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9章 一箱子陪嫁
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 作者:沐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什麽漂亮並不漂亮的,不過是一隻破碗。”
那老漢心中詫異,看了霍思寧手中那支底部盡是裂縫的碗,實在想不明白這碗怎麽能和漂亮二字扯上關係,遂不甚在意地說道:“小姑娘你若是喜歡就拿去好了。”
“呃……”
霍思寧一時語塞,她本來還想撿漏低價買迴去,可是看到這大爺熱情大方又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反倒有些心虛起來。
在古玩街那些無良販子手裏撿漏她可以心安理得,可是麵對這忠厚樸實的老大爺,這事她總覺得做出來有些虧心。
雖然老漢給四人都倒了水喝,但是盛水的碗卻各不相同,隻有霍思寧手中的那隻是白釉瓷碗。
季坤和謝道遠都是古玩圈子裏混跡多年的,自然也是人精,見霍思寧突然詢問那隻碗,自然心中有數,目光都落到了霍思寧手中的那隻白碗上。
那碗大概十厘米高,顏色暗沉,看造型並不多起眼,但是季坤和謝道遠都知道霍思寧在鑒定方麵天賦極高,既然她開口詢問,肯定不會無的放矢。
“霍丫頭,把你那碗給我瞧瞧。”謝道遠直接說道。
在古玩圈子裏,別人在看東西的時候是不能打斷的,但是謝道遠這會兒卻沒有那麽多講究,而是直接就提出了要看碗的要求。
霍思寧初入古玩圈子,也沒有那麽多講究,見謝道遠要看,就直接將碗遞給了他。
不過她心裏也打定了主意,不管謝道遠能不能看出這碗的蹊蹺,她一會兒都要將這碗買迴去,價格高點倒是不打緊。
主要是之前她在天眼裏看到了碗底盛開了一朵蓮花,這讓霍思寧感覺到奇怪,她覺得這碗裏麵可能的大有文章。
碗到了謝道遠的手中,季坤和丁亮也忍不住起身湊了過去,三個人盯著那碗仔細端詳。
足足看了近十分鍾,季坤的眉頭擰成了麻花,也沒能看出那碗有什麽問題。
“奇怪,真是奇怪。”
倒是謝道遠仔細將碗底的胎質和碗壁進行了對比,忽然開口道:“不對!這碗底的瓷胎跟碗壁裂縫的瓷胎一致。”
霍思寧聞言大為佩服,謝道遠果然是老專家,這麽細微的詫異居然都能被他發現,這眼力勁兒恐怕比探測儀也差不了多少了。
事實上霍思寧怕是高估了謝道遠了,若不是霍思寧一開始就對這碗特別在意讓謝道遠有所察覺,換成是平時的話,對著這樣一隻毫不起眼的碗,謝道遠也未必就會看得這麽仔細。
實在是這碗太具有欺騙性了,人一般都會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這其實也是古玩鑒定的一種思維定勢,會影響鑒定師的專業判斷。
“您看出來了?”霍思寧問道。
一旁的丁亮越聽越糊塗:“這碗有什麽問題嗎?”
謝道遠迴道:“當然有問題,瓷胎不一樣,就意味著這碗底和碗壁不是同一個年代的。碗壁裂縫胎質很新,看起來像是現代產物,可是底足胎釉深沉,證明這碗應該是個老物件,這種矛盾的存在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丁亮驚訝地看著那碗,問道:“您是說,這碗做過舊?”
謝道遠點了點頭:“這碗看起來好像是工坊裏做出來的家用瓷碗,可是仔細看又像老物件,摸起來卻又跟新瓷感覺差不多,真真假假很難鑒定。”
說到這兒謝道遠皺著的眉頭一直沒有鬆開,滿臉疑惑地盯著手中那碗,輕聲道:
“這碗應該是采用了霧隱法,可是用的是什麽特殊方法我暫時還沒看出來。不過據我猜測,這碗上麵應該是覆蓋了一層跟碗壁底色差不多的特殊物質。”
又是霧隱法!
