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點點頭,卻看著張陵:「阿陵,這起名的事情卻是要你來了。」
張陵微微頷首,思忖起來……片刻之後道:「就叫張恪吧。恪,敬於人,謹於事。張二哥,你看如何?」
「好,就叫張恪,謝大少爺、大夫人賜名」張義喜笑顏開道。
第二件事卻是關於張義自身的,這幾年他在長安打理長安那邊的生意,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不趁手,但有小婉給打下的底子,尤其是這兩年諸般生意都走上了正途,真正需要他操心的已經不多。聽說要往涇州送年貨,恰好他要親自來給二人報個喜訊,便跟張楊氏請命,要親自去涇州一趟。到了臨近涇州的驛站住下時,卻偶然聽說了張陵上任遇襲之事,便打定了主意要留在張陵夫妻身邊。
小婉嘆了口氣,張義他們七兄弟雖然在入府之初便自寫了文書,但那時是剛剛相識,擔心主家懷疑。沒多久,張楊氏便將出籍文書給了他們,但這七兄弟卻仍是以張家下仆自居,她和張陵都勸過他們,但七兄弟執意不從,所以現在便有些稱唿混亂,一方麵以兄長事之,另一方麵卻以家僕自居,也是無奈。
雖然二人相勸,但張義就是不聽,最後還是小婉勸慰,讓他不必心急,待孩子稍長再考慮這件事情:「張二哥,這裏的事情不急,義父已經派了鐵牛過來幫忙,又有張大哥照拂,倒是長安那邊嫂子還沒有出月子,孩子尚小,你這做父親的不能離開。」
好說歹說,此事才揭開不提,將話題移開,小婉卻是離了席,讓這般男人自在喝酒。
迴到後房,哄了正在逗留四條小藏獒的寶兒,便進了屋坐下,紫鵑上前呈上了單子。張義這次過來,不僅帶來了年貨,而且還捎來了不少從長安買來的一些稀罕物件,現在長安的商路四通八達,尤其是那些波斯胡,將生意都做到了皇宮。二人照著單子將那些稀罕物都拿進屋裏,小婉留了幾樣好的自用,又給寶兒留了一些好玩的,其它的準備賞賜給紫鵑她們,又從中擇了一些準備年後迴禮的。
雖然這兩年她們夫妻在外,遠離長安,但逢年過節或者遇到了什麽好物事,總要準備一些禮物,往京城相熟的人家送去……這平時常敲木鍾,關鍵時候才能有響應。
又使用人將送來的年貨登記了入庫,直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才算是料理妥當,小婉鬆了口氣,笑著對紫鵑說道:「這些倒是來得正可好,要不年後都不知道往外送些什麽了,涇州這地方比不得滄州,總不能買了豬羊再送迴去。」
紫鵑卻道:「話是如此,禮尚往來也是人情,可有些虧呢,那些傢夥貪默民脂民膏,送禮送的輕鬆,可咱家裏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小婉放下單子也是輕嘆一聲:「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人家是做官為賺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咱家卻是賺錢為了更好的做官,做個好官。」
紫鵑笑道:「家裏有賺錢,做官自然不需要貪墨,這是以銀養廉之策。」
以銀養廉……養廉銀?
