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火燒眉毛


    鄧浩楠急需拉攏文官集團,但馮邵延出的主意卻是挖人家的牆角。


    好吧,那就挖文官集團的牆角吧!


    鄧浩楠點頭同意,馮邵延旋即動用人力在京城東郊外購置了一處大型莊園,廣布房舍招納學子入住。


    鄧浩楠提筆親點“聚賢莊”,正式拉開了挖文官集團牆角的序幕。


    由於聚賢莊的一切都是免費的,即將參加會試的全國各地的學子們大多數都是貧寒之家,因此紛紛帶著行李跑到聚賢莊混吃混喝。


    當然,他們知道是鄧浩楠給他們提供的讀書環境,因此還是十分感激的。


    聚賢莊的建立,使得參加明年會試的學子一大半都被網羅過去了。這些可都是未來大明的花朵,京師的各個黨派官員們紛紛引起了警覺。


    這種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情況,根本瞞不住人的。


    黃府內,禮部尚書李國急忙前來找黃立極商議。


    但黃立極聽到後,卻是滿臉的不在意。


    “讓他折騰去吧!”


    “可是這聚賢莊網羅了一大半的學生,都是參與明年會試的,這裏麵將會有幾百人將成為我大明的官員,如今鄧浩楠明顯就是挖牆腳來了。”


    黃立極笑道:“你怕什麽?我們的學生難道還能被他搶走了不成?”


    李國擔憂的道:“可是鄧浩楠財大氣粗,對那些學生們可是又給錢給糧,還提供住宿,缺什麽給什麽,這些人將來做了官,豈不是都成了鄧浩楠的人了!”


    黃立極撲哧一笑,道:“你呀!我看你是老糊塗了!鄧浩楠一個小嫩青能折騰個啥呀?”


    李國不讚同的說道:“以前所有人都說他蹦的不幾天的,現在怎麽樣?他蹦躂到了遼國公的位置上了!”


    一提遼國公的事情,黃立極就氣不打一處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向來忌憚鄧浩楠崛起的皇家,怎麽就突然間改變了態度了呢?


    黃立極怎麽都想不通,因為他根本就不敢想像鄧浩楠會和皇後關係十分密切。


    然而,眼下已成事實,再抱怨也沒用了。


    “勿需擔心!”


    黃立極哼了一聲,說道:“要知道你是禮部尚書,會試的主考官。老夫是吏部尚書,統管他們的分配。鄧浩楠對這些學生再照顧,到頭來這些學生還得拜在你我的門下,除非他們都不想做官了!”


    一直以來,大明的科舉考試就是各黨派拉攏人手,培植新鮮血液的工具。這些經過科舉出來的學生,雖然名義上都是天子門生,但也隻是個形式。殿試不過是給皇帝走個過場,讓皇帝相信天下的官吏都是他的門生,方便皇帝統治而已。


    對於各黨派,關鍵還在於會試。因此誰是會試的主考官,那麽通過會試後的書生便是他的學生。同時,吏部的任命過程中,這些學生拜在吏部尚書門下的便會有美差的官做,否則就會被分配到鳥不拉屎的地方。


    掌管吏部和禮部,曆來是大明帝國黨爭的源頭。當然了,以前都是各個尚書大家輪流做,因此各黨派之間實力都比較平衡。但是自從東林黨倒下後,天啟皇帝不理朝政,黃立極一黨一直把持著禮部和吏部,使得他們有機會做大。


    這就跟當初張居正時代一樣,皇帝不理政,內閣大臣人事變動停止,使得張居正始終是首輔大臣,造成了張居正一黨的獨大。


    李國想了想,確實沒有什麽可擔心的。鄧浩楠根本無法插手科考,這批學生還是他們一黨的。


    這件事情放下,李國又問道:“皇太極改國號稱帝了!”


    皇太極稱帝的動靜很大,很快就傳到了北京,國朝為之震動。


    黃立極冷哼一聲,道:“吃了敗仗還敢稱帝?簡直猖狂之極!”


    李國點頭道:“由於遼東軍停止了攻勢,皇太極得以喘息,因此偷偷派出精銳人馬西征蒙古各部,結果大獲全勝,漠東和漠南蒙古各部都投降了皇太極,使得皇太極底氣又足了,這才敢稱帝!”


    黃立極眉頭擰到了一起,突然道:“鄧浩楠為何要停止攻擊呢?”


    李國冷笑一下,道:“滿清一天不滅,朝廷就需要鄧浩楠來禦國門,這也是鄧浩楠可以在京師逍遙的保障!”


