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天變》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三十九章蒼梧郡
隨著臨近士兵的驚唿,隊伍立刻開始騷亂了,所幸沒有混亂。
忍痛咬牙,我立刻撥馬轉身,麵對來箭方向,旋即有兵士將一麵盾遞給我。我笑笑,表示不需要。其實是因為右背中著箭,右臂自覺舉不起來,而左手還要提天狼。
同時我已經能看見,原本身後不遠的破六韓烈牙已經飛快地引弓即發,幾箭射迴,使得那邊立刻沒了下文。
“三哥,追不追?”破六韓烈牙一邊張弓警戒山嶺之上,一邊縱馬貼近我問道。
我天狼一指,看著南嶺的略帶紅色的土坡,咬著牙道:“帶些弓馬嫻熟地去看看,但別追遠了,能抓一個活的就迴來了,抓不了,搜索一番,殺兩個這種刺客殺殺他們的銳氣也行。”我咬牙切齒不是因為生氣,而是因為箭紮得有些疼。
旋即,一陣蹄急塵起,幾騎從眼前直奔上山去了。
隨即周圍的將官也靠攏過來,我心中煩躁,口中卻還平靜:“我沒事,你們各自迴去,小心戒備,多派些人上山巡查;孫玉海,你帶些人跟著破六韓將軍,為他背後做些掩護。”
為了讓他們能放心迴去,我很是輕描淡寫地拽掉了背後的箭,當然實際情況隻有我知道。幸好甲好,箭也隻插進去一些,但還是出血了。華容倒真是他父親的兒子,這話顯得很是廢話,但他隨手便能從懷裏便掏出個東西就給我灑在我的後麵甲上的傷口,這份駕輕就熟地處置,自有他父親的傳承。還還用手指插進盔甲上的窟窿給我稍微抹開了一下,藥有些醃人,我右肩雖然打了哆嗦,但整個表情,加上身體倒還堅持著顯得輕鬆。惹得他們有拍馬屁嫌疑地讚了幾聲,便告辭各自前後離去了。
不過我也有些擔心,我是三軍統帥,我大漢天下一國的諸侯,我若不幸,絕計不算是什麽好事,尤其對我來說。所以,招了些馬上持刀盾的騎兵與我前後護衛,還派了一些人也上山隨意探查,二人一組,即去即迴。以免他們再次來襲,董卓或者他的手下人看來已經知道我要來,而且已經打算殺掉我了,否則單是武陵蠻誰和我有這般的大仇,非得在萬軍叢中狙殺我。
張儉坐著馬車本在前麵,這會兒聽到這個變故,還專門下了馬車在路邊等到了我的到來。倒逼得我必須趕緊下馬來見這位大叔,還發覺右臂果然不是很聽使喚,下馬還惹得我齜牙咧嘴的。
“張儉叔父,有何見教?”我堅持非常恭謹地拱手相讓。
“越侯哪裏受傷了?”他倒有些奇了。
“稟叔父,右臂後麵的背胛。”我如實相告。
“不疼麽?”
“還好,小皮肉傷而已。”
這位大叔總算放心了,不過沒想到,他的話題才開始:“越侯初為一地之君,卻不置直屬守護之士,恐是不該,吾認為時逢交州大亂,故越侯已遭亂人偷襲而歿,今君怎可不防……”
我覺得年輕人決計沒這麽多話,一見麵幾句了事;決不致如張叔叔這般,不過如果一旦臨敵,讓張叔臨陣說敵,敵人如果有耐心聽,怕得帶來床榻被裹準備午睡一番為好,這倒是一個戲弄彬彬有禮的對手的不錯主意,但我很怕對方最終還是會一憋氣而不惜一切地衝過來宰了他。
最後,我請他上旁邊一輛原本載糧食,過了今早就變成空車,到了出發又載著各種雜物的一輛馬車,與我騎馬一同前行,張儉也不推辭,上了車,坐著竟和我繼續說,不過實在沒辦法,我便聽了。不過拋卻前麵說我這個不該,那個不該,後麵有些如何構築自己的小朝廷的還是有些幫助的。我問他,交州有什麽名人,他說,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剛開始談到,“陳氏三傑,皆蒼梧人。”這句時,烈牙就迴來了,帶著笑臉的他馬前還擔著一個似乎已經暈過去的活口,就看他的身上樣式,就知道該找誰來:“請弓乙女將軍來。”
這個俘虜作個武陵蠻狀,當然也可能就是個武陵蠻,反正黑黝黝地挺壯碩。我尋思著他們的話和裏人應該差不了太多。但是場麵上卻是這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互相嘰裏呱啦,加淒厲嚓啦地根本聽不懂,而最後他們也搖頭了,顯然他們也不懂。最後我一個手勢,你走吧,放了他。四有些意見,我則說你有功,但是今兒這人還是放了好,四才作罷。心中其實在想,武陵蠻這迴對我會持的態度會否轉變;又進一步的想,西涼人知道事情後的表現。總之,我認為還是讓我的南蠻王兄弟和巴侯去對付武陵蠻,我則最好懷柔以避身事外,如今南部局勢不能明朗,各種小道消息都有,這就夠讓我煩心的了。
我又琢磨了那支射我的箭,箭極其鋒利,其杆筆直不稍曲,尾翎對稱整齊,絕對是上上品之箭。而即便不考慮現在它的形象,光說它是能在一百步外紮穿靈犀鎧的箭,我也相信不是武陵蠻能有的工匠水準。要不然,不用政哥還要替嫂子專門打了兵器。而且就幾個人隻為來行刺我,這也不會是武陵蠻會自己想起來幹的事情。(不要以為我在嘲笑武陵蠻,其實這支少數民族在曆史上還是厲害的,而且最後也他們主要融進了漢族,而不是其他少數民族,作者注,不過也有些可能融入哈尼或者壯族等)
早上出發,晚上就越過這段南嶺。不能把這個完全歸功於軍隊,更沒有我什麽事情,而是因為腳下這條路確實太好了。
“幾乎是直的啊!”在出山的那一刻,我望著背後宛若一把巨斧劈開的一樣的山嶺上幾乎平直的一條路,有些被震撼了:“而且已經四百年了,這真是人能幹出來的麽?”
這就是秦的“新道”。(現今部分還能使用,通常稱為臨賀古道,作者注)相較而言,我已經記不得我們今日過的這段嶺叫什麽名字了。(都龐嶺,作者注)隻知道,我們還沒有走完,下麵也還有,我已經可以在月光下看到那條穿山越嶺的泛著白光的直帶子了。
我們第一個落腳的地方是謝沐關,這裏是蒼梧郡中扼守嶺南往北的第一道門戶,斥候的報告說相對來其南有些縣,這裏人煙算稠密些的,據說往來各種商賈的賦收便是個大數目。
關上守將算得上非常恪盡職守,驗完我身份才在我經過關下對我微微行禮,臉色不稍變,我停下問他的名字,還讓人記下了,以後查查他的情況,如果真的不錯,可以擢升。關的後麵就可以看見月下的謝沐城(今日湖南江永上甘棠村,作者注)。孝武皇帝元鼎初年設的,孝武皇帝那時決定叫這個名字隻是因為這裏是一條叫謝水和另一條沐水之河的匯合之處,和一個姓謝叫沐的人沒什麽關係,而偏巧,有這個名字的人就是那個關隘守將,所以我經過時,對他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名字起得好。”
這兩條河也正好替這座城當了護城河。不過兩條河看來都不是什麽大河,合在一起流經我們腳下時也不過三丈多寬,比靈渠寬不了多少,城牆看著也不高。
老師教導:切忌不能擾民。而且實際上這般小城也屯不下這近兩萬軍隊,所以最終大軍離城五裏紮寨,一番安頓之時,便已著人去請這個縣的縣官過來。
這個縣官來的時候倒是有些意思,當時我還在和大家一起聽破六韓烈牙描述當時追捕武陵蠻的情況。大家還提出要有類似衛尉,羽林郎的官兵;或者稱為貼身護衛的勇士;或者稱為扛刀子的不怕死的貨。一聽這番就知道我手下這幫未來的大臣官員中間,真的什麽樣的人都有了。不過,既然張儉不介意,宋玉東、田緘不在乎,其他人更是毫不在意,我便也無所謂了。連弓乙女也總是笑,我問她能聽懂多少,她不迴答我,還是笑,我也隻好繼續笑了,我注意了她身後架著的兵器,一把長杆的大刀,不過刀刃是四方的,不是和我們漢人大刀那樣的圓弧的。然後我們大家就聽到至少兩頭牛交相輝映的哞哞嗷嗷的叫聲了。
“噢,剛到交州,弟兄們已經開始開耕新田了?”我不明所以,但還是說一個完全的笑話,畢竟我手下的兵大多是北方的農戶。
大家笑歸笑,還是有人出去查看。但波才沒有笑,他一直在聽,忽然他很認真地說了一句:“死(是)去死(勢)的牛。”
大家忽然啞口無言,還是高升想了一會兒,說了一句:“波大哥,你是不是指去了那活兒的牛?”
