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變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九十一章糾結難解
彪提到那日二人在一個荒棄的院落中石上對坐,這院子說是多年無人居住,四邊牆壁業已殘破,庭中卻野草蔓蔓,青翠動人。
妻弟的一句心中有我,令二人都不由得沉默了半天,還是黃小姐先打破院中寂靜。我的小舅子仔細繪說她臉色不時稍變,不過一直倒也輕鬆,看罷周邊情景,便說要送他一首詩,還問有無筆墨。那日我的妻弟正從學堂出來,便從箱取出筆墨和一卷短的空白簡。伊人展開時,不知為何,笑了一聲:“十片簡。”我妻弟未明其理,還覺得不好意思。解釋道:隻因隨身攜帶,紙有些貴,簡牘大了又嫌累贅,便隻帶了些許短簡,記些瑣事瑣思。伊人倒也不怪,略一思索,便開始寫。我妻弟在旁看著便覺得很奇怪,她隻在竹簡的邊緣寫了一圈字,本要在其中繼續動筆時,忽然停住。似看著自己在簡的左上位置發呆,又抬眼觀瞧周圍景致,便笑著停筆了。
於是,留給我妻弟的全文就三十六字。
然後伊人就此告別,飄然而去。
我的妻弟一時讀不出此詩意味。卻在一處酒肆聽到有伶人吟唱另一段詩詞,還聽說是洛陽一個男裝女子在酒肆酒後隨意賦的。覺得應是黃小姐,便尋那伶人記下詞,又覺得似有刪節,對這位黃小姐更是有興趣,這便想去洛陽尋訪一番,湊個完整。
“第一個字是獨麽?”
“是青。”居然是另一首迴文詩。
“你可記得全詩文字?”
“那文字頗無章法,記不清楚。她竟不是從右上而是從左上開始往下寫,隻記得開始第一句是青青子衿,然後縭怡心複什麽的就開始看不明白。最下兩字是清明。想著若是:‘青青子衿縭,怡心複清明’還有些意思。不過她忽然在最下轉往右,仿佛先要在一圈寫滿字才要在中間寫。我怕她是要故意為之,因見我在旁一直觀看。想讓我暫時不明其意,便擬好了詞,卻要如此此番慢慢其中填字。最後才成詩;隻是後來看著‘青’字,又看周圍景致,可能是想到什麽其它事情便先走了,或許以後會給我補齊。抑或嫌我簡小。而故意為之。竹簡在弟的寓所,若有興趣,可一同前去。不過……可能有些雜亂,還請趙國公主大人,姐姐姐夫原諒。”
三人都表示有興趣。且不介意。而我已然知道這首詩最初十個字的讀法:青青子衿,衿縭怡心,怡心複清,心複清明。
我忽覺得我這妻弟可能會有些拘於小節,不能跳出原本事情的框框;囿於一隅而不能自拔。
概括地說:死心眼。要說,這點我小舅子還真隨我嶽父。嶽父大人都已經讓銀鈴陪了我十八年時光,嫁給我又能怎地?
希望嶽父大人算不到我現在還在吐糟他。
這番彪和銀鈴一車,我與姐姐一車。
許多年不見。他們應有很多話要說。
我們這邊也類似。不過可能我的情況不是很好,至少應該不如我的小舅子好。
姐姐顯然對我和黃小姐之間的故事很感興趣;她對深入挖掘她兄弟的這種軼事樂此不彼。
在各種威逼利誘下,我隻能招認一些諸如相識的情況,當日的迴文詩之類的。此下挖苦嘲弄取笑不止,端是個好閑事的小女子。
終於熬到小舅子的寓所,不知何時轉入城內偏僻巷落。馬車已不能進去,隻能下車步行。這才擺脫這位小女子姐姐的各種唆擺。彪說幸得這幾日都是晴日,否則這窄巷泥濘得很。進出都會粘一鞋襪的泥。
轉進去,終有一片小院,院內空地隻十數尺方圓,卻長著各種不知名的野花,顏色不一,甚是好看。
“這是姐姐……呃……我說的是佩姊與我選的地方,租下來的。說是清淨,宜求學。”
“你吃飯在何處?”我言語一出,耳邊便聞得二女子的竊笑,定是覺得我隻想著吃。我卻覺得自己想得很有道理,吃畢竟是頭等大事,而此院中顯無鍋灶之類物事更無庖廚的居所。
“此地司馬私學供我等外地司馬族人學子飲食。不過地點設於本地幾戶殷富的同宗家裏,我和幾個京兆尹和左馮翊的同宗學子都在此巷外右側百十步外的一家用飯。”
“甚好!”我不禁覺得這裏的司馬家著實厲害,如此重子弟之教育,何愁不出人才啊,想到自己的兩位夫人,更覺得似乎來一下是好的,趕緊正了一番衣冠。
推開木門,妻弟將我們引入,迎麵牆壁上卻是我那位安國夫人的手跡。
彪弟顯然明白進門的人都會被前麵一篇文字吸引,自然驕傲道:“這是佩姊與我寫的,勉我好學。”
“浩浩江河,舟楫渡之;迢迢關山,車馬越之,人而無知,學以致之。懸梁刺股(蘇秦),致神氣六國(這個詞今天揚州南通鹽城地區還在使用,不過是貶義,大致意思是嘲弄有些人得意洋洋的,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意思,作者注);鑿壁偷光(匡衡),終相君一朝;三年不窺園(董仲舒),而通天下經;淵曾簞餐瓢飲(顏迴),信賴漂母進食(韓信),奚隻易五羊皮(百裏奚)。寒室促拘,可以容卿;陋院淺狹,可以觀星;偏巷僻遠,可以靜心。雖處方寸蔓菁,可閱尺牘汗青,能思無窮化境。多覽闕惑,多聞闕疑,多思闕嬉。垂髫豈可永,入世無所憑,皓首悔難盡。不必苛求虛名,窮則無愧於心,達能兼濟百姓。試問千年興衰,何君為民憶,幾人入丹青?”
姐姐不禁讚歎,未想安國弟妹有如此之才,並不差於那黃才女。常人以對仗成偶為美,安國弟妹卻以三立文。
我心卻道,也沒見你這麽稱唿的,那鈴兒豈不是平國弟妹。側臉觀瞧銀鈴,鈴兒倒看得很是入神,還不時點頭。彪似乎也同意姐姐看法。還說自己曾問為何如此,姐姐答說是說應“三省吾身”的典故,說今吾尚年少。雖無需過慮其一,便一日三勉自己也無妨。
二女子議道此文也有可言之處,若肯用功讀,何處都是宜學之所;若是不願用功。定是哪裏都覺得不是讀之地。
這番我也點頭表示讚同。
姐姐果不其然問道我當年可用功,銀鈴還算厚道,還是誇了我一番。不過還是抱怨我,在家跟她學過了後,在學堂聽到類似的便不願聽了。倒是我的老師卻還看重我,也算一樁奇事。
言語嬉笑間尋出那簡,便讓我們觀瞧。卻見那簡果然是周圍一圈寫滿了字,其狀為:
青庭葬形繪可情吾盡盡
青荊
子履
衿行
縭警
怡係
心鈴
複子
清盈
明明子佩寄君卿重義盈
這卻是我的長項,尋一空簡,直接將此詩全篇謄清如下。
“青青子衿,衿縭怡心,怡心複清。心複清明。明明子佩。佩寄君卿,君卿重義,卿重義盈。盈盈子鈴,鈴係警行,警行履荊,行履荊盡。盡盡吾情。情可繪形,繪形葬庭。形葬庭青。”
她終於有了一個終結。這也是好事,若是她又執泥轉進死路不能跳出。我卻想不出她會寫出什麽。
他們三人竟討論起黃小姐和佩兒的才華孰高。
我卻覺得沒有什麽可比的,其實就如這首迴文詩,黃小姐一直鬱於詩情畫意,佩兒植於天經地義。若算上銀鈴,她卻循著天理人情。如此說來,這三者之間,我已然有了選擇。
銀鈴提出要去拜訪一下一直招待我這小舅子的人家,還說帶了些合浦珠正好可以作為見麵之謝禮。
我表示我身份稍有特殊,不便跟去,免得事情失了輕重;銀鈴思量覺著不錯,便由得我自己在外。姐姐卻很有興趣跟去瞅瞅。還讓銀鈴隻說她也是彪的姐姐。
我樂得清閑,對姐姐的再一次角色扮演表示了理解和鼓勵。
不過很快我便不得清閑了,原因城裏來了兩個熟人。
我原本的計劃是找個臨近的酒肆要上幾斤肉,再篩些酒,一邊吃喝,一邊等著她們出來。今日中午在眾人眼光中,還得不時應答各種不是毫無意義,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問題,加之是我分的肉,越想越覺得自己有些餓了。
就在我剛要了肉,心情愉悅地正欲尋個靠窗的位坐下,竟看到葛涼又是那一副方外散人模樣,漫無目的般在酒肆外這條道上齊整地踱來。
我目標明確地跌跌撞撞衝到他身前,要說這身有些正經的衣服確實不適合我。
還未等我說話,他倒是很有禮節的行禮。
先還禮,趕緊問道:“君如何在此?”
