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阿努說到:“您別著急,本來想明天給您看得,既然你著急,一會兒迴去給你看吧!”
狂歡終於結束了,幾個人迴到了那個二層的小樓裏。
帕阿努拿出了幾張照片說道:“這就是那種會說話的木板。
我們這裏還有一張,我得迴去取。
明天早上給你送過來。
你先看看這些吧!”
林紅點了點頭,接過了帕阿努遞過來的照片,帕阿努轉身出去了。
幾個人都湊到了林紅的身邊,馬青問道:“林紅,什麽是會說話的木板?”
林紅笑了笑:“這個說起來可就話長了,簡而言之,就是這島上最早的居民,也就是雕刻那些莫埃的居民們留下的語言。
或者不僅僅是語言那麽簡單。
也被稱作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這是複活節島最神奇的謎團之一。
它是一種‘會說話的木板’,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
最先認識此木價值的,是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
厄仁在島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複活節島的古老文字。
‘朗戈朗戈’是一種深褐色的渾圓木板,有的像木槳,上麵刻滿了一行行圖案和文字符號。有長翅兩頭人;
有鉤喙、大眼、頭兩側長角的兩足動物;
有螺紋、小船、蜥蜴、蛙、魚、龜等幻想之物和真實之物。厄仁在世時,這種木板幾乎家家有收藏。
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結核病,很快便去世了。
他死後不久,由於宗教幹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燒毀,幾乎絕跡。
由於戰亂等原因,島上已找不到懂這種文字符號的人了。
複活節島是迄今唯一一個發現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亞島嶼,這些文字的意義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盡管局限於如此之小的地球區域,而且僅被少數的當地居民使用過,但這些文字都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之明證。
這些人是誰?
他們什麽時候來到這座島嶼?
來自何方?是他們帶來了自身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字嗎?
這些深奧晦澀的符號曾經是要表述一種什麽樣的情感、思想和價值?
這些都不得而知,可是我懷疑那些文字也許會和亞特蘭蒂斯有關。
也許我們可以在那上麵找到線索。”
林紅翻看著照片,第一張照片上卻是一個手杖,類似於部落酋長用的那種權杖。
馬青看了看說道:“這是什麽?這是個權杖,和那個說話的木板又有什麽關係?”
林紅說道:“這應該是傳說中那根在看曆史中遊蕩的手杖。
資料上說,1870年,智利‘沃伊金斯’號海船船長伊格納西奧。加納抵達複活節島時,迪特魯。博爾尼耶把一根刻有符號的當地首領的拐杖送給他,專家們認為這是現存的最好的‘朗戈朗戈’範例。
加納把這根拐杖,連同兩塊刻有符號的木簡送給了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學者魯道夫。菲利皮,並解釋說,複活節島民對這些符號如此敬畏,顯然這些符號對他們極為神聖。
這就是那根手杖。”
金強點了點頭,問道:“那麽這隻手杖現在在哪裏?”
林紅說道:“這個手杖應該在教廷的手中,原來是由一個法國的修道士收藏,後來就被教廷收藏了。”
再往後翻,是一張手杖的近距離的照片,可是上麵‘朗戈朗戈’照很是模糊,並不能看清楚。
林紅又翻到下一張,是一個木板,上麵清楚的有著很多好像文字,又好像畫的東西。
可是馬青很仔細的看了看,皺了皺眉頭:“這並不是亞特蘭蒂斯文字阿?”
其他人也看了看,上麵的圖形確實和他們以前看過的亞特蘭蒂斯文字不太一樣。
何菲感到很是奇怪,問道道:“可是,紅姐,島上的人為什麽不懂這些文字?
