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兇器隱藏鋒銳炎黃分治巫妖
炎帝說道:“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事。妖族可奉軒轅氏為主,爾等暫時奉我為主,又有何不可?若非如此,我身為人主,又如何能助巫族?”
炎帝雖然說得有理,可是巫族自開天辟地出世以來,桀驁不馴,特立獨行,如今居然要居於人下,卻是異常難以接受。
大巫誇峨抗聲說道:“萬萬不可!想我巫族隻尊盤古,不拜神明,不曾居他族羽翼之下。巫族之主,皆是巫族強者。你身為人族,豈能為我巫族之主?”
炎帝笑道:“爾等豈不知乎?我雖生為人族,卻是長於巫族,曾黎之,為巫族收養,習練巫族神通,蚩尤亦為我之兄弟也!似此與巫族又有何差別?”
誇峨還待再言,旁邊刑天止住,向炎帝說道:“縱然你可算是巫族,然我巫族勇士,不逞口舌之能,隻論實力高下。你若能以巫族神通,將我等幾位大巫一一戰敗,我等便聽你之言,奉你為主!否則,縱是血撒洪荒,也是死得其所。我等便各安其命,不必多言。”
刑天既然是巫族主事者,經過風伯雨師勸解,想得比其他巫族要周全一些,要為巫族後路考慮。炎帝的提議,確實是巫族唯一的生路,他不能等閑視之,逞一時血氣之勇而壞了大事。
其實此時刑天能如此說,乃是心已經同意了炎帝的提議,隻是要給巫族一個理由和一個台階而已。他長期跟蚩尤身邊,豈能沒聽過烈山氏的巫族神通?何況如今諸位大巫個個戰得幾乎脫力,便是一起上,又哪裏能是炎帝對手?
炎帝聽了此言,微微一笑,說道:“如此甚好!隻是爾等如今剛經大戰,氣力正衰。我縱然將你們戰敗,亦不足以顯我之能。”竟將此事挑明,顯然並不想占這個便宜。
隻見炎帝說完,一拍後腦,現了一隻黑色大鼎,鼎藥香四溢,聞之神清氣爽,正是神農鼎。
炎帝不慌不忙,從鼎取出數粒靈丹,皆呈赭黃色,如同黃土,氣味卻是清無比,直入肺腑。炎帝將其分予各位大巫,說道:“此乃我精心煉製的靈丹,功效非凡,爾等先各自服下一顆,用功一個時辰,自能恢複精力,到時我們再逐一決出勝負,方可謂公平!”
眾大巫見炎帝如此光明磊落,果然有巫族風範,皆心有所動,便都取了靈丹,坦然服下,開始就地行功。
一個時辰之後,眾大巫都感到精神抖擻,神完氣足,居然恢複了全力,嘴上無言,心對炎帝的丹藥之道,亦是佩服不已。
於是炎帝將玄龍印、神農耒、神農鼎、赭鞭諸寶,都取出放置一旁,自將身一搖,現了巫族真身,人身牛,頭角崢嶸,以示不借法寶之能,隻用巫族神通相搏。
眾大巫自刑天以下,逐個與炎帝交戰,各展巫族神通,直戰得天搖地動,山河抖擻。炎帝果然依言,所用皆是巫族神通秘法,毫不取巧,任眾大巫依次上前,從容應對,連戰連勝,途並不歇息。
圍觀眾巫見了,個個駭異無比。刑天、相柳、誇峨、風伯、雨師等眾大巫紛紛敗下陣來,對炎帝之能,佩服不已。
待眾大巫一一戰過,炎帝麵不改色,猶有餘力。
於是巫族無人不服,紛紛拜倒,奉炎帝為主,甘願聽從調派。
炎帝乃上高台,對巫族說道:“巫族於人族有大德,於我亦有厚恩。我身為人主,於公於私,皆應有所迴報。如今能為巫族一己之能,心甚慰。從今以後,願以巫族真身立世,以示人巫一體、同根同源。並謹此立誓:但得我領導人族一日,人族便一日與巫族共同進退,絕不相負!”遂不再收迴雙角、迴複人身。