“無事便出來,聽聞主公來的是這個方向,便來看看此處有何特別。”
“何時來的?就你一個人?”
“主公出來後,我便出來,這邙山頗多禁忌,多有官軍巡檢,好不容易出來,便到這裏了。那**也是無聊,便跟著我了,此刻怕又在何處偷看漂亮女子?唉,無藥可救。”
我鬆了口氣,想著又好笑,便說道:“帶著這麽個累贅,哀哉足下!(介子推典故)”
“主公是希望把**燒死麽?”這廝總是動不動便來這麽一句夠嚇我一跳的話。
我不禁琢磨這小子這次又是怎麽想的,但看他似乎挺認真地開玩笑樣子,覺得此子要又要和我正兒八經地胡扯上天地間玄機,我不希望最後討論出的結果就是我們應該依禮且遵循天理道義地把**這兔崽子直接處理掉。便肅容道:我從未如此想。君為何有此一說?
是為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君之一言一行,勢必因心有所動。君以此典寬慰於我,便是心中已將**視為木屐了。
我更是皺眉,看來這孩子瞎扯上癮,要將收拾掉**當做一件天地間頂重要事情來麵對。看來不能正經糊弄,須得不正經地敷衍。
“林,吾與山中見之,征辟於麾下,貿然如此。豈不使投我之人寒心。”我盡力擺出一副為之奈何的架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語出《左傳》)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語出《論語》)。”
看來這孫子是鐵了心要在處理掉**這個玩笑上越走越遠了。
於是緊接著,那個按葛涼道理該被燒死的**,就屁顛屁顛地進入我的視線,似乎在尋找什麽。但很快看見了我們,更加屁顛屁顛地衝了過來,然後劈頭就問了一句:主公,據說此處有兩絕色女子曾出現,說是拐進了個巷子。您可看見了?
我看向了葛涼,葛涼笑著看著我。
“這事交給你了。”我很平和地和葛涼說了一句。
我決定轉身去吃飯。這破事老子不管了。
那酒肆的主人卻似乎有些受驚,一直在路上看著我們,我問道何事?他卻說我要了這許多酒食若是轉身走了,怎生再賣出去。
“有吃的?”二賊子聞得此言,皆驚喜。要論及這事情上,這倆貨倒差不多。
於是乎,兩個人在我前麵。很沒有什麽樣子的吃了起來。看著他們的欠收拾的樣子。有時真想把這倆都綁樹上燒成木屐,雖然木屐不是燒出來的。
這一番她們在裏麵可就久了,我甚至想派這倆挨千刀的吃貨繞前麵那院子看看有無後門,但想著銀鈴不至於將我丟在這裏,就有些著急。
但是帶這倆進去,明擺著丟人。一番躑躅猶豫。隻得又點了幾斤肉,篩些酒。乘著酒肆庖廚篩酒切肉的當口。我還是將這兩人打發出去看看前麵院子有無它門。
就在熱騰騰肉剛擺我麵前的開心時刻,卻有一仆人到我案前作揖。很是有禮。
“請問,先生可是申公子?”
“正是,汝……”
“哦,正如尊夫人所言,可否隨在下去我家主人院中。”這番話和這人作派確實上得了台麵,這司馬家確實有些玄乎,連個門下之人都有如此風度。
我看著他,心中卻想著剛上桌的肉和酒,但明白,去是一定要去的。
那仆似已看透我所想,直接轉身,給錢與那酒肆主人,隻說是替我付賬。然後轉身再請我。
我歉然表示感謝,毅然站起身來,決然隨他而去,心中依然掛念我那一桌沒動的酒和肉。
不知道他有沒有看透此刻我心中所想,不過看著他頭也沒抬的領著走在前麵,估計看透也當不知道。
我與那酒肆主人說,剛才於我席上二人若是迴來,讓他們在此等我,此席勿撤,留於此二人享用。
終究鬆了口氣,這一桌東西終究沒糟踐,也終究沒讓他們在人家院子裏糟踐我家名聲。
這一番整裝,隨他入院。此院內頗是優雅,庭幽園淨池清草青,看著便那麽舒適,不知長住是何等快事,心下努力記下諸般布置,迴廣信,也可依此捯飭一番。我自名道貌岸然冒充文士之粗人,又喜好在外人麵前附庸個風雅,如我這般不要臉裝風流的人在在此自然需要謙恭虛心起來。
過第一進庭堂,便有一中年男子在此躬身行禮恭迎我了。
看著銀鈴也在其旁隨之與我行禮,並站迴我身邊,猜知此人應為此間之主,趕緊迴禮,“內子因弟之故打擾府上,還請主人家海涵。”
“輔政卿大人此話怎講?”主人聲音不大,中氣似不如我這般足,但也算清楚:“輔政卿夫人光臨寒舍,已令敝居生輝,怎能稱打擾?”
要說其實這話不應該說,按理我輔政卿入民宅於習俗法理不合,但這個年景似乎也沒有人追究了。要說隨之一同衰落如那荒園般的便是民爵製,什麽公士,不更這番詞語隻有學堂的老師或許會提及了。不過也好,至少那荒園也重又恢複生機了。有些東西不合時宜了,還是去了算了,去掉了說不定更好。
下麵一番例行公事般禮讓往來,我很熟練,但我記不得具體步驟,反正他走一步,我隨一步。他有甚禮節要走過場,我忍著不耐煩陪之。看著這一步,我至少知道下一步我要如何。
要說這點上也應該改改了。他家比皇帝陛下那邊都囉嗦,浪費老子吃飯時間來幹這個,著實令人不快。
看起來應該算是一家有古風的人家。但是太死腦筋,就不能省省麽,折騰得老子又餓了。要說司馬家的死腦筋看來算族風。
希望嶽父大人沒有睡著了做惡夢,夢見我又詆毀他們大家族一次。
緊接著我就懵了。
引入正廳時。我轉臉看見了堂上嶽父大人的微笑。要說分辨嶽父大人濃密胡須中間的微笑和麵無表情以及麵有慍色的區別,我可是在越地山中沒少花時間觀察和琢磨。
而更令我吃驚不已的卻是在場居然還有一位故人。我許久沒有見過那樣的眼神了,他似乎又迴來了。不過看衣服,似是便裝到此。我自己看了看自己,倒還算整齊。不過也沒顯露身份。不知何故,我還鬆了口氣。
這是一家什麽人家,他老人家如何都到了這裏。
首先,禮節仍不可少,我猶豫了半天先和誰說話,乘著這按座次行禮間隙,心中也算計較了定當。
“未想鄭公來我妻族盤桓,與此間主人有舊乎?”既然嶽父是次主的位上。我便也混入這邊主人口吻。
此君似思索了片刻:“似與君相若。”
這話聽著耳熟。似乎我和衛仲道大哥這個呆子也說過。
“鄭公大人也知我妻族俊才眾多?”我不是傻子,雖然我明知道我和他來的目的不一樣,但如此說來,似乎他來的目的隻有一個。除非,他夫人也姓司馬。而據我所知……我還真不知道他夫人姓什麽。看皇甫若小妹沒和銀鈴敘親,應該不是。
皇甫大人眼中忽然仿佛有了一絲光彩。旋即又黯淡了,忽然笑了一笑。
他沒再多說話。隻是與嶽父大人私語一番,便起身離去了。
臨了。他還與我說一番:此等不期之私會,不足與外人道也。
很謹慎,但若為此何故不先行離去……
我忽然意識到什麽了。
便也借故離去。
無人攔我。
心中明白,他們都想讓我去。心喜道:蒙對了。
真是蒙的,我心思其實大多還在外麵酒肆,隻是此刻需得收斂。
未幾步跟到後院僻靜,我看前麵人走得慢了,補一句:鄭先生,留步。
越賢弟,何事?