波才點頭,這下,大家更是笑得歡了,還是小南最歡快,跳了起來,捂著胸口,笑喘著氣,勉強問道:“哈……波……波……波……大哥,你……你……怎麽……知道的?”
波才也不迴答,忽然用手攏嘴,緊接著一聲響徹全營氣吞山河的雄牛之吼便震得整個大帳幾近翻飛走一般:“哞哞……嗷……嗷……嗷……嗷!”然後他不顧大家全靜下來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他,而很真摯誠懇地對劉小南這般說道:“沒去的,死則宗僧(是這種聲)。”
帳內一時出奇靜穆。忽然,所有人全部不能自已地掙脫開自己的位置;或前仰,或後合,笑聲早如破堤之巨洪之水,從各個地方崩潰一發而洶湧不可收拾;連我也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以拳猛捶桌子,若非肺膈結實,幾近斷氣,隻是身後甲胄磨礪傷口,有些痛覺,倒還能扼住些笑意。而在座則沒有這份壓製了,除了幾位勉力保持自己讀書人形象外,大多沒了什麽雅觀的形象,連弓乙女也叉著腰露出一嘴的牙齒,非常整齊,不過稍有些黑,似乎發現我在看她,竟有些不好意思的捂嘴;而小南幾乎隻能用蹦蹦跳跳來宣泄自己的心情,中間唯獨波才很平靜地看大家,不過仔細看著能注意到那一臉大胡子下一絲和藹的微笑。
而鄂煥顯然錯過了這場好戲,當他滿臉愕然麵對帳內橫七豎八的一片時,他隻能非常遲疑地告訴我們:“謝沐縣的縣丞來了。”
“好了好了,給我正經點。”他人還算給我麵子,老四則稍微有恃無恐一些,也該他挨揍,他靠我還最近,所以,我一向自詡為六尺半的腿就派上用場了,果然,此人立刻老實很多。
這位要麽是個徹徹底底的清官,要麽就是一個奸詐至極的惡徒,外套的官服雖然已經很舊,還算幹淨整齊,但內裏的襯衣在領口卻有個不太合入眼的補丁。本看不見,但他一到帳門口便叩拜行禮,待詔帳門口。
“這位大人……就是本地縣丞?”我一邊上下打量,一邊問他。
“稟越侯,小臣謝沐縣丞婁列。”他再一行禮。
“噢,好,起身吧。嗯……你先等我一下,哎,四,婁列這名字怎麽聽著這麽耳熟?”我把我的臉轉向老四,總覺得和他有些關係,而這個家夥已經在偷笑,不過還是和我咬了耳朵還低聲道:“三哥,你忘啦,在北麵我們碰見過,就是救土荊烈那時我說過,這音是烏桓語大狗的意思。”
“噢,你瞧我這記性,啊呀,是有陣子沒見踏劣和小芹了。我倒忘了。”我對他小聲說道:“也好,這裏難免戰事,他有養父遺命,老師沒讓他跟我們來也是對的。”
“啊,對不住婁大人了,你的名字像……我一個朋友的大哥……呃……你是漢人吧?”我又轉過來對他,卻注意到他身旁側坐著的閻柔也帶著一絲微笑,確信這個婁列著實不是烏桓語中什麽好東西,這才繼續說道:“你是北地的口音,還有些像我們荊州的。”
“迴報越侯,在下本就是荊州長沙人。”他畢恭畢敬地說,相對於我這批屬下,這很難得,像我手底下這些人能這般的規矩點說話的不超過五個。
“噢,是荊州老鄉!”我笑了,“好啊,一到交州就碰上老鄉,好事,好兆頭!”
他沒說話,我也頓了頓,開始發問:“謝沐多少戶,多少口?”
“稟越侯,剛剛統計報上去了,當時城內有案可稽的是兩千二百一十七戶,一萬零七口。(最初中國人不管加零的,所以應該叫一萬七口,本書為了大家看得方便,一律都加了。作者補注)鄉裏還有三百二十一戶,兩千零四十二口。但近日又有十一戶,六十四人從本郡南部遷來入藉,加之城內又添了四口,三男一女,鄉裏尚未有報,故而暫……”
“嗯,你做得很好!”我趕緊打斷他,這人顯然工作很是認真,就是感覺很可能有些囉嗦。
“謝沐竟有這麽多人?可鄉裏人口卻又怎麽這麽少?”這個地方我是有些奇怪的,因為我遠遠看,謝沐就像個有城牆的小村子般卻沒想有這麽多人,但是一般鄉下的人會比城裏人多,有的地方還多很多,這裏倒是怪這就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稟越侯,蒼梧之北,謝沐一直人多,其南幾縣如富川,臨賀,封陽,雖臨大川曰封水(今賀江,作者注),然封水之畔多山石嶙峋險峻,水亦奔騰湍急,水路交通皆不便,故而民居偏少。而此地稍平,其水且緩,水陸皆暢,又有謝沐之關,荊交往來頻繁,故而興盛。而這裏鄉裏多在山中,隻這處平整,山裏往來不便,有些人為逃賦稅,幹脆隱匿於山中而不登戶藉,登的都是需要我們的軍隊去保護的人,大多住在與……武……這樣的異族……靠近的地方……人自然不會很多,怕被……”到最後越來越吞吐,說到這裏,他竟不自覺地看向弓乙女,顯然這位女將官模樣的人和他心目中的武陵蠻很是相近,而且他似乎才發現,所以顯然他有些緊張。弓乙女倒是麵部表情沒什麽變化,我懷疑她一點都聽不懂這位縣丞在說什麽。
“噢,這位弓乙女將軍是交州的裏人,本在荊州供事,這迴我帶她迴鄉效命的。”我笑了,趕緊替他打消憂慮。
“早聽說荊州老家現在多用女官,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他也點頭,有些放心了下來。
“那有什麽,女子中也不乏知書達理,博通經史,賢良方正之人,我以後也要用。況今天下男一女三,交州男女之比要好一些吧?”
