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強弩之末(下)
鴨綠江畔,夜色下的天空炮聲隆隆震耳欲聾,猶如北方夏天午後的電閃雷鳴一般。作為對抗騎兵衝擊的殺手鐧,遼東軍騎炮兵的榴散彈武器給予了後金騎兵以重創。加上照明彈的升空,暴露了後金騎兵的主力方向,使得遼東軍的榴散彈直接傾瀉到了後金主力部隊的頭上。
短短的十幾分鍾時間,五輪急速射過後,後金騎兵傷亡六千餘人,皇太極捶足頓胸,急忙下令鳴金收兵。
後金騎兵聞聲撤退,這邊遼東軍騎炮兵也停止了炮擊,炮兵們紛紛牽來英國重型挽馬,拖著野戰炮和彈藥迅速撤退。這英國重型挽馬,平時可以拉動1.5噸的重物,如今拉著隻有兩百五十公斤左右重量的野戰炮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到半個小時,騎炮兵已經安全撤離到了對岸。
陸戰師官兵作為殿後部隊,並沒有全部留下來斷後。
謝逸命令陸戰一師四團的兩千名火槍兵執行警戒和斷後任務,其他八千名士兵直接登上江防艦隊的戰船和運輸船過江。
四團接受了斷後的艱巨任務,但是並不害怕,因為雖然火槍兵少了,但防禦陣地的麵積也少了,雖然要麵對後金十萬大軍,不――應該隻有九萬零點兒了,對方數量雖然巨大,可惜騎兵作戰要求的戰場空間很大。九萬精銳騎兵去攻擊兩千人防守的小陣地,他們根本展不開攻擊隊形。
每次隻能夠幾百騎兵衝鋒的,四團還是可以應付得來的。
更有意思的是,皇太極被遼東軍暗算了一把,損失了六千多精銳騎兵,大軍到現在還處於混亂當中,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組織第二次大規模衝鋒。
如果重騎兵在就好了!
四團的官兵們都暗歎錯失良機,假如黑甲精騎在的話,剛才完全可以趁機給後金騎兵一個反衝鋒。兩萬重騎兵衝殺混亂當中的敵軍輕騎兵,殺傷力定然要大了數倍,甚至可以一口氣打垮敵人。
不過,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將心比心之下,皇太極現在應該更加鬱悶和後悔。
“這是什麽炮竹?竟然如此之亮!”皇太極氣得滿臉的鐵青,即使在暗淡的火光下,依然可以看到他那張不善的臉。
什麽炮竹?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搖頭歎氣。
“大汗!”
範文程自外麵進來,剛剛輕點完大軍傷亡的他,氣色也不是很好。
“說吧!”
皇太極淡淡的看了範文程一眼,他已經可以大致估計到傷亡的情況了。索性坐下來,靜靜的聽範文程報告。
算上白天的傷亡,後金大軍陣亡八千餘人,傷者五千餘人。
什麽都怕算!
這大軍傷亡數字一統計出來,眾將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大汗!”代善出列說道:“這樣下去不行啊!傷亡太大了!”
以前後金對明軍作戰,每次不過傷亡幾十人,最多的薩爾滸大戰也不過千把人,自從跟遼東軍作戰之後,這傷亡數字直線上升,每次最少也是上千人。
大明人多是,經得住消耗,可是後金人口太少,死一個少一個。原本努爾哈赤全盛時期的二十萬八旗勇士,十萬蒙古部族。現在可倒好,就剩下十萬八旗將士,這有折損了近萬人。以前女真是男多女少,一個女人嫁好幾次,如今這個比例鬥轉,男少女多。這次帶來的十萬八旗軍,最小的年齡十三歲,最大的年齡五十三歲,已經是後金的極限了。
麵對眾將士們的議論紛紛,皇太極仿佛沒有看見似的。
隻是問道:“阿濟格和莽古爾泰到哪裏了?”
範文程迴答道:“由於距離太遠,最後一次報告是在兩個時辰之前,現在估計已經迂迴到義州北麵了!”
“太好了!”阿敏喜道:“待會兒江對麵一亂,我們再全軍衝鋒,定然可以全殲遼東軍!”
皇太極沒吭聲,其他眾將滿臉的喜色。
範文程心中暗道:口氣倒不小!
看了看皇太極的臉色,小聲問道:“大汗,遼東軍騎兵盡數撤了,隻要炮兵和步兵。而剛才遼東軍炮擊太過猛列,有些反常,想必有詐!”
範文程心中其實想說遼東軍估計已經開始撤退了,因為這個時候撤退時最好的機會,最不容易被發現。
皇太極看了範文程一眼,沒有發火,隻是歎道:“已經過了半個時辰了,如果有詐的話,對方現在已經全數過江了!”