炎帝身為人族共主,卻願意以巫族真身顯世,如此至誠,巫族皆感佩不已,從此真心視炎帝為主,再無隔閡。
炎帝迴了逐鹿,說了巫族之行,人族個個振奮,妖族卻將信將疑。
眾人見炎帝以巫族真身顯身,各自驚詫。好炎帝有治世諸寶隨身,倒也不虞認錯。炎帝見狀,對人族諸方領說了其之意,諸領並無異議。於是炎帝牛人身之狀,逐漸廣傳於人族。人族各部,雖明知這是炎帝的巫族真身,但一來感懷後土娘娘恩德,二來炎帝神農氏早有大功德於人族,恩威早著,因此人族上下對炎帝的恭敬之意,並未稍減。
未幾日,巫族果然依約,攜帶老幼,舉族來歸。人族見了,心知大戰已止,征塵已息,洪荒恢複安寧。大喜之下,紛紛向炎帝拜倒,頌揚人主功德。軒轅氏亦嚴令約束妖族,不使生事。
妖族見炎帝果真折服巫族,也是大感意外,驚異不已。要知自開天辟地以來,巫族連三清諸聖尚且不服,別說臣服外族。因此炎帝此行結果,實是驚世駭俗。但是既然諸位妖王有言先,一時也不好多語,隻得暫時將對巫族的仇恨之意壓下。
於是炎帝率領巫族,攜軒轅氏並麾下人妖族眾,共還陳都。
至此,妖巫二次大戰,總算了結。
此次大戰,巫族遭受重創,實力急轉直下,再難與妖族抗衡。人族此戰嶄露頭角,初現崢嶸。而且戰後妖巫二族皆歸於人族麾下,使得人族聲威大震,族鹹聞,人族乃有大興之象。
表麵如此,內裏形式,卻是錯綜複雜,不容樂觀。
其實經此一戰,妖族為勢大,實力勝於人族,按理該為洪荒霸主。隻是一來族無有雄主出世,領畢方威望不足,且重傷難癒,幾乎不能理事,難以領導妖族一震雄風;二來軒轅氏有軒轅劍手,雖為人族,名義上卻是伏羲所定的妖族之主,妖族礙於女媧娘娘和伏羲神威,對於伏羲傳承,不敢生違逆之心;三來炎帝折服巫族,人巫一體,堪堪可與妖族製衡,妖族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此,妖族才暫時收斂爪牙,伏於人族麾下,但其實養虎遺患,尾大難掉,終非長久之計。
人、妖、巫三族聚齊,人族雖然都不加排斥,然妖巫二族因果難消,合一處,猶如冰炭同爐,不可共處。於是炎帝召見軒轅氏,與他說道:“此次征戰,你不畏艱險,力挽狂瀾,有大功於人族,來日自有厚報。但此非封賞之時,我還另有大任,委托於你!”
軒轅氏俯道:“但憑陛下吩咐!”
炎帝說道:“你身為一方部族領,當胸懷天下,目光長遠,不可局限於一隅。如今人族大勢,你不可不查:妖巫二族俱歸人族,雖是人族未有之盛事,然於我等,不足為喜,實為一憂!何者?一來妖族勢大,難以約束,恐生出異心;二來妖巫因果難消,若使其共處,生了事端,隻怕人族亦要牽連進去。此乃人族隱患,若不消除,將有不測之禍,吉兇轉換,隻頃刻,到時我等亦將為人族罪人矣!”
軒轅氏聞言一震,連忙問道:“且該如何處置?”
炎帝說道:“你可即刻率領妖族以及人族舊部,迴歸有熊舊地。部族並妖族之事,你悉可決之。巫族留陳都,由我教化。如此妖巫分治,各自安居,即使有事,當不至變生肘腋之間。”
軒轅氏允諾,乃奉上軒轅劍、蚩尤刀並大戰所得的部分巫族珍寶,其還有昔日帝俊所鑄之妖皇劍、後羿所持之射日弓箭。至寶當前,炎帝麵不改色,俱不收用,對軒轅氏說道:“軒轅劍乃上代人主伏羲所賜,與妖族關聯甚深。你持此劍,責任重大,務要隨身攜帶,妥善使用,好好管束妖族,造福人族,萬萬不可轉贈他人。若為屑小所得,其禍大矣!切記!切記!”