“君特意留以見鄙人,餘雖愚亦度君似有要事欲與在下敘談。”我覺得我有點羅嗦。
“且借一步敘話。”鄭公似乎很是小心,最終他說了一段很是奇怪的話:“此處據說名留園。今天天氣不錯,若天有變,這留園聽說會鬧鬼。到那時,我是決計不敢駐足其中的,還請越侯不要在意,不過鄙人決計不會裝鬼嚇唬你。好了,告辭,君無須遠送。”
最後一句,聽著應是真話。我便沒有送出去,其實心裏也知道我不適合跟出去,尤其是若是碰到那倆,就更麻煩了。
我似乎有點輕重不分。
走迴去,我還在思量他的話,忽然看見旁邊一個小個子婢女貼著廂房窗戶目睹我的路過,覺得好笑,想讓她別那麽緊張,又想著皇甫大人那話,便問道:“後園為何叫留園?”
“稟告大人,這後麵的不叫留園,我們隻叫後花園,並無什麽其他名字。”
我豁然開朗。
那婢女也算開通倒還反問我:“大人為何有此一問?”
“無妨,隻覺得此園甚美,我願留之。”心中還想著若我把廣信侯府中庭院如此布置,銀鈴和佩兒應會很開心。
那日後來再無多敘話,我們自後門乘車離開,也未說什麽話,繞了一圈,過酒肆後才命人叫來了兩個吃撐了貨,上了另一輛車。
那夜夜宿另一家司馬家在溫城之外的幽靜別院,顯然,嶽父常來於此,他倒是顯得很是熟悉。
我和銀鈴陪著嶽父,那倆貨喝多了,在車上直接睡死了。
嶽父屏退眾人,問我:鄭公何意?
立儲後,在外之劉姓和袁姓諸侯必有亂事,他將兩不相幫。
義真太謹慎了。歲月真是把他給磨沒了,若無鄭公相助。看來怕亂事要長了。雖子睿戰陣之上多有勝績,但論當今我朝第一統兵上將,應是皇甫義真無疑。況其一心為漢,忠心耿耿,若有其相助,不虞有它。
銀鈴歎道:唉。昔年鄭公能收趙忠之宅,能拒張讓之逼,是怎樣的一番英雄作為!中平元年,便是他上除黨錮,也是功在社稷……或許是畢竟無論哪方勝出。都還算是漢家天下,其能守中,便隨由之。
這番話不像銀鈴說的,但想想應該是要勸解嶽父大人的,也釋然了。
嶽父似乎也果然釋然了一般,不知道他都是怎麽想通的,或者我的妻已經摸準了嶽父的脾性也未可知。
嶽父忽然站起來,立刻走出去了。
我很是莫名其妙。
銀鈴似乎也沒明白過來。“父親?”之問剛出口。嶽父大人已然消失於門口。
我和銀鈴自然麵麵相覷。
未片刻,我等尚未明白所以然,嶽父卻領了個年輕人進來,直接介紹給我,稱這個年輕人叫:胡澤(湖澤)。
作為這麽潮濕溫潤名字的主人,他看起來完全沒有很水靈的那種感覺。而是很硬朗,如同一塊岩石。棱角分明,雖然臉上似乎總帶著一種微笑。但你還是感覺他強硬得像塊鑄鐵。
問了表字,答為:傳聖(船滲)。
“那應該是在水裏久了。”我心裏很是自然地聯想著。
但緊接著,嶽父大人提到了他的父親:胡騰,胡子升。
我立時站起,很是深深一揖:“令尊是否那位獨為竇大將軍(竇武)殯斂行喪的胡子升大人。”
“正是家父。”傳聖很是恭敬地迴禮。
“令尊現下何處?”我至少知道胡大人亦被閹貨禁錮。
我問得很是冒失。嶽父大人替他迴答了,光和年間故去了。嶽父去吊唁時便將小胡澤帶到此處,以司馬澤之名在此處求學。
“君欲有何為乎?”不用懷疑,鄙人又要開始拉人了。而且既然嶽父讓我見他,自然應有這層意思。
“吾與義父商議,正欲往日南。”
“哦,那是越之地。不過尚有動亂,旦夕暫不得平息。若要去,可先到我廣信暫居。”我其實不太明白他欲何為,想到我大漢最南去看看風土人情?
“我要去尋竇大將軍的妻小。”
“咦,竇大將軍妻小在日南?”(後漢裏有記載)
“恩,因竇大人終究是皇親,閹賊們也不便將皇親家眷全部鏟平,便將夫人與其兒女流於日南。久聞天南之地,瘴癘橫行,少男多夭,怕就是想絕竇大人之後,而且路途遙遠,押解也是秘密進行的,可能還想著在其路上下手。然天下義士何其多也,一路皆有義士相助,便真就平安到達日南了,那裏太偏遠閹賊也用不上力,下道命令也得幾個月才到,這份賊心也算收斂了,這夫人與其子女也真就平安了。當年他們最終到的地方似乎叫比景。”
我長籲一口氣:“天地自有正氣在,此事我必助君達成。”
比景這個地方,圖上見過,似是一個靠海的地方。
銀鈴夜裏忽然想吃東西,去庖廚那裏取了,銀鈴又不想吃了。又說還想吃今早的狗肉,我便說去看看,順便看到葛涼似寐有驚把**蹬下了車。未及出門,一侍女跑來說夫人又說不想吃了,讓我迴去休息。
那日以後,有這麽一陣,銀鈴總是這般,忽然有胃口,而且轉得很快,讓其夫君很是欠覺。
迴程中嶽父與我等告別,隻說,我當快些迴去。
我覺也是,便就趕緊趕了迴去,在家至少方便幫銀鈴搞吃的。
有時銀鈴與車上小睡,我才命車走慢些。此期間便與葛涼,**,以及新來的胡澤同車,他們倒已處得不錯。有時大家都累了,便不言語找個角落靠一會兒,聽著車軲轆吱扭扭亂叫。葛涼還總結道:**和這車似的,吃,妞,吃,妞,吃吃,妞妞,吃妞。
剩下兩位旁聽者皆點頭示意。看來胡澤很能識人。這麽快就了解了**的本質。
迴家亦未一日清閑,次日便被陛下遣出攜數公主打獵。
數等於二。
二女玩得盡興,我卻因欠覺直接在迴程的車上睡著了。
很奇怪的是。等我醒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似乎在馳道上。在馳道上車的顛簸要比其他路小很多,來往過那麽多次,這點感覺應該沒錯的。車內昏暗。似乎有人在車門處坐著陪侍我。懶得問為何,或許是要陪兩個姐妹迴宮複命,我還是乘機睡上一覺為上,今夜又不知要有幾出。
車折向右,上了銅駝路時。我便再也睡不著了。但是身子有些懶,依然不想多動,還是等人來請再說,這幾日夜裏起身是多了些,睡不安穩。
但很奇怪的是,這一日在銅駝路上再往左轉之間這段直路長了一些。這段路我走得多了,不應該如此長的。
仿佛繞了一些路。我記得南宮前麵是有很大一塊地方停車拴馬的,莫非是躲避停的馬車。
按現在這個時辰。天都黑了。莫非今日宮內有大宴。難道諸侯們還沒走完?或是召集朝內重臣們,又或是兼而有之。
等到別人來請的時候,我才懶懶地起身,整理一番才隨人進殿。
殿內空空蕩蕩,什麽吃的都沒有。旁邊卷簾全放了下來,殿裏雖然不算悶。卻總覺得有些壓抑。
一番行禮完畢,陛下依然先拿我開起了玩笑:我聽說了。銀鈴媳婦害喜,這幾日吾兒睡得不好。這一路睡進宮,覺可補好了。
“迴陛下,恕兒臣無禮。”
“哎哎,這裏空無一人,不必如此多禮。還有,既然此間空無一人,父皇有些話要問你。”
我覺得有問題。有問題要問,為何要到這麽大的一個大殿。而且為何強調了兩遍此間空無一人。
“陛下請不吝賜教。”我很是恭敬,甚至身體都坐正了。
“汝可願認祖歸宗,續我漢室宗譜?”