“稟越侯,交州其他地方卑職也不詳,隻謝沐則男七女十,女子稍眾。雖未逢戰亂,然南地濕瘴,少男多夭。”這個我聽說過,我還在猶豫以後小孔明接不接過來。
後來談到帶他來的家夥,他果然很驚訝我都能知道那是去了勢的牛,周圍自然笑聲立起。問他何故不用馬,他說此為嶺南,馬匹遠較中原為少,而且所有的馬匹都歸都尉管理,以便禦寇,他便買了些騸牛作了腳力。
這個人無論如何是個管事的人,還給我呈上謝沐官倉的各種點算牘藉,稍一翻看,果然明細而工整。所以又說了一陣,我一指宋玉東,讓他記下這個人,以後備查。這個人原是縣丞的主簿,縣令害癤子,瘡破風而死,原來的縣丞被在廣信的太守招走,讓他遷了縣丞。而那個謝沐原是叫謝木,後來大夥都寫公文怕是習慣了,寫他時都作謝沐,最終他也幹脆順著這幹錯事改了名字叫做謝沐了。謝沐是謝沐的縣尉,這話聽著很是有趣,若是有個縣就叫縣尉縣,而且縣尉縣的縣尉還叫縣尉,這念起來還會更有趣些。這城裏的百姓大多是種田的,田地則在城外,這種方式大多是因為旁邊有盜匪夷寇所致。
這是老師曾經說的。他說很多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事情必然有其內部聯係,若一縣,城不高,池不深,城內百姓眾,而四方百姓亦眾者,此地則多半農工商者兼備,可縱而無憂;若城不高,池不深,城內百姓寡,而四方鄉裏眾,則多主商賈百工不興,而農尚可自給。其下情況多了,謝沐的情況便可以合上其中一種類型。我還記得那是一堂難得我沒有睡著的課,關鍵是因為那天子淵生病告假,前麵沒有遮蔽的靠山,所以隻能強打精神清醒聽課。
最後嘉許幾句,讓他趕緊迴去休息,他出去沒多久,遠處又傳來一聲牛叫,大帳內又是一通笑聲。
“好,大夥還有事麽?”我看著笑意不絕的大家,“沒事便散了吧,早些歇息,明兒還趕路呢。”
最後隻張儉留下來和我說了些話,其他人與我行禮唱喏便都去了。
我迴到自己的帳裏,她還在等我。原本似乎在看著書簡,但一看到我便立刻放下手中牘冊著急地問我:“今早夫君受傷了?在哪裏?”
“你知道了?”我有些感動,我太對不起她,而她對我則太好了。
“如何能不知,隻因妾身在隊伍後麵車中,不好妄動,以亂軍心。而且的腿腳不便,怕會給大軍添麻煩……”她的眼神已經在我的上下打量,卻找不到我身上的傷口所在。
“幫我卸甲吧,到時候你就看見了。”我忽然搶上前去,抱住依舊癱坐地她,親了她一口,“夫人在後穩定軍心,當屬大功一件。”
我趴在行軍的榻上,被褥中她的手在我背後婆娑,快要觸及那個傷口時便輕巧地躲開了,卻還在不斷地問我,現在還疼否。
“沒事,甲胄堅實,隻破得些許皮肉。”我笑著,雖然看不見她,但根本不需要看見她,我也能準確地摟住她的纖腰。聽她的喘聲明顯大了起來,我先檢討自己的錯失:“我知道我有些疏忽了,夫人見諒。”
“其實夫君還是比以前……了很多。”她似乎很難找到這個形容的詞語:“當時,你們聲音很大,我在旁邊帳內也能聽見,原本以為你會立刻提拔這個縣的縣丞呢。”
“有些事情並非眼睛上看得便是對的,即便對的也不一定立刻褒許讚揚為佳,哪怕褒許讚揚也未必是真心的,即便真心有時還得換個特殊方法去做事。”我平靜地說出這話,似乎習以為常。
“夫君真是變了很多。”郭佩輕聲說,不知是高興還是悲哀,我也一樣。
“不變能行嗎?”我歎了口氣:“在洛陽辦事,沒幾件事情能辦成的,複雜的事一帶而過,簡單的事卻要議上幾日。隻因複雜事就複雜在其背後勢力複雜糾纏,不得不放過;說簡單卻有還得幹係很多家利益,大家總得去爭爭;所以官場上永遠沒有小事。看過這麽多事,自己也經曆了一些,我越來越覺得,我大漢能穩固到現在的基礎不會在那裏,倒很可能是像婁列、謝沐這樣的最地方的得力而忠於職守官吏的支撐。就說我這個司隸校尉,輔政卿,算是很大的官了。嗯,那時你沒來,不知道當時情況,當時皇上給我法律典籍,讓我按律糾察洛陽,因為我這麽糟的記性,我還專門花了好幾天熟記,因為我就想好好管管,煞煞這幫權貴的壞毛病。可就說才出來好好查一下,就發現各個王公貴族諸侯大臣們的乘輿,竟大多和皇上是一個規格,或者往上跳了幾階,這按律基本是得交廷尉去審問嚴辦的,可我查到了,扣了,情況遞上去了,可正午到老爹那裏吃飯,一問一匯報所有的人,老爹悶頭一想,就丟一句:‘這事不要管了,稍微訓一下都放了。’便沒了,下午我去放了人。以後也沒了什麽後續文章。我手中拿得是我大漢的法典唉,可是輪到這幫人便沒了辦法。這是什麽道理?最後我也算了,反正大計老師他們定,再討點皇上喜好,然後讓各方至少沒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這方針才能大概定下來了,既然這樣,我還操心勞碌個什麽。我忽然能明白為何天下會有如此多隱士。朝廷裏就像一群蛇絞殺在一起,今兒我和誰絞死別人,明兒就可能會別的蛇一起來絞死你,總之,那是個隨時可能送命的地方,隻要明白這些事理,誰會沒事幹專門去送死啊。不過既然現在我還能活著,就沒什麽可以抱怨的,而且現在把我派到這種天邊之處,我想我能做些事情,讓老百姓得到好一些的生活。在那種地方一待就是三個月,你說我能不多明白些事情嗎?”
“嗯,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她很躊躇地說。
“我完全同意我的夫人的看法。”我則很認真地說,因為我相信繼續說下去隻能是我發火,夫人勸慰,不如我自己跳出為好。
她笑了,我也笑了。畢竟隻要還能笑出來,那麽就有希望。不過我不知道我下一代的希望什麽時候可以開始有,似乎銀鈴和郭佩到目前為止都沒什麽動靜。
那夜我還問了不少關於蒼梧郡和交州的問題,顯然問她是絕對沒有任何錯誤的,而且還能確信得到我所需要的所有迴答,一邊問,一邊還可以幹些壞事,這可不是一般問問題的人所能得的享受。
最後我們探討了孝武皇帝的功過問題,雖然現在算在我的地界上,但我們還是很小心地把這種問題放在被窩裏偷偷談。起因就是因為交州大部分地名都是孝武先帝時置的,從好的一方麵將無論如何,最終有一個事情是我們無法否認的,即便他如何“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在他之前,我華夏從未能主動攻擊塞外的遊牧民族,隻能依托長城進行防守,而自他以後塞外胡人再不敢小覷我大漢,再不是那種,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了。郭佩給的一個比方很是恰當,一頭不能抵抗外敵的羊,任其多肥壯,也隻是吸引狼群的誘惑而以;若有了能頂出去的角,雖然依然不能完全保證其安全,但已經能讓這些狼群有所顧忌。而從壞的一方麵講,無論他如何“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他這幾十年把老百姓的日子給坑苦了,還是郭佩熟,說哪年哪年武帝加了口賦,哪年因故橫斂田賦,哪年因戰事而複加徭役,致使民力凋敝,而至後世宣帝、元帝,漸趨衰落。而後外戚宦官逐漸勢大,我前漢大統終為王莽之新所代。不過說到最後,想要蓋棺定論時,還是不得不承認,孝武皇帝對我華夏宗裔還是有莫大的功勞的,若無他,真不知今日我和外胡分疆何處。
