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無憂其實在林重的點撥下,也覺得報紙這個東西確實不錯。
輿論,是敵對雙方最重要的一處戰場。
聽到林重問話,殘無憂連忙迴道:“臣的老家人才甚多,臣可以馬上尋找一番,讓他麵聖。”
“嗯,此事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為朕分憂,朕重重有賞。”
“遵旨。”
殘無憂看著麵前的任務提示,果斷領取任務。
對他來說,這個任務實在是太簡單了。
現代社會中,做傳媒的人才一抓一大把,隻要工資高,分分鍾有大量人才肯幹。
官報的事宜安排了,林重開始說關於物價暴漲的事宜。
很多呈上來的奏折提到,半個月前,一鬥米才賣200文,可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翻了一倍。
有些災情嚴重的地區,更是翻了兩倍,三倍。
大米,是古代比鹽還要重要的物資。
大米的上漲,必然會帶動其它物資上漲。
比如現在,外麵的瓜果蔬菜,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漲。
尤其是肉類。
這次的水災,很多地方牲畜被淹死,造成了肉類大量缺口。
現在外麵一枚小小的雞蛋,都已經翻了四五倍物價。
長期下去,百姓民不聊生,勢必會反。
林重將奏折一扔,嗬斥道:“朕明明提前預備了各類糧食物資,為何還會出現糧食暴漲?”
“啟奏皇上,各地百姓出現恐慌,所以很多地方百姓拚命屯糧。”
“雖然各地出現限購政策,但恐慌很大,百姓們生怕糧食還會暴漲。”
“謠言也有推波助瀾作用。”
“啟奏皇上,臣以為,應該馬上頒布命令,嚴禁私人屯糧,違者依法辦理,以儆效尤,震懾百姓,方能安撫民心。”一個老臣說道。
“胡鬧,這隻會讓民眾更加害怕。”一個大臣立刻反對。
林重道:“不錯,震懾隻是下策,幸好,朕早已經有所準備,從現在起,開倉賑糧,將國庫糧食運輸下去,價格還是定為一鬥米200文,其它商鋪,若是敢囤貨居奇,胡亂漲價,從中牟利,可依法查辦。”
“遵旨。”
林重看向李淵問道:“李卿,災民安置事宜,如何了?”
水災之前,林重發布了建造臨時安置點的命令。
這些安置點雖然簡陋,但能夠讓大量災民臨時居住,至少能遮風擋雨,還有吃的喝的。
這在古代,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
這些事,都是內閣負責。
李淵迴道:“啟稟皇上,災民安置處理妥當,每日定為早晚各一餐。早上,以粥為主,晚上,則是一碗米飯,以及一些菜湯,醃菜為主。雖然寡淡,但至今為止,災民安置處未出現過一例餓死人事件。現在百姓都說,皇上愛民如子,體貼百姓,對皇上讚譽甚多。”
“是麽。”林重微微一樂,“對了,災民安置處的安全問題,一定要注意好。男女要分開居住,以免出現欺人之事。”
李淵迴應:“每處災民安置所分男女居住兩塊地方,哪怕是夫妻,也是分開居住,不過白天都是待在一起,安全方麵,每個災民安置所,都由當地捕快嚴加守衛。臣已經下令,凡出現偷雞摸狗,欺壓良善之事,都會第一時間,將犯人關押刑部大牢。”
“做得好,亂世當用重典,不過將犯人關押刑部大牢也不妥,不但浪費朕的糧食,還要專門派人看管,十分不妥。”
底下大臣一驚,難不成皇上又要砍人?
這也太暴君了吧?
好在,林重並不是此意。
“傳朕旨意,凡在災情期間,偷雞摸狗,欺壓良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看管起來,去挖溝引渠,對抗洪災,不聽話的,當眾處決,以儆效尤。”
“遵旨。”李淵重重低頭,心中驚駭一片。
他突然發現,皇上此舉,不但合理利用了人力,更是用免費的人力,去做災後重建的事。
三全齊美啊。
“另外,現在是時候考慮災後重建的事宜,為防止洪災持續,加快洪災退去,可以組建人手,去挖溝渠,每個村莊,每戶人家,都可以挖溝渠,溝渠不但能蓄水,還能養魚養蝦,諸位愛卿以為何?”