我身體一激靈,整個人跪了起來,又覺得這動作有些突兀,趕緊伏倒。
“請恕有罪兒臣無禮,兒臣亦聽得坊間傳聞。然兒自幼長於布衣之間,對前事種種絲毫未知,今未有鑿鑿之證可明吾實生於宮闈,豈可貿然行事。況此事若開先例,唯恐有心懷不軌者編造謠言,言其生於宮闈,應承大統之類大逆之言,或許便能糾結一幹謀逆之徒,則此誠危及我大漢基業之事,不可不查。縱是然,為大漢社稷亦不可為之,尚今未明乎?”
陛下沉默半晌,確實這件事情尚無確鑿證據。
而這個皇長子是萬萬不可認的,尤其是周邊這些簾子後麵很令人生疑的時候。
最終結論:今夜我留在寢宮,銀鈴媳婦早接進來了,說是後宮方便準備各種吃的。
總感覺今天這趟有一搭沒一搭的,不知陛下怎麽想的。
引到了住的地方,銀鈴不在,但這間屋子很熟悉。我記得有一日住過這裏,還無意打翻了油燈,燒了這裏,似乎現在已經恢複好了。
屋內挺大,不過陳設很簡單,估計當日燒了不少好東西。
陛下一定是故意的。
隻有一張床榻,一口大箱子。還有一張幾案和幾個墊子。
我走來走去,摸來摸去,掀來翻去,非是閑得無聊,而是閑得極其無聊。
陛下夫婦再次不期而至,皇後殿下似乎還剛哭過。
我慌得趕緊跪伏:兒臣惶恐,若有話傷及母後,還請恕罪。
陛下歎了口氣,竟坐到了幾案上:唉,你知道你為什麽會對這間屋子這麽熟悉麽?
“兒臣上次住過。”
“可你上次可沒有這次這般徘徊躑躅。”
我不好說銀鈴不在,自己閑得無聊到什麽都做不了,這裏連冊都沒有。
“因為這裏就是為娘生你的地方。”皇後又哭出聲了,而此刻,她隻是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你反複打開又關上的箱子,就是當年藏你的地方。”
陛下也歎了口氣:“你上次打翻了油燈,這裏著了一把火,結果屋裏燒損了不少東西,就此榻,此箱,此案未受波及,而這三樣,就是當年此屋中的所有家什。”
我趕緊跪下:“兒臣非不願迴父母身邊,今智為者,實為我漢室之數百年基業,不忍其為心有歹念之人所趁也。臣也不欲為何越侯,但待平定天下,歸作一小兒,隻求每日於父母膝前盡孝。”
我沒說假話,但我沒說迴到哪家父母膝前。我是真想著到父母身邊,也不用做什麽,每日做一個孩子陪著父母,再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便是無上的天倫之樂了。
這迴陛下都流淚了,竟不知說什麽,淒然而去。
銀鈴終究迴到了這裏,她似乎明白了一切。但是還是讓我講了一遍,她也喟歎了許久,此間我們的幾案上還換了不少次菜。
第二日朝議,陛下讓人查那年——我出生那年宮中各色官吏。並特意當著很多諸侯和重臣挽留了我,讓我別著急請辭迴越國去。這讓我在眾人眼神中很不自然。
不消半個時辰迴報,迄今尚有一個掖庭令,現在還能找到。這個掖庭令自那年後也無升遷,又做了幾年就辭官,迄今一直住在雒陽城西。
迴報得很隱晦,其實他辭官著實是對的,這便避過了日後數次動亂,這才留全了性命。
上大喜,急詔令其覲見。
少時其人便到,頗令我緊張了一番,但想來他應該無法證明我的身世。
未想他先往殿上細細觀瞧,似乎猶豫了再三,竟忽然發癲了一般。轉身撞向了重臣下手的廊柱,我就這樣看著他了結自己性命,毫無辦法。
殿內大嘩,陛下竟親自步下台階,片刻方覺,收住腳步。趕忙命太醫令前來,少時,太醫令到。仲景大人終究是有手段,片刻答道,此人年事已高,腿腳不利,撞得不重,還有救。
這朝臣才重迴寂靜。
一股很凝重的寂靜。
“快救,別讓他死,他死,你也得陪他死。”陛下明顯有些失態。
那一日朝議匆匆而散,大家都顯得心事重重。那日迴到家中,銀鈴喚秋鸞未見其人,其姐妹答道,前一日我們不在便向太夫人告假去見故人。她告假是經常的,這倒也不出奇,我也沒把此事當迴事。
但當她迴來時,我卻有些吃驚。
她見麵便跪下與我急道:今日晨有公人帶走了她的義父,一去一日,至今未迴,讓我想法查問查問。
我心中立時有了些異樣的感覺。
我自然而然地帶著她去了太醫令那裏。南宮的侍衛好像自從我那年鬧過事後就變多了,不過他們倒沒為難我,甚至還有專人引領著我就去了。
我想的完全沒錯,根據湊巧一般都很湊巧的一般規律,我覺得我的聯想一般都很靠譜。
秋鸞哭成了淚人,趴在榻前,我想過去安慰一下秋鸞,又覺得不好,便隻能立其身後,近不得,遠不得。問問太醫令大人老者有否說過些什麽,太醫令大人隻是搖頭。這時卻見那老人指著秋鸞,又指向天上。
然後就一直指著天上。
這迴他真死在我眼前了。
我知道大事不好,趕緊去向陛下請罪。
還好陛下還算緩過來了,沒把氣話當真話,揭過了早上那一段失態的狠話。然後有些氣餒地問此人有無什麽留下什麽話。
太醫令仲景大人是這麽坑害我的:“越侯大人應是帶了那老者的女兒來看他,那女子一見就哭著叫爹,趴在榻邊問其父如何如何。那老者似乎看著他女兒,也可能是看著越侯,然後指了指他女兒,又或者是指了指越侯,然後指了指上麵。”
很完善,很嚴謹,一如太醫令大人的為人。
但我好像就莫名其妙地永遠洗脫不了幹係了。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九十一章糾結難解
彪提到那日二人在一個荒棄的院落中石上對坐,這院子說是多年無人居住,四邊牆壁業已殘破,庭中卻野草蔓蔓,青翠動人。
妻弟的一句心中有我,令二人都不由得沉默了半天,還是黃小姐先打破院中寂靜。我的小舅子仔細繪說她臉色不時稍變,不過一直倒也輕鬆,看罷周邊情景,便說要送他一首詩,還問有無筆墨。那日我的妻弟正從學堂出來,便從箱取出筆墨和一卷短的空白簡。伊人展開時,不知為何,笑了一聲:“十片簡。”我妻弟未明其理,還覺得不好意思。解釋道:隻因隨身攜帶,紙有些貴,簡牘大了又嫌累贅,便隻帶了些許短簡,記些瑣事瑣思。伊人倒也不怪,略一思索,便開始寫。我妻弟在旁看著便覺得很奇怪,她隻在竹簡的邊緣寫了一圈字,本要在其中繼續動筆時,忽然停住。似看著自己在簡的左上位置發呆,又抬眼觀瞧周圍景致,便笑著停筆了。
於是,留給我妻弟的全文就三十六字。
然後伊人就此告別,飄然而去。
我的妻弟一時讀不出此詩意味。卻在一處酒肆聽到有伶人吟唱另一段詩詞,還聽說是洛陽一個男裝女子在酒肆酒後隨意賦的。覺得應是黃小姐,便尋那伶人記下詞,又覺得似有刪節,對這位黃小姐更是有興趣,這便想去洛陽尋訪一番,湊個完整。
“第一個字是獨麽?”