    “話雖如此!”黃立極靜下心來,想了想說道:“可我們已經裁撤了遼東巡撫,整個遼東都給了鄧浩楠了,他沒有理由還留著皇太極!即使皇太極被滅,朝廷也沒有能力去管遼東的爛攤子,鄧浩楠完全不用擔心才是!”


    李國想了想,猜測道:“那就隻有一個原因,鄧浩楠還不足以滅掉皇太極!”


    “不!”


    黃立極擺擺手道:“遼東軍不論數量還是實力,都超過了皇太極,滅了皇太極完全可能!”


    “那他到底想要幹什麽?”


    黃立極摸著胡子想了老半天,道:“搞不好要變天了!”


    “變天?”李國搖搖頭,滿臉的不信。


    “要說鄧浩楠在海外稱王稱霸可能!但他身為大明臣子,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很難進關的!”


    “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


    黃立極苦笑道:“這次他順利的進位遼國公,老夫總是感覺道哪裏不對勁兒,可是一時間又沒有頭緒!”


    李國說道:“為了以防萬一,我還是認為不能讓遼東軍閑著,盡快讓他們出征滿清!”


    黃立極點點頭,道:“這是個好辦法!讓鄧浩楠把精力用到外麵,國內就安穩了!”


    黃立極思考了一番,然後讓李國安排人上奏折,同時透露給顧秉謙等督禦史們,讓他們繼續煽風點火,讓鄧浩楠盡快剿滅滿清。


    奏折到了內廷,自然就被司禮監留中不發了,同時第一時間也通知給了鄧浩楠知道。


    靖海侯府已經改換了門庭,原本鄧浩楠以為隻換個牌匾就可以了。不曾想侯爵和公爵的差距相當大,禮製更是不同。原本的靖海侯府擴大了一倍,府門也比原來的寬了許多。


    將近年底,京城裏的大小官員但凡是能有點關係的,都會托人請求拜訪遼國公府。除了鄧浩楠是個手握重兵的大軍閥外,跟重要的是鄧浩楠眼下是京城裏的大紅人,大功臣,踮一下腳京城都會震一下的主。所有人都想巴結鄧浩楠,因此這原本該很冷清很威嚴的國公府大門,如今也變成了車水馬龍的鬧市了。


    大冷天兒的,國公府門口停了十幾頂轎子。不管是京官也好,外放的官員也罷,到了這裏來的都是想圖個前程。不過,比起在吏部門口排隊的官員,到國公府外等候的大多數都是有頭有臉的,因為他們的小辮子被鄧浩楠給抓住了,不得不跑過來表忠心。


    有道是宰相門前七品官,這鄧浩楠的國公府門前的家丁可比七品官大多了,什麽巡撫、布政使、錦衣衛的,到了這裏除了規規矩矩的上門敬之外,這些家丁在任何官員麵前,都是見官大一級。


    話說,等待排隊的人群裏有個安遠知縣沈克封,他是奉江西巡撫洪瞻祖的命令前來京城報告江西白蓮教情況的。但這個沈克封屁股不幹淨,把柄落在了遼東都督府江西情報站站長手裏。於是乎,沈克封便倒向了鄧浩楠一方,幫助遼東都督府打探白蓮教的情況。


    這次奉命進京向兵部匯報,沈克封決定先要道國公府拜訪鄧浩楠,先給主子請安,順便看看能不能混個前程出來。


    可是一到國公府門前,他頓時傻眼了。在他前麵排隊的還有不少大官,最低也是四品大員。可他一個七品縣令,排了一天也每排上號。


    帖子遞給門房了,想走也不敢走了,隻好幹等著。


    這時,四個轎夫抬著一頂轎子,踩著雪地咯吱咯吱的走來,直接停到了國公府門前。


    沈克封定睛一看,轎子裏下來一個容顏俏麗的女子,手裏提著一個食盒,看衣著好像是丫鬟打扮。


    這俏丫鬟正是皇後身邊的女官小茹,穿普通丫鬟的便裝出宮,來國公府給鄧浩楠的夫人送些東西,先處處感情。


    等候排隊的官員們不知道來人的背景,一大群男人急忙擋住了小茹的去路。


    “小姑娘幹嘛的?”


    “要你管?”


    “哪位大人家的?要知道先來後到,到後麵排隊去!”


    “讓開!”


    沈克封眼賊的很,已經看到門房的人急匆匆的出來,立刻判斷出小茹不是一般的人。於是趁著眾人攔擋小茹的當口,沈克封急忙跑上前去,將眾人推開。


    “大膽!”沈克封大喝道:“誰你們都敢攔?”