挖溝渠,也是林重很早就知道的一種對抗洪災辦法。
江浙滬地區,每家每戶邊上都有溝渠,這是因為,那些地區一到夏季,必定暴雨。
雨水往往將田地全部淹沒,甚至水漫家中。
後來民眾們開始挖溝渠,所以夏季暴雨來臨,田地裏的雨水都是往溝渠裏流。
除此之外,溝渠還有兩大好處。
第一,蓄水。
溝渠往往坐落在田地邊上,那就能很好的利用溝渠裏的水,澆灌土地,方便許多。
第二,養殖。
江浙滬地區溝渠眾多,每條小溝渠裏都養有魚蝦,每到夏季,暴雨之後,水淹沒田野,裏麵的魚蝦都會跑出來。
現在若是家家戶戶都有溝渠,養殖魚蝦,這等於是多了一個食物渠道,豐富了飲食。
當然了,古代魚苗蝦苗少,但這不要緊。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都是小事。
以前就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一個野外的水池時間放久了,不知為何,明明沒人放魚蝦,過一段時間卻出現魚蝦這些物種。
除了這些好處,溝渠裏的淤泥,更是天然的肥料,營養很多。
林重把溝渠的好處解釋了一通,眾大臣無不驚訝。
這群大臣,都是讀書人,哪裏種過地,所以聽了林重設想,都對林重的想法感到驚奇。
“皇上,家家戶戶挖溝渠,會不會勞民傷財?”有大臣奇怪。
“臣倒是覺得,皇上此言,是個很好的辦法,臣老家是淮南,那裏雨量極少,若是有溝渠,定能很好的蓄水。”
“不錯不錯,我也覺得是個好辦法,還能養魚,我們大夏,向來以鯽魚、花鰱、草魚、鯉魚為魚類主食,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釣,或者漁網,才能捕獲,若是像皇上所說,能夠利用溝渠自己養殖,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豐富很多。”
越來越多的大臣都覺得此舉不錯。
有大臣幹脆直言:“皇上英明。”
“皇上此舉,造福千秋萬代。”
李淵拱手道:“臣馬上命人去辦挖溝渠一事。”
林重點頭,問道:“對了,糧食賑災下去,用於賑災的糧食裏麵,記住,要參小石子進去。”
此話一出,一些大臣奇怪。
李淵道:“皇上,此舉…………呃,為何啊?”
“是啊,皇上,參石頭給災民們吃,豈不是做好事還會被人罵?”
“不妥,不妥啊,皇上此舉雖然能讓災民少吃一些,但容易有怨言。”又一個言官搖頭晃腦,顯得自己很能幹:“懇求皇上,收迴成命。”
林重卻是道:“朕這麽做,自然有朕的意思在裏麵,米裏參了小石頭,雖然吃飯磕人,但卻杜絕了有人從中牟利,眾卿,你們說呢?”
聞言。
一群大臣吃了一驚。
往米裏參小石頭,杜絕從中牟利?
這個辦法仔細一想,絕啊!
以往賑災糧食,下去之後,層層剝削,到百姓手上的時候,往往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這也是曆朝曆代皇帝頭疼的地方。
而林重此舉,有效解決了有人貪汙糧食的問題。
因為這糧食裏麵有小石頭,有人貪汙迴去想賣,有小石頭的大米,那怎麽賣得出去?
