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續二《帝王將相》150.端門觀禮
水滸之巔:從方臘開始 作者:西夏古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20章 720續二《帝王將相》150.端門觀禮
“我怎麽能隨隨便便要一個小孩子的東西呢。你把我當成什麽人了?”
“我知道你心裏想要的要死,卻故意擺出一副不接受的樣子。你們男人呀,就是虛偽。”長公主還“嘁!”了一聲,又說道:“如果我表示是父皇委托我送給你的,你會怎樣?”
晉王察哥一把就搶過了那柄玉如意。他早就盯上這件東西了,正準備擇機下手呢,現在機會來了,怎麽會放過。
長公主如意頓時被氣得粉麵發紅,她質問道:“說是不要小孩子東西,卻搶小孩子的東西,你還是人嗎?”
晉王察哥很無恥的說道:“你說過送我的。”
一抹紫霞在那柄玉如意間閃過,一朵靈芝在如意中顯露出來。是如此鮮活和逼真,晉王察哥一下愣住了。
獸王武器,果然是係統製造的正品,真的非同凡響。不像作坊加工的贗品,就能糊弄百姓。
盜版的可以把那朵靈芝逼真的刻在玉如意的外邊,正版的則會把靈芝隱藏在玉如意的裏邊。
這就是真貨的和假貨的最大區別——形式一樣,內容不一樣。
“察哥哥,你接受了我的禮物,有件事情忘記告訴你了。”
“現在講也不遲。”晉王察哥隨口答道。他正忙著感受玉如意的各種信息,既有困惑,也有興奮,更有驚奇。
“父皇說這柄紫芝玉如意是我的定情之物,你接受了,你就要對人家負責到底。”
晉王察哥立即傻眼了,他呆呆的問道:“長公主,你沒毛病吧?”
現在小女生實在雷人,什麽話也敢講,而且說話這麽不負責任,學校都是怎麽教育的?
“你才有毛病呢!”長公主如意眉頭一揚,一臉的小得意。.
話說那日,耶律大石奉了國書,和副使兀顏光帶領一行隨從人員,離開炭山的捺缽行宮,出使宋國,一路逶迤行來。
因為宋遼兩國是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友好兄弟國家,兩國百年來,使者不絕於途,從邊關到州城都有接待驛所。遼使抵達宋境,路非一日,已是仲夏,頂著豔陽高照,忍受著酷熱難耐,終於來到大宋國都城東京汴梁城內。
東京一如既往般的還是那麽繁華、熱鬧和暄囂。
耶律大石初次走進東京城內,對大宋的繁華、熱鬧和暄囂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同身受了。
遼使一行人眾,先去鴻臚寺遞交文書,有宋朝禮賓官員迎接遼國使者至都亭驛去安歇。
耶律大石剛住進都亭驛,大宋禮部侍郎張叔夜聞迅而來。
在驛館會客廳內,在一番虛情假意的客套和寒喧之後,張叔夜說明來意。“請耶律大使明日午前,先到端門觀禮,之後,我國天子賜宴崇德殿,宴會之前會召見諸國使者。”
“觀什麽禮?”耶律大石當然要問。
“我國天子明日在端門外接受西蕃蕃王擾拶的受降。”
耶律大石沉吟起來,“西蕃三王”一年多時間,讓童貫弄掉倆了,剩下一個還跑得掉嗎?蕭國舅提出放棄西蕃,真會把握時機,再晚了想放棄都沒得放棄了。
“我一定準時到達。”耶律大石答應,宋國皇帝召見,是不能不去的。.
耶律大石剛送走大宋禮部高官第二把手,又迎來了西夏太尉李至忠的到訪。
倆個多月前,李至忠太尉出使宋國,耶律大石送親迴國和晉王察哥出使遼國一路同行,他們是在同日離開的興慶府,沒想到竟然會在大宋國的東京汴梁城內再次相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李太尉,怎麽還沒迴去,不會是又來了趟吧?”耶律大石不解的問。
李至忠一臉愁容。“還又來了呢?我這次都沒迴去呢。”
耶律大石聽了嚇了一跳。“李太尉,你這種辦事效率,我很擔心你的飯碗呀。”
“不瞞你說,我已經開始考慮退休的事情了。我準備這次一迴國就交報告。”李至忠說得很誠懇。
“我隻是和太尉開個玩笑,何必認真。”
李至忠搖頭。“我可不是開玩笑。現在世界風雲變幻,國際關係日益緊張,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局部區域突發事件不斷。強國在角力,弱國無外交。我身為大使,連個國書都無法遞交,有辱君命不說,我也很無奈。”
耶律大石問道:“兩國外交,重在禮尚往來。宋國如此失禮,必有緣故。太尉留下來怕是無用,不如早早迴國退休,頤養天年,說實話,太尉給國家做貢獻的時間也夠長了。”
“我何嚐不是這麽想的,隻是本國傳來旨意,不準我迴國,要我專候遼使。”
“你等我……不會沒迴去的路費了吧?我可先告訴你,我也不富裕。”
李至忠歎口氣。“現在人都怎麽了?一提錢就先哭窮,大使千萬別多心,我可不是說你。”
“我本來是不多心的。”
“哈哈,我隻是想說,你來了,我就能見到宋國皇帝了。”
“你也接到端門觀禮的邀請了?”
