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二聖論道法地仙下洪荒


    鎮元子道:“我也不是沒有肚量之人,道友多慮了。西方教,雖是旁門,也多有巧妙精微之處,便是我聽了道友所傳,也頗有心得!”


    旁邊一尊古佛,未出過西天,不知鎮元子端的,眼隻有阿彌陀佛,聽他說西方是旁門,心不服,出來說道:“你說西方教是旁門,敢問正宗何?”接引和準提待要攔他,已經來不及,頓時臉色難看之極。


    鎮元子微微一笑道:“東土大道,乃是正宗。”


    那古佛猶不知趣,拈一花手,化為一個世界,說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東土正宗,可有此神通乎?”


    鎮元子不由失笑,也是有意拖延時間,便將手地書一展,其也現了一個世界,世界有無數鮮花盛開。每朵花,又都是一個世界,隻是從外看去,仍然還是小小一花,與普通花草並無區別。因對他說道:“花終是一花,世界終是世界。”


    那古佛見了,目瞪口呆,做聲不得。


    鎮元子笑道:“你既然難我,我這也有一題,請諸位解答!”便將拂塵一拂,地上的億萬沙礫,陡然聚一起,形成了一座二十四層沙塔,四方八麵,勾心鬥角,也是有模有樣!


    鎮元子說道:“此塔也無筋骨,無法力支撐,隻是普通沙礫堆成,觸之即倒。爾等西方諸佛,皆能化一沙為世界,不知對於沙性,了解如何?”


    準提道人聽他提起沙世界,想起昔日困住玄穹與玄竹的往事,以為鎮元子想要提起舊賬,也有些緊張起來。


    先前那古佛聽鎮元子提起他們的得意神通,卻是胸有成竹,坦然說道:“我佛,常以西方恆河之沙演化,對於沙性,自然甚是了解。”


    鎮元子道:“既然如此,此塔不過普通沙礫支撐,每粒沙子,各有其輕重緩急之處,作用不同。爾等若是了解沙性,便從其表麵取下一粒,看看能否使此塔自行坍塌。”


    那古佛聽了,卻是心沒底,上去仔細觀察一番,才小心翼翼底部取了一粒沙子。心想沙塔終究是從下到上壘成,底部若失支撐,上麵便不能維持。誰知等了片刻,沙塔依然挺立如故,毫無坍塌跡象。


    此塔所含之沙,不知多少億萬,區區一粒,哪裏能關緊要?


    其他諸佛見他受挫,也都分別上前,各按自己所想的緊要位置,取了一粒,隻是都沒取到要害處,沒能使得沙塔坍塌。


    準提道人也不由起了好勝之心,旁邊細細觀察,待諸佛取完,也上前取了一粒。他這粒沙子的部位卻取得巧妙一些,導致旁邊數萬沙粒子都紛紛坍塌,可誰知也僅僅使得此塔塌了一柱而已,塔身仍是完好無損。


    他們這邊慢悠悠地論道,那邊接引道人要控製全力反抗的億萬血海生靈,提著乾坤袋,已經越來越吃力,連忙出來打圓場道:“東方西方,皆是道祖所傳,紅花綠葉,本是一家。道友既然悟道前,可為我等師表,不若演示一番,也好令我等知道其至理!”


    鎮元子看看差不多了,也不故意磨蹭,便悠悠然從塔身取了一粒,卻是從塔頂取出。那塔缺了這粒似乎毫不緊要的沙子,才安穩片刻,就生了異變,先是頂上有一粒沙子滾下,帶動數粒,落到腳下,又震動了數粒,紛紛掉落,接著四麵八方,同時有許多沙子開始滾動,終於導致整個塔身不平衡,半壁坍塌下來。後整座沙塔,又成了一堆沙礫。


    場的都是高人,見他果然未用任何法力,隻取一粒,便塌了一塔,都紛紛歎服。


    接引道人越來越吃力,哪裏還有心思與鎮元子繼續論道,連忙謙遜道:“道友,令人欽服!不過今日我還有要事,便不多留了!”幾句話一說完,便與鎮元子告辭,率領眾佛與帝釋天的天眾一部,趕忙迴西天而去。


    方行到半路,冷不防鎮元子說道:“道友慢走!”聲音也帶著念力神通。接引道人控製乾坤袋,正自緊張,不防受了鎮元子這一驚,雖未有事,手上卻是微微一抖,頓時乾坤袋沒能抓得穩,散開了一角。裏麵羅刹一部,趁機衝出,便如沙粒一般,紛紛跌下雲頭,灑落到洪荒去了。


    接引道人心有氣,又不好作。今日情形,與先前他出言幹擾鎮元子煉化混元天羅傘何其相似?隻不過上次他未能成功,這次卻吃了鎮元子一個小虧。正是一報還一報,報應不爽。


    他終究是聖人,卻也不好下到洪荒去收拾那些羅刹部眾。何況這些生靈一旦散到洪荒,到處都是,也是收無可收,便隻能吃個悶虧,加快速朝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鎮元子後麵見了,大笑不已。


    即使去了羅刹一部,接引道人這次也收了絕大部分的阿修羅、夜叉、翅部眾,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收獲,從此西方卻是再不缺生靈矣!