賣不出去,隻能作罷啊。
除非那些貪汙的人有那個閑情,在米堆裏把小石頭撿出來,但這份工作,談何容易。
無異於大海撈針。
“皇上英明。”
一時間,百官驚喜。
當然了,幾個原本抱著貪點小財的大臣,有些不爽,尋思著這次不能撈一筆了。
“河州一地,近期沒出現差錯吧?”林重又問。
李淵道:“皇上英明,提前安排張正居大人負責河州一地,現在那裏物價最是平穩,災民受到妥善安置,百姓們並不很大怨言,反而那裏還流傳著皇上的美譽。”
“是麽,那就好。”
林重放下心中石頭。
因為根據小說,河州一地,是最先開始作亂的地方。
現在那裏管理的井井有條,不會有大問題了。
……………………
與此同時。
小說主角張小凡居住的衛城之中。
作為河州的下遊地區,衛城也遭遇了洪災。
好在衛城主城地勢較高,城內居民並未受很大影響,但城市四周的村落和城鎮,損失慘重。
很多民眾良田被淹沒,屋舍被衝毀。
現在衛城城內也受到影響,糧食暴漲。
前幾天,城內多出了很多要飯災民,這些災民衣衫襤褸,看起來非常可憐。
此時一個戴著鬥笠,穿著蓑衣的中年人,正在暴雨中,趟過一條條積水,在鄉野之中步行。
此人,便是張小凡師父,秋一真人。
在雨災持續三天的時候,秋一真人便告別張小凡,下鄉去看望災民。
用他的話來說,這也是修行的一步分。
同時,他也是看這次災情如何,到時候教張小凡如何應對。
這一路上,秋一真人內心沉重。
災民太多了。
這次的水災,是他這麽多年來,看到的最嚴重一次。
他經過起碼有十個村落,可是這些村落的屋舍,大部分都被衝毀,村民們早已經不見蹤影。
哪怕一些大型城鎮,狀況也非常不好,無數災民蜷縮在街邊,乞求接濟。物價開始飛漲,劫匪開始增多。
很多地方,更出現了賣兒賣女現象。
“哎,之前大夏國運死灰複燃,果然隻是曇花一現,哪怕那皇帝有心處理國事,但此次災情一來,縱然是大羅金仙來此,也是迴天乏術,吾徒張小凡,即可趁勢崛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逛了這麽多地方,秋一真人終於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那就是,大夏要亡了。
“不過…………現如今,亂世開啟,江湖各大勢力,也是蠢蠢欲動,小凡麵對的困難,還有很多。”
秋一真人眉頭緊鎖。
他本也是江湖中人,所以很容易發現,一些江湖勢力的所作所為。
以嵩山為首的嵩山少林寺,秘密號召天下佛門,廣招信徒。
更傳出佛門理念,那就是:災禍之下,隻有佛才能拯救世人,信佛者,便可家財萬貫,幸福美滿。尤其是捐獻香火者,捐獻越多,日後賺的越多。
現在,佛門在嵩山那邊,已經有超過一半人信佛,就連一些官吏都是如此。
此等現象,在秋一真人看來,非常不好。
除此之外。
丐幫秘密組建了好幾支山賊,打家劫舍,劫掠過路商人。
更是出現打斷小孩手腳,讓小孩沿街乞討之事。
武當和峨眉,聯合起來,蠢蠢欲動,行事不軌。
在秋一真人看來,這些門派,都不是什麽好鳥。
張小凡以後建立勢力,一定要小心這些人。
一邊走一邊想著,秋一真人很快又來到一個村落。
肚子已經有些餓了,身上帶的幹糧早已經吃完,他準備找個地方吃點東西。
他運氣不錯,這個村子房屋都沒受到影響,他準備找戶人家,買一碗白米飯。
隻是找了一圈,偌大的村子,卻是沒有人,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咦,村子裏怎麽無人?”
秋一真人奇怪。
現在是傍晚時分了,按照百姓習慣,這時候大夥都迴家,開始準備晚飯。
可為何無人?
