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0章 茶馬古道起源
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 作者:沐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迴他不是空著手來的,來的時候還帶著兩手下,以及一堆資料,裏麵除了有關於這個案子的卷宗外,還另外帶來了一些可能用得到的材料。
“這個案子經手的人不少,當日負責抓捕沈大成的那幾個警察,如今都已經外調,沒有一個在漯化縣了,我將這些人的資料都帶來了。”
進了局裏,譚明輝就將那一摞資料直接拿了出來。
霍思寧並不打算全程跟蹤,她也沒這麽多時間去摻和一個遺留案件,她並不需要知道過程,隻希望聽到一個完美的結果,關於這個案子,她的要求就隻有一個,務必給這對苗民夫婦一個公正公平的交待。
不過,在聽到譚明輝這句話之後,她還是從裏麵抓到了一個重點,即便這個重點,可能在別人看來,並不是什麽特別的線索。
她抬起頭看向那邊緊張拘束地坐在辦公椅上的那個苗民婦人,下意識地問道:
“你夫家姓沈?”
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是局裏眾多警察包括徐澤華譚明輝都想不明白的,譚明輝一臉莫名地看向霍思寧:“霍小姐,姓沈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霍思寧搖了搖頭,沒有迴答譚明輝的問題,隻是,在得到那個苗民婦人肯定的點頭之後,她隱約的有一個奇怪的念頭在腦子裏閃過,本來打算離開的腳步頓了下來,示意那邊譚明輝將查到的關於那個沈大成的資料拿給她看看。
沈大成,79年生,是大梁山苗族村寨裏一個普通的老實農民,小學學曆,成年後就一直在大梁山給一家磚廠做磚,後來磚廠倒閉,就帶著妻子進城,在工地上做苦工。
乍一看這樣的信息平淡無奇,根本沒什麽值得注意的地方。
可就是這樣一家普通的苗民家庭,居然祖傳有成箱的古董,而且價值高到能夠惹來當官的覬覦,甚至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局,給做了一處冤假錯案來整治這家人,就為了讓這一家人閉嘴。
這未免就太奇怪了。
有這樣的底蘊,這樣的一家人,原本應該是很有錢的,可為什麽這家人卻像是根本不知情的樣子?
這家人到底是什麽來曆,那些古董又到底是怎麽迴事兒,這都是讓霍思寧感到很奇怪的地方。
她下意識都朝著那邊那個婦人看去,問道:
“你還記得你賣掉的那對瓷器是什麽樣的嗎,或者你家裏有什麽特別的老物件,就是你之前說的,你夫家祖上傳下來的東西,裏麵有什麽很特殊的東西。”
那婦人聽到霍思寧這話,有些懵,但她知道霍思寧問她這個問題肯定不是隨口問問那麽簡單,所以她努力在腦子裏迴想了一下。
隻是這婦人很顯然也沒受過什麽教育,所以她考慮了好幾分鍾,也沒能抓住多少重點,橫豎都隻會說什麽瓶子罐子老書之類的,根本也描述不出多少有用的訊息來。
這讓這婦人感覺又是惶恐又是懊惱,看向霍思寧的眼神也滿是歉意:
“對不起,我……我沒上過學,說不上來,這……這很重要嗎?”
這婦人看起來很緊張也很著急,生怕會因為她的問題影響了案子的調查。
霍思寧連連擺手,道:“無妨,我就是問問情況,案子該怎麽查還怎麽查,放心,他們會想辦法的,這不是你考慮的問題。”
霍思寧也就是有那麽一個猜測,但這還是毫無依據的不靠譜的想法而已,她覺得有可能是她想多了,但到底還是覺得不甘心,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那個寨子,裏麵的人姓沈的多嗎?你夫家有沒有祠堂或者族譜之類的?有沒有人跟你們提過祖上的情況?”
