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知閉上眼睛,思考了半晌,這才睜開眼睛,長長地唿出一口氣,開始準備答卷。
李日知決定還是實話實話比較好,大唐國力增強,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事實,在這個事實裏麵,武皇後確實是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誰也無法否定的!
那麽,實話實說好了,不需要誇張什麽的!
李日知前段時間在坊間學習處理百姓糾紛時,得到了些經驗,也知道民間百姓想的是什麽,所以他便從民間百姓寫起,從下往上寫,最後一直延伸到了泰山封禪的高度上去。
李日知寫的很慢,時間來得及,沒必要寫的很快,他又不想提前交卷子,這個風頭他可不想出,也沒有必要去出!
士子們在答題,而上麵的考官卻是在觀察他們,這次的考官有好幾個,也不光是吏部的,其它部的官員都有,士子們現在參加的考試在這個時代叫做省試,尚書省主持的考試,所以隻要是尚書省的官員,隻要品階相當,那理論上是有資格當考官的,隻是不能當主考官而已。
主考官隻能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擔任,唐明皇之後改由禮部侍郎當主考官,但那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現在還是吏部的考功員外郎當主考官,而考功員外郎的大上司,便是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馬致遠,此時便在國子監中,不過,他不是來當考官的,他隻是來“路過”一下,畢竟科考複試不是小事,考功員外郎品階太低,有時候可能會鎮不住某些士子,所以他便來了,要是哪個士子敢支棱毛兒,那就由他來出手教訓一番。
得罪考功員外郎沒啥,大不了這科不考了,但要是得罪了吏部侍郎,那就是非常有啥了,後果相當嚴重,甚至會連累家人的。
馬致遠六十多歲了,以他的年紀及閱曆,基本上他還是能把現任的吏部尚書給熬到告老還鄉的,現在的吏部尚書比他大好幾歲呢,馬上就七十了,也該告老還鄉了,隻要吏部尚書一迴鄉,那他就能頂上去。
馬致遠很清楚,當宰相他這輩子是沒啥指望了,但當上吏部天官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當然,別人也是清楚這點的,所以幾乎沒誰敢得罪他,馬致遠在吏部說話相當管用,絕對的實權派。
馬致遠,致遠兩字取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馬致遠平時算是比較安靜的,不太愛說話,但淡泊對他來講就是扯淡了,別看年紀不小,升官之心卻是火熱的。
士子們在大堂裏答題,馬致遠輕輕地走到了門口,站在一根粗大的紅柱之旁,往大堂裏望去。
這次士子裏麵有一個叫李日知的,馬致遠是看了名單之後知道的,他前些日子接到了家裏的書信,孫子馬紹季被害,他相當的傷心,案子被一個叫李日知的士子給破了,這也算是慰祭了孫子的在天之靈,所以馬致遠還是很感激李日知的。
對於李日知進京之後,沒有來拜見他,馬致遠其實並不生氣,不會認為李日知不給他麵子,進京了也不來拜見一下長輩,他為官多年,可不會有這種想法,相反,對於李日知沒有登門還挺高興的,認為這是李日知很懂事的表現。
如果李日知登門,甚至還把行卷投到了馬致遠這裏,馬致遠會相當為難的,因為要還李日知的人情,所以忙一定要幫,還一定要幫上,可這個忙哪有那麽好幫的!
一科總共才取二十來個進士,後台強硬的士子一大堆,擠下誰來都要得罪人,除非李日知做文章的水平不錯,否則這個幫可有多難幫!
如果幫不上忙,李日知會不會抱怨無所謂,但馬致遠自己心裏會不痛快啊,欠的人情沒還上,堂堂吏部侍郎豈能隨便欠別人人情。
但李日知不登門,事情就好辦了,馬致遠在能幫忙的情況下,一定會幫的,如果情況不允許,他沒法幫上忙,那麽也不丟麵子,等以後李日知上門,那再說別的忙,這不挺好麽!