巧合的是,就在這時,一群人從遠處走來,都是這裏的居民。
“咦,這裏有一位道長在這。”
過來的村民看到秋一真人,都友好打招唿。
秋一真人穿著道袍,續著白胡子,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很容易給人好感。
秋一真人拱手:“諸位相親,貧道遠道而來,路過此地,原本想買一些吃食,可村子裏剛剛都無人。”
一個莊稼漢子笑道:“道長,你想要吃的不用買,直接往前走,就能看到一處安置所。”
“安置所?這是何處?”
秋一真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災民安置所,是朝廷專門給災民建造的臨時居住地,那裏不但可以住人,還有吃有喝,道長,你快點去吧,人人有份。”
“朝廷建造的?”秋一真人吃了一驚:“糧食都免費?”
“是啊,一開始我們也不信,可後來過去,才知道真的免費。”
“這都是皇上的旨意,皇上真的愛民如子,此次洪災來臨,很多人無家可歸,幸好有皇上建造的安置所,才讓這些人有地方住,更不會餓肚子。”
秋一真人有些不信邪,詢問:“皇上無緣無故,為何在這裏建造安置所?”
“道長,皇上可不是隻在這裏建造安置所,我聽那些衙役說,說是受災的地區都建造了安置所,提供食物給災民。”
“我也聽說了,皇上真好啊,愛民如子,虧我以前還罵過皇上,真不應該。”
“可不是麽,我以後兒子有皇上這麽優秀,那就好了。”
“你可拉倒吧,皇上那是誰?怎麽能和皇上相比?”
聽著周圍人一句句的誇讚,秋一真人眉頭緊鎖。
每個受災地區都建造了安置所,這皇上,居然有如此魄力!
要知道,僅僅是建造安置所,那就需要不少銀子。
更別提提供這麽多糧食。
現在的朝廷內憂外患嚴重,國庫餉銀告急,皇上還有錢辦這種事?
告別了這些村民,循著他們指的路線,秋一真人很快來到一處小山坡上。
這裏的植被都被處理,開辟出了一大片空地。
空地上,建造可以擋雨,類似巨大涼亭的建築。
四周是席子,可以擋風擋雨。
雖然條件簡陋,但比流落野外,要好上太多太多。
輿論,是敵對雙方最重要的一處戰場。
聽到林重問話,殘無憂連忙迴道:“臣的老家人才甚多,臣可以馬上尋找一番,讓他麵聖。”
“嗯,此事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為朕分憂,朕重重有賞。”
“遵旨。”
殘無憂看著麵前的任務提示,果斷領取任務。
對他來說,這個任務實在是太簡單了。
現代社會中,做傳媒的人才一抓一大把,隻要工資高,分分鍾有大量人才肯幹。
官報的事宜安排了,林重開始說關於物價暴漲的事宜。
很多呈上來的奏折提到,半個月前,一鬥米才賣200文,可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翻了一倍。
有些災情嚴重的地區,更是翻了兩倍,三倍。
大米,是古代比鹽還要重要的物資。
大米的上漲,必然會帶動其它物資上漲。
比如現在,外麵的瓜果蔬菜,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漲。
尤其是肉類。
這次的水災,很多地方牲畜被淹死,造成了肉類大量缺口。
現在外麵一枚小小的雞蛋,都已經翻了四五倍物價。
長期下去,百姓民不聊生,勢必會反。
林重將奏折一扔,嗬斥道:“朕明明提前預備了各類糧食物資,為何還會出現糧食暴漲?”
“啟奏皇上,各地百姓出現恐慌,所以很多地方百姓拚命屯糧。”
“雖然各地出現限購政策,但恐慌很大,百姓們生怕糧食還會暴漲。”
“謠言也有推波助瀾作用。”
“啟奏皇上,臣以為,應該馬上頒布命令,嚴禁私人屯糧,違者依法辦理,以儆效尤,震懾百姓,方能安撫民心。”一個老臣說道。
“胡鬧,這隻會讓民眾更加害怕。”一個大臣立刻反對。
林重道:“不錯,震懾隻是下策,幸好,朕早已經有所準備,從現在起,開倉賑糧,將國庫糧食運輸下去,價格還是定為一鬥米200文,其它商鋪,若是敢囤貨居奇,胡亂漲價,從中牟利,可依法查辦。”
“遵旨。”
林重看向李淵問道:“李卿,災民安置事宜,如何了?”