聽到霧隱法這個詞,霍思寧驀地一愣,想到了之前在疊翠苑她親自揭開的那幅《李端端落籍圖》。
這是霍思寧接觸到的第二件用霧隱法做舊的古玩了,不過和眼前的這個白釉瓷碗相比,那幅《李端端圖》所使用的霧隱法就要簡單多了。
謝道遠又翻到碗底看了看,繼續說道:
“我看著碗應該至少是清朝的,不然不會費這麽大的勁兒,不過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也判斷不出來。想要看到這隻碗的本來麵目,必須要想辦法把碗壁上麵這層東西給去掉才行。”
那老大爺見這幾個城裏人一直盯著他那隻碗猛瞧,心中暗道奇怪,半晌終於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對謝道遠問道:“老哥,我這碗怎麽了嗎?”
謝道遠抬起頭來看了看老大爺,笑了笑,斟酌了一下語氣後問道:“老人家,我能問您幾個問題嗎?”
老漢點頭爽快答道:“您盡管問!”
謝道遠指著那碗問道:“這碗您是從什麽地方來的?”
老漢愣了愣,似是想到了什麽,眼底一黯:“那是我老伴的陪嫁,他家本是家境殷實的大地主,後來土地改革,地主家產被沒收了,她家也遭了災,最後就跟了我。”
“我老丈人當時也拿不出什麽好東西做嫁妝,就給了我老伴一箱子盤盤碟碟盆盆罐罐做陪嫁,這碗就是當時陪嫁裏麵的東西。”
一箱子?!
霍思寧聞言頓時眼前大亮,和季坤對視了一眼,隱隱有些激動。
謝道遠也吃了一驚,他緊緊地盯著那老漢問道:“那剩下的東西呢?都還在嗎?”
老漢疑惑地看了謝道遠一眼,搖了搖頭:
“這都過了六十多年咯,哪還能都在?雖然那些東西是嫁妝,可是又不值什麽錢,我老伴嫁過來後直接就拿出來用了,兜兜轉轉到如今,摔的摔碎了丟的丟了,隻剩下了這隻盛水的碗。”
老人的迴答無疑不是給霍思寧四人潑了一盆涼水,本來滿懷期待的幾人頓時失望無比。
可是這樣的迴答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老漢不過是普通的莊稼漢,哪裏知道什麽古董不古董。
而且他那地主老丈人也沒有明說,他可不就把這一箱子碗碟當尋常器皿在用了嗎?五六十年的時間,還能留下來這一隻碗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老漢心中詫異,看了霍思寧手中那支底部盡是裂縫的碗,實在想不明白這碗怎麽能和漂亮二字扯上關係,遂不甚在意地說道:“小姑娘你若是喜歡就拿去好了。”
“呃……”
霍思寧一時語塞,她本來還想撿漏低價買迴去,可是看到這大爺熱情大方又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反倒有些心虛起來。
在古玩街那些無良販子手裏撿漏她可以心安理得,可是麵對這忠厚樸實的老大爺,這事她總覺得做出來有些虧心。
雖然老漢給四人都倒了水喝,但是盛水的碗卻各不相同,隻有霍思寧手中的那隻是白釉瓷碗。
季坤和謝道遠都是古玩圈子裏混跡多年的,自然也是人精,見霍思寧突然詢問那隻碗,自然心中有數,目光都落到了霍思寧手中的那隻白碗上。
那碗大概十厘米高,顏色暗沉,看造型並不多起眼,但是季坤和謝道遠都知道霍思寧在鑒定方麵天賦極高,既然她開口詢問,肯定不會無的放矢。
“霍丫頭,把你那碗給我瞧瞧。”謝道遠直接說道。
在古玩圈子裏,別人在看東西的時候是不能打斷的,但是謝道遠這會兒卻沒有那麽多講究,而是直接就提出了要看碗的要求。
霍思寧初入古玩圈子,也沒有那麽多講究,見謝道遠要看,就直接將碗遞給了他。
不過她心裏也打定了主意,不管謝道遠能不能看出這碗的蹊蹺,她一會兒都要將這碗買迴去,價格高點倒是不打緊。
主要是之前她在天眼裏看到了碗底盛開了一朵蓮花,這讓霍思寧感覺到奇怪,她覺得這碗裏麵可能的大有文章。
碗到了謝道遠的手中,季坤和丁亮也忍不住起身湊了過去,三個人盯著那碗仔細端詳。
足足看了近十分鍾,季坤的眉頭擰成了麻花,也沒能看出那碗有什麽問題。
“奇怪,真是奇怪。”
倒是謝道遠仔細將碗底的胎質和碗壁進行了對比,忽然開口道:“不對!這碗底的瓷胎跟碗壁裂縫的瓷胎一致。”
霍思寧聞言大為佩服,謝道遠果然是老專家,這麽細微的詫異居然都能被他發現,這眼力勁兒恐怕比探測儀也差不了多少了。
事實上霍思寧怕是高估了謝道遠了,若不是霍思寧一開始就對這碗特別在意讓謝道遠有所察覺,換成是平時的話,對著這樣一隻毫不起眼的碗,謝道遠也未必就會看得這麽仔細。
實在是這碗太具有欺騙性了,人一般都會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這其實也是古玩鑒定的一種思維定勢,會影響鑒定師的專業判斷。
“您看出來了?”霍思寧問道。
一旁的丁亮越聽越糊塗:“這碗有什麽問題嗎?”