    沈克封大喝頓時將一幹官員們懵住了,連小茹自己都驚訝萬分。


    “甭理他們!您裏麵請!”沈克封急忙彎腰給小茹護駕,攔擋著其他官員。


    小茹點點頭,送給沈克封一個微笑。


    這時,門房的家丁們已經出來了好幾個,急忙將一眾官員們喝止。


    “原來是小茹姑娘來了!快裏麵請!”


    小茹經常來這裏,因此門房的家丁們都知道,急忙請她進去。沈克封暗道自己把對人了,急忙跟著小茹的身後就想進去。


    “站住站住!”一個家丁揪住沈克封的官服,像拎小雞一樣把他這個小老頭拽住了。


    “我們一起的!”


    “……”


    夠無恥的!


    幾個家丁翻翻白眼,暗道這家夥厚黑學倒是很精深。


    小茹撲哧一笑,道:“這個小芝麻官還挺上道的,你們照顧他一下吧!”


    小茹發話了,幾個家丁自然要給麵子。


    “我是安遠知縣沈克封,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求見遼國公大人!”


    沈克封見小茹說話的口氣,就知道她的背景很大,於是急忙報上名號,好讓家丁們心中有數,因為他們手裏有沈克封的拜帖。


    “一個小小知縣,有屁大的事情?還十萬火急?”


    家丁們撇撇嘴,顯然不相信他的話,畢竟來求見鄧浩楠的每個人都說自己十萬火急。


    “白蓮教!”沈克封急忙脫口道:“有白蓮教的消息了!”


    白蓮教?


    一聽這話,幾個家丁頓時神色嚴肅了起來。他們雖然不懂什麽政務大小輕重緩急,但是卻知道他們的主人經常提起白蓮教的事情。


    “等著!”


    幾個家丁對視一眼,其中一個快速迴去稟報。


    國公府很深,即使快速稟報也廢了半炷香的時間。


    “沈克封!”


    “下官在!”


    “國公大人要見你!跟我來!”


    沈克封聽罷,頓時高興的要命,跟著家丁進府的同時,迴頭瞪了所有人一眼。


    小樣兒都學著點兒吧!


    “喂喂!我們是一起的!”


    其他官員紛紛擁了上來,想要套關係進去,不過卻被家丁們擋住了,隻能眼巴巴的看著沈克封得意的進去。


    幾個官員無不垂頭喪氣,他們等了好久,偏偏讓沈克封給插隊了。不過,沈克封卻是交會了他們一手,這些等候的官員們紛紛盯著從國公府出去的家丁丫鬟,紛紛套近乎,很多人因此而得到優先通報。


    鄧浩楠在書房直接接見了沈克封,因為鄧浩楠正在跟馮邵延和董楠等人商議事情,聽到家丁報告江西安遠縣令緊急求見,提及了白蓮教的事情方才臨時停止。


    沈克封進來後,很是拘謹,書房內的人他都不認識。但看到正座上的鄧浩楠時,立刻施禮。


    “下官安遠知縣沈克封參加遼國公大人,給國公大人請安了!”


    “起來吧!”鄧浩楠看了看沈克封,說道:“你從江西來?”


    沈克封急忙迴答道:“下官奉命進京向兵部尚書王洽王大人報告關於江西白蓮教的事情!”


    鄧浩楠點點頭,問道:“那你向王大人匯報過了?”


    “還沒有!”沈克封迴答道:“下官久慕國公大人威名,從江西趕來京城後,一心想著目睹國公大人威容,因此下官一進城就先來到國公府了,順便將江西白蓮教的事情向國公大人匯報一下!”


    鄧浩楠點點頭,明白了沈克封的來意。明顯就是來向他表忠心的,鄧浩楠心道這家夥倒是挺上道的!


    “那就說說吧!”


    沈克封領命,急忙將他知道的事情一並說了出來。鄧浩楠也通過沈克封的話,得知了很多曆史上不知道的事情,當然更多的還是震驚。


    白蓮教的總舵在鳳凰城,當然不是遼東的那個鳳凰城,而是江西鳳凰山下的鳳凰城。白蓮教幾乎已經控製了整個江西,教眾分布在周邊各省,不下百萬,核心兵力沈克封並不清楚,隻是估計在二十萬左右。


    “怎麽會有這麽多?”


