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桓齮能成為軍中上將,當然不僅僅是武勇出眾。
單是武勇出眾,可以成為衝鋒陷陣的中下級將佐,但絕不可能成為軍中上將,一軍統帥。
桓齮知道秦王政的驅虎吞狼之計,正是因此,他才會大膽突擊,要趁趙軍援兵大集之前,攻取橑陽和閼與,讓趙軍主力來不及殺入上黨,以奪取上黨形勝之地。
被趙軍圍困在此,桓齮一直納悶就是:趙軍主力怎麽來的如此之快!怎麽可能來的如此之快!
貫高一句話,讓桓齮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就是個局。一個以燕太子為首,燕趙兩國合謀將計就計設定的局。
這個局就是為了**秦軍進攻,以有備對無備,利用上黨的有利地形吃掉秦軍一部。
可憐自己枉自帶兵多年,竟未能甄破趙軍詭計,自以為兵銳無敵,哪知道是一步步落入趙軍圈套。
一時間,桓齮悔恨無窮,胡子拉碴的臉上滿是落寞,呆呆的坐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許久,桓齮掙動了一下,抬眼看著貫高,聲音嘶啞的說道:“多謝先生一解某之大惑!”
“先生前來之意,某自知之,然某身為大將,受大王親信之重,勢不能負之。”
“為今之計,既不能生出,唯死而已!”
“軍中簡慢,無以款待先生,先生且請迴吧!”
貫高聽桓齮說話,語氣雖極為的消沉,卻隱隱有一股決絕之意。貫高不由長歎一聲,低聲道:“自知求生無望,有慷慨赴死之誌,貫高雖愚,也知將軍乃真豪傑也!”
“隻是將軍一身倒也罷了,又豈忍外麵數萬子弟兵與將軍陪葬乎?”
貫高輕輕一語,對於桓齮卻如雷震一般,桓齮雖是坐著,身子不由一晃,麵上盡是痛苦之色,口中喃喃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今日之事,某又能何言!又能何言!”
貫高輕道:“將軍,如有取勝之望,戰陣衝殺,為國立功,則死且死矣。無奈目下眾軍,兵甲不全,糧食盡斷,戰車無騾馬之用,弓弩無羽箭之備,趙軍殺之,如同囊中取物。眾軍赴死,不過徒增幾縷冤魂罷了。將軍乃是帶兵愛兵之人,又於心何忍數萬將士無辜枉死於此?”
桓齮聽罷,不由苦笑,道:“某為帶兵之將,豈不知守無可守,軍無戰力也?隻是某為大將,不忍負大王之信也?”
貫高針鋒相對,道:“將軍不忍負大王,忠臣也。然數萬將士,托性命於將軍,數十萬父老鄉親,無處在家倚門而望,苦盼子弟平安而歸,將軍為全大王忠臣之名,置數萬可活將士於死地,又置父老子弟於何處?”
桓齮聽貫高誅心之言,麵對無辜送死的將士,自是心痛如絞,內心天人交戰,良久不語,最後才道:“先生所責,某不敢辭。”
“某身為秦臣,當以忠義為先,身死不足惜,如先生能保我部下軍卒平安還鄉,某願以頭顱相奉!”
貫高歎息一聲,勸道:“將軍,秦趙大戰未休,數十年間,何曾放過對方俘虜歸鄉?當日武安君坑殺四十萬趙卒之事,至今猶曆曆在目!將軍豈有不知之理也?”
貫高說到這,聲音一頓,又繼續道“實不瞞將軍,某乃是受我家太子之令前來,如將軍能令眾軍解甲歸降,某敢保眾將士定然性命無憂,亦不會為奴為仆受人欺淩!”
“如此既不叛秦,也不進趙,唯此而已!”
桓齮默然低頭,許久,長歎一聲,才道:“貴太子能主趙軍之事?”