霍思寧這個問題跟案子本身其實已經離題十萬八千裏了,但她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即便是覺得奇怪,那譚明輝跟徐澤華這會兒也不敢觸霍思寧的黴頭提出來。
至於這個婦人,她已經將霍思寧看成了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當然是霍思寧問什麽她就答什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寨子裏姓沈的人家不多,原來是有好幾家的,但到了我夫家這一代,就隻有他一個了,其他旁支不是沒落了,就是搬走了,祠堂也有,但是多年未曾修繕,已經很破舊了,族譜應該就在祠堂裏擺放著,但我是個女人,不能進去,所以具體放在哪裏,我也不是很清楚,還能不能找得到我也不確定。”
霍思寧聽了點了點頭,這迴她也不急著迴西雙版納了,先弄清楚這沈家的情況再說,她想了想之後,衝著那邊的譚明輝道:
“先去一趟大梁山,你帶上人去那兒調查點情況!”
譚明輝有些懵,想說大小姐,我不用去大梁山啊,那邊有什麽情況好查的,我這邊隻要將當年參與進來的那些警察揪出來,一個個審訊,順藤摸瓜就能把那些古董給追迴來啊,去大梁山做什麽?
可看到霍思寧一副根本不是要跟他商量的意思,譚明輝又老老實實地將嘴給閉上了。
行吧,大小姐都這麽說了,他要真拒絕,那就是自己作死,除非他不想幹了。
大梁山在漯化縣的一個很偏的窮鄉僻壤,進山的路都是土路,車子開到距離山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之後,就沒路了,隻能靠腳走上去。
眾人下了車之後,就準備往山上走,譚明輝還怕霍思寧會有意見,又擔心這位大小姐嬌生慣養的,吃不了這樣的苦,卻不想下了車之後,這位卻很顯然比其他人還要更有精神,爬起山來腰不酸腿不疼,比他手底下的那幾個警察更有活力。
一麵走,這姑娘還一麵往四周查探情況,走到半山腰上,她忽然開口問一旁的徐澤華:
“這一帶,是不是跟茶馬古道距離不是很遠啊?”
徐澤華一愣,他是漯化縣的局長沒錯,但對於漯化縣的人文地理,他還真不是很清楚。
倒是一旁的一個小警察,很顯然對這一帶還是很熟悉的,立刻就迴答道:
“霍小姐,你可真是好眼力啊,這一帶,本就是茶馬古道的起源地,古時候聽說滇西北進藏的求富路就是從這一片開啟的,很多茶商就是背著茶翻越大梁山進入西藏和緬甸呢。”
聽到這話,霍思寧頓時眼前一亮,暗道果然!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這個案子經手的人不少,當日負責抓捕沈大成的那幾個警察,如今都已經外調,沒有一個在漯化縣了,我將這些人的資料都帶來了。”
進了局裏,譚明輝就將那一摞資料直接拿了出來。
霍思寧並不打算全程跟蹤,她也沒這麽多時間去摻和一個遺留案件,她並不需要知道過程,隻希望聽到一個完美的結果,關於這個案子,她的要求就隻有一個,務必給這對苗民夫婦一個公正公平的交待。
不過,在聽到譚明輝這句話之後,她還是從裏麵抓到了一個重點,即便這個重點,可能在別人看來,並不是什麽特別的線索。
她抬起頭看向那邊緊張拘束地坐在辦公椅上的那個苗民婦人,下意識地問道:
“你夫家姓沈?”
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是局裏眾多警察包括徐澤華譚明輝都想不明白的,譚明輝一臉莫名地看向霍思寧:“霍小姐,姓沈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霍思寧搖了搖頭,沒有迴答譚明輝的問題,隻是,在得到那個苗民婦人肯定的點頭之後,她隱約的有一個奇怪的念頭在腦子裏閃過,本來打算離開的腳步頓了下來,示意那邊譚明輝將查到的關於那個沈大成的資料拿給她看看。
沈大成,79年生,是大梁山苗族村寨裏一個普通的老實農民,小學學曆,成年後就一直在大梁山給一家磚廠做磚,後來磚廠倒閉,就帶著妻子進城,在工地上做苦工。
乍一看這樣的信息平淡無奇,根本沒什麽值得注意的地方。
可就是這樣一家普通的苗民家庭,居然祖傳有成箱的古董,而且價值高到能夠惹來當官的覬覦,甚至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局,給做了一處冤假錯案來整治這家人,就為了讓這一家人閉嘴。
這未免就太奇怪了。
有這樣的底蘊,這樣的一家人,原本應該是很有錢的,可為什麽這家人卻像是根本不知情的樣子?
