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續二《帝王將相》071.狗屁不懂
水滸之巔:從方臘開始 作者:西夏古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41章641續二《帝王將相》071.狗屁不懂
現在來說說給事中這個官。
在神宗一朝給事中是個四品京官,與諫議大夫合稱“給諫”。號稱“兩大省官”。
這個官有個很特別的權力,就是“封駁”不當的製誥。什麽意思呢?就是可以封還他認為皇帝有錯誤的詔令,駁正他認為大臣們有錯誤的奏章。
這種官和前線打仗八杆子也沾不到邊,可趙頊就是把這麽一個官派到前線去指揮打仗去了。你說要命不要命呢?
趙頊除了固執以外,其它各方麵還算是一位比較優秀的人,他怎麽會這麽信任徐禧呢?
這還得從徐禧這個人的特點說起。徐禧和種諤有個共同點,就是:誌大,膽子也大!
那句“人有多大誌,就有多大膽。”就是說像種諤和徐禧這種人呢。
徐禧誌大。不過,他還算不上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也是個讀過萬卷書,行過萬裏路的人。像他這種人,自視相當高的。他不屑於走別人走過的那條路,他喜歡另辟蹊徑。當時流行的說法,徐禧就是一位“弄潮兒”。
徐禧不參加科舉考試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一個人的才幹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像他這種才幹和能力都特別與眾不同的人,是不用去求出身的,出身會來求他的。
果然,王安石就來求徐禧了,求他做官。徐禧自然是一點也不客氣的就答應了。
有宰相王安石的垂青,徐禧沒有任何出身,進入了大宋政壇。從這個層麵上來分析,徐禧就是大宋官場一個另類。
徐禧膽子也大。他曾經對趙頊說過:“前線的將帥一個比一個膽小。我是一個連槍都拿不起來的文化人,膽子都比他們要大。我真的很為那些拿著槍膽子又小的人臊得慌。如果我去西北,西夏唾手可得。”
他的這一席話,一下把整個西北軍全得罪了。不過,還就有人相信。
趙頊就相信了。並且馬上派他到西北去主持軍事了。
那麽,給事中徐禧是怎麽來實現他的大誌並且完成“消滅西夏”這關鍵的第二步呢?
修建永樂城。
這個時候,徐禧也給趙頊上了一道奏章。
他先是指出種諤那個方案的缺陷。“修建橫山城,就是一個錯誤!銀、夏、宥三州,陷沒西夏超過百年,要花多少錢,和多少時間才能修複?有這麽長的時間,西夏早就讓我給滅了。”之後,徐禧才提出自己不凡的方案。“我發現一個好地方,在夏、銀、宥三州交界之地,修建一座永樂城。那地方高屋建瓴、形勢險厄,花錢不多,用的時間又短,效果當然也是最好的。”
這完全是要和種諤唱對台戲。不過,誰讓種諤他們這些西北拿著槍的軍人在人家眼裏是那麽的膽小呢。被徐禧瞧不起也是正常的。
種諤要城橫山,徐禧要城永樂,倆份奏章擺到宋神宗趙頊的禦案之上。
此時的王安石已經早都不是宰相了。有空閑的時間,他心愛的小女兒也就是蔡卞的老婆七夫人會陪著他到汴水河邊放放風箏什麽的,國事一概不問。
說實話,就是王安石想過問,也輪不到他過問。誰讓真理現在掌握在人家手裏呢。
王安石是這麽想的。“你不用我,我還懶得管呢。”
趙頊當然懶得去問王安石,趙頊是這麽想的。“你不拽我,我還不理你呢。”
倆個曾經為了共同的目標變法——並肩戰鬥過的老戰友,最後的下場竟然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
當時,固執的趙頊,對西北軍事最相信的一個人其實是王韶。消滅西夏就是按著王韶的步驟進行的。可惜的是“三奇副使”王韶剛好去世了,這讓趙頊頓時眼前一黑。
除了王韶,趙頊還相信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憲。
李憲,字子範,開封祥符人。是有宋以來當時最著名的一位宦官。在皇宮裏邊他做過供奉官,入內副都知。在西北當過監軍,指揮並參加了無數戰役,西北重鎮蘭州就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李憲當時的官是以涇原路經略安撫製置使的身份知蘭州。
趙頊雖然信任徐禧和種諤,不過,在西北他更信任的那個人卻是李憲。
在永樂建城和橫山建城這個問題上,李憲毫不猶豫的支持了徐禧。因為,他和徐禧一樣,討厭西北軍眾將,原因很簡單,西北軍眾將也同樣的討厭他。
於是,趙頊最後定下來要在永樂建城。
種諤聽到這個消息後是怒不可遏。
眼看著西夏就要滅亡,革命就要成功。這可是百年都難遇、可遇不可求的建功立業好機會,對於一位武將來說,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此時,卻被兩個狗屁不懂,稀屎兩桶的文官徐禧和宦官李憲給全攪和了。他能不生氣嗎!