關於這次老師給我派的人,郭佩還和我說了一些當初我沒有想到的事情,但是現在我已經能很快想通了。我終於明白當年楊哥他們為什麽關於我帶來的人和我說那樣的話了。起因卻是因為郭佩常和各家的大媽們在一起說話,從那些碎嘴的大嬸們那裏還是能得出一些東西的,顯然郭佩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我覺得挽救她免入泥潭似乎比後麵的問題更嚴重。不過先讓我們迴到這個話題上:顯然我到處拉人,而且有些過於輕率地提拔人就不是很得兄弟們的歡心,他們不得不和一些我所提拔的人共事,甚而競爭;最後形成一種明裏相安無事,暗地偷偷較勁的情況,最後似乎倒使我所舉薦提拔的人逐漸形成了以我自己作為幌子和凝聚力的一個朋黨,應該說這個名詞不太好,畢竟黨者,尚黑也(黨);不過再想想與自己有莫大關係的黨錮,看來現在說黨也算是個好詞。廢話少說,再迴到這個事情上,我想老師也是看到這個方麵的問題,所以,把我拔舉的都如此慷慨地還給了我的原因。
再後麵我們就談遠了,畢竟郭佩忽然想起來一條:太史公說匈奴為夏桀後人。那麽最後說起來,這場紛爭似乎還是我們華夏之族內之爭。而一說到族內之爭,便不免談到或許幾年內天下便又有這樣的內爭情況發生,就不知道那以後天下會怎樣了。不論誰鬧起來,實力還是用來說話的,我們四個輔政卿中間,我一定是算作最沒有實力的那一個,一旦出事,或許因地利我還能自保,而天下之事還必須得父親、師父他們為之支柱;這除我這另外三個人中唯一令我有些不安的人便是孟德兄,原因就是許子將說的“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這截然相反的話。必須說,這句話的不確定性,讓我很難完全放心。如果我還在京城,我不會有這般擔心,在那裏,我必然是這三位輔政卿中無法替代的紐帶,但是現在,我不再是了,我很難了解以後在輔政卿中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孟德兄最終會走向哪一麵,我不知道,而這正是我最緊張的。
第二日我非常困倦,昨日談久了,今日還不得不起早些,這就是身上擔了大事的壞處。我讓大軍先行,自己則一身便服,入謝沐以探查,隨便帶了幾個兄弟,瞎轉了幾遍城市,隨意找了幾個老百姓,胡亂謅了幾通廢話,倒還正經問出了幾個正經問題,但知道這幾個答案,就隻能發幾聲感歎。
如果說婁列和謝沐還讓我感到驚訝的話,這下麵一路的官吏則已經讓我感覺非常正常。這是我剛剛了解的,蒼梧兩萬餘戶,十萬餘口,在南陽這是一個縣的人數,但是它有官辦的學堂,每個城內的都有,而且政理修明,民皆知其法;雖然稱交州夷亂,這裏卻相對安穩,隻是這裏的山頭上都保不齊有些打扮怪異的人走動,但一路卻沒再出什麽事情。
下麵所有的縣城所在都靠著封水,這裏山不高,卻怪石嶙峋,近臨著水,水不深,卻激流湍急,蜿蜒繞山;逆流需一眾壯漢拉纖方能使一葉扁舟溯流而上;順流則需以舵在前掌方向,而且還需經驗老到的船夫執掌才行,船行於岸邊山石之間,忽隱忽現,時而飛聳浪尖,時而深墜幽穀,水數沒其舟,其險遠非我所能盡述。
我還記得我們一日紮營屯於水邊,眾人去觀水景,看完這般景象,無一人願乘船以下直到廣信。隻談談這裏景致之美,其勢之險,卻聽韓暹提到始安(今桂林)南邊之景猶如仙境,有山若仙人之指,有水如仙女之帶,幾個同行地也點頭稱是。我聽到這些,卻又需看了看四周,還是隻看到這裏之險,再看才能看出其美來,心中暗想莫非心中職責過於沉重,而忘卻眼前美麗之處,隨即帶上笑,去欣賞這南邊的風貌,腦中總是閃過對岸而過的纖夫。
迴去時,縱使他們都很小心了,鄧茂的腳還是被石頭硌傷了,就在幾個黃巾兄弟互相幫看著的時候,一個為他們所認識的一個一直赤足的女人從他們身邊飛奔而過,這種景象當真有趣。結果這幫北方大漢就開始考慮南蠻夷的女人的腳可不可以用來砸碎石頭了,並聯係到了鐵匠的錘子,結果劍鋒那日不在,結果這裏沒有鐵匠,所以他們也沒有討論出比較專業一些的結果。
過了幾日,一路過了馮乘、富川、臨賀、封陽,一直到達封水之盡頭,注入臨水(今珠江),到了這裏水勢則豁然開朗起來。這一路城市盡皆檢閱,蒼梧郡除了城裏漢人少些,山上蠻夷多些,正經田地少些,奇花異果多些外;大體情況和中原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的。這裏似乎一切平靜不得不說這裏的官吏還算不錯,有一些人還是有不錯的治理能力的。秦直道走完,到臨賀,下麵還有我大漢的官道。這條官道一直接在上麵秦道上叫做嶠道,必須承認比秦人差了不少,雖然現在看著走著差不了多少,可人家的已經留下來四百年,咱們真的不好意思說什麽。
蒼梧郡的治所廣信還在臨水的上遊一些,在離水注入臨水的交會上,也已經沒有多少路了。我覺得蒼梧不錯,就打算把廣信當作我越的都城。而不是最初父親推薦的番禺,現在的交州治所。暫時還沒有什麽人來迎接我們,我也沒有指望有人來迎接我,尤其是執刀仗槍,張弓搭箭的那種,看到城牆時便紮下營,眼看天色尚早,我便帶著幾位隨行將官著些隨從兵士拍馬而去。
城門肅穆,一官員狀的人素服跪拜城門之前。瞧著旁邊軍卒相對排開的架勢,。我自一馬當先趕在前麵;經過最近夫人的各種教誨和邸報的灌輸,當我一下馬站定之時,便很是熟悉般對前麵的人直問其名道:“且問這位先生可是蒼梧太守徐征大人?”(史實中人,見於《廣西通誌》,作者注)
“罪臣正是。”他頭也不抬,還稍微低了一些。
“汝何罪之有啊?”我口氣應該算很和氣,不過心裏在嘀咕,也不知道這勞什子出的什麽花樣。
“前越侯身歿,臣有勸諫不力之罪,以至前越侯身死蒼梧。”這事我知道個大概,也是這些皇室宗親中間有這般沒出息的,什麽事不管,就喜歡遊山玩水,想來老小子定是在河南尹裏玩膩得不行,一來聽說荔浦之北,離水之上景色絕美,難以描畫,於是這幹王公大臣們便憋不住了,一起集體出去遊玩,一起泛舟江上,一起遭遇劫道的,還趕上一幫草包沒一個有辦法的,於是一起被宰了,鬧得現在連屍首都找不到。說不定喂魚了,不過我認為自己的想像力很有問題;並立刻深刻反省並開始擴展開聯想,最終我覺得有這樣幾種可能性,第一,他沒被殺,或許被一個如弓乙女般的悍蠻女搶走了做了壓寨老公,或者忘記了自己姓什麽,呆在一個蠻夷人的寨子裏流著口水歪著頭;第二,他也可能半死不活,有可能被人當豬養了起來,或者當狗養了起來,兩者的差別很大,決定了誰在圈內誰在圈外;第三,他死了,如果排除喂魚的可能性,也可能用來埋土裏施肥,那麽他對這個天下也算有些貢獻了。
“君尋思著能做得了越侯的主麽?”
“臣不敢。”
“那你有什麽罪?起來吧,我的事情多者呢。”我直接去攙他,還牽著他的手與他大談蒼梧的情況,而這些都不是本來知曉的,但現在,我連他的上任上上任都清楚(應該是甘定,張叔,作者注);這不能不說是我的她的功勞。他能做了近二十多年的太守,官齡比我的歲數都長一些,必然是說明他是個“能幹”的太守,想想這麽多年,朝中三公都任免了好多撥了,他還在作著兩千石俸祿的太守,在這天邊的嶺南一隅,卻一直相安無事,實際上他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我與他的話很政治,但我已經說得很順溜了;我竟想起周倉曾說的那種感受,第一次有些難受,後來就麻木了,最終就習慣了,現在感覺自己就是這個感覺,不過,那種很類似的參比是殺人。
下麵幾日的事情倒挺簡單,向各地派發命令,命各郡的官長把各地的情況完完本本報上來,我自己也派了人去查看。我還派了人往東去南海郡接應我認為應該快到的銀鈴。
而我還要草擬了一個官職掌管之冊表,將手下的這些人該幹什麽,都給定了下來。卻說那日正寫到一半,正寫水軍時,忽然想到:銀鈴不會走海路吧,可不要碰到大風浪。就在這事,忽然感覺從堂門口吹進來的風,起風了,東南風,從南海郡吹過來的!