貫高施施然道:“雖不能主趙軍之事,然此事乃趙公子嘉與太子議定之事,又是大將軍龐煖與公子嘉商請在下前來,故某一言可決爾。”
桓齮唉了一聲,低聲道:“救了萬軍性命,然某之三族不可存矣!”
貫高聽了,也是默然不語,良久,桓齮才說道:“既是如此,先生且往後帳暫歇,容某與眾將佐商議如何?”
貫高自無不應的道理,起身向桓齮行了一禮,隨侍衛往後帳去了。
桓齮這裏,召來手下眾將佐,問及眾將如今趙軍攻勢淩厲,該當如何抵擋,眾將都是默然不語,束手無策。桓齮遂將貫高前來勸降之事說了,請大家商議。
眾將佐聽了,雖然不免心驚,但思及目下局勢,想衝殺出去是絕不可能,固守待援,如今已是糧絕兵弱,守無可守,站無可戰。要想活命,也隻有投降一途,隻是慮及軍法,自己降秦或能活命,但家族性命卻是不保。再著趙秦世仇,又都憂慮趙人效武安君之計,不肯讓眾人活命,紛嚷了半天,仍是遲疑不決。
貫高在帳後聽了許久,聽眾說紛紜,大家猶疑,遂現身出來,親自為大家解說。然其身份,不過是燕太子賓客,終不能為大家信服。到了最後,貫高言道:“既是如此,某且迴趙營,與大將軍商議此事,定然大家信服就是,隻是此事未成,諸位還需守密,或許將來救各位宗族性命就在此也!”
貫高辭了桓齮等人,在桓齮侍衛護送之下,迴了趙軍大營,連夜求見龐煖和公子嘉稟明此事。
龐煖聽了,默然不語。公子嘉想了一想,對龐煖道:“既然如此,我往秦軍營中走一趟好了!”
龐煖攔道:“公子不可,秦軍將佐並未定降,公子豈可自投險地?”
公子嘉微微一笑,道:“我為國家宗室公子,正該為國效力,貫先生安然而返,足證對方有降之心,隻是心有疑慮罷了。”
“如今唯有我去,方能消眾人疑慮之心。”
龐煖麵帶遲疑,道:“我是怕秦人狡詐,萬一挾公子不放,數萬大軍之中,隻怕難以護公子於萬全。”
龐煖老於世故,從貫高來往,已經知道秦人必降,隻是要有一個保證罷了,公子嘉前去,自然能滿足眾人之望。但是畢竟兩軍對壘,公子嘉乃是大王長子,攔上一攔,也是應有之意。
公子嘉嗬嗬笑道:“大將軍,如果秦人反悔,大將軍隻管痛擊之,不必以我為念。”
龐煖又勸了半天,見公子嘉確實要去,這才允了,給公子嘉選了十個身手高強之輩為侍衛,由貫高陪著,再次到秦軍大營勸降。
此時天色已漸漸亮了,龐煖傳令前軍,嚴加戒備,切不可貿然出戰。
到了秦營之後,公子嘉和秦軍將佐相見,公子嘉折箭為誓,絕不害了眾人性命,眾將佐去燕還是歸趙盡隨眾人之意,秦軍眾將佐這才去了疑心,決意歸降。
公子嘉自願留在秦軍營中為質,讓貫高迴去複命。龐煖得信大喜,當即令人前去給眾將佐送去酒食,並告知公子嘉,秦軍所有人眾,將所有武器衣甲,統一歸攏堆放,仍在各自將佐指揮之下,分營移住閼與城下寬闊之處。
秦軍將士饑惡這麽多日,又知趙軍兇猛,早已沒了戰心,聽將佐傳令歸降,都是暗鬆了一口氣,自然聽令,解除武裝。
龐煖派人,立刻通過秦軍占據之地向燎陽扈輒通報消息,並詢問趙蔥戰況,自己這裏,則是安排秦軍移出山穀。