話音剛落,眾將士頓時嗡做一團。
範文程暗自苦笑,沒想到皇太極已經猜到了,隻是礙於局勢沒有吭聲而已。難怪他臉色難堪的要命,怕是不單單猜到對麵的遼東軍撤退了,而且也猜到過江奔襲義州的兩萬大軍無法偷襲得逞,怕是迴不來了。
皇太極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範文程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說了,頓時發揮他的特技,閉口不言。
阿敏是直腸子,直接問道:“他們過江了的話,那咱們的計劃不就泡湯了?”
“不好!”代善驚道:“那阿濟格和莽古爾泰他們不知道這裏的情況,若是繼續依令向義州發起攻擊的話,不是等於羊入虎口?”
皇太極歎道:“他們選擇渡河的地方在上遊一百裏外,過江後又是一百多裏,雖然他們這樣選擇地方可以避開遼東軍水師的哨船,但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這兩百多裏路,我們這裏發生了什麽事情,根本無法去通知他們!”
皇太極一語點醒所有人。
沒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正是因為距離太遠戰機稍縱即逝,無法及時請示所致。反過來,皇太極這裏沒有牽製住遼東軍。遼東軍撤退迴江對岸的義州的消息根本無法通知給阿濟格和莽古爾泰,因此他們二人如果依然執行軍令的話,很快就會陷入遼東軍的十麵埋伏當中。
很快,皇太極派出的探馬迴來了。正如他的猜測一樣,遼東軍正是趁著這個機會將剩下的軍隊盡數撤走。十座浮橋已經拆毀,江麵上炮艦已經分散開,幾艘炮艦駛往上遊,很快就會發現後金過江騎兵留下的浮橋。
他們迴不來了!
皇太極的眼神,將答案告訴給了所有人。
眾人皆是沮喪和擔憂,阿敏突然道:“我軍中有十名死士,會水!”
皇太極眼神兒一緊,阿敏培養死士令他震驚。不過,皇太極旋即想起他即位時,眾人都對天發誓,輔助他,永遠不會兄弟刀兵相見,因此皇太極眼神又恢複了平靜。
其他人都看到了皇太極的驚訝,他們自己也不例外,不過阿敏渾然沒有藏著掖著的意思,他們也放心了很多。
“我這就讓他們過江,務必把消息送給阿濟格他們!”
代善擔憂的道:“這麽冷的天,就算順利過江也凍死了,更不用說找到阿濟格他們的大軍了!”
“隻要有一線希望,我都有救他們!”阿敏的正義凜然,讓皇太極都為之愕然。
沒錯!
十個死士如果能夠救迴兩萬大軍,這筆賬誰都清楚,十分劃算。
“那就試試吧!”
皇太極點頭,阿敏領命,下去安排。
阿敏下去後,皇太極跟眾將領們商議事情。這時,帳外一聲長長的喊聲傳來。
“東寧衛八百裏急報!”
皇太極聞言,心中頓時一緊,莫非東寧那邊出事了?
帳篷被衝開,一名渾身是血的士兵,裹著濃烈的寒風進來,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報告大汗,東寧衛被圍,朝不保夕。莽格古大人命奴才火速趕來求援!”
“到底怎麽迴事?”皇太極登時站了起來,走到那麽信使麵前,緊緊的盯著他問話。
“袁崇煥被調迴北京,遼西十萬大軍盡數落入遼東都督府手裏。遼東都督府起兩路大軍,一路克蓋州、海州,一路越過遼河擊退黃泥窪的壺裏部,兩路大軍總兵力不下十萬,號二十萬,現已包圍了東寧。奴才拚死衝殺了出來,給大汗報信,請大汗火速增援。”
說完,那名信使已經氣絕身亡。
皇太極知道形式險峻,吩咐人將這名信使厚葬。
代善歎道:“看這奴才的情況,就知道他是被累死的!東寧那邊已經兩天沒有消息了,怕是情況堪憂啊!”
局勢變化的太快,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遼西北遼東都督府給霸占了,這些情況比預想中的還要糟糕,因為眼下遼沈大地上,遼東都督府的敵人已經就剩下後金一個了,兩虎相爭,非得分出個公母來方能罷休。
代善說道:“東寧城池被我們加高和加厚了一倍,如果莽格古死守的話,應該可以堅持幾天!大汗必須盡快馳援,否則東寧失守的話,沈陽就危險了!”