    鄧浩楠扒拉一下手指頭,在他的印象裏,明末的贛南起義並不起眼,至少沒有李自成、張獻忠那種規模。可是如果按照沈克封所說的,一起兵就是二十萬,拐帶百萬,這在明末曆史上應當算很厲害的叛軍了,比李自成牛叉多了。


    “大人有所不知!”沈克封說道:“原本白蓮教核心教眾並不多,可是前段時間從南麵突然來了十來萬人馬,聽說是原來的潮幫加入了白蓮教。”


    “潮幫隻有五萬人馬投奔過去!哪有你說的十來萬人?”


    沈克封驚訝的說道:“原來大人早就知道,下官的意思其實就是白蓮教現在兵力十分強大!”


    鄧浩楠點點頭,問道:“那你有什麽辦法可以平定白蓮教的叛亂嗎?”


    沈克封搖搖頭,道:“大人,下官可是沒有那個本事,不過下官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得知了一些白蓮教據點的情報,可以說給大人聽!”


    鄧浩楠點頭,示意沈克封說出他的情報,同時秘書官已經開始記錄沈克封說的話,以便日後核對矯正。


    從沈克封的嘴裏,鄧浩楠知道了問題的複雜性。


    自明中葉以來,由於險惡的地理生態環境和長期的社會動蕩,贛南鄉村居民自發地構築大量用於軍事防衛的鄉村圍寨,於是形成廣泛而持續的築寨建圍運動。伴隨著鄉村圍寨的構築和鄉族武裝力量的崛起,鄉族勢力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得到不斷的發展,並日益地軍事化和割據化,逐漸成為鄉村社會中非常成熟的支配力量。


    鄉村宗族構築圍寨,“聚族自保”,直接地導致“聚族而居”聚居聚落的形成,聚居宗族也得以強化,這展示了贛南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宗族發達並與村落重疊這一普遍而顯著的社會人文現象的曆史形成過程。


    明以來,在包括贛南在內的整個華南地區的山鄉村落之中,宗族組織非常發達,鄉族勢力異常強大,而且它們通常與村落明顯地重疊在一起,形成普遍的宗族聚居聚落。


    江西各縣“封建的家族組織十分普遍,多是一姓一個村子,或一姓幾個村子。而從明時期出現在華南地區的山寨、土堡、土樓、圍城、圍屋等鄉村圍寨人手來考察和探討宗族與聚落之間的曆史關係,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宗族組織或鄉族勢力常常是依托這些具有濃厚軍事性質的鄉村建築而形成聚居聚落和地方割據的。


    明時期的贛南地區,包括江西南部的贛州府和南安府,計有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龍南、定南、長寧(即尋烏)、寧都、瑞金、石城、大庾、南康、上猶、崇義等16縣。這一地區位於贛江的最上遊,與閩西、粵東粵北及湘東南等省邊區相鄰接,其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餘為山間盆地和河穀平原,是典型的山區。


    迄至明初,這一地區仍是人煙稀少,地理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邊陲社會的色彩特別明顯,明初大學士楊士奇(1365—1444)曾這樣描述:“贛為郡,居江右上流,所治十邑皆僻遠,民少而散處山溪間,或數十裏不見民居。”


    應該說,這種地理生態環境構成了整個華南邊界山區的一個共同特征,同時也是明時期這一地區長期動蕩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廣大的贛南山村之中,明末時期出現了許多稱之為“寨”、“砦”、“城”、“圍”、“圍寨”、“圍屋”、“土圍”的鄉村建築。


    這些鄉村圍寨的興起和發展,與明時期的社會動蕩直接相關。大概從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開始,大量廣東、福建的流民流寇,即所謂的“廣賊”、“閩寇”、“閩廣流寇”不斷向贛南山區流擾,造成這一地區巨大的社會動蕩。“寇亂”在正德、嘉靖年間(1506—1566)達到高潮,並持續到萬曆初年才平息下來。


    麵對這種“寇亂”形勢,贛南各地鄉民紛紛構築各種軍事堡壘,防禦寇盜,保衛家園,從而揭開了明清時期贛南鄉村居民築寨建圍運動的序幕。


    正德、嘉靖年間,在南安府大庾縣境內,當地鄉民構築了一係列類似於府縣城池的圍城:新田城,在(大)庾北四十裏,嘉靖四十四年(1565)鄉民具告申詳院道給官銀,及各民捐資築建,周圍一百一十七丈,東西二門。……鳳凰城,在新田城五裏,近鳳凰山,故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鄉民建……計周圍二百六十丈,厚一丈,高一丈六尺,門三,上有樓三。……楊梅城,在鳳凰城西十裏楊梅村,嘉靖四十四年(1565)鄉民建,計周圍二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東西皆民池塘,北近官溪。小溪城,在楊梅城北十裏,小溪驛在焉。……嘉靖三十五年(1556)鄉民建,計周圍二百三十丈,開四門。……峰山城,在小溪城北十五裏。峰山裏民素善弩,正德丙子(1516),都禦史王文成選為弩手,從征猖寇。事寧,民恐報複,訴懇築城自衛,許之。