軒轅氏應下,炎帝又說道:“其餘大戰所得,俱歸你所有,不必稟報。隻有一事,要告知於你:這把蚩尤刀,暗含十二祖巫精氣,乃是絕世兇器。然其器雖兇,如得駕禦之法,於巫族乃是神器。隻是蚩尤之後,巫族也無人有能力掌控。我雖名為巫族之主,終非巫族,不宜掌巫族神器。”
說罷一歎道:“神兵無主,此為憾事,易是幸事。今日我且傳你一巫族秘法,你可據此秘法,以蚩尤精血,將此刀封印,隱其鋒芒,消其戾氣,且待日後機緣。”
言畢,將秘法傳授軒轅氏。
軒轅氏乃辭別炎帝,率領舊部和妖族,迴了姬水之泮,有熊部落之。其間妖族之,多有不聽管束者,自行散去,軒轅氏也隻能聽之任之。
卻說妖族領畢方被神煞侵蝕,一直運功療傷,卻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見嚴重。因此使妖族下屬,四處求醫問藥,尋療養之方。隻是那蚩尤刀上的神煞含有祖巫精氣,哪裏那麽容易尋到法子?
剛好玄女欲迴昆侖仙島,她想起玄雲所言,靈機一動,便向軒轅氏與畢方說道:“我師尊西王母,乃是開天辟地之時西華至妙之氣化生,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曾為群仙之,女仙之主,得道祖親傳大道,直達混元。所居之昆侖仙島,有轉金蓮,不死神藥,俱是療傷妙品。畢方道友若是有意,不如隨我同往昆侖仙島。到時由我求懇師尊,為道友救治,師尊必無不允之理!”
炎帝說道:“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事。妖族可奉軒轅氏為主,爾等暫時奉我為主,又有何不可?若非如此,我身為人主,又如何能助巫族?”
炎帝雖然說得有理,可是巫族自開天辟地出世以來,桀驁不馴,特立獨行,如今居然要居於人下,卻是異常難以接受。
大巫誇峨抗聲說道:“萬萬不可!想我巫族隻尊盤古,不拜神明,不曾居他族羽翼之下。巫族之主,皆是巫族強者。你身為人族,豈能為我巫族之主?”
炎帝笑道:“爾等豈不知乎?我雖生為人族,卻是長於巫族,曾黎之,為巫族收養,習練巫族神通,蚩尤亦為我之兄弟也!似此與巫族又有何差別?”
誇峨還待再言,旁邊刑天止住,向炎帝說道:“縱然你可算是巫族,然我巫族勇士,不逞口舌之能,隻論實力高下。你若能以巫族神通,將我等幾位大巫一一戰敗,我等便聽你之言,奉你為主!否則,縱是血撒洪荒,也是死得其所。我等便各安其命,不必多言。”
刑天既然是巫族主事者,經過風伯雨師勸解,想得比其他巫族要周全一些,要為巫族後路考慮。炎帝的提議,確實是巫族唯一的生路,他不能等閑視之,逞一時血氣之勇而壞了大事。
其實此時刑天能如此說,乃是心已經同意了炎帝的提議,隻是要給巫族一個理由和一個台階而已。他長期跟蚩尤身邊,豈能沒聽過烈山氏的巫族神通?何況如今諸位大巫個個戰得幾乎脫力,便是一起上,又哪裏能是炎帝對手?