難到他們沒有傳承。”
林紅歎了口氣:“盡管這個複活節島孤懸海外,可是一樣沒有逃過殖民者的手心。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
起初還隻是偶爾為之,1862年,秘魯海盜乘八艘船隻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些人被運到秘魯,賣給了當地奴隸主。
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迴,但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隻剩下一百人左右了,在返迴複活節島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隻有十五人迴到家鄉。
這十五人也把天花帶到了複活節島。
傳說中的創始酋長霍圖•;瑪圖阿的最後一批後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
島上居民隻剩下了數百人。第二年法國傳教士踏上複活節島,輕而易舉地就把災難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時也徹底地消滅了島上的文化。
他們下令燒毀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
現在幸存的二十五塊‘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來的。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紛紛搬到塔希提島,到1877年,島上人口隻剩下了一百一十一人。
不過在這一百三十年來有過探索、發現、希望、失望及轟動,但刻有魚、星、鳥、龜等圖案及符號的木頭卻始終保持沉默。
目前世界收藏的木板隻有二十多塊。
分別保存在倫敦、柏林、維也納、華盛頓、火奴魯魯、聖地亞哥、聖彼得堡的博物館裏。”
金強突然想起了什麽,拍著腦袋說道:“對了,我說我怎麽看著這些東西眼熟呢!
我記得張教授的手稿裏。
好像也提到過這個被稱作‘朗格朗格’會說話的木板。
並且不是單獨的提到,是作著橫向比較的。
現在看來張教授是作過認真研究的。”
林紅追問道:“橫向比較?什麽樣的橫向比較?”
金強點了一支煙,一邊抽著,一邊說道:“就和對於瑪雅文明的研究一樣,他喜歡把中西方的文明放在一起比較。
也就是說,這種文字和中國的古象形文字很是相像。
並且和原始的印度文也很相像。”
林紅點了點頭:“這種觀點,也有其他的研究學者提出過,不過既然都是象形文字,有所相近也很正常。”
老梅卻不以為然,上上下下的看著那些照片好久,說道:“不對阿,這些文字和中國的象形文字並不相同阿?
好像差很多。”
金強搖了搖頭:“這就是觀察視角的問題,我記得張教授在手稿中闡述過,這些木板不是單獨來看的,這些木板好像拚圖,隻是幾個部分,並不能單獨來看。
需要拚接在一起。”
金強這句話,驚醒了夢中人。
馬青立刻把照片要了過來,掃描進了電腦裏,試著進行拚接。
林紅看了看馬青的工作,說道:“也許張教授這種視角會有所發現。
不過這一百多年裏也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懂得或者破譯了這種文字,可是很奇怪,這種‘朗格朗格’似乎有著某種魔咒,讓它的秘密無法揭示。
1915年英國女士凱特琳率考古隊登島。
聽說島上有位老人懂“朗戈朗戈”語,她立即去拜訪。
老人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僅能讀木板文,而且還會寫,並寫了一頁給女士,符號果真與木板上的一模一樣。
但老人至死不肯說出其含意。
1956年以圖爾。海爾達為首的挪威、美國考察團來到複活節島,探知一名叫艾斯吉班的男子有一本祖父編寫的複活節島全部文字符號的書,並用拉丁語作了注釋。
但艾斯吉班不讓圖爾細閱。
後來此書就再也沒人見到了。
托棉尼卡老人死後40年,智利學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羅。帕傑家見到了一本老人傳下來的‘朗格朗格’文字典。
霍赫征得同意把講稿拍了照,但後來膠卷和講稿卻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
奇怪的是,凱特琳也隻來得及發表自己的日記,便突然死去。
考察到的材料未能發表便不翼而飛。
唯一的一頁手寫文字符號能傳到今天,純屬偶然。
但托棉尼卡老人臨死前寫的到底是何意,今天仍然是個謎。”
一直沉默的魏大海說話了:“我怎麽覺得這些都和歐洲的教會有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最開始指示這個地球之臍的是殺死多斯多哈姆主教的費爾南德斯爵士。
而這位費爾南德斯爵士也是一個秘密的‘聖裁決者’。
他有著他的使命,就是收集所謂的上帝收藏。
我想他一定知道一些事情,一些有關於複活節島的事情。
而他可能知道的線索很有可能來自於這些‘朗格朗格’,你們說呢?”
魏大海的說法讓幾個人都愣住了,不過想想魏大海說是很有道理的。
金強說道:“難道他們真地破譯了這種‘朗格朗格’,而且把那些破譯了這些文字的人也滅口了?”