“是青。”居然是另一首迴文詩。
“你可記得全詩文字?”
“那文字頗無章法,記不清楚。她竟不是從右上而是從左上開始往下寫,隻記得開始第一句是青青子衿,然後縭怡心複什麽的就開始看不明白。最下兩字是清明。想著若是:‘青青子衿縭,怡心複清明’還有些意思。不過她忽然在最下轉往右,仿佛先要在一圈寫滿字才要在中間寫。我怕她是要故意為之,因見我在旁一直觀看。想讓我暫時不明其意,便擬好了詞,卻要如此此番慢慢其中填字。最後才成詩;隻是後來看著‘青’字,又看周圍景致,可能是想到什麽其它事情便先走了,或許以後會給我補齊。抑或嫌我簡小。而故意為之。竹簡在弟的寓所,若有興趣,可一同前去。不過……可能有些雜亂,還請趙國公主大人,姐姐姐夫原諒。”
三人都表示有興趣。且不介意。而我已然知道這首詩最初十個字的讀法:青青子衿,衿縭怡心,怡心複清,心複清明。
我忽覺得我這妻弟可能會有些拘於小節,不能跳出原本事情的框框;囿於一隅而不能自拔。
概括地說:死心眼。要說,這點我小舅子還真隨我嶽父。嶽父大人都已經讓銀鈴陪了我十八年時光,嫁給我又能怎地?
希望嶽父大人算不到我現在還在吐糟他。
這番彪和銀鈴一車,我與姐姐一車。
許多年不見。他們應有很多話要說。
我們這邊也類似。不過可能我的情況不是很好,至少應該不如我的小舅子好。
姐姐顯然對我和黃小姐之間的故事很感興趣;她對深入挖掘她兄弟的這種軼事樂此不彼。
在各種威逼利誘下,我隻能招認一些諸如相識的情況,當日的迴文詩之類的。此下挖苦嘲弄取笑不止,端是個好閑事的小女子。
終於熬到小舅子的寓所,不知何時轉入城內偏僻巷落。馬車已不能進去,隻能下車步行。這才擺脫這位小女子姐姐的各種唆擺。彪說幸得這幾日都是晴日,否則這窄巷泥濘得很。進出都會粘一鞋襪的泥。
轉進去,終有一片小院,院內空地隻十數尺方圓,卻長著各種不知名的野花,顏色不一,甚是好看。
“這是姐姐……呃……我說的是佩姊與我選的地方,租下來的。說是清淨,宜求學。”
“你吃飯在何處?”我言語一出,耳邊便聞得二女子的竊笑,定是覺得我隻想著吃。我卻覺得自己想得很有道理,吃畢竟是頭等大事,而此院中顯無鍋灶之類物事更無庖廚的居所。
“此地司馬私學供我等外地司馬族人學子飲食。不過地點設於本地幾戶殷富的同宗家裏,我和幾個京兆尹和左馮翊的同宗學子都在此巷外右側百十步外的一家用飯。”
“甚好!”我不禁覺得這裏的司馬家著實厲害,如此重子弟之教育,何愁不出人才啊,想到自己的兩位夫人,更覺得似乎來一下是好的,趕緊正了一番衣冠。
推開木門,妻弟將我們引入,迎麵牆壁上卻是我那位安國夫人的手跡。
彪弟顯然明白進門的人都會被前麵一篇文字吸引,自然驕傲道:“這是佩姊與我寫的,勉我好學。”
“浩浩江河,舟楫渡之;迢迢關山,車馬越之,人而無知,學以致之。懸梁刺股(蘇秦),致神氣六國(這個詞今天揚州南通鹽城地區還在使用,不過是貶義,大致意思是嘲弄有些人得意洋洋的,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意思,作者注);鑿壁偷光(匡衡),終相君一朝;三年不窺園(董仲舒),而通天下經;淵曾簞餐瓢飲(顏迴),信賴漂母進食(韓信),奚隻易五羊皮(百裏奚)。寒室促拘,可以容卿;陋院淺狹,可以觀星;偏巷僻遠,可以靜心。雖處方寸蔓菁,可閱尺牘汗青,能思無窮化境。多覽闕惑,多聞闕疑,多思闕嬉。垂髫豈可永,入世無所憑,皓首悔難盡。不必苛求虛名,窮則無愧於心,達能兼濟百姓。試問千年興衰,何君為民憶,幾人入丹青?”
姐姐不禁讚歎,未想安國弟妹有如此之才,並不差於那黃才女。常人以對仗成偶為美,安國弟妹卻以三立文。
我心卻道,也沒見你這麽稱唿的,那鈴兒豈不是平國弟妹。側臉觀瞧銀鈴,鈴兒倒看得很是入神,還不時點頭。彪似乎也同意姐姐看法。還說自己曾問為何如此,姐姐答說是說應“三省吾身”的典故,說今吾尚年少。雖無需過慮其一,便一日三勉自己也無妨。
二女子議道此文也有可言之處,若肯用功讀,何處都是宜學之所;若是不願用功。定是哪裏都覺得不是讀之地。
這番我也點頭表示讚同。
姐姐果不其然問道我當年可用功,銀鈴還算厚道,還是誇了我一番。不過還是抱怨我,在家跟她學過了後,在學堂聽到類似的便不願聽了。倒是我的老師卻還看重我,也算一樁奇事。
言語嬉笑間尋出那簡,便讓我們觀瞧。卻見那簡果然是周圍一圈寫滿了字,其狀為:
青庭葬形繪可情吾盡盡
青荊
子履
衿行
縭警
怡係
心鈴
複子
清盈
明明子佩寄君卿重義盈
這卻是我的長項,尋一空簡,直接將此詩全篇謄清如下。
“青青子衿,衿縭怡心,怡心複清。心複清明。明明子佩。佩寄君卿,君卿重義,卿重義盈。盈盈子鈴,鈴係警行,警行履荊,行履荊盡。盡盡吾情。情可繪形,繪形葬庭。形葬庭青。”
她終於有了一個終結。這也是好事,若是她又執泥轉進死路不能跳出。我卻想不出她會寫出什麽。
他們三人竟討論起黃小姐和佩兒的才華孰高。
我卻覺得沒有什麽可比的,其實就如這首迴文詩,黃小姐一直鬱於詩情畫意,佩兒植於天經地義。若算上銀鈴,她卻循著天理人情。如此說來,這三者之間,我已然有了選擇。
銀鈴提出要去拜訪一下一直招待我這小舅子的人家,還說帶了些合浦珠正好可以作為見麵之謝禮。
我表示我身份稍有特殊,不便跟去,免得事情失了輕重;銀鈴思量覺著不錯,便由得我自己在外。姐姐卻很有興趣跟去瞅瞅。還讓銀鈴隻說她也是彪的姐姐。
我樂得清閑,對姐姐的再一次角色扮演表示了理解和鼓勵。
不過很快我便不得清閑了,原因城裏來了兩個熟人。
我原本的計劃是找個臨近的酒肆要上幾斤肉,再篩些酒,一邊吃喝,一邊等著她們出來。今日中午在眾人眼光中,還得不時應答各種不是毫無意義,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問題,加之是我分的肉,越想越覺得自己有些餓了。
就在我剛要了肉,心情愉悅地正欲尋個靠窗的位坐下,竟看到葛涼又是那一副方外散人模樣,漫無目的般在酒肆外這條道上齊整地踱來。
我目標明確地跌跌撞撞衝到他身前,要說這身有些正經的衣服確實不適合我。
還未等我說話,他倒是很有禮節的行禮。
先還禮,趕緊問道:“君如何在此?”