“我正為此事而來。”
“大使不會是來請我吃飯的吧?”
“聽說大使對龍蝦最感興趣。”
“隻要不掏錢,其實我對什麽都感興趣。”.
第二天,因為大宋徽宗天子趙佶要在端門外接受“西蕃三王”之一蕃王擾拶的獻降。東京汴梁舉城同慶,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隻見彩旗飄揚,五顏六色;鮮花鋪地,花團錦簇;淨水潑街,揚塵不起;太陽一曬,塵埃四起。
東京城內百姓都是些愛熱鬧也喜歡湊熱鬧的人,他們巴不得整出點熱鬧出來呢。聞知此訊,一早起來,梳洗打扮,穿衣戴帽。有車的開車,有轎的乘轎。大方的打的,摳門的磨鞋。一個個提籃挎包,紛紛趕到端門外。
好家夥,端門外大街已經開始封道,在大街倆邊,全是人呀。他們哪是來看熱鬧的,他們簡直是來製造熱鬧來了。
正是:
乘車的王公,坐轎的文臣,騎馬的武將,步行的草民。
挑擔的貨郎,推車的商販,付錢的傻子,收錢的騙子。
坐著的酒客,躬著的掌櫃,爬著的乞丐,躺著的醉漢。
俊俏的娘子,光鮮的小廝,唱著的行首,笑著的娼妓。
話說,大宋東京汴梁城內匯集三教九流七十二業三百六十五行,人口過百萬。各色人物,盡顯神通,花樣百出,風情萬種。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大宋之多到處是人。
“我怎麽能隨隨便便要一個小孩子的東西呢。你把我當成什麽人了?”
“我知道你心裏想要的要死,卻故意擺出一副不接受的樣子。你們男人呀,就是虛偽。”長公主還“嘁!”了一聲,又說道:“如果我表示是父皇委托我送給你的,你會怎樣?”
晉王察哥一把就搶過了那柄玉如意。他早就盯上這件東西了,正準備擇機下手呢,現在機會來了,怎麽會放過。
長公主如意頓時被氣得粉麵發紅,她質問道:“說是不要小孩子東西,卻搶小孩子的東西,你還是人嗎?”
晉王察哥很無恥的說道:“你說過送我的。”
一抹紫霞在那柄玉如意間閃過,一朵靈芝在如意中顯露出來。是如此鮮活和逼真,晉王察哥一下愣住了。
獸王武器,果然是係統製造的正品,真的非同凡響。不像作坊加工的贗品,就能糊弄百姓。
盜版的可以把那朵靈芝逼真的刻在玉如意的外邊,正版的則會把靈芝隱藏在玉如意的裏邊。
這就是真貨的和假貨的最大區別——形式一樣,內容不一樣。
“察哥哥,你接受了我的禮物,有件事情忘記告訴你了。”
“現在講也不遲。”晉王察哥隨口答道。他正忙著感受玉如意的各種信息,既有困惑,也有興奮,更有驚奇。
“父皇說這柄紫芝玉如意是我的定情之物,你接受了,你就要對人家負責到底。”
晉王察哥立即傻眼了,他呆呆的問道:“長公主,你沒毛病吧?”
現在小女生實在雷人,什麽話也敢講,而且說話這麽不負責任,學校都是怎麽教育的?
“你才有毛病呢!”長公主如意眉頭一揚,一臉的小得意。.