林紅點了點頭:“一他們做事的風格,不是不可能的。”
狂歡終於結束了,幾個人迴到了那個二層的小樓裏。
帕阿努拿出了幾張照片說道:“這就是那種會說話的木板。
我們這裏還有一張,我得迴去取。
明天早上給你送過來。
你先看看這些吧!”
林紅點了點頭,接過了帕阿努遞過來的照片,帕阿努轉身出去了。
幾個人都湊到了林紅的身邊,馬青問道:“林紅,什麽是會說話的木板?”
林紅笑了笑:“這個說起來可就話長了,簡而言之,就是這島上最早的居民,也就是雕刻那些莫埃的居民們留下的語言。
或者不僅僅是語言那麽簡單。
也被稱作朗戈朗戈木板之謎。
這是複活節島最神奇的謎團之一。
它是一種‘會說話的木板’,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
最先認識此木價值的,是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
厄仁在島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複活節島的古老文字。
‘朗戈朗戈’是一種深褐色的渾圓木板,有的像木槳,上麵刻滿了一行行圖案和文字符號。有長翅兩頭人;
有鉤喙、大眼、頭兩側長角的兩足動物;
有螺紋、小船、蜥蜴、蛙、魚、龜等幻想之物和真實之物。厄仁在世時,這種木板幾乎家家有收藏。
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結核病,很快便去世了。
他死後不久,由於宗教幹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燒毀,幾乎絕跡。
由於戰亂等原因,島上已找不到懂這種文字符號的人了。
複活節島是迄今唯一一個發現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亞島嶼,這些文字的意義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盡管局限於如此之小的地球區域,而且僅被少數的當地居民使用過,但這些文字都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之明證。
這些人是誰?
他們什麽時候來到這座島嶼?
來自何方?是他們帶來了自身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字嗎?
這些深奧晦澀的符號曾經是要表述一種什麽樣的情感、思想和價值?
這些都不得而知,可是我懷疑那些文字也許會和亞特蘭蒂斯有關。
也許我們可以在那上麵找到線索。”
林紅翻看著照片,第一張照片上卻是一個手杖,類似於部落酋長用的那種權杖。
馬青看了看說道:“這是什麽?這是個權杖,和那個說話的木板又有什麽關係?”
林紅說道:“這應該是傳說中那根在看曆史中遊蕩的手杖。
資料上說,1870年,智利‘沃伊金斯’號海船船長伊格納西奧。加納抵達複活節島時,迪特魯。博爾尼耶把一根刻有符號的當地首領的拐杖送給他,專家們認為這是現存的最好的‘朗戈朗戈’範例。
加納把這根拐杖,連同兩塊刻有符號的木簡送給了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學者魯道夫。菲利皮,並解釋說,複活節島民對這些符號如此敬畏,顯然這些符號對他們極為神聖。
這就是那根手杖。”
金強點了點頭,問道:“那麽這隻手杖現在在哪裏?”
林紅說道:“這個手杖應該在教廷的手中,原來是由一個法國的修道士收藏,後來就被教廷收藏了。”
再往後翻,是一張手杖的近距離的照片,可是上麵‘朗戈朗戈’照很是模糊,並不能看清楚。
林紅又翻到下一張,是一個木板,上麵清楚的有著很多好像文字,又好像畫的東西。
可是馬青很仔細的看了看,皺了皺眉頭:“這並不是亞特蘭蒂斯文字阿?”
其他人也看了看,上麵的圖形確實和他們以前看過的亞特蘭蒂斯文字不太一樣。
何菲感到很是奇怪,問道道:“可是,紅姐,島上的人為什麽不懂這些文字?