水災之前,林重發布了建造臨時安置點的命令。
這些安置點雖然簡陋,但能夠讓大量災民臨時居住,至少能遮風擋雨,還有吃的喝的。
這在古代,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
這些事,都是內閣負責。
李淵迴道:“啟稟皇上,災民安置處理妥當,每日定為早晚各一餐。早上,以粥為主,晚上,則是一碗米飯,以及一些菜湯,醃菜為主。雖然寡淡,但至今為止,災民安置處未出現過一例餓死人事件。現在百姓都說,皇上愛民如子,體貼百姓,對皇上讚譽甚多。”
“是麽。”林重微微一樂,“對了,災民安置處的安全問題,一定要注意好。男女要分開居住,以免出現欺人之事。”
李淵迴應:“每處災民安置所分男女居住兩塊地方,哪怕是夫妻,也是分開居住,不過白天都是待在一起,安全方麵,每個災民安置所,都由當地捕快嚴加守衛。臣已經下令,凡出現偷雞摸狗,欺壓良善之事,都會第一時間,將犯人關押刑部大牢。”
“做得好,亂世當用重典,不過將犯人關押刑部大牢也不妥,不但浪費朕的糧食,還要專門派人看管,十分不妥。”
底下大臣一驚,難不成皇上又要砍人?
這也太暴君了吧?
好在,林重並不是此意。
“傳朕旨意,凡在災情期間,偷雞摸狗,欺壓良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看管起來,去挖溝引渠,對抗洪災,不聽話的,當眾處決,以儆效尤。”
“遵旨。”李淵重重低頭,心中驚駭一片。
他突然發現,皇上此舉,不但合理利用了人力,更是用免費的人力,去做災後重建的事。
三全齊美啊。
“另外,現在是時候考慮災後重建的事宜,為防止洪災持續,加快洪災退去,可以組建人手,去挖溝渠,每個村莊,每戶人家,都可以挖溝渠,溝渠不但能蓄水,還能養魚養蝦,諸位愛卿以為何?”
挖溝渠,也是林重很早就知道的一種對抗洪災辦法。
江浙滬地區,每家每戶邊上都有溝渠,這是因為,那些地區一到夏季,必定暴雨。
雨水往往將田地全部淹沒,甚至水漫家中。
後來民眾們開始挖溝渠,所以夏季暴雨來臨,田地裏的雨水都是往溝渠裏流。
除此之外,溝渠還有兩大好處。
第一,蓄水。
溝渠往往坐落在田地邊上,那就能很好的利用溝渠裏的水,澆灌土地,方便許多。
第二,養殖。
江浙滬地區溝渠眾多,每條小溝渠裏都養有魚蝦,每到夏季,暴雨之後,水淹沒田野,裏麵的魚蝦都會跑出來。
現在若是家家戶戶都有溝渠,養殖魚蝦,這等於是多了一個食物渠道,豐富了飲食。
當然了,古代魚苗蝦苗少,但這不要緊。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都是小事。
以前就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一個野外的水池時間放久了,不知為何,明明沒人放魚蝦,過一段時間卻出現魚蝦這些物種。
除了這些好處,溝渠裏的淤泥,更是天然的肥料,營養很多。
林重把溝渠的好處解釋了一通,眾大臣無不驚訝。
這群大臣,都是讀書人,哪裏種過地,所以聽了林重設想,都對林重的想法感到驚奇。
“皇上,家家戶戶挖溝渠,會不會勞民傷財?”有大臣奇怪。
“臣倒是覺得,皇上此言,是個很好的辦法,臣老家是淮南,那裏雨量極少,若是有溝渠,定能很好的蓄水。”
“不錯不錯,我也覺得是個好辦法,還能養魚,我們大夏,向來以鯽魚、花鰱、草魚、鯉魚為魚類主食,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釣,或者漁網,才能捕獲,若是像皇上所說,能夠利用溝渠自己養殖,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豐富很多。”
越來越多的大臣都覺得此舉不錯。
有大臣幹脆直言:“皇上英明。”
“皇上此舉,造福千秋萬代。”
李淵拱手道:“臣馬上命人去辦挖溝渠一事。”
林重點頭,問道:“對了,糧食賑災下去,用於賑災的糧食裏麵,記住,要參小石子進去。”
此話一出,一些大臣奇怪。
李淵道:“皇上,此舉…………呃,為何啊?”