皇太極出征在外,沈陽幾乎沒有精兵,隻有兩千老弱殘兵守城,自然危險了。
來不及多想,皇太極立刻下令大軍迴師沈陽。
不是迴師東寧,而是迴師沈陽。
眾將不明白,隻有範文程知道,東寧根本撐不到皇太極迴援。因此與其浪費時間去東寧,不如直奔沈陽,哪裏應該是遼東軍的最終目的地。
鴨綠江畔,夜色下的天空炮聲隆隆震耳欲聾,猶如北方夏天午後的電閃雷鳴一般。作為對抗騎兵衝擊的殺手鐧,遼東軍騎炮兵的榴散彈武器給予了後金騎兵以重創。加上照明彈的升空,暴露了後金騎兵的主力方向,使得遼東軍的榴散彈直接傾瀉到了後金主力部隊的頭上。
短短的十幾分鍾時間,五輪急速射過後,後金騎兵傷亡六千餘人,皇太極捶足頓胸,急忙下令鳴金收兵。
後金騎兵聞聲撤退,這邊遼東軍騎炮兵也停止了炮擊,炮兵們紛紛牽來英國重型挽馬,拖著野戰炮和彈藥迅速撤退。這英國重型挽馬,平時可以拉動1.5噸的重物,如今拉著隻有兩百五十公斤左右重量的野戰炮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到半個小時,騎炮兵已經安全撤離到了對岸。
陸戰師官兵作為殿後部隊,並沒有全部留下來斷後。
謝逸命令陸戰一師四團的兩千名火槍兵執行警戒和斷後任務,其他八千名士兵直接登上江防艦隊的戰船和運輸船過江。
四團接受了斷後的艱巨任務,但是並不害怕,因為雖然火槍兵少了,但防禦陣地的麵積也少了,雖然要麵對後金十萬大軍,不――應該隻有九萬零點兒了,對方數量雖然巨大,可惜騎兵作戰要求的戰場空間很大。九萬精銳騎兵去攻擊兩千人防守的小陣地,他們根本展不開攻擊隊形。
每次隻能夠幾百騎兵衝鋒的,四團還是可以應付得來的。
更有意思的是,皇太極被遼東軍暗算了一把,損失了六千多精銳騎兵,大軍到現在還處於混亂當中,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組織第二次大規模衝鋒。
如果重騎兵在就好了!
四團的官兵們都暗歎錯失良機,假如黑甲精騎在的話,剛才完全可以趁機給後金騎兵一個反衝鋒。兩萬重騎兵衝殺混亂當中的敵軍輕騎兵,殺傷力定然要大了數倍,甚至可以一口氣打垮敵人。
不過,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將心比心之下,皇太極現在應該更加鬱悶和後悔。
“這是什麽炮竹?竟然如此之亮!”皇太極氣得滿臉的鐵青,即使在暗淡的火光下,依然可以看到他那張不善的臉。
什麽炮竹?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搖頭歎氣。
“大汗!”
範文程自外麵進來,剛剛輕點完大軍傷亡的他,氣色也不是很好。
“說吧!”
皇太極淡淡的看了範文程一眼,他已經可以大致估計到傷亡的情況了。索性坐下來,靜靜的聽範文程報告。
算上白天的傷亡,後金大軍陣亡八千餘人,傷者五千餘人。
什麽都怕算!
這大軍傷亡數字一統計出來,眾將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大汗!”代善出列說道:“這樣下去不行啊!傷亡太大了!”
以前後金對明軍作戰,每次不過傷亡幾十人,最多的薩爾滸大戰也不過千把人,自從跟遼東軍作戰之後,這傷亡數字直線上升,每次最少也是上千人。
大明人多是,經得住消耗,可是後金人口太少,死一個少一個。原本努爾哈赤全盛時期的二十萬八旗勇士,十萬蒙古部族。現在可倒好,就剩下十萬八旗將士,這有折損了近萬人。以前女真是男多女少,一個女人嫁好幾次,如今這個比例鬥轉,男少女多。這次帶來的十萬八旗軍,最小的年齡十三歲,最大的年齡五十三歲,已經是後金的極限了。
麵對眾將士們的議論紛紛,皇太極仿佛沒有看見似的。
隻是問道:“阿濟格和莽古爾泰到哪裏了?”
範文程迴答道:“由於距離太遠,最後一次報告是在兩個時辰之前,現在估計已經迂迴到義州北麵了!”
“太好了!”阿敏喜道:“待會兒江對麵一亂,我們再全軍衝鋒,定然可以全殲遼東軍!”
皇太極沒吭聲,其他眾將滿臉的喜色。
範文程心中暗道:口氣倒不小!
看了看皇太極的臉色,小聲問道:“大汗,遼東軍騎兵盡數撤了,隻要炮兵和步兵。而剛才遼東軍炮擊太過猛列,有些反常,想必有詐!”
範文程心中其實想說遼東軍估計已經開始撤退了,因為這個時候撤退時最好的機會,最不容易被發現。
皇太極看了範文程一眼,沒有發火,隻是歎道:“已經過了半個時辰了,如果有詐的話,對方現在已經全數過江了!”