小婉記得好像是哪一個朝代有過養廉銀一說,好像就是變相提高官員的收入,不過這個政策不是很有效果,人的貪慾幾乎是從來不會滿足的,隻要他有了可以攫取的機會,心性不堅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想伸手,給他再多的傣祿也是枉然。
微不可察地搖搖頭:「紫鵑,還有這些布料和脂粉給府裏的女眷都分一份,到底是過來,或多或少總是個意思」
紫鵑點點頭:「夫人說的是,這些布料、脂粉在安定可是買不到的,她們一定歡喜。」
無論外麵世界如何,無論大家還是小戶,日子都要照常地過。以前在京城的時候,每到節日,張陵夫妻倆少不得要去各府上拜見,便是倒了滄州,也是如此。不過,今年在涇州的這個春節,倒是過得清閑了許多,倒也有貼子進來邀張陵出去赴宴,隻是被張陵婉拒了,張府上上下下現在也有百十號人,再加上程鐵牛和張楠都在這裏,熱鬧無比,在小年的時候,滄州那邊送來了滿大車的鞭炮、年貨,張楠領著寶兒這迴有了營生,等程鐵牛來了之後,三個人越發的膽大,看上去倒像是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忒沒正形。
到了三十,小婉親自寫了十餘付對聯,又用紅紙寫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福』字,命人張貼在門上,大紅燈籠也早已經準備好,廚房裏傳出陣陣濃香,爆油聲滋啦啦的響。
下晌的時候,一掃上午的忙碌,闔府上下開始吃團圓飯。在內宅正廳,擺了一桌,男人們在那兒喝酒,則廳裏也擺了一席,女眷們和寶兒在這邊吃飯。
雖然說主僕在家裏沒有同桌用飯的規矩,可張忠、張義他們幾個,以及紫鵑、雪雁和幾個屋裏的丫環,小婉和張陵都沒拿他們當外人,而且人多在一起吃飯熱鬧,除了外麵的些人之外,這些屋裏的僕人也都在一起用飯,便是那八位保鏢也在另外一間屋子單獨上了一席。
廳裏那桌,雖然張忠、張義都是自居為仆,可在張府的資歷老,張陵敬之如兄,而張鬆、張有、張所他們都曾經得張忠授過藝,敬之如師,程鐵牛別看外表大大咧咧的,但心思細膩,對這兩位同樣尊敬有加。
席間除了談及練兵之間,眾人還提起了明年準備治理涇州的匪患。要知道,這突厥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雖然可恨,倒也不算什麽。但那些馬賊土匪,多半同為漢人,卻同樣地為禍邊民,每每提起這些,倒是更加痛恨一些。
</br>
張陵微微頷首,思忖起來……片刻之後道:「就叫張恪吧。恪,敬於人,謹於事。張二哥,你看如何?」
「好,就叫張恪,謝大少爺、大夫人賜名」張義喜笑顏開道。
第二件事卻是關於張義自身的,這幾年他在長安打理長安那邊的生意,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不趁手,但有小婉給打下的底子,尤其是這兩年諸般生意都走上了正途,真正需要他操心的已經不多。聽說要往涇州送年貨,恰好他要親自來給二人報個喜訊,便跟張楊氏請命,要親自去涇州一趟。到了臨近涇州的驛站住下時,卻偶然聽說了張陵上任遇襲之事,便打定了主意要留在張陵夫妻身邊。
小婉嘆了口氣,張義他們七兄弟雖然在入府之初便自寫了文書,但那時是剛剛相識,擔心主家懷疑。沒多久,張楊氏便將出籍文書給了他們,但這七兄弟卻仍是以張家下仆自居,她和張陵都勸過他們,但七兄弟執意不從,所以現在便有些稱唿混亂,一方麵以兄長事之,另一方麵卻以家僕自居,也是無奈。
雖然二人相勸,但張義就是不聽,最後還是小婉勸慰,讓他不必心急,待孩子稍長再考慮這件事情:「張二哥,這裏的事情不急,義父已經派了鐵牛過來幫忙,又有張大哥照拂,倒是長安那邊嫂子還沒有出月子,孩子尚小,你這做父親的不能離開。」
好說歹說,此事才揭開不提,將話題移開,小婉卻是離了席,讓這般男人自在喝酒。