五萬大軍移動,又都是剛放下武器的戰俘,又要押送,又要小心看管,免得秦軍諸人疑惑趙軍用意,導致軍心不穩,安營紮寨,調撥糧草,自然諸事紛亂,直到第二日晚間,才將近五萬秦軍俘虜轉移到閼與城下,獨立兩個大營居住。
趙軍的主力四萬餘人,也分了三個大營,夾秦營而立,進行看管和監視,對於秦軍戰俘,每日按一斤糧米供應,雖不至於太餓,但也不能盡飽。
秦軍移出山路,橑陽和閼與之間再無阻礙,龐煖還顧不得喘口氣,扈輒那邊報信的人早已到了,道是秦軍王翦部,已經以三萬傷亡的代價,強行攻陷襄垣城,正追著趙蔥的殘軍向北而來,毛勒也奉命自動棄了涅城,匯合了趙蔥殘部,正在橑陽以南五十裏處,節節抗擊王翦大軍的攻擊。扈輒將軍昨日見這邊事定,已經從橑陽抽了一萬將士前去接應趙蔥將軍所部。
龐煖暗自慶幸,幸虧自己這邊解決了桓齮,否則王翦如果殺到燎陽城下,以扈輒和趙蔥的三四萬之軍,迴城固守自然能保自身無恙,但要想完全隔斷道路,隻能出城交戰,可能就給王翦可趁之機,如此一來,還不定要出什麽變數呢。
龐煖當即調了將軍李烈率兩萬生力軍,前出燎陽三十裏,擇險要之處,構築防禦營壘,以為扈輒趙蔥等軍後援,並令人告知扈輒,可徐徐後退,與李烈合軍,深溝壁壘,以抵抗王翦的進擊。
扈輒也是猛將,從來聞戰則喜,前些日子,知道王翦攻襄垣甚急,卻是因堵守燎陽,不敢輕動,這桓齮歸降,扈輒的兩萬餘軍登時閑了下來,故而扈輒不待軍令,立刻率了一萬精兵前去支援和接應趙蔥。
趙蔥這些日子,可謂是苦不堪言。
先是在鄴城,以少抗多,和王翦打了數日,然後退入漳水一線,麵對的還是王翦。總以為自己率部轉戰上黨,總可以避開王翦這廝了,沒想到,剛在上黨立住腳跟,這廝又追了過來。而且又是以少抗多的守城戰!
幸虧襄垣城遠比鄴城高峻。守軍也都是趙軍主力,在王翦大軍的圍攻下,足足堅守了二十天,這才主動撤了出來。
當然,說是主動,也不過好聽點罷了,雖然城裏還有七千餘萬的將士可用,但王翦所部悍不畏死的圍攻,其實已經讓趙蔥所部心有餘悸,城池也多有毀損,再守下去,已經沒有什麽優勢可言,十有**就可能交代在這裏。
被王翦一路狂追,待趙蔥和扈輒、毛勒所部會合的時候,趙蔥的手下隻剩下了三千人不到。
山路狹窄,戰場並不能擺的很開,雖然扈輒趙蔥的軍力還不足王翦的一半,但憑險固守,倒也不是那麽狼狽。
為了救桓齮,王翦這些日子身不卸甲,臥不安塌,好不容易,折損了盡三萬的將卒,才拿下了襄垣城,一路殺進山路,沒想到又遇到了扈輒。
救兵如救火,王翦顧不得手下將士都已是疲憊不堪,鼓足餘勇,率軍向扈輒和趙蔥的防線發動了一波一波的強大攻勢。
饒是扈輒英勇,也是抵擋不住,隻能率軍不斷後退。直到會合了李烈所部,依托李烈構築的營壘,又有生力軍相助,這才占住了陣腳。
王翦揮軍衝殺兩次未得寸進,察知趙軍又增兵不少,遙望趙軍陣地上數稈迎風飄展的大將標旗,王翦心裏頓時一涼:桓齮完了!
ps:戰鬥該結束還是該繼續往大的扯呢??糾結呀!!!糾結呀!!!求收藏,評論!!