而且,它還越來越強勁!一個時辰後,一場大暴雨不期而至。
我很擔心銀鈴。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天變》
第二卷天邊
第一百三十九章蒼梧郡
隨著臨近士兵的驚唿,隊伍立刻開始騷亂了,所幸沒有混亂。
忍痛咬牙,我立刻撥馬轉身,麵對來箭方向,旋即有兵士將一麵盾遞給我。我笑笑,表示不需要。其實是因為右背中著箭,右臂自覺舉不起來,而左手還要提天狼。
同時我已經能看見,原本身後不遠的破六韓烈牙已經飛快地引弓即發,幾箭射迴,使得那邊立刻沒了下文。
“三哥,追不追?”破六韓烈牙一邊張弓警戒山嶺之上,一邊縱馬貼近我問道。
我天狼一指,看著南嶺的略帶紅色的土坡,咬著牙道:“帶些弓馬嫻熟地去看看,但別追遠了,能抓一個活的就迴來了,抓不了,搜索一番,殺兩個這種刺客殺殺他們的銳氣也行。”我咬牙切齒不是因為生氣,而是因為箭紮得有些疼。
旋即,一陣蹄急塵起,幾騎從眼前直奔上山去了。
隨即周圍的將官也靠攏過來,我心中煩躁,口中卻還平靜:“我沒事,你們各自迴去,小心戒備,多派些人上山巡查;孫玉海,你帶些人跟著破六韓將軍,為他背後做些掩護。”
為了讓他們能放心迴去,我很是輕描淡寫地拽掉了背後的箭,當然實際情況隻有我知道。幸好甲好,箭也隻插進去一些,但還是出血了。華容倒真是他父親的兒子,這話顯得很是廢話,但他隨手便能從懷裏便掏出個東西就給我灑在我的後麵甲上的傷口,這份駕輕就熟地處置,自有他父親的傳承。還還用手指插進盔甲上的窟窿給我稍微抹開了一下,藥有些醃人,我右肩雖然打了哆嗦,但整個表情,加上身體倒還堅持著顯得輕鬆。惹得他們有拍馬屁嫌疑地讚了幾聲,便告辭各自前後離去了。
不過我也有些擔心,我是三軍統帥,我大漢天下一國的諸侯,我若不幸,絕計不算是什麽好事,尤其對我來說。所以,招了些馬上持刀盾的騎兵與我前後護衛,還派了一些人也上山隨意探查,二人一組,即去即迴。以免他們再次來襲,董卓或者他的手下人看來已經知道我要來,而且已經打算殺掉我了,否則單是武陵蠻誰和我有這般的大仇,非得在萬軍叢中狙殺我。
張儉坐著馬車本在前麵,這會兒聽到這個變故,還專門下了馬車在路邊等到了我的到來。倒逼得我必須趕緊下馬來見這位大叔,還發覺右臂果然不是很聽使喚,下馬還惹得我齜牙咧嘴的。
“張儉叔父,有何見教?”我堅持非常恭謹地拱手相讓。
“越侯哪裏受傷了?”他倒有些奇了。
“稟叔父,右臂後麵的背胛。”我如實相告。
“不疼麽?”
“還好,小皮肉傷而已。”
這位大叔總算放心了,不過沒想到,他的話題才開始:“越侯初為一地之君,卻不置直屬守護之士,恐是不該,吾認為時逢交州大亂,故越侯已遭亂人偷襲而歿,今君怎可不防……”
我覺得年輕人決計沒這麽多話,一見麵幾句了事;決不致如張叔叔這般,不過如果一旦臨敵,讓張叔臨陣說敵,敵人如果有耐心聽,怕得帶來床榻被裹準備午睡一番為好,這倒是一個戲弄彬彬有禮的對手的不錯主意,但我很怕對方最終還是會一憋氣而不惜一切地衝過來宰了他。
最後,我請他上旁邊一輛原本載糧食,過了今早就變成空車,到了出發又載著各種雜物的一輛馬車,與我騎馬一同前行,張儉也不推辭,上了車,坐著竟和我繼續說,不過實在沒辦法,我便聽了。不過拋卻前麵說我這個不該,那個不該,後麵有些如何構築自己的小朝廷的還是有些幫助的。我問他,交州有什麽名人,他說,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剛開始談到,“陳氏三傑,皆蒼梧人。”這句時,烈牙就迴來了,帶著笑臉的他馬前還擔著一個似乎已經暈過去的活口,就看他的身上樣式,就知道該找誰來:“請弓乙女將軍來。”
這個俘虜作個武陵蠻狀,當然也可能就是個武陵蠻,反正黑黝黝地挺壯碩。我尋思著他們的話和裏人應該差不了太多。但是場麵上卻是這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互相嘰裏呱啦,加淒厲嚓啦地根本聽不懂,而最後他們也搖頭了,顯然他們也不懂。最後我一個手勢,你走吧,放了他。四有些意見,我則說你有功,但是今兒這人還是放了好,四才作罷。心中其實在想,武陵蠻這迴對我會持的態度會否轉變;又進一步的想,西涼人知道事情後的表現。總之,我認為還是讓我的南蠻王兄弟和巴侯去對付武陵蠻,我則最好懷柔以避身事外,如今南部局勢不能明朗,各種小道消息都有,這就夠讓我煩心的了。
我又琢磨了那支射我的箭,箭極其鋒利,其杆筆直不稍曲,尾翎對稱整齊,絕對是上上品之箭。而即便不考慮現在它的形象,光說它是能在一百步外紮穿靈犀鎧的箭,我也相信不是武陵蠻能有的工匠水準。要不然,不用政哥還要替嫂子專門打了兵器。而且就幾個人隻為來行刺我,這也不會是武陵蠻會自己想起來幹的事情。(不要以為我在嘲笑武陵蠻,其實這支少數民族在曆史上還是厲害的,而且最後也他們主要融進了漢族,而不是其他少數民族,作者注,不過也有些可能融入哈尼或者壯族等)
早上出發,晚上就越過這段南嶺。不能把這個完全歸功於軍隊,更沒有我什麽事情,而是因為腳下這條路確實太好了。
“幾乎是直的啊!”在出山的那一刻,我望著背後宛若一把巨斧劈開的一樣的山嶺上幾乎平直的一條路,有些被震撼了:“而且已經四百年了,這真是人能幹出來的麽?”
這就是秦的“新道”。(現今部分還能使用,通常稱為臨賀古道,作者注)相較而言,我已經記不得我們今日過的這段嶺叫什麽名字了。(都龐嶺,作者注)隻知道,我們還沒有走完,下麵也還有,我已經可以在月光下看到那條穿山越嶺的泛著白光的直帶子了。
我們第一個落腳的地方是謝沐關,這裏是蒼梧郡中扼守嶺南往北的第一道門戶,斥候的報告說相對來其南有些縣,這裏人煙算稠密些的,據說往來各種商賈的賦收便是個大數目。
關上守將算得上非常恪盡職守,驗完我身份才在我經過關下對我微微行禮,臉色不稍變,我停下問他的名字,還讓人記下了,以後查查他的情況,如果真的不錯,可以擢升。關的後麵就可以看見月下的謝沐城(今日湖南江永上甘棠村,作者注)。孝武皇帝元鼎初年設的,孝武皇帝那時決定叫這個名字隻是因為這裏是一條叫謝水和另一條沐水之河的匯合之處,和一個姓謝叫沐的人沒什麽關係,而偏巧,有這個名字的人就是那個關隘守將,所以我經過時,對他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名字起得好。”
這兩條河也正好替這座城當了護城河。不過兩條河看來都不是什麽大河,合在一起流經我們腳下時也不過三丈多寬,比靈渠寬不了多少,城牆看著也不高。
老師教導:切忌不能擾民。而且實際上這般小城也屯不下這近兩萬軍隊,所以最終大軍離城五裏紮寨,一番安頓之時,便已著人去請這個縣的縣官過來。
這個縣官來的時候倒是有些意思,當時我還在和大家一起聽破六韓烈牙描述當時追捕武陵蠻的情況。大家還提出要有類似衛尉,羽林郎的官兵;或者稱為貼身護衛的勇士;或者稱為扛刀子的不怕死的貨。一聽這番就知道我手下這幫未來的大臣官員中間,真的什麽樣的人都有了。不過,既然張儉不介意,宋玉東、田緘不在乎,其他人更是毫不在意,我便也無所謂了。連弓乙女也總是笑,我問她能聽懂多少,她不迴答我,還是笑,我也隻好繼續笑了,我注意了她身後架著的兵器,一把長杆的大刀,不過刀刃是四方的,不是和我們漢人大刀那樣的圓弧的。然後我們大家就聽到至少兩頭牛交相輝映的哞哞嗷嗷的叫聲了。
“噢,剛到交州,弟兄們已經開始開耕新田了?”我不明所以,但還是說一個完全的笑話,畢竟我手下的兵大多是北方的農戶。
大家笑歸笑,還是有人出去查看。但波才沒有笑,他一直在聽,忽然他很認真地說了一句:“死(是)去死(勢)的牛。”
大家忽然啞口無言,還是高升想了一會兒,說了一句:“波大哥,你是不是指去了那活兒的牛?”