種諤騎著一匹日行千裏的寶馬,親自跑到京城去見趙頊去討說法。
“徐禧狗屁不懂,李憲更是稀屎倆桶!永樂城距銀州城不遠,三麵絕崖,沒有水源。陛下,永樂築城必然以失敗告終,而且是不敗則已,一敗塗地!”種諤毫不隱瞞他自己的看法。
趙頊聽了當時就不高興了。“你罵徐禧狗屁不懂,罵李憲稀屎倆桶,如果罵朕會用什麽詞呢?”他不悅的說道:“種卿,你對一個同誌有意見、有看法,可以提嘛。用不著這樣低俗的言辭抵毀大家都認為非常優秀的同誌嘛。”趙頊批評完種諤又解釋了一句:“地勢險要才便於防守嗎。再說,無定河離永樂城又不太遠,怎麽說沒有水源呢?”
“陛下,一旦大軍圍城,就是有條江,也取不到水。看著水都能渴死人,就是說永樂城呢。到時隻有死路一條。”
趙頊更不高興了,他臉有怒色。說道:“永樂城附近有二十萬守軍,難道一座城隨隨便便說包圍就讓人包圍了?二十萬人,他們都在幹嘛?都在睡覺嗎?”
“他們比睡覺還可怕,他們全在永樂城等死呢!”種師道見趙頊處處替徐禧說話,五內俱焚,口不擇言。
現在來說說給事中這個官。
在神宗一朝給事中是個四品京官,與諫議大夫合稱“給諫”。號稱“兩大省官”。
這個官有個很特別的權力,就是“封駁”不當的製誥。什麽意思呢?就是可以封還他認為皇帝有錯誤的詔令,駁正他認為大臣們有錯誤的奏章。
這種官和前線打仗八杆子也沾不到邊,可趙頊就是把這麽一個官派到前線去指揮打仗去了。你說要命不要命呢?
趙頊除了固執以外,其它各方麵還算是一位比較優秀的人,他怎麽會這麽信任徐禧呢?
這還得從徐禧這個人的特點說起。徐禧和種諤有個共同點,就是:誌大,膽子也大!
那句“人有多大誌,就有多大膽。”就是說像種諤和徐禧這種人呢。
徐禧誌大。不過,他還算不上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也是個讀過萬卷書,行過萬裏路的人。像他這種人,自視相當高的。他不屑於走別人走過的那條路,他喜歡另辟蹊徑。當時流行的說法,徐禧就是一位“弄潮兒”。
徐禧不參加科舉考試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一個人的才幹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像他這種才幹和能力都特別與眾不同的人,是不用去求出身的,出身會來求他的。
果然,王安石就來求徐禧了,求他做官。徐禧自然是一點也不客氣的就答應了。
有宰相王安石的垂青,徐禧沒有任何出身,進入了大宋政壇。從這個層麵上來分析,徐禧就是大宋官場一個另類。
徐禧膽子也大。他曾經對趙頊說過:“前線的將帥一個比一個膽小。我是一個連槍都拿不起來的文化人,膽子都比他們要大。我真的很為那些拿著槍膽子又小的人臊得慌。如果我去西北,西夏唾手可得。”
他的這一席話,一下把整個西北軍全得罪了。不過,還就有人相信。
趙頊就相信了。並且馬上派他到西北去主持軍事了。
那麽,給事中徐禧是怎麽來實現他的大誌並且完成“消滅西夏”這關鍵的第二步呢?