話音剛落,眾將士頓時嗡做一團。
範文程暗自苦笑,沒想到皇太極已經猜到了,隻是礙於局勢沒有吭聲而已。難怪他臉色難堪的要命,怕是不單單猜到對麵的遼東軍撤退了,而且也猜到過江奔襲義州的兩萬大軍無法偷襲得逞,怕是迴不來了。
皇太極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範文程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說了,頓時發揮他的特技,閉口不言。
阿敏是直腸子,直接問道:“他們過江了的話,那咱們的計劃不就泡湯了?”
“不好!”代善驚道:“那阿濟格和莽古爾泰他們不知道這裏的情況,若是繼續依令向義州發起攻擊的話,不是等於羊入虎口?”
皇太極歎道:“他們選擇渡河的地方在上遊一百裏外,過江後又是一百多裏,雖然他們這樣選擇地方可以避開遼東軍水師的哨船,但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這兩百多裏路,我們這裏發生了什麽事情,根本無法去通知他們!”
皇太極一語點醒所有人。
沒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正是因為距離太遠戰機稍縱即逝,無法及時請示所致。反過來,皇太極這裏沒有牽製住遼東軍。遼東軍撤退迴江對岸的義州的消息根本無法通知給阿濟格和莽古爾泰,因此他們二人如果依然執行軍令的話,很快就會陷入遼東軍的十麵埋伏當中。
很快,皇太極派出的探馬迴來了。正如他的猜測一樣,遼東軍正是趁著這個機會將剩下的軍隊盡數撤走。十座浮橋已經拆毀,江麵上炮艦已經分散開,幾艘炮艦駛往上遊,很快就會發現後金過江騎兵留下的浮橋。
他們迴不來了!
皇太極的眼神,將答案告訴給了所有人。
眾人皆是沮喪和擔憂,阿敏突然道:“我軍中有十名死士,會水!”
皇太極眼神兒一緊,阿敏培養死士令他震驚。不過,皇太極旋即想起他即位時,眾人都對天發誓,輔助他,永遠不會兄弟刀兵相見,因此皇太極眼神又恢複了平靜。
其他人都看到了皇太極的驚訝,他們自己也不例外,不過阿敏渾然沒有藏著掖著的意思,他們也放心了很多。
“我這就讓他們過江,務必把消息送給阿濟格他們!”
代善擔憂的道:“這麽冷的天,就算順利過江也凍死了,更不用說找到阿濟格他們的大軍了!”
“隻要有一線希望,我都有救他們!”阿敏的正義凜然,讓皇太極都為之愕然。
沒錯!
十個死士如果能夠救迴兩萬大軍,這筆賬誰都清楚,十分劃算。
“那就試試吧!”
皇太極點頭,阿敏領命,下去安排。
阿敏下去後,皇太極跟眾將領們商議事情。這時,帳外一聲長長的喊聲傳來。
“東寧衛八百裏急報!”
皇太極聞言,心中頓時一緊,莫非東寧那邊出事了?
帳篷被衝開,一名渾身是血的士兵,裹著濃烈的寒風進來,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報告大汗,東寧衛被圍,朝不保夕。莽格古大人命奴才火速趕來求援!”
“到底怎麽迴事?”皇太極登時站了起來,走到那麽信使麵前,緊緊的盯著他問話。
“袁崇煥被調迴北京,遼西十萬大軍盡數落入遼東都督府手裏。遼東都督府起兩路大軍,一路克蓋州、海州,一路越過遼河擊退黃泥窪的壺裏部,兩路大軍總兵力不下十萬,號二十萬,現已包圍了東寧。奴才拚死衝殺了出來,給大汗報信,請大汗火速增援。”
說完,那名信使已經氣絕身亡。
皇太極知道形式險峻,吩咐人將這名信使厚葬。
代善歎道:“看這奴才的情況,就知道他是被累死的!東寧那邊已經兩天沒有消息了,怕是情況堪憂啊!”
局勢變化的太快,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遼西北遼東都督府給霸占了,這些情況比預想中的還要糟糕,因為眼下遼沈大地上,遼東都督府的敵人已經就剩下後金一個了,兩虎相爭,非得分出個公母來方能罷休。
代善說道:“東寧城池被我們加高和加厚了一倍,如果莽格古死守的話,應該可以堅持幾天!大汗必須盡快馳援,否則東寧失守的話,沈陽就危險了!”
皇太極出征在外,沈陽幾乎沒有精兵,隻有兩千老弱殘兵守城,自然危險了。
來不及多想,皇太極立刻下令大軍迴師沈陽。
不是迴師東寧,而是迴師沈陽。
眾將不明白,隻有範文程知道,東寧根本撐不到皇太極迴援。因此與其浪費時間去東寧,不如直奔沈陽,哪裏應該是遼東軍的最終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