馬致遠往柱子旁邊一站,一個個的打量士子,見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他搖了搖頭,目光徑直落到了李日知的身上,他是看過名冊的,知道參加複試的人當中,隻有兩個是二十歲上下的。
二十歲之上的那個叫趙建,不知什麽原因沒有來參加複試,名單上顯示他沒有進大門,那是肯定要被刷掉的,另一個是二十歲之下的,便就是李日知了。
考功員外郎見大上司來了,連忙輕手輕腳地出來,到了馬致遠的旁邊,低聲道:“侍郎大人,您來了!”
馬致遠微微點了點頭,輕聲道:“場中那個年輕人,為人氣度雍容,不慌不忙,雖然年紀最少,但看上去舉止行為,卻是最為得體的!”
這就是純屬暗示了,馬致遠說的這句話聽起來是全無責任的,他可沒有說這個年輕人文章如何,也沒說要取中他,隻是說了一句舉止得體,可沒有一個字要求考功員外郎要照顧一下!
但實際上,馬致遠卻是在明確地向考功員外郎暗示,這個年輕人要取中!
考功員外郎一聽這個話,立即就明白了,哪怕是給這個年輕人最後一名,也得取中!
怕弄錯了啊,萬一馬侍郎認錯了人,那豈不是糟糕,所以這個名字是一定要確定好的,考功員外郎小聲道:“那個年輕人名叫李日知,是鄭州滎陽人士,禮部試排名第三十,卑職對他早有留意,果然是一個舉止得體的少年郎。”
馬致遠點了點頭,沒再說話,在柱子旁又稍微站了一小會兒,便離開了,去後院喝茶去了。
直到中午,考試才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麵試問答,形式很簡單,主要就是考察士子是不是結巴,口音如何,還有就是相貌,牙齒的情況,等等。
現在還沒有殿試,隻有雛形,形式上也變來變去的,沒有形成定製,要到武則天時殿試才會逐漸成製。
實際上,這種麵試問答是最容易進行暗箱操作的,隻要考官得到暗示,要取中誰,那就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果想要為難誰,那就問個難一些的問題。
這種時刻士子們肯定都緊張,如果問題稍難,那麽難免會磕巴,一磕巴,那就妥了,下科再來吧!
所以這種考試方式很快就會被其它方式淘汰,不過,李日知幸運得很,現在他還是可以刷臉的,而且保證是一刷必中!
複試的人數不多,考功員外郎親自主持,士子們按著順序,以禮部試的名次從後往前,唱名上前,到考功員外郎麵前,進行麵試對答。
因為沒有特定的流程,還沒形成定製,所以供考功員外郎發揮的餘地很大,基本上每個考功員外郎的風格都不一樣,所以每科問的問題和方式也不一樣,但這次這個考功員外郎還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
李日知緊張的等著叫到自己的名字,他發現被叫進去問答的士子出來後,個個都是鬆了一口氣,甚至還有臉上露出微笑的,看樣子是考得挺好啊!
但是,都考得挺好,這個就不至於了吧,總不可能都取中的!
又等了一會兒,終於叫到李日知了,李日知站起身來,慢慢走進了內堂,就見堂上坐著三名官員,均穿深綠色官服,這說明都是六品官員,品階都算不上高。
但這三人的後麵有一座巨大的屏風,很顯然,後麵還坐著人,但是幾品官,是些什麽官,這個就看不到了。
在三人之前,又有三名穿著淺青色官服的人,這說明他們是九品官,基本上已經是品級最低的官員了,在他們的身前都放著書案,上麵有筆墨紙硯,明顯他們是負責記錄的。
考功員外郎的品級不高,隨著科考越來越受到重視,實際上由六品官來主持科考已經不合適了,但現在就是如此。
三位考官之前,擺著一隻紅漆雕花木墩,考功員外郎衝著李日知一伸手,道:“坐!”
李日知行了一禮,這才半個屁股坐到了木墩上,但就聽考功員外郎道:“報上你的姓名,以及籍貫!”
李日知隻好又站起來,拱起身,微微彎腰,道:“學生李日知,滎陽人氏。”
考功員外郎稍稍沉默了一下,又道:“最近你都有在看書嗎?”