“是啊,皇上,參石頭給災民們吃,豈不是做好事還會被人罵?”
“不妥,不妥啊,皇上此舉雖然能讓災民少吃一些,但容易有怨言。”又一個言官搖頭晃腦,顯得自己很能幹:“懇求皇上,收迴成命。”
林重卻是道:“朕這麽做,自然有朕的意思在裏麵,米裏參了小石頭,雖然吃飯磕人,但卻杜絕了有人從中牟利,眾卿,你們說呢?”
聞言。
一群大臣吃了一驚。
往米裏參小石頭,杜絕從中牟利?
這個辦法仔細一想,絕啊!
以往賑災糧食,下去之後,層層剝削,到百姓手上的時候,往往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這也是曆朝曆代皇帝頭疼的地方。
而林重此舉,有效解決了有人貪汙糧食的問題。
因為這糧食裏麵有小石頭,有人貪汙迴去想賣,有小石頭的大米,那怎麽賣得出去?
賣不出去,隻能作罷啊。
除非那些貪汙的人有那個閑情,在米堆裏把小石頭撿出來,但這份工作,談何容易。
無異於大海撈針。
“皇上英明。”
一時間,百官驚喜。
當然了,幾個原本抱著貪點小財的大臣,有些不爽,尋思著這次不能撈一筆了。
“河州一地,近期沒出現差錯吧?”林重又問。
李淵道:“皇上英明,提前安排張正居大人負責河州一地,現在那裏物價最是平穩,災民受到妥善安置,百姓們並不很大怨言,反而那裏還流傳著皇上的美譽。”
“是麽,那就好。”
林重放下心中石頭。
因為根據小說,河州一地,是最先開始作亂的地方。
現在那裏管理的井井有條,不會有大問題了。
……………………
與此同時。
小說主角張小凡居住的衛城之中。
作為河州的下遊地區,衛城也遭遇了洪災。
好在衛城主城地勢較高,城內居民並未受很大影響,但城市四周的村落和城鎮,損失慘重。
很多民眾良田被淹沒,屋舍被衝毀。
現在衛城城內也受到影響,糧食暴漲。
前幾天,城內多出了很多要飯災民,這些災民衣衫襤褸,看起來非常可憐。
此時一個戴著鬥笠,穿著蓑衣的中年人,正在暴雨中,趟過一條條積水,在鄉野之中步行。
此人,便是張小凡師父,秋一真人。
在雨災持續三天的時候,秋一真人便告別張小凡,下鄉去看望災民。
用他的話來說,這也是修行的一步分。
同時,他也是看這次災情如何,到時候教張小凡如何應對。
這一路上,秋一真人內心沉重。
災民太多了。
這次的水災,是他這麽多年來,看到的最嚴重一次。
他經過起碼有十個村落,可是這些村落的屋舍,大部分都被衝毀,村民們早已經不見蹤影。
哪怕一些大型城鎮,狀況也非常不好,無數災民蜷縮在街邊,乞求接濟。物價開始飛漲,劫匪開始增多。
很多地方,更出現了賣兒賣女現象。
“哎,之前大夏國運死灰複燃,果然隻是曇花一現,哪怕那皇帝有心處理國事,但此次災情一來,縱然是大羅金仙來此,也是迴天乏術,吾徒張小凡,即可趁勢崛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逛了這麽多地方,秋一真人終於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那就是,大夏要亡了。
“不過…………現如今,亂世開啟,江湖各大勢力,也是蠢蠢欲動,小凡麵對的困難,還有很多。”
秋一真人眉頭緊鎖。
他本也是江湖中人,所以很容易發現,一些江湖勢力的所作所為。
以嵩山為首的嵩山少林寺,秘密號召天下佛門,廣招信徒。
