轟響起來,炮彈在華軍騎兵的後方爆炸,華軍騎兵沒有繼續前進,又跟之前那樣,迅速隱入了林子後麵。
鮑塞裏耶被這種一再反複的挑釁激怒了,但他沒有再敢部隊派出去,他清楚自己的任務,更明白自己手上那點部隊的實力,他必須盡可能守住這個地方,而不是從這裏出發去進攻強大的敵軍。
鮑塞裏耶部隊的幾乎所有中下級指揮官的注意力都被那一個連的華軍騎兵吸引住了,人人摩拳擦掌,想出去教訓那一小撮“討人厭的小蒼蠅”一頓,但鮑塞裏耶以長官身份阻止了他們。
“不能輕舉妄動,他們身後一定有大部隊。”
鮑塞裏耶如是說,他的判斷很正確,但他沒有進一步想到那些大部隊的動向,他的眼睛被那一個連的騎兵迷惑住了。
“敵人,村子西麵有敵人!”
當鮑塞裏耶聽到這報告時,華軍第4騎兵團的2營和3營已經繞過村子西南的樹林,涉過村子西麵的一條小溪,沿著溪邊的一串小土包建立了炮兵射擊陣地,安置了4門57毫米騎兵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
“敵人在西邊,快調轉炮口……”
鮑塞裏耶衝著身邊的炮連連長叫道,這時一串迫擊炮彈落下,一塊彈片切入了他的胸腔,鮑塞裏耶向前跌倒下去,嘴角泛出血沫,掙紮了一下,死掉了。
“衝啊!”
在俄軍的大炮完成轉向之前,一發紅色信號彈飛升上天,華軍第4騎兵團的2營首先發起了衝鋒,2營的三個連排成疏散橫隊,揮舞馬刀向俄軍陣地的西側發起衝擊,其後有一個排的騎手拖曳著機槍跟進支援,在進入敵軍機槍有效射程之後,機槍排的兵士們下了馬,布置好機槍向俄軍陣地射擊起來。
戰旗狂舞,槍彈亂飛,刀刃泛光,馬蹄揚塵,不一刻,華軍騎兵已經衝近了俄軍陣地。
俄軍雖然失去了最高指揮官,但在中下級軍官的鼓動下還是迅速動作起來,組織起步機槍火力予以阻擊,將不少華軍騎兵擊落馬下。
俄軍的炮手也賣力地將大炮轉向西麵,裝起炮彈發射,但華軍第2營的數百騎兵早已鑽入了炮火死角,少數戰馬的馬蹄已躍過了俄軍第一道戰壕,向坡頂的炮兵陣地急弛而來。
俄軍營長阿特塞耶夫少校領著預備隊一個排跳入第三道戰壕,一排齊射,打落了衝在最前麵的幾名華軍騎手。
“敵人從南麵來了!”
阿特塞耶夫聽到這報告,慌忙以望遠鏡向南觀望,果然,數百騎兵在一麵龍旗引導下踏風而馳,視槍彈為無物,鼓著塵土衝殺過來――這正是在樹林後麵殲滅了一整個俄國騎兵連的華軍騎兵4團第1營,他們後麵有2門57毫米騎兵炮和2挺重機槍的支援。
“又有一隊敵人從西麵過來了!”
阿特塞耶夫轉目再望,卻正好與一粒機槍子彈撞個正著,彈從額入,穿後腦而出,阿特塞耶夫當即氣決身亡。
華軍第2營趁勢衝上西邊的高坡坡頂,那裏布置有5門俄國大炮,炮手們自知敵不過騎兵,一哄而散,但俄國步兵仍不肯放棄陣地,他們從戰壕裏鑽出,不斷向華軍騎兵射擊,2營5連連長高勝寧上尉在混戰中身亡。
3營很快跟了上來,與2營一起肅清了西坡上的俄兵。
1營則直接向東坡發起衝擊,但被俄軍火力擊退,傷亡七十餘人,遂轉而退到西坡後麵。
騎4團團長劉揚波中校在3營後麵奔上了西坡,迫擊炮排也及時跟了過來,炮手們在坡頂架起迫擊炮,向東坡上的俄軍炮兵陣地連續開火,與此同時,2營的一個排在團炮兵參謀李西連少校指揮下,將繳獲的5門俄國大炮掉轉炮口,向東坡猛烈開火,直到把陣地上能夠找到的76毫米炮彈全部射光為止。
4團的6門57毫米騎兵炮也在西坡以南集結,這些輕型火炮與9挺輕重機槍相配合,輕易壓製了東坡上俄軍僅有的一挺重機槍。
猛烈的炮擊之後,2營和3營同時向東坡發起衝鋒,俄軍頑強抵抗,沒有人逃跑――也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人腿無法跑過馬腿。
一場激烈的白刃戰之後,土坡上橫倒了一大片人和馬的身體――隻所以說身體而不是屍體,是因為當時許多人馬隻是負傷倒地,負傷的人等著別人來救護,負傷的馬等著別人來補槍。