“無事便出來,聽聞主公來的是這個方向,便來看看此處有何特別。”
“何時來的?就你一個人?”
“主公出來後,我便出來,這邙山頗多禁忌,多有官軍巡檢,好不容易出來,便到這裏了。那**也是無聊,便跟著我了,此刻怕又在何處偷看漂亮女子?唉,無藥可救。”
我鬆了口氣,想著又好笑,便說道:“帶著這麽個累贅,哀哉足下!(介子推典故)”
“主公是希望把**燒死麽?”這廝總是動不動便來這麽一句夠嚇我一跳的話。
我不禁琢磨這小子這次又是怎麽想的,但看他似乎挺認真地開玩笑樣子,覺得此子要又要和我正兒八經地胡扯上天地間玄機,我不希望最後討論出的結果就是我們應該依禮且遵循天理道義地把**這兔崽子直接處理掉。便肅容道:我從未如此想。君為何有此一說?
是為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君之一言一行,勢必因心有所動。君以此典寬慰於我,便是心中已將**視為木屐了。
我更是皺眉,看來這孩子瞎扯上癮,要將收拾掉**當做一件天地間頂重要事情來麵對。看來不能正經糊弄,須得不正經地敷衍。
“林,吾與山中見之,征辟於麾下,貿然如此。豈不使投我之人寒心。”我盡力擺出一副為之奈何的架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語出《左傳》)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語出《論語》)。”
看來這孫子是鐵了心要在處理掉**這個玩笑上越走越遠了。
於是緊接著,那個按葛涼道理該被燒死的**,就屁顛屁顛地進入我的視線,似乎在尋找什麽。但很快看見了我們,更加屁顛屁顛地衝了過來,然後劈頭就問了一句:主公,據說此處有兩絕色女子曾出現,說是拐進了個巷子。您可看見了?
我看向了葛涼,葛涼笑著看著我。
“這事交給你了。”我很平和地和葛涼說了一句。
我決定轉身去吃飯。這破事老子不管了。
那酒肆的主人卻似乎有些受驚,一直在路上看著我們,我問道何事?他卻說我要了這許多酒食若是轉身走了,怎生再賣出去。
“有吃的?”二賊子聞得此言,皆驚喜。要論及這事情上,這倆貨倒差不多。
於是乎,兩個人在我前麵。很沒有什麽樣子的吃了起來。看著他們的欠收拾的樣子。有時真想把這倆都綁樹上燒成木屐,雖然木屐不是燒出來的。
這一番她們在裏麵可就久了,我甚至想派這倆挨千刀的吃貨繞前麵那院子看看有無後門,但想著銀鈴不至於將我丟在這裏,就有些著急。
但是帶這倆進去,明擺著丟人。一番躑躅猶豫。隻得又點了幾斤肉,篩些酒。乘著酒肆庖廚篩酒切肉的當口。我還是將這兩人打發出去看看前麵院子有無它門。
就在熱騰騰肉剛擺我麵前的開心時刻,卻有一仆人到我案前作揖。很是有禮。
“請問,先生可是申公子?”
“正是,汝……”
“哦,正如尊夫人所言,可否隨在下去我家主人院中。”這番話和這人作派確實上得了台麵,這司馬家確實有些玄乎,連個門下之人都有如此風度。
我看著他,心中卻想著剛上桌的肉和酒,但明白,去是一定要去的。
那仆似已看透我所想,直接轉身,給錢與那酒肆主人,隻說是替我付賬。然後轉身再請我。
我歉然表示感謝,毅然站起身來,決然隨他而去,心中依然掛念我那一桌沒動的酒和肉。
不知道他有沒有看透此刻我心中所想,不過看著他頭也沒抬的領著走在前麵,估計看透也當不知道。
我與那酒肆主人說,剛才於我席上二人若是迴來,讓他們在此等我,此席勿撤,留於此二人享用。
終究鬆了口氣,這一桌東西終究沒糟踐,也終究沒讓他們在人家院子裏糟踐我家名聲。
這一番整裝,隨他入院。此院內頗是優雅,庭幽園淨池清草青,看著便那麽舒適,不知長住是何等快事,心下努力記下諸般布置,迴廣信,也可依此捯飭一番。我自名道貌岸然冒充文士之粗人,又喜好在外人麵前附庸個風雅,如我這般不要臉裝風流的人在在此自然需要謙恭虛心起來。
過第一進庭堂,便有一中年男子在此躬身行禮恭迎我了。
看著銀鈴也在其旁隨之與我行禮,並站迴我身邊,猜知此人應為此間之主,趕緊迴禮,“內子因弟之故打擾府上,還請主人家海涵。”
“輔政卿大人此話怎講?”主人聲音不大,中氣似不如我這般足,但也算清楚:“輔政卿夫人光臨寒舍,已令敝居生輝,怎能稱打擾?”
要說其實這話不應該說,按理我輔政卿入民宅於習俗法理不合,但這個年景似乎也沒有人追究了。要說隨之一同衰落如那荒園般的便是民爵製,什麽公士,不更這番詞語隻有學堂的老師或許會提及了。不過也好,至少那荒園也重又恢複生機了。有些東西不合時宜了,還是去了算了,去掉了說不定更好。
下麵一番例行公事般禮讓往來,我很熟練,但我記不得具體步驟,反正他走一步,我隨一步。他有甚禮節要走過場,我忍著不耐煩陪之。看著這一步,我至少知道下一步我要如何。
要說這點上也應該改改了。他家比皇帝陛下那邊都囉嗦,浪費老子吃飯時間來幹這個,著實令人不快。
看起來應該算是一家有古風的人家。但是太死腦筋,就不能省省麽,折騰得老子又餓了。要說司馬家的死腦筋看來算族風。
希望嶽父大人沒有睡著了做惡夢,夢見我又詆毀他們大家族一次。
緊接著我就懵了。
引入正廳時。我轉臉看見了堂上嶽父大人的微笑。要說分辨嶽父大人濃密胡須中間的微笑和麵無表情以及麵有慍色的區別,我可是在越地山中沒少花時間觀察和琢磨。
而更令我吃驚不已的卻是在場居然還有一位故人。我許久沒有見過那樣的眼神了,他似乎又迴來了。不過看衣服,似是便裝到此。我自己看了看自己,倒還算整齊。不過也沒顯露身份。不知何故,我還鬆了口氣。
這是一家什麽人家,他老人家如何都到了這裏。
首先,禮節仍不可少,我猶豫了半天先和誰說話,乘著這按座次行禮間隙,心中也算計較了定當。
“未想鄭公來我妻族盤桓,與此間主人有舊乎?”既然嶽父是次主的位上。我便也混入這邊主人口吻。
此君似思索了片刻:“似與君相若。”
這話聽著耳熟。似乎我和衛仲道大哥這個呆子也說過。
“鄭公大人也知我妻族俊才眾多?”我不是傻子,雖然我明知道我和他來的目的不一樣,但如此說來,似乎他來的目的隻有一個。除非,他夫人也姓司馬。而據我所知……我還真不知道他夫人姓什麽。看皇甫若小妹沒和銀鈴敘親,應該不是。
皇甫大人眼中忽然仿佛有了一絲光彩。旋即又黯淡了,忽然笑了一笑。
他沒再多說話。隻是與嶽父大人私語一番,便起身離去了。
臨了。他還與我說一番:此等不期之私會,不足與外人道也。
很謹慎,但若為此何故不先行離去……
我忽然意識到什麽了。
便也借故離去。
無人攔我。
心中明白,他們都想讓我去。心喜道:蒙對了。
真是蒙的,我心思其實大多還在外麵酒肆,隻是此刻需得收斂。
未幾步跟到後院僻靜,我看前麵人走得慢了,補一句:鄭先生,留步。
越賢弟,何事?