更傳出佛門理念,那就是:災禍之下,隻有佛才能拯救世人,信佛者,便可家財萬貫,幸福美滿。尤其是捐獻香火者,捐獻越多,日後賺的越多。
現在,佛門在嵩山那邊,已經有超過一半人信佛,就連一些官吏都是如此。
此等現象,在秋一真人看來,非常不好。
除此之外。
丐幫秘密組建了好幾支山賊,打家劫舍,劫掠過路商人。
更是出現打斷小孩手腳,讓小孩沿街乞討之事。
武當和峨眉,聯合起來,蠢蠢欲動,行事不軌。
在秋一真人看來,這些門派,都不是什麽好鳥。
張小凡以後建立勢力,一定要小心這些人。
一邊走一邊想著,秋一真人很快又來到一個村落。
肚子已經有些餓了,身上帶的幹糧早已經吃完,他準備找個地方吃點東西。
他運氣不錯,這個村子房屋都沒受到影響,他準備找戶人家,買一碗白米飯。
隻是找了一圈,偌大的村子,卻是沒有人,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咦,村子裏怎麽無人?”
秋一真人奇怪。
現在是傍晚時分了,按照百姓習慣,這時候大夥都迴家,開始準備晚飯。
可為何無人?
巧合的是,就在這時,一群人從遠處走來,都是這裏的居民。
“咦,這裏有一位道長在這。”
過來的村民看到秋一真人,都友好打招唿。
秋一真人穿著道袍,續著白胡子,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很容易給人好感。
秋一真人拱手:“諸位相親,貧道遠道而來,路過此地,原本想買一些吃食,可村子裏剛剛都無人。”
一個莊稼漢子笑道:“道長,你想要吃的不用買,直接往前走,就能看到一處安置所。”
“安置所?這是何處?”
秋一真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災民安置所,是朝廷專門給災民建造的臨時居住地,那裏不但可以住人,還有吃有喝,道長,你快點去吧,人人有份。”
“朝廷建造的?”秋一真人吃了一驚:“糧食都免費?”
“是啊,一開始我們也不信,可後來過去,才知道真的免費。”
“這都是皇上的旨意,皇上真的愛民如子,此次洪災來臨,很多人無家可歸,幸好有皇上建造的安置所,才讓這些人有地方住,更不會餓肚子。”
秋一真人有些不信邪,詢問:“皇上無緣無故,為何在這裏建造安置所?”
“道長,皇上可不是隻在這裏建造安置所,我聽那些衙役說,說是受災的地區都建造了安置所,提供食物給災民。”
“我也聽說了,皇上真好啊,愛民如子,虧我以前還罵過皇上,真不應該。”
“可不是麽,我以後兒子有皇上這麽優秀,那就好了。”
“你可拉倒吧,皇上那是誰?怎麽能和皇上相比?”
聽著周圍人一句句的誇讚,秋一真人眉頭緊鎖。
每個受災地區都建造了安置所,這皇上,居然有如此魄力!
要知道,僅僅是建造安置所,那就需要不少銀子。
更別提提供這麽多糧食。
現在的朝廷內憂外患嚴重,國庫餉銀告急,皇上還有錢辦這種事?
告別了這些村民,循著他們指的路線,秋一真人很快來到一處小山坡上。
這裏的植被都被處理,開辟出了一大片空地。
空地上,建造可以擋雨,類似巨大涼亭的建築。
四周是席子,可以擋風擋雨。
雖然條件簡陋,但比流落野外,要好上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