<hr/>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桓齮能成為軍中上將,當然不僅僅是武勇出眾。
單是武勇出眾,可以成為衝鋒陷陣的中下級將佐,但絕不可能成為軍中上將,一軍統帥。
桓齮知道秦王政的驅虎吞狼之計,正是因此,他才會大膽突擊,要趁趙軍援兵大集之前,攻取橑陽和閼與,讓趙軍主力來不及殺入上黨,以奪取上黨形勝之地。
被趙軍圍困在此,桓齮一直納悶就是:趙軍主力怎麽來的如此之快!怎麽可能來的如此之快!
貫高一句話,讓桓齮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就是個局。一個以燕太子為首,燕趙兩國合謀將計就計設定的局。
這個局就是為了**秦軍進攻,以有備對無備,利用上黨的有利地形吃掉秦軍一部。
可憐自己枉自帶兵多年,竟未能甄破趙軍詭計,自以為兵銳無敵,哪知道是一步步落入趙軍圈套。
一時間,桓齮悔恨無窮,胡子拉碴的臉上滿是落寞,呆呆的坐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許久,桓齮掙動了一下,抬眼看著貫高,聲音嘶啞的說道:“多謝先生一解某之大惑!”
“先生前來之意,某自知之,然某身為大將,受大王親信之重,勢不能負之。”
“為今之計,既不能生出,唯死而已!”
“軍中簡慢,無以款待先生,先生且請迴吧!”
貫高聽桓齮說話,語氣雖極為的消沉,卻隱隱有一股決絕之意。貫高不由長歎一聲,低聲道:“自知求生無望,有慷慨赴死之誌,貫高雖愚,也知將軍乃真豪傑也!”
“隻是將軍一身倒也罷了,又豈忍外麵數萬子弟兵與將軍陪葬乎?”
貫高輕輕一語,對於桓齮卻如雷震一般,桓齮雖是坐著,身子不由一晃,麵上盡是痛苦之色,口中喃喃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今日之事,某又能何言!又能何言!”
貫高輕道:“將軍,如有取勝之望,戰陣衝殺,為國立功,則死且死矣。無奈目下眾軍,兵甲不全,糧食盡斷,戰車無騾馬之用,弓弩無羽箭之備,趙軍殺之,如同囊中取物。眾軍赴死,不過徒增幾縷冤魂罷了。將軍乃是帶兵愛兵之人,又於心何忍數萬將士無辜枉死於此?”
桓齮聽罷,不由苦笑,道:“某為帶兵之將,豈不知守無可守,軍無戰力也?隻是某為大將,不忍負大王之信也?”
貫高針鋒相對,道:“將軍不忍負大王,忠臣也。然數萬將士,托性命於將軍,數十萬父老鄉親,無處在家倚門而望,苦盼子弟平安而歸,將軍為全大王忠臣之名,置數萬可活將士於死地,又置父老子弟於何處?”
桓齮聽貫高誅心之言,麵對無辜送死的將士,自是心痛如絞,內心天人交戰,良久不語,最後才道:“先生所責,某不敢辭。”
“某身為秦臣,當以忠義為先,身死不足惜,如先生能保我部下軍卒平安還鄉,某願以頭顱相奉!”
貫高歎息一聲,勸道:“將軍,秦趙大戰未休,數十年間,何曾放過對方俘虜歸鄉?當日武安君坑殺四十萬趙卒之事,至今猶曆曆在目!將軍豈有不知之理也?”
貫高說到這,聲音一頓,又繼續道“實不瞞將軍,某乃是受我家太子之令前來,如將軍能令眾軍解甲歸降,某敢保眾將士定然性命無憂,亦不會為奴為仆受人欺淩!”
“如此既不叛秦,也不進趙,唯此而已!”
桓齮默然低頭,許久,長歎一聲,才道:“貴太子能主趙軍之事?”