波才點頭,這下,大家更是笑得歡了,還是小南最歡快,跳了起來,捂著胸口,笑喘著氣,勉強問道:“哈……波……波……波……大哥,你……你……怎麽……知道的?”
波才也不迴答,忽然用手攏嘴,緊接著一聲響徹全營氣吞山河的雄牛之吼便震得整個大帳幾近翻飛走一般:“哞哞……嗷……嗷……嗷……嗷!”然後他不顧大家全靜下來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他,而很真摯誠懇地對劉小南這般說道:“沒去的,死則宗僧(是這種聲)。”
帳內一時出奇靜穆。忽然,所有人全部不能自已地掙脫開自己的位置;或前仰,或後合,笑聲早如破堤之巨洪之水,從各個地方崩潰一發而洶湧不可收拾;連我也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以拳猛捶桌子,若非肺膈結實,幾近斷氣,隻是身後甲胄磨礪傷口,有些痛覺,倒還能扼住些笑意。而在座則沒有這份壓製了,除了幾位勉力保持自己讀書人形象外,大多沒了什麽雅觀的形象,連弓乙女也叉著腰露出一嘴的牙齒,非常整齊,不過稍有些黑,似乎發現我在看她,竟有些不好意思的捂嘴;而小南幾乎隻能用蹦蹦跳跳來宣泄自己的心情,中間唯獨波才很平靜地看大家,不過仔細看著能注意到那一臉大胡子下一絲和藹的微笑。
而鄂煥顯然錯過了這場好戲,當他滿臉愕然麵對帳內橫七豎八的一片時,他隻能非常遲疑地告訴我們:“謝沐縣的縣丞來了。”
“好了好了,給我正經點。”他人還算給我麵子,老四則稍微有恃無恐一些,也該他挨揍,他靠我還最近,所以,我一向自詡為六尺半的腿就派上用場了,果然,此人立刻老實很多。
這位要麽是個徹徹底底的清官,要麽就是一個奸詐至極的惡徒,外套的官服雖然已經很舊,還算幹淨整齊,但內裏的襯衣在領口卻有個不太合入眼的補丁。本看不見,但他一到帳門口便叩拜行禮,待詔帳門口。
“這位大人……就是本地縣丞?”我一邊上下打量,一邊問他。
“稟越侯,小臣謝沐縣丞婁列。”他再一行禮。
“噢,好,起身吧。嗯……你先等我一下,哎,四,婁列這名字怎麽聽著這麽耳熟?”我把我的臉轉向老四,總覺得和他有些關係,而這個家夥已經在偷笑,不過還是和我咬了耳朵還低聲道:“三哥,你忘啦,在北麵我們碰見過,就是救土荊烈那時我說過,這音是烏桓語大狗的意思。”
“噢,你瞧我這記性,啊呀,是有陣子沒見踏劣和小芹了。我倒忘了。”我對他小聲說道:“也好,這裏難免戰事,他有養父遺命,老師沒讓他跟我們來也是對的。”
“啊,對不住婁大人了,你的名字像……我一個朋友的大哥……呃……你是漢人吧?”我又轉過來對他,卻注意到他身旁側坐著的閻柔也帶著一絲微笑,確信這個婁列著實不是烏桓語中什麽好東西,這才繼續說道:“你是北地的口音,還有些像我們荊州的。”
“迴報越侯,在下本就是荊州長沙人。”他畢恭畢敬地說,相對於我這批屬下,這很難得,像我手底下這些人能這般的規矩點說話的不超過五個。
“噢,是荊州老鄉!”我笑了,“好啊,一到交州就碰上老鄉,好事,好兆頭!”
他沒說話,我也頓了頓,開始發問:“謝沐多少戶,多少口?”
“稟越侯,剛剛統計報上去了,當時城內有案可稽的是兩千二百一十七戶,一萬零七口。(最初中國人不管加零的,所以應該叫一萬七口,本書為了大家看得方便,一律都加了。作者補注)鄉裏還有三百二十一戶,兩千零四十二口。但近日又有十一戶,六十四人從本郡南部遷來入藉,加之城內又添了四口,三男一女,鄉裏尚未有報,故而暫……”
“嗯,你做得很好!”我趕緊打斷他,這人顯然工作很是認真,就是感覺很可能有些囉嗦。
“謝沐竟有這麽多人?可鄉裏人口卻又怎麽這麽少?”這個地方我是有些奇怪的,因為我遠遠看,謝沐就像個有城牆的小村子般卻沒想有這麽多人,但是一般鄉下的人會比城裏人多,有的地方還多很多,這裏倒是怪這就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稟越侯,蒼梧之北,謝沐一直人多,其南幾縣如富川,臨賀,封陽,雖臨大川曰封水(今賀江,作者注),然封水之畔多山石嶙峋險峻,水亦奔騰湍急,水路交通皆不便,故而民居偏少。而此地稍平,其水且緩,水陸皆暢,又有謝沐之關,荊交往來頻繁,故而興盛。而這裏鄉裏多在山中,隻這處平整,山裏往來不便,有些人為逃賦稅,幹脆隱匿於山中而不登戶藉,登的都是需要我們的軍隊去保護的人,大多住在與……武……這樣的異族……靠近的地方……人自然不會很多,怕被……”到最後越來越吞吐,說到這裏,他竟不自覺地看向弓乙女,顯然這位女將官模樣的人和他心目中的武陵蠻很是相近,而且他似乎才發現,所以顯然他有些緊張。弓乙女倒是麵部表情沒什麽變化,我懷疑她一點都聽不懂這位縣丞在說什麽。
“噢,這位弓乙女將軍是交州的裏人,本在荊州供事,這迴我帶她迴鄉效命的。”我笑了,趕緊替他打消憂慮。
“早聽說荊州老家現在多用女官,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他也點頭,有些放心了下來。
“那有什麽,女子中也不乏知書達理,博通經史,賢良方正之人,我以後也要用。況今天下男一女三,交州男女之比要好一些吧?”