修建永樂城。
這個時候,徐禧也給趙頊上了一道奏章。
他先是指出種諤那個方案的缺陷。“修建橫山城,就是一個錯誤!銀、夏、宥三州,陷沒西夏超過百年,要花多少錢,和多少時間才能修複?有這麽長的時間,西夏早就讓我給滅了。”之後,徐禧才提出自己不凡的方案。“我發現一個好地方,在夏、銀、宥三州交界之地,修建一座永樂城。那地方高屋建瓴、形勢險厄,花錢不多,用的時間又短,效果當然也是最好的。”
這完全是要和種諤唱對台戲。不過,誰讓種諤他們這些西北拿著槍的軍人在人家眼裏是那麽的膽小呢。被徐禧瞧不起也是正常的。
種諤要城橫山,徐禧要城永樂,倆份奏章擺到宋神宗趙頊的禦案之上。
此時的王安石已經早都不是宰相了。有空閑的時間,他心愛的小女兒也就是蔡卞的老婆七夫人會陪著他到汴水河邊放放風箏什麽的,國事一概不問。
說實話,就是王安石想過問,也輪不到他過問。誰讓真理現在掌握在人家手裏呢。
王安石是這麽想的。“你不用我,我還懶得管呢。”
趙頊當然懶得去問王安石,趙頊是這麽想的。“你不拽我,我還不理你呢。”
倆個曾經為了共同的目標變法——並肩戰鬥過的老戰友,最後的下場竟然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
當時,固執的趙頊,對西北軍事最相信的一個人其實是王韶。消滅西夏就是按著王韶的步驟進行的。可惜的是“三奇副使”王韶剛好去世了,這讓趙頊頓時眼前一黑。
除了王韶,趙頊還相信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憲。
李憲,字子範,開封祥符人。是有宋以來當時最著名的一位宦官。在皇宮裏邊他做過供奉官,入內副都知。在西北當過監軍,指揮並參加了無數戰役,西北重鎮蘭州就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李憲當時的官是以涇原路經略安撫製置使的身份知蘭州。
趙頊雖然信任徐禧和種諤,不過,在西北他更信任的那個人卻是李憲。
在永樂建城和橫山建城這個問題上,李憲毫不猶豫的支持了徐禧。因為,他和徐禧一樣,討厭西北軍眾將,原因很簡單,西北軍眾將也同樣的討厭他。
於是,趙頊最後定下來要在永樂建城。
種諤聽到這個消息後是怒不可遏。
眼看著西夏就要滅亡,革命就要成功。這可是百年都難遇、可遇不可求的建功立業好機會,對於一位武將來說,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此時,卻被兩個狗屁不懂,稀屎兩桶的文官徐禧和宦官李憲給全攪和了。他能不生氣嗎!
種諤騎著一匹日行千裏的寶馬,親自跑到京城去見趙頊去討說法。
“徐禧狗屁不懂,李憲更是稀屎倆桶!永樂城距銀州城不遠,三麵絕崖,沒有水源。陛下,永樂築城必然以失敗告終,而且是不敗則已,一敗塗地!”種諤毫不隱瞞他自己的看法。
趙頊聽了當時就不高興了。“你罵徐禧狗屁不懂,罵李憲稀屎倆桶,如果罵朕會用什麽詞呢?”他不悅的說道:“種卿,你對一個同誌有意見、有看法,可以提嘛。用不著這樣低俗的言辭抵毀大家都認為非常優秀的同誌嘛。”趙頊批評完種諤又解釋了一句:“地勢險要才便於防守嗎。再說,無定河離永樂城又不太遠,怎麽說沒有水源呢?”
“陛下,一旦大軍圍城,就是有條江,也取不到水。看著水都能渴死人,就是說永樂城呢。到時隻有死路一條。”
趙頊更不高興了,他臉有怒色。說道:“永樂城附近有二十萬守軍,難道一座城隨隨便便說包圍就讓人包圍了?二十萬人,他們都在幹嘛?都在睡覺嗎?”
“他們比睡覺還可怕,他們全在永樂城等死呢!”種師道見趙頊處處替徐禧說話,五內俱焚,口不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