難到他們沒有傳承。”
林紅歎了口氣:“盡管這個複活節島孤懸海外,可是一樣沒有逃過殖民者的手心。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
起初還隻是偶爾為之,1862年,秘魯海盜乘八艘船隻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些人被運到秘魯,賣給了當地奴隸主。
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迴,但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隻剩下一百人左右了,在返迴複活節島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隻有十五人迴到家鄉。
這十五人也把天花帶到了複活節島。
傳說中的創始酋長霍圖•;瑪圖阿的最後一批後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
島上居民隻剩下了數百人。第二年法國傳教士踏上複活節島,輕而易舉地就把災難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時也徹底地消滅了島上的文化。
他們下令燒毀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
現在幸存的二十五塊‘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來的。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紛紛搬到塔希提島,到1877年,島上人口隻剩下了一百一十一人。
不過在這一百三十年來有過探索、發現、希望、失望及轟動,但刻有魚、星、鳥、龜等圖案及符號的木頭卻始終保持沉默。
目前世界收藏的木板隻有二十多塊。
分別保存在倫敦、柏林、維也納、華盛頓、火奴魯魯、聖地亞哥、聖彼得堡的博物館裏。”
金強突然想起了什麽,拍著腦袋說道:“對了,我說我怎麽看著這些東西眼熟呢!
我記得張教授的手稿裏。
好像也提到過這個被稱作‘朗格朗格’會說話的木板。
並且不是單獨的提到,是作著橫向比較的。
現在看來張教授是作過認真研究的。”
林紅追問道:“橫向比較?什麽樣的橫向比較?”
金強點了一支煙,一邊抽著,一邊說道:“就和對於瑪雅文明的研究一樣,他喜歡把中西方的文明放在一起比較。
也就是說,這種文字和中國的古象形文字很是相像。
並且和原始的印度文也很相像。”
林紅點了點頭:“這種觀點,也有其他的研究學者提出過,不過既然都是象形文字,有所相近也很正常。”
老梅卻不以為然,上上下下的看著那些照片好久,說道:“不對阿,這些文字和中國的象形文字並不相同阿?
好像差很多。”
金強搖了搖頭:“這就是觀察視角的問題,我記得張教授在手稿中闡述過,這些木板不是單獨來看的,這些木板好像拚圖,隻是幾個部分,並不能單獨來看。
需要拚接在一起。”
金強這句話,驚醒了夢中人。
馬青立刻把照片要了過來,掃描進了電腦裏,試著進行拚接。
林紅看了看馬青的工作,說道:“也許張教授這種視角會有所發現。
不過這一百多年裏也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懂得或者破譯了這種文字,可是很奇怪,這種‘朗格朗格’似乎有著某種魔咒,讓它的秘密無法揭示。
1915年英國女士凱特琳率考古隊登島。
聽說島上有位老人懂“朗戈朗戈”語,她立即去拜訪。
老人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僅能讀木板文,而且還會寫,並寫了一頁給女士,符號果真與木板上的一模一樣。
但老人至死不肯說出其含意。
1956年以圖爾。海爾達為首的挪威、美國考察團來到複活節島,探知一名叫艾斯吉班的男子有一本祖父編寫的複活節島全部文字符號的書,並用拉丁語作了注釋。
但艾斯吉班不讓圖爾細閱。
後來此書就再也沒人見到了。
托棉尼卡老人死後40年,智利學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羅。帕傑家見到了一本老人傳下來的‘朗格朗格’文字典。
霍赫征得同意把講稿拍了照,但後來膠卷和講稿卻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
奇怪的是,凱特琳也隻來得及發表自己的日記,便突然死去。
考察到的材料未能發表便不翼而飛。
唯一的一頁手寫文字符號能傳到今天,純屬偶然。
但托棉尼卡老人臨死前寫的到底是何意,今天仍然是個謎。”
一直沉默的魏大海說話了:“我怎麽覺得這些都和歐洲的教會有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最開始指示這個地球之臍的是殺死多斯多哈姆主教的費爾南德斯爵士。
而這位費爾南德斯爵士也是一個秘密的‘聖裁決者’。
他有著他的使命,就是收集所謂的上帝收藏。
我想他一定知道一些事情,一些有關於複活節島的事情。
而他可能知道的線索很有可能來自於這些‘朗格朗格’,你們說呢?”
魏大海的說法讓幾個人都愣住了,不過想想魏大海說是很有道理的。
金強說道:“難道他們真地破譯了這種‘朗格朗格’,而且把那些破譯了這些文字的人也滅口了?”
林紅點了點頭:“一他們做事的風格,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