“稟越侯,交州其他地方卑職也不詳,隻謝沐則男七女十,女子稍眾。雖未逢戰亂,然南地濕瘴,少男多夭。”這個我聽說過,我還在猶豫以後小孔明接不接過來。
後來談到帶他來的家夥,他果然很驚訝我都能知道那是去了勢的牛,周圍自然笑聲立起。問他何故不用馬,他說此為嶺南,馬匹遠較中原為少,而且所有的馬匹都歸都尉管理,以便禦寇,他便買了些騸牛作了腳力。
這個人無論如何是個管事的人,還給我呈上謝沐官倉的各種點算牘藉,稍一翻看,果然明細而工整。所以又說了一陣,我一指宋玉東,讓他記下這個人,以後備查。這個人原是縣丞的主簿,縣令害癤子,瘡破風而死,原來的縣丞被在廣信的太守招走,讓他遷了縣丞。而那個謝沐原是叫謝木,後來大夥都寫公文怕是習慣了,寫他時都作謝沐,最終他也幹脆順著這幹錯事改了名字叫做謝沐了。謝沐是謝沐的縣尉,這話聽著很是有趣,若是有個縣就叫縣尉縣,而且縣尉縣的縣尉還叫縣尉,這念起來還會更有趣些。這城裏的百姓大多是種田的,田地則在城外,這種方式大多是因為旁邊有盜匪夷寇所致。
這是老師曾經說的。他說很多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事情必然有其內部聯係,若一縣,城不高,池不深,城內百姓眾,而四方百姓亦眾者,此地則多半農工商者兼備,可縱而無憂;若城不高,池不深,城內百姓寡,而四方鄉裏眾,則多主商賈百工不興,而農尚可自給。其下情況多了,謝沐的情況便可以合上其中一種類型。我還記得那是一堂難得我沒有睡著的課,關鍵是因為那天子淵生病告假,前麵沒有遮蔽的靠山,所以隻能強打精神清醒聽課。
最後嘉許幾句,讓他趕緊迴去休息,他出去沒多久,遠處又傳來一聲牛叫,大帳內又是一通笑聲。
“好,大夥還有事麽?”我看著笑意不絕的大家,“沒事便散了吧,早些歇息,明兒還趕路呢。”
最後隻張儉留下來和我說了些話,其他人與我行禮唱喏便都去了。
我迴到自己的帳裏,她還在等我。原本似乎在看著書簡,但一看到我便立刻放下手中牘冊著急地問我:“今早夫君受傷了?在哪裏?”
“你知道了?”我有些感動,我太對不起她,而她對我則太好了。
“如何能不知,隻因妾身在隊伍後麵車中,不好妄動,以亂軍心。而且的腿腳不便,怕會給大軍添麻煩……”她的眼神已經在我的上下打量,卻找不到我身上的傷口所在。
“幫我卸甲吧,到時候你就看見了。”我忽然搶上前去,抱住依舊癱坐地她,親了她一口,“夫人在後穩定軍心,當屬大功一件。”
我趴在行軍的榻上,被褥中她的手在我背後婆娑,快要觸及那個傷口時便輕巧地躲開了,卻還在不斷地問我,現在還疼否。
“沒事,甲胄堅實,隻破得些許皮肉。”我笑著,雖然看不見她,但根本不需要看見她,我也能準確地摟住她的纖腰。聽她的喘聲明顯大了起來,我先檢討自己的錯失:“我知道我有些疏忽了,夫人見諒。”
“其實夫君還是比以前……了很多。”她似乎很難找到這個形容的詞語:“當時,你們聲音很大,我在旁邊帳內也能聽見,原本以為你會立刻提拔這個縣的縣丞呢。”
“有些事情並非眼睛上看得便是對的,即便對的也不一定立刻褒許讚揚為佳,哪怕褒許讚揚也未必是真心的,即便真心有時還得換個特殊方法去做事。”我平靜地說出這話,似乎習以為常。
“夫君真是變了很多。”郭佩輕聲說,不知是高興還是悲哀,我也一樣。
“不變能行嗎?”我歎了口氣:“在洛陽辦事,沒幾件事情能辦成的,複雜的事一帶而過,簡單的事卻要議上幾日。隻因複雜事就複雜在其背後勢力複雜糾纏,不得不放過;說簡單卻有還得幹係很多家利益,大家總得去爭爭;所以官場上永遠沒有小事。看過這麽多事,自己也經曆了一些,我越來越覺得,我大漢能穩固到現在的基礎不會在那裏,倒很可能是像婁列、謝沐這樣的最地方的得力而忠於職守官吏的支撐。就說我這個司隸校尉,輔政卿,算是很大的官了。嗯,那時你沒來,不知道當時情況,當時皇上給我法律典籍,讓我按律糾察洛陽,因為我這麽糟的記性,我還專門花了好幾天熟記,因為我就想好好管管,煞煞這幫權貴的壞毛病。可就說才出來好好查一下,就發現各個王公貴族諸侯大臣們的乘輿,竟大多和皇上是一個規格,或者往上跳了幾階,這按律基本是得交廷尉去審問嚴辦的,可我查到了,扣了,情況遞上去了,可正午到老爹那裏吃飯,一問一匯報所有的人,老爹悶頭一想,就丟一句:‘這事不要管了,稍微訓一下都放了。’便沒了,下午我去放了人。以後也沒了什麽後續文章。我手中拿得是我大漢的法典唉,可是輪到這幫人便沒了辦法。這是什麽道理?最後我也算了,反正大計老師他們定,再討點皇上喜好,然後讓各方至少沒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這方針才能大概定下來了,既然這樣,我還操心勞碌個什麽。我忽然能明白為何天下會有如此多隱士。朝廷裏就像一群蛇絞殺在一起,今兒我和誰絞死別人,明兒就可能會別的蛇一起來絞死你,總之,那是個隨時可能送命的地方,隻要明白這些事理,誰會沒事幹專門去送死啊。不過既然現在我還能活著,就沒什麽可以抱怨的,而且現在把我派到這種天邊之處,我想我能做些事情,讓老百姓得到好一些的生活。在那種地方一待就是三個月,你說我能不多明白些事情嗎?”
“嗯,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她很躊躇地說。
“我完全同意我的夫人的看法。”我則很認真地說,因為我相信繼續說下去隻能是我發火,夫人勸慰,不如我自己跳出為好。
她笑了,我也笑了。畢竟隻要還能笑出來,那麽就有希望。不過我不知道我下一代的希望什麽時候可以開始有,似乎銀鈴和郭佩到目前為止都沒什麽動靜。
那夜我還問了不少關於蒼梧郡和交州的問題,顯然問她是絕對沒有任何錯誤的,而且還能確信得到我所需要的所有迴答,一邊問,一邊還可以幹些壞事,這可不是一般問問題的人所能得的享受。
最後我們探討了孝武皇帝的功過問題,雖然現在算在我的地界上,但我們還是很小心地把這種問題放在被窩裏偷偷談。起因就是因為交州大部分地名都是孝武先帝時置的,從好的一方麵將無論如何,最終有一個事情是我們無法否認的,即便他如何“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在他之前,我華夏從未能主動攻擊塞外的遊牧民族,隻能依托長城進行防守,而自他以後塞外胡人再不敢小覷我大漢,再不是那種,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了。郭佩給的一個比方很是恰當,一頭不能抵抗外敵的羊,任其多肥壯,也隻是吸引狼群的誘惑而以;若有了能頂出去的角,雖然依然不能完全保證其安全,但已經能讓這些狼群有所顧忌。而從壞的一方麵講,無論他如何“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他這幾十年把老百姓的日子給坑苦了,還是郭佩熟,說哪年哪年武帝加了口賦,哪年因故橫斂田賦,哪年因戰事而複加徭役,致使民力凋敝,而至後世宣帝、元帝,漸趨衰落。而後外戚宦官逐漸勢大,我前漢大統終為王莽之新所代。不過說到最後,想要蓋棺定論時,還是不得不承認,孝武皇帝對我華夏宗裔還是有莫大的功勞的,若無他,真不知今日我和外胡分疆何處。