這家人到底是什麽來曆,那些古董又到底是怎麽迴事兒,這都是讓霍思寧感到很奇怪的地方。
她下意識都朝著那邊那個婦人看去,問道:
“你還記得你賣掉的那對瓷器是什麽樣的嗎,或者你家裏有什麽特別的老物件,就是你之前說的,你夫家祖上傳下來的東西,裏麵有什麽很特殊的東西。”
那婦人聽到霍思寧這話,有些懵,但她知道霍思寧問她這個問題肯定不是隨口問問那麽簡單,所以她努力在腦子裏迴想了一下。
隻是這婦人很顯然也沒受過什麽教育,所以她考慮了好幾分鍾,也沒能抓住多少重點,橫豎都隻會說什麽瓶子罐子老書之類的,根本也描述不出多少有用的訊息來。
這讓這婦人感覺又是惶恐又是懊惱,看向霍思寧的眼神也滿是歉意:
“對不起,我……我沒上過學,說不上來,這……這很重要嗎?”
這婦人看起來很緊張也很著急,生怕會因為她的問題影響了案子的調查。
霍思寧連連擺手,道:“無妨,我就是問問情況,案子該怎麽查還怎麽查,放心,他們會想辦法的,這不是你考慮的問題。”
霍思寧也就是有那麽一個猜測,但這還是毫無依據的不靠譜的想法而已,她覺得有可能是她想多了,但到底還是覺得不甘心,想了想又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那個寨子,裏麵的人姓沈的多嗎?你夫家有沒有祠堂或者族譜之類的?有沒有人跟你們提過祖上的情況?”
霍思寧這個問題跟案子本身其實已經離題十萬八千裏了,但她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即便是覺得奇怪,那譚明輝跟徐澤華這會兒也不敢觸霍思寧的黴頭提出來。
至於這個婦人,她已經將霍思寧看成了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當然是霍思寧問什麽她就答什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寨子裏姓沈的人家不多,原來是有好幾家的,但到了我夫家這一代,就隻有他一個了,其他旁支不是沒落了,就是搬走了,祠堂也有,但是多年未曾修繕,已經很破舊了,族譜應該就在祠堂裏擺放著,但我是個女人,不能進去,所以具體放在哪裏,我也不是很清楚,還能不能找得到我也不確定。”
霍思寧聽了點了點頭,這迴她也不急著迴西雙版納了,先弄清楚這沈家的情況再說,她想了想之後,衝著那邊的譚明輝道:
“先去一趟大梁山,你帶上人去那兒調查點情況!”
譚明輝有些懵,想說大小姐,我不用去大梁山啊,那邊有什麽情況好查的,我這邊隻要將當年參與進來的那些警察揪出來,一個個審訊,順藤摸瓜就能把那些古董給追迴來啊,去大梁山做什麽?
可看到霍思寧一副根本不是要跟他商量的意思,譚明輝又老老實實地將嘴給閉上了。
行吧,大小姐都這麽說了,他要真拒絕,那就是自己作死,除非他不想幹了。
大梁山在漯化縣的一個很偏的窮鄉僻壤,進山的路都是土路,車子開到距離山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之後,就沒路了,隻能靠腳走上去。
眾人下了車之後,就準備往山上走,譚明輝還怕霍思寧會有意見,又擔心這位大小姐嬌生慣養的,吃不了這樣的苦,卻不想下了車之後,這位卻很顯然比其他人還要更有精神,爬起山來腰不酸腿不疼,比他手底下的那幾個警察更有活力。
一麵走,這姑娘還一麵往四周查探情況,走到半山腰上,她忽然開口問一旁的徐澤華:
“這一帶,是不是跟茶馬古道距離不是很遠啊?”
徐澤華一愣,他是漯化縣的局長沒錯,但對於漯化縣的人文地理,他還真不是很清楚。
倒是一旁的一個小警察,很顯然對這一帶還是很熟悉的,立刻就迴答道:
“霍小姐,你可真是好眼力啊,這一帶,本就是茶馬古道的起源地,古時候聽說滇西北進藏的求富路就是從這一片開啟的,很多茶商就是背著茶翻越大梁山進入西藏和緬甸呢。”
聽到這話,霍思寧頓時眼前一亮,暗道果然!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