貫高施施然道:“雖不能主趙軍之事,然此事乃趙公子嘉與太子議定之事,又是大將軍龐煖與公子嘉商請在下前來,故某一言可決爾。”
桓齮唉了一聲,低聲道:“救了萬軍性命,然某之三族不可存矣!”
貫高聽了,也是默然不語,良久,桓齮才說道:“既是如此,先生且往後帳暫歇,容某與眾將佐商議如何?”
貫高自無不應的道理,起身向桓齮行了一禮,隨侍衛往後帳去了。
桓齮這裏,召來手下眾將佐,問及眾將如今趙軍攻勢淩厲,該當如何抵擋,眾將都是默然不語,束手無策。桓齮遂將貫高前來勸降之事說了,請大家商議。
眾將佐聽了,雖然不免心驚,但思及目下局勢,想衝殺出去是絕不可能,固守待援,如今已是糧絕兵弱,守無可守,站無可戰。要想活命,也隻有投降一途,隻是慮及軍法,自己降秦或能活命,但家族性命卻是不保。再著趙秦世仇,又都憂慮趙人效武安君之計,不肯讓眾人活命,紛嚷了半天,仍是遲疑不決。
貫高在帳後聽了許久,聽眾說紛紜,大家猶疑,遂現身出來,親自為大家解說。然其身份,不過是燕太子賓客,終不能為大家信服。到了最後,貫高言道:“既是如此,某且迴趙營,與大將軍商議此事,定然大家信服就是,隻是此事未成,諸位還需守密,或許將來救各位宗族性命就在此也!”
貫高辭了桓齮等人,在桓齮侍衛護送之下,迴了趙軍大營,連夜求見龐煖和公子嘉稟明此事。
龐煖聽了,默然不語。公子嘉想了一想,對龐煖道:“既然如此,我往秦軍營中走一趟好了!”
龐煖攔道:“公子不可,秦軍將佐並未定降,公子豈可自投險地?”
公子嘉微微一笑,道:“我為國家宗室公子,正該為國效力,貫先生安然而返,足證對方有降之心,隻是心有疑慮罷了。”
“如今唯有我去,方能消眾人疑慮之心。”
龐煖麵帶遲疑,道:“我是怕秦人狡詐,萬一挾公子不放,數萬大軍之中,隻怕難以護公子於萬全。”
龐煖老於世故,從貫高來往,已經知道秦人必降,隻是要有一個保證罷了,公子嘉前去,自然能滿足眾人之望。但是畢竟兩軍對壘,公子嘉乃是大王長子,攔上一攔,也是應有之意。
公子嘉嗬嗬笑道:“大將軍,如果秦人反悔,大將軍隻管痛擊之,不必以我為念。”
龐煖又勸了半天,見公子嘉確實要去,這才允了,給公子嘉選了十個身手高強之輩為侍衛,由貫高陪著,再次到秦軍大營勸降。
此時天色已漸漸亮了,龐煖傳令前軍,嚴加戒備,切不可貿然出戰。
到了秦營之後,公子嘉和秦軍將佐相見,公子嘉折箭為誓,絕不害了眾人性命,眾將佐去燕還是歸趙盡隨眾人之意,秦軍眾將佐這才去了疑心,決意歸降。
公子嘉自願留在秦軍營中為質,讓貫高迴去複命。龐煖得信大喜,當即令人前去給眾將佐送去酒食,並告知公子嘉,秦軍所有人眾,將所有武器衣甲,統一歸攏堆放,仍在各自將佐指揮之下,分營移住閼與城下寬闊之處。
秦軍將士饑惡這麽多日,又知趙軍兇猛,早已沒了戰心,聽將佐傳令歸降,都是暗鬆了一口氣,自然聽令,解除武裝。
龐煖派人,立刻通過秦軍占據之地向燎陽扈輒通報消息,並詢問趙蔥戰況,自己這裏,則是安排秦軍移出山穀。