話說那日,耶律大石奉了國書,和副使兀顏光帶領一行隨從人員,離開炭山的捺缽行宮,出使宋國,一路逶迤行來。
因為宋遼兩國是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友好兄弟國家,兩國百年來,使者不絕於途,從邊關到州城都有接待驛所。遼使抵達宋境,路非一日,已是仲夏,頂著豔陽高照,忍受著酷熱難耐,終於來到大宋國都城東京汴梁城內。
東京一如既往般的還是那麽繁華、熱鬧和暄囂。
耶律大石初次走進東京城內,對大宋的繁華、熱鬧和暄囂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同身受了。
遼使一行人眾,先去鴻臚寺遞交文書,有宋朝禮賓官員迎接遼國使者至都亭驛去安歇。
耶律大石剛住進都亭驛,大宋禮部侍郎張叔夜聞迅而來。
在驛館會客廳內,在一番虛情假意的客套和寒喧之後,張叔夜說明來意。“請耶律大使明日午前,先到端門觀禮,之後,我國天子賜宴崇德殿,宴會之前會召見諸國使者。”
“觀什麽禮?”耶律大石當然要問。
“我國天子明日在端門外接受西蕃蕃王擾拶的受降。”
耶律大石沉吟起來,“西蕃三王”一年多時間,讓童貫弄掉倆了,剩下一個還跑得掉嗎?蕭國舅提出放棄西蕃,真會把握時機,再晚了想放棄都沒得放棄了。
“我一定準時到達。”耶律大石答應,宋國皇帝召見,是不能不去的。.
耶律大石剛送走大宋禮部高官第二把手,又迎來了西夏太尉李至忠的到訪。
倆個多月前,李至忠太尉出使宋國,耶律大石送親迴國和晉王察哥出使遼國一路同行,他們是在同日離開的興慶府,沒想到竟然會在大宋國的東京汴梁城內再次相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李太尉,怎麽還沒迴去,不會是又來了趟吧?”耶律大石不解的問。
李至忠一臉愁容。“還又來了呢?我這次都沒迴去呢。”
耶律大石聽了嚇了一跳。“李太尉,你這種辦事效率,我很擔心你的飯碗呀。”
“不瞞你說,我已經開始考慮退休的事情了。我準備這次一迴國就交報告。”李至忠說得很誠懇。
“我隻是和太尉開個玩笑,何必認真。”
李至忠搖頭。“我可不是開玩笑。現在世界風雲變幻,國際關係日益緊張,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局部區域突發事件不斷。強國在角力,弱國無外交。我身為大使,連個國書都無法遞交,有辱君命不說,我也很無奈。”
耶律大石問道:“兩國外交,重在禮尚往來。宋國如此失禮,必有緣故。太尉留下來怕是無用,不如早早迴國退休,頤養天年,說實話,太尉給國家做貢獻的時間也夠長了。”
“我何嚐不是這麽想的,隻是本國傳來旨意,不準我迴國,要我專候遼使。”
“你等我……不會沒迴去的路費了吧?我可先告訴你,我也不富裕。”
李至忠歎口氣。“現在人都怎麽了?一提錢就先哭窮,大使千萬別多心,我可不是說你。”
“我本來是不多心的。”
“哈哈,我隻是想說,你來了,我就能見到宋國皇帝了。”
“你也接到端門觀禮的邀請了?”
“我正為此事而來。”
“大使不會是來請我吃飯的吧?”
“聽說大使對龍蝦最感興趣。”
“隻要不掏錢,其實我對什麽都感興趣。”.
第二天,因為大宋徽宗天子趙佶要在端門外接受“西蕃三王”之一蕃王擾拶的獻降。東京汴梁舉城同慶,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隻見彩旗飄揚,五顏六色;鮮花鋪地,花團錦簇;淨水潑街,揚塵不起;太陽一曬,塵埃四起。
東京城內百姓都是些愛熱鬧也喜歡湊熱鬧的人,他們巴不得整出點熱鬧出來呢。聞知此訊,一早起來,梳洗打扮,穿衣戴帽。有車的開車,有轎的乘轎。大方的打的,摳門的磨鞋。一個個提籃挎包,紛紛趕到端門外。
好家夥,端門外大街已經開始封道,在大街倆邊,全是人呀。他們哪是來看熱鬧的,他們簡直是來製造熱鬧來了。
正是:
乘車的王公,坐轎的文臣,騎馬的武將,步行的草民。
挑擔的貨郎,推車的商販,付錢的傻子,收錢的騙子。
坐著的酒客,躬著的掌櫃,爬著的乞丐,躺著的醉漢。
俊俏的娘子,光鮮的小廝,唱著的行首,笑著的娼妓。
話說,大宋東京汴梁城內匯集三教九流七十二業三百六十五行,人口過百萬。各色人物,盡顯神通,花樣百出,風情萬種。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大宋之多到處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