關於這次老師給我派的人,郭佩還和我說了一些當初我沒有想到的事情,但是現在我已經能很快想通了。我終於明白當年楊哥他們為什麽關於我帶來的人和我說那樣的話了。起因卻是因為郭佩常和各家的大媽們在一起說話,從那些碎嘴的大嬸們那裏還是能得出一些東西的,顯然郭佩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我覺得挽救她免入泥潭似乎比後麵的問題更嚴重。不過先讓我們迴到這個話題上:顯然我到處拉人,而且有些過於輕率地提拔人就不是很得兄弟們的歡心,他們不得不和一些我所提拔的人共事,甚而競爭;最後形成一種明裏相安無事,暗地偷偷較勁的情況,最後似乎倒使我所舉薦提拔的人逐漸形成了以我自己作為幌子和凝聚力的一個朋黨,應該說這個名詞不太好,畢竟黨者,尚黑也(黨);不過再想想與自己有莫大關係的黨錮,看來現在說黨也算是個好詞。廢話少說,再迴到這個事情上,我想老師也是看到這個方麵的問題,所以,把我拔舉的都如此慷慨地還給了我的原因。
再後麵我們就談遠了,畢竟郭佩忽然想起來一條:太史公說匈奴為夏桀後人。那麽最後說起來,這場紛爭似乎還是我們華夏之族內之爭。而一說到族內之爭,便不免談到或許幾年內天下便又有這樣的內爭情況發生,就不知道那以後天下會怎樣了。不論誰鬧起來,實力還是用來說話的,我們四個輔政卿中間,我一定是算作最沒有實力的那一個,一旦出事,或許因地利我還能自保,而天下之事還必須得父親、師父他們為之支柱;這除我這另外三個人中唯一令我有些不安的人便是孟德兄,原因就是許子將說的“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這截然相反的話。必須說,這句話的不確定性,讓我很難完全放心。如果我還在京城,我不會有這般擔心,在那裏,我必然是這三位輔政卿中無法替代的紐帶,但是現在,我不再是了,我很難了解以後在輔政卿中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孟德兄最終會走向哪一麵,我不知道,而這正是我最緊張的。
第二日我非常困倦,昨日談久了,今日還不得不起早些,這就是身上擔了大事的壞處。我讓大軍先行,自己則一身便服,入謝沐以探查,隨便帶了幾個兄弟,瞎轉了幾遍城市,隨意找了幾個老百姓,胡亂謅了幾通廢話,倒還正經問出了幾個正經問題,但知道這幾個答案,就隻能發幾聲感歎。
如果說婁列和謝沐還讓我感到驚訝的話,這下麵一路的官吏則已經讓我感覺非常正常。這是我剛剛了解的,蒼梧兩萬餘戶,十萬餘口,在南陽這是一個縣的人數,但是它有官辦的學堂,每個城內的都有,而且政理修明,民皆知其法;雖然稱交州夷亂,這裏卻相對安穩,隻是這裏的山頭上都保不齊有些打扮怪異的人走動,但一路卻沒再出什麽事情。
下麵所有的縣城所在都靠著封水,這裏山不高,卻怪石嶙峋,近臨著水,水不深,卻激流湍急,蜿蜒繞山;逆流需一眾壯漢拉纖方能使一葉扁舟溯流而上;順流則需以舵在前掌方向,而且還需經驗老到的船夫執掌才行,船行於岸邊山石之間,忽隱忽現,時而飛聳浪尖,時而深墜幽穀,水數沒其舟,其險遠非我所能盡述。
我還記得我們一日紮營屯於水邊,眾人去觀水景,看完這般景象,無一人願乘船以下直到廣信。隻談談這裏景致之美,其勢之險,卻聽韓暹提到始安(今桂林)南邊之景猶如仙境,有山若仙人之指,有水如仙女之帶,幾個同行地也點頭稱是。我聽到這些,卻又需看了看四周,還是隻看到這裏之險,再看才能看出其美來,心中暗想莫非心中職責過於沉重,而忘卻眼前美麗之處,隨即帶上笑,去欣賞這南邊的風貌,腦中總是閃過對岸而過的纖夫。
迴去時,縱使他們都很小心了,鄧茂的腳還是被石頭硌傷了,就在幾個黃巾兄弟互相幫看著的時候,一個為他們所認識的一個一直赤足的女人從他們身邊飛奔而過,這種景象當真有趣。結果這幫北方大漢就開始考慮南蠻夷的女人的腳可不可以用來砸碎石頭了,並聯係到了鐵匠的錘子,結果劍鋒那日不在,結果這裏沒有鐵匠,所以他們也沒有討論出比較專業一些的結果。
過了幾日,一路過了馮乘、富川、臨賀、封陽,一直到達封水之盡頭,注入臨水(今珠江),到了這裏水勢則豁然開朗起來。這一路城市盡皆檢閱,蒼梧郡除了城裏漢人少些,山上蠻夷多些,正經田地少些,奇花異果多些外;大體情況和中原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的。這裏似乎一切平靜不得不說這裏的官吏還算不錯,有一些人還是有不錯的治理能力的。秦直道走完,到臨賀,下麵還有我大漢的官道。這條官道一直接在上麵秦道上叫做嶠道,必須承認比秦人差了不少,雖然現在看著走著差不了多少,可人家的已經留下來四百年,咱們真的不好意思說什麽。
蒼梧郡的治所廣信還在臨水的上遊一些,在離水注入臨水的交會上,也已經沒有多少路了。我覺得蒼梧不錯,就打算把廣信當作我越的都城。而不是最初父親推薦的番禺,現在的交州治所。暫時還沒有什麽人來迎接我們,我也沒有指望有人來迎接我,尤其是執刀仗槍,張弓搭箭的那種,看到城牆時便紮下營,眼看天色尚早,我便帶著幾位隨行將官著些隨從兵士拍馬而去。
城門肅穆,一官員狀的人素服跪拜城門之前。瞧著旁邊軍卒相對排開的架勢,。我自一馬當先趕在前麵;經過最近夫人的各種教誨和邸報的灌輸,當我一下馬站定之時,便很是熟悉般對前麵的人直問其名道:“且問這位先生可是蒼梧太守徐征大人?”(史實中人,見於《廣西通誌》,作者注)
“罪臣正是。”他頭也不抬,還稍微低了一些。
“汝何罪之有啊?”我口氣應該算很和氣,不過心裏在嘀咕,也不知道這勞什子出的什麽花樣。
“前越侯身歿,臣有勸諫不力之罪,以至前越侯身死蒼梧。”這事我知道個大概,也是這些皇室宗親中間有這般沒出息的,什麽事不管,就喜歡遊山玩水,想來老小子定是在河南尹裏玩膩得不行,一來聽說荔浦之北,離水之上景色絕美,難以描畫,於是這幹王公大臣們便憋不住了,一起集體出去遊玩,一起泛舟江上,一起遭遇劫道的,還趕上一幫草包沒一個有辦法的,於是一起被宰了,鬧得現在連屍首都找不到。說不定喂魚了,不過我認為自己的想像力很有問題;並立刻深刻反省並開始擴展開聯想,最終我覺得有這樣幾種可能性,第一,他沒被殺,或許被一個如弓乙女般的悍蠻女搶走了做了壓寨老公,或者忘記了自己姓什麽,呆在一個蠻夷人的寨子裏流著口水歪著頭;第二,他也可能半死不活,有可能被人當豬養了起來,或者當狗養了起來,兩者的差別很大,決定了誰在圈內誰在圈外;第三,他死了,如果排除喂魚的可能性,也可能用來埋土裏施肥,那麽他對這個天下也算有些貢獻了。
“君尋思著能做得了越侯的主麽?”
“臣不敢。”
“那你有什麽罪?起來吧,我的事情多者呢。”我直接去攙他,還牽著他的手與他大談蒼梧的情況,而這些都不是本來知曉的,但現在,我連他的上任上上任都清楚(應該是甘定,張叔,作者注);這不能不說是我的她的功勞。他能做了近二十多年的太守,官齡比我的歲數都長一些,必然是說明他是個“能幹”的太守,想想這麽多年,朝中三公都任免了好多撥了,他還在作著兩千石俸祿的太守,在這天邊的嶺南一隅,卻一直相安無事,實際上他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我與他的話很政治,但我已經說得很順溜了;我竟想起周倉曾說的那種感受,第一次有些難受,後來就麻木了,最終就習慣了,現在感覺自己就是這個感覺,不過,那種很類似的參比是殺人。
下麵幾日的事情倒挺簡單,向各地派發命令,命各郡的官長把各地的情況完完本本報上來,我自己也派了人去查看。我還派了人往東去南海郡接應我認為應該快到的銀鈴。
而我還要草擬了一個官職掌管之冊表,將手下的這些人該幹什麽,都給定了下來。卻說那日正寫到一半,正寫水軍時,忽然想到:銀鈴不會走海路吧,可不要碰到大風浪。就在這事,忽然感覺從堂門口吹進來的風,起風了,東南風,從南海郡吹過來的!
而且,它還越來越強勁!一個時辰後,一場大暴雨不期而至。
我很擔心銀鈴。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