這就是句廢話了,但這句話卻可以讓人稍稍放鬆下來,不至於太過緊張,這是因為馬致遠打過招唿了,所以考功員外郎特地問了這種極沒營養的話,算是照顧李日知。
李日知道:“學生一直在看書!”
考功員外郎嗯了聲,又道:“看的是什麽書?”
李日知迴答道:“學生看得最多的書,便是《唐律疏義》,略有精通!”
聽李日知說出這個書名來,三個考官的臉色就都不好看了,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都想:“少年就是少年,這麽明顯的暗示都不懂,真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考功員外郎問的話裏麵,明顯有放水的意思,隻要李日知迴答一本簡單的書,那麽接下來當然就隻需要迴答簡單的問題了,這個問答的成績當然會很好!
三個考官一致認為,如果有人在考前提點過李日知,那麽李日知必定不會這麽迴答,而李日知這麽迴答了,就說明他投行卷投的不好,沒有什麽過硬的靠山。
可剛才吏部侍郎馬致遠卻偏偏來打過招唿了,這是怎麽迴事?難道李日知的靠山不是馬侍郎?
考功員外郎心中生氣,這個李日知太不識好歹了,當然,就算李日知再怎麽不識好歹,他也不敢把李日知給怎麽樣了,畢竟他不敢得罪自己的大上司,但難為一下李日知,然後把李日知取為倒數第一,這個他還可是辦到的。
在沒有規定必須從哪本書裏出題的年代,最難的書恐怕就是法律書了,而《唐律疏義》則是難中加難,堪稱這個時代的第一難書!
一是《唐律疏義》是新編出來的書,大唐朝建國也沒有多少年,這當然是新編的書,而且主持編書的人是長孫無忌,這是一本中國最早也是最完整的法典,從編完到頒行,至今不過十年出頭,絕對是嶄新嶄新的。
如果不是專門研究律法的人,比如說堂上的三位考官,那麽都很有可能沒有看過此書,就算是看過,也隻能是看過其中的某些條款!
李日知竟然說他精通《唐律疏義》,他什麽意思,現在是考官考他呢,還是他考考官呢?
李日知決定還是實話實話比較好,大唐國力增強,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事實,在這個事實裏麵,武皇後確實是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誰也無法否定的!
那麽,實話實說好了,不需要誇張什麽的!
李日知前段時間在坊間學習處理百姓糾紛時,得到了些經驗,也知道民間百姓想的是什麽,所以他便從民間百姓寫起,從下往上寫,最後一直延伸到了泰山封禪的高度上去。
李日知寫的很慢,時間來得及,沒必要寫的很快,他又不想提前交卷子,這個風頭他可不想出,也沒有必要去出!
士子們在答題,而上麵的考官卻是在觀察他們,這次的考官有好幾個,也不光是吏部的,其它部的官員都有,士子們現在參加的考試在這個時代叫做省試,尚書省主持的考試,所以隻要是尚書省的官員,隻要品階相當,那理論上是有資格當考官的,隻是不能當主考官而已。
主考官隻能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擔任,唐明皇之後改由禮部侍郎當主考官,但那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現在還是吏部的考功員外郎當主考官,而考功員外郎的大上司,便是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馬致遠,此時便在國子監中,不過,他不是來當考官的,他隻是來“路過”一下,畢竟科考複試不是小事,考功員外郎品階太低,有時候可能會鎮不住某些士子,所以他便來了,要是哪個士子敢支棱毛兒,那就由他來出手教訓一番。
得罪考功員外郎沒啥,大不了這科不考了,但要是得罪了吏部侍郎,那就是非常有啥了,後果相當嚴重,甚至會連累家人的。
馬致遠六十多歲了,以他的年紀及閱曆,基本上他還是能把現任的吏部尚書給熬到告老還鄉的,現在的吏部尚書比他大好幾歲呢,馬上就七十了,也該告老還鄉了,隻要吏部尚書一迴鄉,那他就能頂上去。