五萬大軍移動,又都是剛放下武器的戰俘,又要押送,又要小心看管,免得秦軍諸人疑惑趙軍用意,導致軍心不穩,安營紮寨,調撥糧草,自然諸事紛亂,直到第二日晚間,才將近五萬秦軍俘虜轉移到閼與城下,獨立兩個大營居住。
趙軍的主力四萬餘人,也分了三個大營,夾秦營而立,進行看管和監視,對於秦軍戰俘,每日按一斤糧米供應,雖不至於太餓,但也不能盡飽。
秦軍移出山路,橑陽和閼與之間再無阻礙,龐煖還顧不得喘口氣,扈輒那邊報信的人早已到了,道是秦軍王翦部,已經以三萬傷亡的代價,強行攻陷襄垣城,正追著趙蔥的殘軍向北而來,毛勒也奉命自動棄了涅城,匯合了趙蔥殘部,正在橑陽以南五十裏處,節節抗擊王翦大軍的攻擊。扈輒將軍昨日見這邊事定,已經從橑陽抽了一萬將士前去接應趙蔥將軍所部。
龐煖暗自慶幸,幸虧自己這邊解決了桓齮,否則王翦如果殺到燎陽城下,以扈輒和趙蔥的三四萬之軍,迴城固守自然能保自身無恙,但要想完全隔斷道路,隻能出城交戰,可能就給王翦可趁之機,如此一來,還不定要出什麽變數呢。
龐煖當即調了將軍李烈率兩萬生力軍,前出燎陽三十裏,擇險要之處,構築防禦營壘,以為扈輒趙蔥等軍後援,並令人告知扈輒,可徐徐後退,與李烈合軍,深溝壁壘,以抵抗王翦的進擊。
扈輒也是猛將,從來聞戰則喜,前些日子,知道王翦攻襄垣甚急,卻是因堵守燎陽,不敢輕動,這桓齮歸降,扈輒的兩萬餘軍登時閑了下來,故而扈輒不待軍令,立刻率了一萬精兵前去支援和接應趙蔥。
趙蔥這些日子,可謂是苦不堪言。
先是在鄴城,以少抗多,和王翦打了數日,然後退入漳水一線,麵對的還是王翦。總以為自己率部轉戰上黨,總可以避開王翦這廝了,沒想到,剛在上黨立住腳跟,這廝又追了過來。而且又是以少抗多的守城戰!
幸虧襄垣城遠比鄴城高峻。守軍也都是趙軍主力,在王翦大軍的圍攻下,足足堅守了二十天,這才主動撤了出來。
當然,說是主動,也不過好聽點罷了,雖然城裏還有七千餘萬的將士可用,但王翦所部悍不畏死的圍攻,其實已經讓趙蔥所部心有餘悸,城池也多有毀損,再守下去,已經沒有什麽優勢可言,十有**就可能交代在這裏。
被王翦一路狂追,待趙蔥和扈輒、毛勒所部會合的時候,趙蔥的手下隻剩下了三千人不到。
山路狹窄,戰場並不能擺的很開,雖然扈輒趙蔥的軍力還不足王翦的一半,但憑險固守,倒也不是那麽狼狽。
為了救桓齮,王翦這些日子身不卸甲,臥不安塌,好不容易,折損了盡三萬的將卒,才拿下了襄垣城,一路殺進山路,沒想到又遇到了扈輒。
救兵如救火,王翦顧不得手下將士都已是疲憊不堪,鼓足餘勇,率軍向扈輒和趙蔥的防線發動了一波一波的強大攻勢。
饒是扈輒英勇,也是抵擋不住,隻能率軍不斷後退。直到會合了李烈所部,依托李烈構築的營壘,又有生力軍相助,這才占住了陣腳。
王翦揮軍衝殺兩次未得寸進,察知趙軍又增兵不少,遙望趙軍陣地上數稈迎風飄展的大將標旗,王翦心裏頓時一涼:桓齮完了!
ps:戰鬥該結束還是該繼續往大的扯呢??糾結呀!!!糾結呀!!!求收藏,評論!!
<hr/>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