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無心大禪師淡淡說道,“各諸侯國、各仙派都有規定,任何人進入黎山宮得到的任何寶物,都歸個人所有。誰要是違背了這個規矩,那便是與整個修真界為敵。佛祖尚有怒火,何況是佛教中人呢。我佛教,願為李冷皇子保駕護航。”
“還有我儒宗,誰敢對李冷皇子下手,那便是與我儒宗為敵,對待敵人,我儒宗也絕不會客氣的。”宗熙冷冷說道。
“還有我道門。”劍心的殺氣,比任何人都要淩厲,態度也更加堅定。他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楚,李冷對他有點撥之恩,若非李冷,他此生都要在這個境界上兜兜轉轉,說不定還會走火入魔,墜入魔道。這個恩情,不亞於傳道解惑,他又有什麽理由不站在李冷這一邊呢?
“還有我大漢帝國。”大漢帝國的新天子劉病已,也是一臉堅定,說道,“若非李冷皇子,我大漢帝國有滅國的危險。今日,他被人圍攻,我大漢帝國若不施以援手,那便是忘恩負義。在這裏,我代表大漢帝國立誓,誰敢對李冷皇子下手,那是與我大漢帝國為敵,我大漢帝國便是被滅國,也不會讓他們好過。”好重的誓言,好淩厲的殺氣,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大漢新天子的決心和意誌。
李道淵臉色變的非常難看,他萬萬沒想到會有這麽多諸侯國和宗門支持李冷,這讓他的心裏無比難受和不安,深深的感受到了李冷帶來的威脅,可“湮滅經”在李冷的手裏,他必須保護李冷,否則,李冷有事,“湮滅經”落入他人手裏,對大唐帝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和威脅。
“我大唐帝國,絕不會容許別人來欺淩。”李道淵不得不表態,冷冷說道,“更何況,李冷是我皇兒,是大唐帝國最耀眼的少年天才,更是我大唐帝國的未來。誰,敢挑戰我大唐帝國?”
一時間,千人的場地變的靜悄無聲,誰也不敢動手了,他們都看到了那麽多人站在李冷的身邊,給予李冷全力的支持和援助,如果他們不顧一切的對李冷下殺手,那是與整個修真界為敵。誰有那麽強大的力量,可以與修真界為敵呢?除非這些人是不想活了。
李冷什麽也沒說,拿著“湮滅經”的身份玉牌,禦劍飛行,從容不迫的離開了。
沒有一個人敢出手攔住李冷,那一場殺戮,徹底的震懾住了所有修士。
他們心裏明白,此刻,誰敢出手阻攔李冷,誰就是在自找死路。
李世傑、李道淵急忙帶著人跟著李冷一起離開,論道大會到這裏才是真正的結束了,黎山宮也關閉了,百年以後才會出現,他們待在昆侖山頂也是沒多大意義。
迴到長安城,李道淵多次向李冷索要“湮滅經”,甚至,許諾李冷願意給他足夠的權力和好處,但李冷始終無動於衷。
論道大會,讓他看清楚了李道淵自私自利的一麵,看到了李道淵冷酷無情的心思,這個時候,他對李道淵是沒有半點父子情了。但玉妃還在皇宮裏,以他煉氣境的修為,還不能帶著玉妃離開大唐帝國。
他自保是沒有問題,可要保護好玉妃,那就顯得非常的困難。所以,他還想借著大唐帝國的國力,保護好玉妃娘娘。最好的辦法,是奪取大唐帝國的權力。
但李道淵對人的防範太嚴了,尤其是在權力上的分享,他更不可能做到。哪怕為了“湮滅經”,李道淵願意讓出一部分的權力,可終究不是核心和至高的權力,對整個大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李冷想要軍權,真正的軍權。唯有軍權在手,他才可以真正決定大唐帝國的未來,才能真正影響整個大唐的局勢。
機會終於來了。