馬致遠很清楚,當宰相他這輩子是沒啥指望了,但當上吏部天官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當然,別人也是清楚這點的,所以幾乎沒誰敢得罪他,馬致遠在吏部說話相當管用,絕對的實權派。
馬致遠,致遠兩字取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馬致遠平時算是比較安靜的,不太愛說話,但淡泊對他來講就是扯淡了,別看年紀不小,升官之心卻是火熱的。
士子們在大堂裏答題,馬致遠輕輕地走到了門口,站在一根粗大的紅柱之旁,往大堂裏望去。
這次士子裏麵有一個叫李日知的,馬致遠是看了名單之後知道的,他前些日子接到了家裏的書信,孫子馬紹季被害,他相當的傷心,案子被一個叫李日知的士子給破了,這也算是慰祭了孫子的在天之靈,所以馬致遠還是很感激李日知的。
對於李日知進京之後,沒有來拜見他,馬致遠其實並不生氣,不會認為李日知不給他麵子,進京了也不來拜見一下長輩,他為官多年,可不會有這種想法,相反,對於李日知沒有登門還挺高興的,認為這是李日知很懂事的表現。
如果李日知登門,甚至還把行卷投到了馬致遠這裏,馬致遠會相當為難的,因為要還李日知的人情,所以忙一定要幫,還一定要幫上,可這個忙哪有那麽好幫的!
一科總共才取二十來個進士,後台強硬的士子一大堆,擠下誰來都要得罪人,除非李日知做文章的水平不錯,否則這個幫可有多難幫!
如果幫不上忙,李日知會不會抱怨無所謂,但馬致遠自己心裏會不痛快啊,欠的人情沒還上,堂堂吏部侍郎豈能隨便欠別人人情。
但李日知不登門,事情就好辦了,馬致遠在能幫忙的情況下,一定會幫的,如果情況不允許,他沒法幫上忙,那麽也不丟麵子,等以後李日知上門,那再說別的忙,這不挺好麽!
馬致遠往柱子旁邊一站,一個個的打量士子,見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他搖了搖頭,目光徑直落到了李日知的身上,他是看過名冊的,知道參加複試的人當中,隻有兩個是二十歲上下的。
二十歲之上的那個叫趙建,不知什麽原因沒有來參加複試,名單上顯示他沒有進大門,那是肯定要被刷掉的,另一個是二十歲之下的,便就是李日知了。
考功員外郎見大上司來了,連忙輕手輕腳地出來,到了馬致遠的旁邊,低聲道:“侍郎大人,您來了!”
馬致遠微微點了點頭,輕聲道:“場中那個年輕人,為人氣度雍容,不慌不忙,雖然年紀最少,但看上去舉止行為,卻是最為得體的!”
這就是純屬暗示了,馬致遠說的這句話聽起來是全無責任的,他可沒有說這個年輕人文章如何,也沒說要取中他,隻是說了一句舉止得體,可沒有一個字要求考功員外郎要照顧一下!
但實際上,馬致遠卻是在明確地向考功員外郎暗示,這個年輕人要取中!
考功員外郎一聽這個話,立即就明白了,哪怕是給這個年輕人最後一名,也得取中!
怕弄錯了啊,萬一馬侍郎認錯了人,那豈不是糟糕,所以這個名字是一定要確定好的,考功員外郎小聲道:“那個年輕人名叫李日知,是鄭州滎陽人士,禮部試排名第三十,卑職對他早有留意,果然是一個舉止得體的少年郎。”
馬致遠點了點頭,沒再說話,在柱子旁又稍微站了一小會兒,便離開了,去後院喝茶去了。
直到中午,考試才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麵試問答,形式很簡單,主要就是考察士子是不是結巴,口音如何,還有就是相貌,牙齒的情況,等等。
現在還沒有殿試,隻有雛形,形式上也變來變去的,沒有形成定製,要到武則天時殿試才會逐漸成製。
實際上,這種麵試問答是最容易進行暗箱操作的,隻要考官得到暗示,要取中誰,那就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果想要為難誰,那就問個難一些的問題。
這種時刻士子們肯定都緊張,如果問題稍難,那麽難免會磕巴,一磕巴,那就妥了,下科再來吧!