    在應對劇烈的“寇亂”的過程中,這些由鄉民集體構築的城堡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有人指出:“當有明寇盜搶攘,則需城尤亟,郡邑而外,若新田、鳳凰、楊梅、小溪、峰山諸村落,類皆有城,而民其實,


    例如,據萬曆《瑞金縣誌紮己載,瑞金的“岩隔寨,縣東四十裏,一名小寨,形如天柱,頂絕勢險,可容千餘人,鄉民避寇,多居之”又石城縣的“洪石寨……明正德辛未(六年,1511)、嘉靖辛酉(四十年,1561)、崇禎戊辰(元年,1628),土人率於此避寇”;再如於都縣的“圓石寨,在賴村,石圓而峻,壁立千仞,緣石級而上,至寨腰有石門,以木為梯,由門而人,石級數百,造其巔奧如口如有田數頃,塘半畝,精舍一區。明季宋氏避亂於此寨,後有口龍寨、安口寨”。在贛南南部山鄉村落,因其地與廣東、福建接界,閩粵流寇一來,往往首當其衝,故當地的山寨也就特別地多。例如在龍南縣,有塔下寨、彈子石寨、江東寨、駱駝寨、牛腦寨、羊牯寨、水口將軍寨、梯子寨等,“類皆從前寇警時,鄉民人避之地”在定南縣,有橫石寨、雞腳寨、吊羊寨、石寨、白雲寨、鐵砧寨、青龍寨、雷公寨、芙蓉寨等,也都是村民避亂的處所,如其中的石寨,“在橫江堡,廳治北七十裏,四圍石山舉口中突起一峰,先時橫江居民於此避亂”


    顯然,這種山寨大多是一種臨時簡易的防衛工事。於鄉民而言,寇來人避其中,寇去則返村。如龍南縣的彈子石寨,“離縣治三裏……邑人遭寇亂,築寨於此,舊址猶存”


    總之,在明中葉前後“寇亂”的曆史環境下,村落附近的山寨是鄉民躲避“寇亂”的主要防禦堡壘,也成為這一時期贛南鄉村圍寨的主體,並且大多表現出明顯的臨時性和簡易性特征,可見明中葉前後贛南鄉村圍寨還處在萌芽狀態。


    但是,眼下因為朝局混亂,白蓮教以宗教形式控製了這些村寨的老百姓,這使得原本就易守難攻的山寨更加難以攻破了。


    “大人!”沈克封說道:“實不相瞞,這些山寨城堡修建的十分險要,基本上都不留退路。一旦朝廷大軍進剿,那就是個魚死網破。而且,那裏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想要剿滅這幾十萬叛軍,非得傾國之力不可!”


    鄧浩楠等人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太不可思議了。尤其是鄧浩楠本人,他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為何原本一個不起眼兒的贛南叛亂變得如此複雜和龐大?照沈克封說的那樣,沒有百萬大軍休想剿滅幾十萬白蓮教叛軍。


    當然,百萬大軍指的是朝廷的大軍,如果是鄧浩楠的軍隊,或許不需要那麽多。


    但是,鄧浩楠其中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江西的山寨宗族勢力可是舉世聞名,連老毛同誌在清剿江西地主宗族反抗勢力的時候都是咬牙打下來的,犧牲了粟裕大將手下的紅軍近六萬,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鄧浩楠坐不住了,起身來迴踱步。


    曆史上沒有這麽大規模的造反的!一定是自己的蝴蝶效益終於起作用了!


    這下子糟了,大明修理一個李自成和張獻忠都累得吐血,再加上更加強大的白蓮教,那麽大明帝國根本支撐不到十年時間,搞不好兩三年就垮了。


    “若是王大人問你,你怎麽迴答?”


    沈克封迴答道:“請大人示下!”


    鄧浩楠想了想,道:“添油加醋,要讓他感到火燒眉毛!”


    “下官明白!”


    “記住,你沒來過這裏!”


    沈克封點點頭,道:“下官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馬車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洋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洋艦並收藏海上馬車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