“君特意留以見鄙人,餘雖愚亦度君似有要事欲與在下敘談。”我覺得我有點羅嗦。
“且借一步敘話。”鄭公似乎很是小心,最終他說了一段很是奇怪的話:“此處據說名留園。今天天氣不錯,若天有變,這留園聽說會鬧鬼。到那時,我是決計不敢駐足其中的,還請越侯不要在意,不過鄙人決計不會裝鬼嚇唬你。好了,告辭,君無須遠送。”
最後一句,聽著應是真話。我便沒有送出去,其實心裏也知道我不適合跟出去,尤其是若是碰到那倆,就更麻煩了。
我似乎有點輕重不分。
走迴去,我還在思量他的話,忽然看見旁邊一個小個子婢女貼著廂房窗戶目睹我的路過,覺得好笑,想讓她別那麽緊張,又想著皇甫大人那話,便問道:“後園為何叫留園?”
“稟告大人,這後麵的不叫留園,我們隻叫後花園,並無什麽其他名字。”
我豁然開朗。
那婢女也算開通倒還反問我:“大人為何有此一問?”
“無妨,隻覺得此園甚美,我願留之。”心中還想著若我把廣信侯府中庭院如此布置,銀鈴和佩兒應會很開心。
那日後來再無多敘話,我們自後門乘車離開,也未說什麽話,繞了一圈,過酒肆後才命人叫來了兩個吃撐了貨,上了另一輛車。
那夜夜宿另一家司馬家在溫城之外的幽靜別院,顯然,嶽父常來於此,他倒是顯得很是熟悉。
我和銀鈴陪著嶽父,那倆貨喝多了,在車上直接睡死了。
嶽父屏退眾人,問我:鄭公何意?
立儲後,在外之劉姓和袁姓諸侯必有亂事,他將兩不相幫。
義真太謹慎了。歲月真是把他給磨沒了,若無鄭公相助。看來怕亂事要長了。雖子睿戰陣之上多有勝績,但論當今我朝第一統兵上將,應是皇甫義真無疑。況其一心為漢,忠心耿耿,若有其相助,不虞有它。
銀鈴歎道:唉。昔年鄭公能收趙忠之宅,能拒張讓之逼,是怎樣的一番英雄作為!中平元年,便是他上除黨錮,也是功在社稷……或許是畢竟無論哪方勝出。都還算是漢家天下,其能守中,便隨由之。
這番話不像銀鈴說的,但想想應該是要勸解嶽父大人的,也釋然了。
嶽父似乎也果然釋然了一般,不知道他都是怎麽想通的,或者我的妻已經摸準了嶽父的脾性也未可知。
嶽父忽然站起來,立刻走出去了。
我很是莫名其妙。
銀鈴似乎也沒明白過來。“父親?”之問剛出口。嶽父大人已然消失於門口。
我和銀鈴自然麵麵相覷。
未片刻,我等尚未明白所以然,嶽父卻領了個年輕人進來,直接介紹給我,稱這個年輕人叫:胡澤(湖澤)。
作為這麽潮濕溫潤名字的主人,他看起來完全沒有很水靈的那種感覺。而是很硬朗,如同一塊岩石。棱角分明,雖然臉上似乎總帶著一種微笑。但你還是感覺他強硬得像塊鑄鐵。
問了表字,答為:傳聖(船滲)。
“那應該是在水裏久了。”我心裏很是自然地聯想著。
但緊接著,嶽父大人提到了他的父親:胡騰,胡子升。
我立時站起,很是深深一揖:“令尊是否那位獨為竇大將軍(竇武)殯斂行喪的胡子升大人。”
“正是家父。”傳聖很是恭敬地迴禮。
“令尊現下何處?”我至少知道胡大人亦被閹貨禁錮。
我問得很是冒失。嶽父大人替他迴答了,光和年間故去了。嶽父去吊唁時便將小胡澤帶到此處,以司馬澤之名在此處求學。
“君欲有何為乎?”不用懷疑,鄙人又要開始拉人了。而且既然嶽父讓我見他,自然應有這層意思。
“吾與義父商議,正欲往日南。”
“哦,那是越之地。不過尚有動亂,旦夕暫不得平息。若要去,可先到我廣信暫居。”我其實不太明白他欲何為,想到我大漢最南去看看風土人情?
“我要去尋竇大將軍的妻小。”
“咦,竇大將軍妻小在日南?”(後漢裏有記載)
“恩,因竇大人終究是皇親,閹賊們也不便將皇親家眷全部鏟平,便將夫人與其兒女流於日南。久聞天南之地,瘴癘橫行,少男多夭,怕就是想絕竇大人之後,而且路途遙遠,押解也是秘密進行的,可能還想著在其路上下手。然天下義士何其多也,一路皆有義士相助,便真就平安到達日南了,那裏太偏遠閹賊也用不上力,下道命令也得幾個月才到,這份賊心也算收斂了,這夫人與其子女也真就平安了。當年他們最終到的地方似乎叫比景。”
我長籲一口氣:“天地自有正氣在,此事我必助君達成。”
比景這個地方,圖上見過,似是一個靠海的地方。
銀鈴夜裏忽然想吃東西,去庖廚那裏取了,銀鈴又不想吃了。又說還想吃今早的狗肉,我便說去看看,順便看到葛涼似寐有驚把**蹬下了車。未及出門,一侍女跑來說夫人又說不想吃了,讓我迴去休息。
那日以後,有這麽一陣,銀鈴總是這般,忽然有胃口,而且轉得很快,讓其夫君很是欠覺。
迴程中嶽父與我等告別,隻說,我當快些迴去。
我覺也是,便就趕緊趕了迴去,在家至少方便幫銀鈴搞吃的。
有時銀鈴與車上小睡,我才命車走慢些。此期間便與葛涼,**,以及新來的胡澤同車,他們倒已處得不錯。有時大家都累了,便不言語找個角落靠一會兒,聽著車軲轆吱扭扭亂叫。葛涼還總結道:**和這車似的,吃,妞,吃,妞,吃吃,妞妞,吃妞。
剩下兩位旁聽者皆點頭示意。看來胡澤很能識人。這麽快就了解了**的本質。
迴家亦未一日清閑,次日便被陛下遣出攜數公主打獵。
數等於二。
二女玩得盡興,我卻因欠覺直接在迴程的車上睡著了。
很奇怪的是。等我醒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似乎在馳道上。在馳道上車的顛簸要比其他路小很多,來往過那麽多次,這點感覺應該沒錯的。車內昏暗。似乎有人在車門處坐著陪侍我。懶得問為何,或許是要陪兩個姐妹迴宮複命,我還是乘機睡上一覺為上,今夜又不知要有幾出。
車折向右,上了銅駝路時。我便再也睡不著了。但是身子有些懶,依然不想多動,還是等人來請再說,這幾日夜裏起身是多了些,睡不安穩。
但很奇怪的是,這一日在銅駝路上再往左轉之間這段直路長了一些。這段路我走得多了,不應該如此長的。
仿佛繞了一些路。我記得南宮前麵是有很大一塊地方停車拴馬的,莫非是躲避停的馬車。
按現在這個時辰。天都黑了。莫非今日宮內有大宴。難道諸侯們還沒走完?或是召集朝內重臣們,又或是兼而有之。
等到別人來請的時候,我才懶懶地起身,整理一番才隨人進殿。
殿內空空蕩蕩,什麽吃的都沒有。旁邊卷簾全放了下來,殿裏雖然不算悶。卻總覺得有些壓抑。
一番行禮完畢,陛下依然先拿我開起了玩笑:我聽說了。銀鈴媳婦害喜,這幾日吾兒睡得不好。這一路睡進宮,覺可補好了。
“迴陛下,恕兒臣無禮。”
“哎哎,這裏空無一人,不必如此多禮。還有,既然此間空無一人,父皇有些話要問你。”
我覺得有問題。有問題要問,為何要到這麽大的一個大殿。而且為何強調了兩遍此間空無一人。
“陛下請不吝賜教。”我很是恭敬,甚至身體都坐正了。
“汝可願認祖歸宗,續我漢室宗譜?”