迴到後房,哄了正在逗留四條小藏獒的寶兒,便進了屋坐下,紫鵑上前呈上了單子。張義這次過來,不僅帶來了年貨,而且還捎來了不少從長安買來的一些稀罕物件,現在長安的商路四通八達,尤其是那些波斯胡,將生意都做到了皇宮。二人照著單子將那些稀罕物都拿進屋裏,小婉留了幾樣好的自用,又給寶兒留了一些好玩的,其它的準備賞賜給紫鵑她們,又從中擇了一些準備年後迴禮的。
雖然這兩年她們夫妻在外,遠離長安,但逢年過節或者遇到了什麽好物事,總要準備一些禮物,往京城相熟的人家送去……這平時常敲木鍾,關鍵時候才能有響應。
又使用人將送來的年貨登記了入庫,直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才算是料理妥當,小婉鬆了口氣,笑著對紫鵑說道:「這些倒是來得正可好,要不年後都不知道往外送些什麽了,涇州這地方比不得滄州,總不能買了豬羊再送迴去。」
紫鵑卻道:「話是如此,禮尚往來也是人情,可有些虧呢,那些傢夥貪默民脂民膏,送禮送的輕鬆,可咱家裏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小婉放下單子也是輕嘆一聲:「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人家是做官為賺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咱家卻是賺錢為了更好的做官,做個好官。」
紫鵑笑道:「家裏有賺錢,做官自然不需要貪墨,這是以銀養廉之策。」
以銀養廉……養廉銀?
小婉記得好像是哪一個朝代有過養廉銀一說,好像就是變相提高官員的收入,不過這個政策不是很有效果,人的貪慾幾乎是從來不會滿足的,隻要他有了可以攫取的機會,心性不堅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想伸手,給他再多的傣祿也是枉然。
微不可察地搖搖頭:「紫鵑,還有這些布料和脂粉給府裏的女眷都分一份,到底是過來,或多或少總是個意思」
紫鵑點點頭:「夫人說的是,這些布料、脂粉在安定可是買不到的,她們一定歡喜。」
無論外麵世界如何,無論大家還是小戶,日子都要照常地過。以前在京城的時候,每到節日,張陵夫妻倆少不得要去各府上拜見,便是倒了滄州,也是如此。不過,今年在涇州的這個春節,倒是過得清閑了許多,倒也有貼子進來邀張陵出去赴宴,隻是被張陵婉拒了,張府上上下下現在也有百十號人,再加上程鐵牛和張楠都在這裏,熱鬧無比,在小年的時候,滄州那邊送來了滿大車的鞭炮、年貨,張楠領著寶兒這迴有了營生,等程鐵牛來了之後,三個人越發的膽大,看上去倒像是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忒沒正形。
到了三十,小婉親自寫了十餘付對聯,又用紅紙寫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福』字,命人張貼在門上,大紅燈籠也早已經準備好,廚房裏傳出陣陣濃香,爆油聲滋啦啦的響。
下晌的時候,一掃上午的忙碌,闔府上下開始吃團圓飯。在內宅正廳,擺了一桌,男人們在那兒喝酒,則廳裏也擺了一席,女眷們和寶兒在這邊吃飯。
雖然說主僕在家裏沒有同桌用飯的規矩,可張忠、張義他們幾個,以及紫鵑、雪雁和幾個屋裏的丫環,小婉和張陵都沒拿他們當外人,而且人多在一起吃飯熱鬧,除了外麵的些人之外,這些屋裏的僕人也都在一起用飯,便是那八位保鏢也在另外一間屋子單獨上了一席。
廳裏那桌,雖然張忠、張義都是自居為仆,可在張府的資歷老,張陵敬之如兄,而張鬆、張有、張所他們都曾經得張忠授過藝,敬之如師,程鐵牛別看外表大大咧咧的,但心思細膩,對這兩位同樣尊敬有加。
席間除了談及練兵之間,眾人還提起了明年準備治理涇州的匪患。要知道,這突厥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雖然可恨,倒也不算什麽。但那些馬賊土匪,多半同為漢人,卻同樣地為禍邊民,每每提起這些,倒是更加痛恨一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