謝道遠迴道:“當然有問題,瓷胎不一樣,就意味著這碗底和碗壁不是同一個年代的。碗壁裂縫胎質很新,看起來像是現代產物,可是底足胎釉深沉,證明這碗應該是個老物件,這種矛盾的存在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丁亮驚訝地看著那碗,問道:“您是說,這碗做過舊?”
謝道遠點了點頭:“這碗看起來好像是工坊裏做出來的家用瓷碗,可是仔細看又像老物件,摸起來卻又跟新瓷感覺差不多,真真假假很難鑒定。”
說到這兒謝道遠皺著的眉頭一直沒有鬆開,滿臉疑惑地盯著手中那碗,輕聲道:
“這碗應該是采用了霧隱法,可是用的是什麽特殊方法我暫時還沒看出來。不過據我猜測,這碗上麵應該是覆蓋了一層跟碗壁底色差不多的特殊物質。”
又是霧隱法!
聽到霧隱法這個詞,霍思寧驀地一愣,想到了之前在疊翠苑她親自揭開的那幅《李端端落籍圖》。
這是霍思寧接觸到的第二件用霧隱法做舊的古玩了,不過和眼前的這個白釉瓷碗相比,那幅《李端端圖》所使用的霧隱法就要簡單多了。
謝道遠又翻到碗底看了看,繼續說道:
“我看著碗應該至少是清朝的,不然不會費這麽大的勁兒,不過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也判斷不出來。想要看到這隻碗的本來麵目,必須要想辦法把碗壁上麵這層東西給去掉才行。”
那老大爺見這幾個城裏人一直盯著他那隻碗猛瞧,心中暗道奇怪,半晌終於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對謝道遠問道:“老哥,我這碗怎麽了嗎?”
謝道遠抬起頭來看了看老大爺,笑了笑,斟酌了一下語氣後問道:“老人家,我能問您幾個問題嗎?”
老漢點頭爽快答道:“您盡管問!”
謝道遠指著那碗問道:“這碗您是從什麽地方來的?”
老漢愣了愣,似是想到了什麽,眼底一黯:“那是我老伴的陪嫁,他家本是家境殷實的大地主,後來土地改革,地主家產被沒收了,她家也遭了災,最後就跟了我。”
“我老丈人當時也拿不出什麽好東西做嫁妝,就給了我老伴一箱子盤盤碟碟盆盆罐罐做陪嫁,這碗就是當時陪嫁裏麵的東西。”
一箱子?!
霍思寧聞言頓時眼前大亮,和季坤對視了一眼,隱隱有些激動。
謝道遠也吃了一驚,他緊緊地盯著那老漢問道:“那剩下的東西呢?都還在嗎?”
老漢疑惑地看了謝道遠一眼,搖了搖頭:
“這都過了六十多年咯,哪還能都在?雖然那些東西是嫁妝,可是又不值什麽錢,我老伴嫁過來後直接就拿出來用了,兜兜轉轉到如今,摔的摔碎了丟的丟了,隻剩下了這隻盛水的碗。”
老人的迴答無疑不是給霍思寧四人潑了一盆涼水,本來滿懷期待的幾人頓時失望無比。
可是這樣的迴答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老漢不過是普通的莊稼漢,哪裏知道什麽古董不古董。
而且他那地主老丈人也沒有明說,他可不就把這一箱子碗碟當尋常器皿在用了嗎?五六十年的時間,還能留下來這一隻碗就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