    他迴了西方極樂世界,欲將三部放出,阿修羅、夜叉二部都喜歡自由,一俟得機,便跑了出來。唯獨翅部喜歡乾坤袋黑暗,又忠心冥河老祖,對西方教反感,其死活都不出來。


    這終究是耗費苦心得來的生靈,接引道人無法,又不忍滅之,隻得隨了他們,心想以後日日以佛法教化,早晚總能使其成了西方教信眾。


    他與準提道人煞費苦心,先前已經成就天龍二部,這次又收了阿修羅、夜叉二部,後來再加上西方本土的乾達婆、迦樓羅、緊那羅、摩唿羅迦四部,終於成就了天龍八部之眾,紮穩了西方教的根基。


    接引道人為容納八部,以大神通、力,於西天正,做須彌之山,供其居所。其山風景甚美,有山有水,豪華宮殿陳列期間,山直上無有阿曲,生種種樹,出種種香,香遍山林。其山下為純金沙,四麵有四埵出,高七,色彩絢麗,七寶成之。帝釋天居須彌山頂,善見城,統領其餘諸天。其下分別為龍眾、阿修羅眾等居之。


    接引道人機關算,偏偏還有一事出了差錯,便是這血海生靈,委實兇惡,生性暴躁而多有戾氣,性情偏執,喜歡爭鬥,難以教化,以前卻是想得太容易了。他西天極樂世界,日日,可是不僅翅蚊部毫無反應,便是阿修羅部與夜叉部,也時有暴動。


    特別是阿修羅部,本就性格暴躁,驍勇善戰,以爭鬥為樂事。又很多疑,不忿被西方教收來,便是接引道人,也常疑於佛,以為有所保留。是經常與須彌山頂帝釋天率領的天眾一部死戰,夜叉一部屢屢也來相助,殺得血流成河,死傷累累,場麵慘烈之極,稱作修羅場。


    不過接引道人乃是聖人,有力,他們爭鬥再是慘烈,也能以秘法重為他們塑體化生,倒是不虞消耗。


    那冥河老祖卻也非簡單人物,這次失了五部的大部分生靈,痛定思痛之下,並未喪氣,反倒是知恥而後勇,經過數年修煉,居然悟透了冥冥之的一絲玄機,便於幽冥世界之,立下幽冥教,並以血海斬出一具惡屍,稱為血海老祖,重又登上了洪荒強者的舞台。


    後土化道輪迴,吸納至陰之氣,魂魄歸之,又有功德護持。冥河老祖雖然將部分血海帶入了幽冥世界,卻是再得不到血氣和魂魄的補充,無法再現以往血海的威力了。


    因此,他性以血海斬出惡屍,雖然失了許多血海的妙用,但也成就了血海老祖的無邊神通。


    冥河老祖能斬出一屍,說明他的修為已經到了混元大羅金仙頂峰,雖未證得聖道,神通法力,卻正與聖人逐步接近。因此即便是聖人,也不能再輕易殺他了。


    後土化輪迴之事既了,鎮元子迴了萬壽山,想起答應後土娘娘之事,因召集八大弟子,吩咐他們道:“如今爾等已經小有所成,繼續閉門修煉,作用不大,正該下山行走,曆練一番,於日後證道,也頗有好處。洪荒十二大部洲之,央兩大部洲失主,爾等可多這兩大部洲遊曆,順便也好幫助巫族管理些事務,救助生靈,積些功德。若有難處,可迴萬壽山來找為師。”


    眾弟子之,還隻有玄穹、玄竹與玄敖曾經下過山,其他人自從化生以來,便萬壽山上。自由逍遙之心,誰能沒有?因此見鎮元子終於讓他們下山,都是喜色難抑,連玄鬆都不能例外。


    鎮元子見了,卻是忍不住又叮囑道:“爾等此去,諸事都可為,卻是唯獨不能介入妖巫之爭,隻可幫助管理其他各族生靈。否則殺劫降臨,因果纏身,為師也救不得你等。切記!切記!”


    眾弟子自然遵從,稍作準備,取了隨身寶物,便紛紛告辭而去。從此行走洪荒,廣積功德,上體天道,下濟生靈,地仙之名,漸漸顯於俗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衫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衫薄並收藏地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