炎帝聽了此言,微微一笑,說道:“如此甚好!隻是爾等如今剛經大戰,氣力正衰。我縱然將你們戰敗,亦不足以顯我之能。”竟將此事挑明,顯然並不想占這個便宜。
隻見炎帝說完,一拍後腦,現了一隻黑色大鼎,鼎藥香四溢,聞之神清氣爽,正是神農鼎。
炎帝不慌不忙,從鼎取出數粒靈丹,皆呈赭黃色,如同黃土,氣味卻是清無比,直入肺腑。炎帝將其分予各位大巫,說道:“此乃我精心煉製的靈丹,功效非凡,爾等先各自服下一顆,用功一個時辰,自能恢複精力,到時我們再逐一決出勝負,方可謂公平!”
眾大巫見炎帝如此光明磊落,果然有巫族風範,皆心有所動,便都取了靈丹,坦然服下,開始就地行功。
一個時辰之後,眾大巫都感到精神抖擻,神完氣足,居然恢複了全力,嘴上無言,心對炎帝的丹藥之道,亦是佩服不已。
於是炎帝將玄龍印、神農耒、神農鼎、赭鞭諸寶,都取出放置一旁,自將身一搖,現了巫族真身,人身牛,頭角崢嶸,以示不借法寶之能,隻用巫族神通相搏。
眾大巫自刑天以下,逐個與炎帝交戰,各展巫族神通,直戰得天搖地動,山河抖擻。炎帝果然依言,所用皆是巫族神通秘法,毫不取巧,任眾大巫依次上前,從容應對,連戰連勝,途並不歇息。
圍觀眾巫見了,個個駭異無比。刑天、相柳、誇峨、風伯、雨師等眾大巫紛紛敗下陣來,對炎帝之能,佩服不已。
待眾大巫一一戰過,炎帝麵不改色,猶有餘力。
於是巫族無人不服,紛紛拜倒,奉炎帝為主,甘願聽從調派。
炎帝乃上高台,對巫族說道:“巫族於人族有大德,於我亦有厚恩。我身為人主,於公於私,皆應有所迴報。如今能為巫族一己之能,心甚慰。從今以後,願以巫族真身立世,以示人巫一體、同根同源。並謹此立誓:但得我領導人族一日,人族便一日與巫族共同進退,絕不相負!”遂不再收迴雙角、迴複人身。
炎帝身為人族共主,卻願意以巫族真身顯世,如此至誠,巫族皆感佩不已,從此真心視炎帝為主,再無隔閡。
炎帝迴了逐鹿,說了巫族之行,人族個個振奮,妖族卻將信將疑。
眾人見炎帝以巫族真身顯身,各自驚詫。好炎帝有治世諸寶隨身,倒也不虞認錯。炎帝見狀,對人族諸方領說了其之意,諸領並無異議。於是炎帝牛人身之狀,逐漸廣傳於人族。人族各部,雖明知這是炎帝的巫族真身,但一來感懷後土娘娘恩德,二來炎帝神農氏早有大功德於人族,恩威早著,因此人族上下對炎帝的恭敬之意,並未稍減。
未幾日,巫族果然依約,攜帶老幼,舉族來歸。人族見了,心知大戰已止,征塵已息,洪荒恢複安寧。大喜之下,紛紛向炎帝拜倒,頌揚人主功德。軒轅氏亦嚴令約束妖族,不使生事。
妖族見炎帝果真折服巫族,也是大感意外,驚異不已。要知自開天辟地以來,巫族連三清諸聖尚且不服,別說臣服外族。因此炎帝此行結果,實是驚世駭俗。但是既然諸位妖王有言先,一時也不好多語,隻得暫時將對巫族的仇恨之意壓下。
於是炎帝率領巫族,攜軒轅氏並麾下人妖族眾,共還陳都。
至此,妖巫二次大戰,總算了結。
此次大戰,巫族遭受重創,實力急轉直下,再難與妖族抗衡。人族此戰嶄露頭角,初現崢嶸。而且戰後妖巫二族皆歸於人族麾下,使得人族聲威大震,族鹹聞,人族乃有大興之象。
表麵如此,內裏形式,卻是錯綜複雜,不容樂觀。
其實經此一戰,妖族為勢大,實力勝於人族,按理該為洪荒霸主。隻是一來族無有雄主出世,領畢方威望不足,且重傷難癒,幾乎不能理事,難以領導妖族一震雄風;二來軒轅氏有軒轅劍手,雖為人族,名義上卻是伏羲所定的妖族之主,妖族礙於女媧娘娘和伏羲神威,對於伏羲傳承,不敢生違逆之心;三來炎帝折服巫族,人巫一體,堪堪可與妖族製衡,妖族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此,妖族才暫時收斂爪牙,伏於人族麾下,但其實養虎遺患,尾大難掉,終非長久之計。
人、妖、巫三族聚齊,人族雖然都不加排斥,然妖巫二族因果難消,合一處,猶如冰炭同爐,不可共處。於是炎帝召見軒轅氏,與他說道:“此次征戰,你不畏艱險,力挽狂瀾,有大功於人族,來日自有厚報。但此非封賞之時,我還另有大任,委托於你!”
