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空諸佛異像消散,天地複歸寂靜。佛門再一次展現了其天下第一大教的實力,萬佛朝宗,億兆佛民,三千世界,何其之廣?


    三千佛陀歸去三千世界,未來佛與過去佛一脈一歸靈鷲山一歸須彌山。


    大雷音寺中,如來世尊端坐上首,三大士隨立,諸羅漢、伽藍、尊者、八部眾共合一寺。


    祥雲百轉,瑞彩千環,佛光普照中,如來世尊開口道:“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隻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吾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想來吾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已經十世輪迴,人間百苦,當得此行。便傳其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天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此言一出,普賢、文殊二位對視一眼,上前苦笑道:“我等雖有此心,可恐道門仙神不允,已是無法行之。”


    觀世音見二大士如此,便上前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愧為南方之老,正當此職,甘往紅塵一遭。”


    如來祥和一笑,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說罷,取出五件寶物,交於觀世音道:“此五寶中,三法戒乃是金箍仙所為,可困大羅金仙之能。


    袈裟、錫杖俱是無上佛寶。穿我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持我錫杖?,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


    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


    ????


    摩嗬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


    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觀世音菩薩驚之,這袈裟與錫杖乃是上古七佛,未來雙佛,現在佛祖精法加持,如此神妙隻怕那西行之路遠超她之想像。


    觀世音接過佛寶,稽首道:“貧僧自去了。”


    觀世音帶上惠岸尊者,前往南瞻部洲。


    路過流沙河時,賜了卷簾大將一法號:沙悟淨,並免去其日夜受劍穿心之苦。


    路過福陵山時,賜了天蓬元帥一法號:悟能,在此地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路過鷹愁澗時,收了罪龍女命其為西行代步之騎。


    這三者,皆是天定之人,或者說是大勢所定。


    天蓬元帥乃玄門首徒玄都大法師弟子,真身已至太乙巔峰境界,隻待經受此劫功德圓滿得證大羅,為道門所表。


    卷簾大將金仙修為,乃玉帝親侍,為天庭所表,若能行過此劫,前途無量。


    萬聖龍王之女豔羅頂替了敖潤,替其西行,為龍族所表。


    他們三者,有自願入劫以破大道瓶頸,亦有為身後大勢力所行,不得不入。


    唯一變數的,就是五行山下的孫悟空。


    觀世音菩薩帶著惠岸行到了五行山下。


    五行山中,赤紅綠藍黑,五座極山聳立五方,高越萬丈攀岩,如五麵囚牢之牆,圍住五方,天地之大亦隻可坐井觀天。


    山下,聽到動靜的孫悟空從滿地塵土中醒來,伸手推開了堆積百年的塵土,灰礫隨著猴頭甩動,從茂密的猴毛上落下。


    五百年時間,可以朝代更替,可以曆代傳承,可以山河移變,然而在猴兒這裏不過是枯寂枯寂再枯寂,沉睡沉睡再沉睡。


    孫悟空仰起頭看來人,五百年塵土堆積,山前平地抬高了許多,他隻有仰頭才能看清來人。


    來人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


    身後一身武者衣袍的惠岸持混鐵棍,恭敬的跟在前者身後。


    許久未開眼的孫悟空愣了許久,五百年時間裏眼中永遠隻有天空日月雲,山石草木,隻記得曾有個牧童拿了個桃子與自己吃,說過幾句話後,五百年未曾再見第二人。


    觀世音看著猴兒,心中歎息,麵上慈懷一笑。


    孫悟空也對她呲牙咧嘴笑了一下,雖然猢猻笑的比較猙獰,但是善意的笑。


    他感受到觀世音的氣息令人很舒服,沒有曾經見過的那些神仙高傲,或者說是高高在上,俯視眾生,觀世音笑的如暖陽,令猴兒心中暖暖的,沒有歧視,沒有問罪,沒有上位者的垂憐,雖周身氣象如神明般高不可攀,但心卻同螻蟻相合。


    或許,這也是觀世音菩薩香火遍地世間的原因。


    觀世音收了法相,彎腰,蹲下,伸出潔白聖素手輕輕撫摸猴兒頭頂為他梳理毛發,揮去塵土。


    聖潔神佛與低微塵土相遇,天上仙佛不食人間煙火,不染凡間俗塵,在這裏並不適用。


    猴兒被順猴毛,毛發輕撫,感覺很是舒服。


    觀世音笑問:“可願出山?”


    “願,俺老孫願意!”


    猴兒激動的迴道。


    “可出去了就要承受數不盡的苦難折磨,艱難險阻。”


    孫悟空抬頭看著她道:“俺老孫不怕吃苦。”


    觀世音點點頭,半側過身子,指著西方落日的方向道:“出去後,你要保護一個凡人去往極西,才能功德圓滿。”


    猴兒看向她所指的方向,火紅落日遍染天穹雲海,夕陽無限都映在了他的眼中。


    他猶豫了許久,在思索。她也不言語,隻靜靜的等著。


    一佛一猴一尊者,靜於漫天紅霞下。


    許久,猴兒眼神變得認真,他字字鏗鏘道:“我孫悟空,願西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之青蛇成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饑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饑魚並收藏洪荒之青蛇成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