所以這種考試方式很快就會被其它方式淘汰,不過,李日知幸運得很,現在他還是可以刷臉的,而且保證是一刷必中!
複試的人數不多,考功員外郎親自主持,士子們按著順序,以禮部試的名次從後往前,唱名上前,到考功員外郎麵前,進行麵試對答。
因為沒有特定的流程,還沒形成定製,所以供考功員外郎發揮的餘地很大,基本上每個考功員外郎的風格都不一樣,所以每科問的問題和方式也不一樣,但這次這個考功員外郎還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
李日知緊張的等著叫到自己的名字,他發現被叫進去問答的士子出來後,個個都是鬆了一口氣,甚至還有臉上露出微笑的,看樣子是考得挺好啊!
但是,都考得挺好,這個就不至於了吧,總不可能都取中的!
又等了一會兒,終於叫到李日知了,李日知站起身來,慢慢走進了內堂,就見堂上坐著三名官員,均穿深綠色官服,這說明都是六品官員,品階都算不上高。
但這三人的後麵有一座巨大的屏風,很顯然,後麵還坐著人,但是幾品官,是些什麽官,這個就看不到了。
在三人之前,又有三名穿著淺青色官服的人,這說明他們是九品官,基本上已經是品級最低的官員了,在他們的身前都放著書案,上麵有筆墨紙硯,明顯他們是負責記錄的。
考功員外郎的品級不高,隨著科考越來越受到重視,實際上由六品官來主持科考已經不合適了,但現在就是如此。
三位考官之前,擺著一隻紅漆雕花木墩,考功員外郎衝著李日知一伸手,道:“坐!”
李日知行了一禮,這才半個屁股坐到了木墩上,但就聽考功員外郎道:“報上你的姓名,以及籍貫!”
李日知隻好又站起來,拱起身,微微彎腰,道:“學生李日知,滎陽人氏。”
考功員外郎稍稍沉默了一下,又道:“最近你都有在看書嗎?”
這就是句廢話了,但這句話卻可以讓人稍稍放鬆下來,不至於太過緊張,這是因為馬致遠打過招唿了,所以考功員外郎特地問了這種極沒營養的話,算是照顧李日知。
李日知道:“學生一直在看書!”
考功員外郎嗯了聲,又道:“看的是什麽書?”
李日知迴答道:“學生看得最多的書,便是《唐律疏義》,略有精通!”
聽李日知說出這個書名來,三個考官的臉色就都不好看了,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都想:“少年就是少年,這麽明顯的暗示都不懂,真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
考功員外郎問的話裏麵,明顯有放水的意思,隻要李日知迴答一本簡單的書,那麽接下來當然就隻需要迴答簡單的問題了,這個問答的成績當然會很好!
三個考官一致認為,如果有人在考前提點過李日知,那麽李日知必定不會這麽迴答,而李日知這麽迴答了,就說明他投行卷投的不好,沒有什麽過硬的靠山。
可剛才吏部侍郎馬致遠卻偏偏來打過招唿了,這是怎麽迴事?難道李日知的靠山不是馬侍郎?
考功員外郎心中生氣,這個李日知太不識好歹了,當然,就算李日知再怎麽不識好歹,他也不敢把李日知給怎麽樣了,畢竟他不敢得罪自己的大上司,但難為一下李日知,然後把李日知取為倒數第一,這個他還可是辦到的。
在沒有規定必須從哪本書裏出題的年代,最難的書恐怕就是法律書了,而《唐律疏義》則是難中加難,堪稱這個時代的第一難書!
一是《唐律疏義》是新編出來的書,大唐朝建國也沒有多少年,這當然是新編的書,而且主持編書的人是長孫無忌,這是一本中國最早也是最完整的法典,從編完到頒行,至今不過十年出頭,絕對是嶄新嶄新的。
如果不是專門研究律法的人,比如說堂上的三位考官,那麽都很有可能沒有看過此書,就算是看過,也隻能是看過其中的某些條款!
李日知竟然說他精通《唐律疏義》,他什麽意思,現在是考官考他呢,還是他考考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