在李冷迴到長安城的第四天,一個震動了朝野上下的消息從邊關傳了過來:太子殿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太子李承乾被俘虜,先鋒大將上官雲重傷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北疆連失四十座城池,元戎族的鐵騎已經快要打到登封城了。一旦元戎族的鐵騎拿下登封城,那麽大唐必須把國都從長安城遷到南方的城市,從此以後,大唐帝國盡失北方疆域。
這個消息,讓整個朝野無比震驚,尤其是皇後上官婉兒,她痛失最愛的弟弟和兒子,整個人一下子瘋了,每天都到乾坤殿,央求陛下李道淵出兵營救李承乾和上官雲。
但李道淵這個時候選擇了沉默。
天子沉默,眾朝臣都不知道天子的心思,也都不知道天子下一步的打算是怎麽樣的,也都保持了沉默了。
其實,眾朝臣心裏都十分清楚,北疆局勢演變成今時今日的樣子,天子李道淵的決策錯誤占據了很大的因素。太子李承乾對軍事並不是擅長,卻偏偏派他去做主帥。譽王包藏禍心,北疆大將軍又是他的人,為了可以牽製太子李承乾的勢力,天子竟派他去做監軍。
一開始,他們內部就已經不和,存在嚴重的明爭暗鬥,怎麽可能軍令統一,一致對外?所以,失敗是注定的。
隻是,讓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李承乾會敗的那麽慘,幾乎把北疆的家底都給輸光了。
據斥候傳來的消息,當李承乾陷入無邊危險之地時,監軍譽王嚴令北疆大將軍按兵不動,直到李承乾被俘虜,上官雲下落不明後,他才令北疆大軍假模假樣去營救。
可大局已定,他的惺惺作態,根本改變不了北疆最後大局,反而讓北疆的局勢更加不利,大唐有可能痛失半壁江山。
為了收複北疆,天子李道淵把長安城可以派的兵都派給了李承乾,本想李承乾有上官家族的支持,有在修仙門派的強大人脈關係,即便不能完全收複北疆三十城,但局麵也不會糟糕到哪裏。誰會想到,才四個月時間,李承乾幾乎把北疆拱手讓給了元戎族。
這下子,大唐帝國是真的風雨飄搖,隨時會被元戎族滅國。
形勢,真的朝著無法掌控的方向發展。
“還有我儒宗,誰敢對李冷皇子下手,那便是與我儒宗為敵,對待敵人,我儒宗也絕不會客氣的。”宗熙冷冷說道。
“還有我道門。”劍心的殺氣,比任何人都要淩厲,態度也更加堅定。他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楚,李冷對他有點撥之恩,若非李冷,他此生都要在這個境界上兜兜轉轉,說不定還會走火入魔,墜入魔道。這個恩情,不亞於傳道解惑,他又有什麽理由不站在李冷這一邊呢?
“還有我大漢帝國。”大漢帝國的新天子劉病已,也是一臉堅定,說道,“若非李冷皇子,我大漢帝國有滅國的危險。今日,他被人圍攻,我大漢帝國若不施以援手,那便是忘恩負義。在這裏,我代表大漢帝國立誓,誰敢對李冷皇子下手,那是與我大漢帝國為敵,我大漢帝國便是被滅國,也不會讓他們好過。”好重的誓言,好淩厲的殺氣,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大漢新天子的決心和意誌。
李道淵臉色變的非常難看,他萬萬沒想到會有這麽多諸侯國和宗門支持李冷,這讓他的心裏無比難受和不安,深深的感受到了李冷帶來的威脅,可“湮滅經”在李冷的手裏,他必須保護李冷,否則,李冷有事,“湮滅經”落入他人手裏,對大唐帝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和威脅。
“我大唐帝國,絕不會容許別人來欺淩。”李道淵不得不表態,冷冷說道,“更何況,李冷是我皇兒,是大唐帝國最耀眼的少年天才,更是我大唐帝國的未來。誰,敢挑戰我大唐帝國?”