我身體一激靈,整個人跪了起來,又覺得這動作有些突兀,趕緊伏倒。
“請恕有罪兒臣無禮,兒臣亦聽得坊間傳聞。然兒自幼長於布衣之間,對前事種種絲毫未知,今未有鑿鑿之證可明吾實生於宮闈,豈可貿然行事。況此事若開先例,唯恐有心懷不軌者編造謠言,言其生於宮闈,應承大統之類大逆之言,或許便能糾結一幹謀逆之徒,則此誠危及我大漢基業之事,不可不查。縱是然,為大漢社稷亦不可為之,尚今未明乎?”
陛下沉默半晌,確實這件事情尚無確鑿證據。
而這個皇長子是萬萬不可認的,尤其是周邊這些簾子後麵很令人生疑的時候。
最終結論:今夜我留在寢宮,銀鈴媳婦早接進來了,說是後宮方便準備各種吃的。
總感覺今天這趟有一搭沒一搭的,不知陛下怎麽想的。
引到了住的地方,銀鈴不在,但這間屋子很熟悉。我記得有一日住過這裏,還無意打翻了油燈,燒了這裏,似乎現在已經恢複好了。
屋內挺大,不過陳設很簡單,估計當日燒了不少好東西。
陛下一定是故意的。
隻有一張床榻,一口大箱子。還有一張幾案和幾個墊子。
我走來走去,摸來摸去,掀來翻去,非是閑得無聊,而是閑得極其無聊。
陛下夫婦再次不期而至,皇後殿下似乎還剛哭過。
我慌得趕緊跪伏:兒臣惶恐,若有話傷及母後,還請恕罪。
陛下歎了口氣,竟坐到了幾案上:唉,你知道你為什麽會對這間屋子這麽熟悉麽?
“兒臣上次住過。”
“可你上次可沒有這次這般徘徊躑躅。”
我不好說銀鈴不在,自己閑得無聊到什麽都做不了,這裏連冊都沒有。
“因為這裏就是為娘生你的地方。”皇後又哭出聲了,而此刻,她隻是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你反複打開又關上的箱子,就是當年藏你的地方。”
陛下也歎了口氣:“你上次打翻了油燈,這裏著了一把火,結果屋裏燒損了不少東西,就此榻,此箱,此案未受波及,而這三樣,就是當年此屋中的所有家什。”
我趕緊跪下:“兒臣非不願迴父母身邊,今智為者,實為我漢室之數百年基業,不忍其為心有歹念之人所趁也。臣也不欲為何越侯,但待平定天下,歸作一小兒,隻求每日於父母膝前盡孝。”
我沒說假話,但我沒說迴到哪家父母膝前。我是真想著到父母身邊,也不用做什麽,每日做一個孩子陪著父母,再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便是無上的天倫之樂了。
這迴陛下都流淚了,竟不知說什麽,淒然而去。
銀鈴終究迴到了這裏,她似乎明白了一切。但是還是讓我講了一遍,她也喟歎了許久,此間我們的幾案上還換了不少次菜。
第二日朝議,陛下讓人查那年——我出生那年宮中各色官吏。並特意當著很多諸侯和重臣挽留了我,讓我別著急請辭迴越國去。這讓我在眾人眼神中很不自然。
不消半個時辰迴報,迄今尚有一個掖庭令,現在還能找到。這個掖庭令自那年後也無升遷,又做了幾年就辭官,迄今一直住在雒陽城西。
迴報得很隱晦,其實他辭官著實是對的,這便避過了日後數次動亂,這才留全了性命。
上大喜,急詔令其覲見。
少時其人便到,頗令我緊張了一番,但想來他應該無法證明我的身世。
未想他先往殿上細細觀瞧,似乎猶豫了再三,竟忽然發癲了一般。轉身撞向了重臣下手的廊柱,我就這樣看著他了結自己性命,毫無辦法。
殿內大嘩,陛下竟親自步下台階,片刻方覺,收住腳步。趕忙命太醫令前來,少時,太醫令到。仲景大人終究是有手段,片刻答道,此人年事已高,腿腳不利,撞得不重,還有救。
這朝臣才重迴寂靜。
一股很凝重的寂靜。
“快救,別讓他死,他死,你也得陪他死。”陛下明顯有些失態。
那一日朝議匆匆而散,大家都顯得心事重重。那日迴到家中,銀鈴喚秋鸞未見其人,其姐妹答道,前一日我們不在便向太夫人告假去見故人。她告假是經常的,這倒也不出奇,我也沒把此事當迴事。
但當她迴來時,我卻有些吃驚。
她見麵便跪下與我急道:今日晨有公人帶走了她的義父,一去一日,至今未迴,讓我想法查問查問。
我心中立時有了些異樣的感覺。
我自然而然地帶著她去了太醫令那裏。南宮的侍衛好像自從我那年鬧過事後就變多了,不過他們倒沒為難我,甚至還有專人引領著我就去了。
我想的完全沒錯,根據湊巧一般都很湊巧的一般規律,我覺得我的聯想一般都很靠譜。
秋鸞哭成了淚人,趴在榻前,我想過去安慰一下秋鸞,又覺得不好,便隻能立其身後,近不得,遠不得。問問太醫令大人老者有否說過些什麽,太醫令大人隻是搖頭。這時卻見那老人指著秋鸞,又指向天上。
然後就一直指著天上。
這迴他真死在我眼前了。
我知道大事不好,趕緊去向陛下請罪。
還好陛下還算緩過來了,沒把氣話當真話,揭過了早上那一段失態的狠話。然後有些氣餒地問此人有無什麽留下什麽話。
太醫令仲景大人是這麽坑害我的:“越侯大人應是帶了那老者的女兒來看他,那女子一見就哭著叫爹,趴在榻邊問其父如何如何。那老者似乎看著他女兒,也可能是看著越侯,然後指了指他女兒,又或者是指了指越侯,然後指了指上麵。”
很完善,很嚴謹,一如太醫令大人的為人。
但我好像就莫名其妙地永遠洗脫不了幹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