軒轅氏俯道:“但憑陛下吩咐!”
炎帝說道:“你身為一方部族領,當胸懷天下,目光長遠,不可局限於一隅。如今人族大勢,你不可不查:妖巫二族俱歸人族,雖是人族未有之盛事,然於我等,不足為喜,實為一憂!何者?一來妖族勢大,難以約束,恐生出異心;二來妖巫因果難消,若使其共處,生了事端,隻怕人族亦要牽連進去。此乃人族隱患,若不消除,將有不測之禍,吉兇轉換,隻頃刻,到時我等亦將為人族罪人矣!”
軒轅氏聞言一震,連忙問道:“且該如何處置?”
炎帝說道:“你可即刻率領妖族以及人族舊部,迴歸有熊舊地。部族並妖族之事,你悉可決之。巫族留陳都,由我教化。如此妖巫分治,各自安居,即使有事,當不至變生肘腋之間。”
軒轅氏允諾,乃奉上軒轅劍、蚩尤刀並大戰所得的部分巫族珍寶,其還有昔日帝俊所鑄之妖皇劍、後羿所持之射日弓箭。至寶當前,炎帝麵不改色,俱不收用,對軒轅氏說道:“軒轅劍乃上代人主伏羲所賜,與妖族關聯甚深。你持此劍,責任重大,務要隨身攜帶,妥善使用,好好管束妖族,造福人族,萬萬不可轉贈他人。若為屑小所得,其禍大矣!切記!切記!”
軒轅氏應下,炎帝又說道:“其餘大戰所得,俱歸你所有,不必稟報。隻有一事,要告知於你:這把蚩尤刀,暗含十二祖巫精氣,乃是絕世兇器。然其器雖兇,如得駕禦之法,於巫族乃是神器。隻是蚩尤之後,巫族也無人有能力掌控。我雖名為巫族之主,終非巫族,不宜掌巫族神器。”
說罷一歎道:“神兵無主,此為憾事,易是幸事。今日我且傳你一巫族秘法,你可據此秘法,以蚩尤精血,將此刀封印,隱其鋒芒,消其戾氣,且待日後機緣。”
言畢,將秘法傳授軒轅氏。
軒轅氏乃辭別炎帝,率領舊部和妖族,迴了姬水之泮,有熊部落之。其間妖族之,多有不聽管束者,自行散去,軒轅氏也隻能聽之任之。
卻說妖族領畢方被神煞侵蝕,一直運功療傷,卻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見嚴重。因此使妖族下屬,四處求醫問藥,尋療養之方。隻是那蚩尤刀上的神煞含有祖巫精氣,哪裏那麽容易尋到法子?
剛好玄女欲迴昆侖仙島,她想起玄雲所言,靈機一動,便向軒轅氏與畢方說道:“我師尊西王母,乃是開天辟地之時西華至妙之氣化生,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曾為群仙之,女仙之主,得道祖親傳大道,直達混元。所居之昆侖仙島,有轉金蓮,不死神藥,俱是療傷妙品。畢方道友若是有意,不如隨我同往昆侖仙島。到時由我求懇師尊,為道友救治,師尊必無不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