一時間,千人的場地變的靜悄無聲,誰也不敢動手了,他們都看到了那麽多人站在李冷的身邊,給予李冷全力的支持和援助,如果他們不顧一切的對李冷下殺手,那是與整個修真界為敵。誰有那麽強大的力量,可以與修真界為敵呢?除非這些人是不想活了。
李冷什麽也沒說,拿著“湮滅經”的身份玉牌,禦劍飛行,從容不迫的離開了。
沒有一個人敢出手攔住李冷,那一場殺戮,徹底的震懾住了所有修士。
他們心裏明白,此刻,誰敢出手阻攔李冷,誰就是在自找死路。
李世傑、李道淵急忙帶著人跟著李冷一起離開,論道大會到這裏才是真正的結束了,黎山宮也關閉了,百年以後才會出現,他們待在昆侖山頂也是沒多大意義。
迴到長安城,李道淵多次向李冷索要“湮滅經”,甚至,許諾李冷願意給他足夠的權力和好處,但李冷始終無動於衷。
論道大會,讓他看清楚了李道淵自私自利的一麵,看到了李道淵冷酷無情的心思,這個時候,他對李道淵是沒有半點父子情了。但玉妃還在皇宮裏,以他煉氣境的修為,還不能帶著玉妃離開大唐帝國。
他自保是沒有問題,可要保護好玉妃,那就顯得非常的困難。所以,他還想借著大唐帝國的國力,保護好玉妃娘娘。最好的辦法,是奪取大唐帝國的權力。
但李道淵對人的防範太嚴了,尤其是在權力上的分享,他更不可能做到。哪怕為了“湮滅經”,李道淵願意讓出一部分的權力,可終究不是核心和至高的權力,對整個大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李冷想要軍權,真正的軍權。唯有軍權在手,他才可以真正決定大唐帝國的未來,才能真正影響整個大唐的局勢。
機會終於來了。
在李冷迴到長安城的第四天,一個震動了朝野上下的消息從邊關傳了過來:太子殿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太子李承乾被俘虜,先鋒大將上官雲重傷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北疆連失四十座城池,元戎族的鐵騎已經快要打到登封城了。一旦元戎族的鐵騎拿下登封城,那麽大唐必須把國都從長安城遷到南方的城市,從此以後,大唐帝國盡失北方疆域。
這個消息,讓整個朝野無比震驚,尤其是皇後上官婉兒,她痛失最愛的弟弟和兒子,整個人一下子瘋了,每天都到乾坤殿,央求陛下李道淵出兵營救李承乾和上官雲。
但李道淵這個時候選擇了沉默。
天子沉默,眾朝臣都不知道天子的心思,也都不知道天子下一步的打算是怎麽樣的,也都保持了沉默了。
其實,眾朝臣心裏都十分清楚,北疆局勢演變成今時今日的樣子,天子李道淵的決策錯誤占據了很大的因素。太子李承乾對軍事並不是擅長,卻偏偏派他去做主帥。譽王包藏禍心,北疆大將軍又是他的人,為了可以牽製太子李承乾的勢力,天子竟派他去做監軍。
一開始,他們內部就已經不和,存在嚴重的明爭暗鬥,怎麽可能軍令統一,一致對外?所以,失敗是注定的。
隻是,讓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李承乾會敗的那麽慘,幾乎把北疆的家底都給輸光了。
據斥候傳來的消息,當李承乾陷入無邊危險之地時,監軍譽王嚴令北疆大將軍按兵不動,直到李承乾被俘虜,上官雲下落不明後,他才令北疆大軍假模假樣去營救。
可大局已定,他的惺惺作態,根本改變不了北疆最後大局,反而讓北疆的局勢更加不利,大唐有可能痛失半壁江山。
為了收複北疆,天子李道淵把長安城可以派的兵都派給了李承乾,本想李承乾有上官家族的支持,有在修仙門派的強大人脈關係,即便不能完全收複北疆三十城,但局麵也不會糟糕到哪裏。誰會想到,才四個月時間,李承乾幾乎把北疆拱手讓給了元戎族。
這下子,大唐帝國是真的風雨飄搖,隨時會被元戎族滅國。
形勢,真的朝著無法掌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