駐守在村子裏的俄軍一個連和輜重部隊卻沒有因此而撤退,他們依托房屋和倉促構築的路障作掩護,擊退了2營的一次衝擊,打死2營6連連長王乃天上尉。
“倒是有骨氣,他們應該知道這裏守不住了吧。”
劉揚波駐馬西坡,對羅劍秋感歎道。
“俄國人的確強悍,這次戰鬥我們雖然已勝券在握,卻也損傷不小啊,不知道上麵會不會因此而怪罪下來……”
“勝者即勝者,按理說不該受責才是。”
劉揚波昂著頭說道,轉身喚來炮兵參謀李西連:“李參謀,我要你用大炮把那村子轟平。”
“團長,炮彈不夠了……今天的戰鬥可能還沒完,有必要留下些炮彈以防萬一……”
“那你就看著辦,至少把每一幢房子引出火來。”
“遵命。”
李西連敬過禮,立即騎上馬去招唿炮手們,幾分鍾後,密集的彈雨覆蓋了整個村子,每一間木屋都燃起了大火,村中的小教堂因為擋住了炮兵的視線,遭到集火射擊,很快倒塌。
炮擊停止後,1營和3營從兩個方向發起了衝擊,在村子裏與殘餘的俄軍一陣混戰,最終隻抓獲了十六名俘虜。
劉揚波率團部人員進入村中,團部的炊事員在村北的一片空地中架起鍋灶,開始做飯,團部警衛排的一個班被派去收集柴薪,大家很自然地從正在燃燒的房屋中抽出破碎的木板湊過去。
其中一名二等兵拖著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走過羅劍秋身邊,被他叫住。
“這是哪來的?”
“那邊上撿的……”
二等兵指著已經化為廢墟的小教堂說道。
“放迴去。”
二等兵猶豫了一下,照做了。
劉揚波正好在旁邊,看到那小兵把一個十字架拖來拖去,便過來詢問。
“那是教堂裏的東西,我們應該放迴去。”
羅劍秋解釋道。
“教堂在哪裏?”
“已經毀掉了,隻剩下那十字架了。”
“那就該把十字架也燒掉,毀屍滅跡嘛。”
劉揚波說道,便又叫住那個二等兵,讓他把十字架拉到鍋灶旁邊去。
那二等兵嘟嚷著又把十字架拖了過去,顯然他不認為被兩個長官唿來喚去做相反的事情有什麽樂趣。
羅劍秋微微苦笑,無可奈何。
次日,劉揚波收到了野戰軍司令部送來的信件,信中寫道:
騎兵第二旅第四團團長劉揚波中校鑒:
昨日收到你部報告,言你部單獨向外貝加爾斯克村敵防禦陣地發起攻擊,激戰後攻取該村,斃敵五百八十七名,俘三百一十五名,繳獲完好之七六大炮六門,機槍二挺,己方陣亡九十六名,傷二百三十一名雲雲。你部之戰果已經步1師師部核實,司令部討論認為,你部的任務是掩護步1師展開和推進,並未受命進攻外貝加爾斯克村,你部所舉已屬越權,且戰鬥中損失較大,影響了司令部對你部今後的運用,作為部隊主官,須承擔相應責任。但你部之越權行動,殲滅了較多俄軍部隊,減輕了步1師的阻力,為步1師之行動打開了通路,司令部因此決定為你部全體及你本人申請授勳。對你個人的處罰是:禁閉十五天,一待你的作戰任務完成,即應到野戰軍司令部憲兵科報到,以執行禁閉處罰。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秦飛葉少將,
光興八年九月十日。
劉揚波閱閉,微微一笑,傳給羅劍秋,羅劍秋皺皺眉,無言。
劉揚波此時身在達斡裏亞,這個有一百多戶居民的村鎮在外貝加爾斯克村西北45公裏外,其東90公裏外即是俄第三軍第一線陣地上的防禦重心――克拉斯諾克緬斯克。當天中午,該鎮被突然出現的華軍第4騎兵團於行進中占領,駐防該鎮的俄軍兩個步兵連被擊潰,殘部退入了村鎮西北的樹林中。奉命加強達斡裏亞防禦的一個俄軍步兵營此時還在達斡裏亞以北30公裏的哈拉諾爾。
第4騎兵團24小時內躍進60公裏,連克二村,殲敵千餘,為此,他們的團長將很有可能在獲得勳章的同時進入禁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