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青葉舟便降落在棲鳳峽上。
李川走下青葉舟,看到溫故應和羽塵站在前方不遠處。
天齊劍立在溫故應身邊。
李川不自覺的遮了下額頭,察覺到自己的動作後,他放下手,然後向天空看去。
他感覺到十分的明亮,仿佛沐浴在光之中一般,棲鳳峽暗紅色的地麵也被照得光亮一片。除了光之外,此處的風似乎也比別處更大,一陣一陣的風,帶著尖銳的嘯聲,猛拍在棲鳳峽上。李川向著溫故應與羽塵方向走了幾步。
棲鳳峽並不平整,風又太大了。他要用許多力氣,才能穩住腳步。
“監正的筆記中,提到過棲鳳峽。”走到後,李川說。
“哦?他是怎麽描述的?”溫故應似乎很感興趣。
李川說:“就一句話,聞風聲於此,若聆聖人教誨。”
溫故應點了點頭,他似乎專注得聽了一會兒風聲,片刻後他說:“八十多年前吧,我與師弟在此處聽風聲。如今此處的風景,與那時已經大不相同了。”
“因為白夜嗎?”李川問。
“不是。”溫故應沒有說下去,他說:“擦響天音壺吧。”
“你看到影子了嗎?”李川問。他下船後就在尋找影子的蹤影,卻一個都沒見到。”
“到處都是。”溫故應說:“壺音響起後,我便會拔出天齊劍,然後你便能看到它們了。”
“好的。”李川說著,便拿出了天音壺來,他看了一眼一片明亮的天空,略一凝神便進入了玄奧的狀態之中,與此同時溫婉柔順的壺音也響了起來。
溫故應又往棲鳳峽外看了一眼,然後他收迴天齊劍,走到江梅身邊站定,看李川不停的擦響天音壺。
羽塵也跟著走了過來。
江梅聽了一會兒壺音說:“與上次聽到的壺音相比,又更圓融了一些。”
“畢竟閉關了快一年。”溫故應說。
“原來如此。”江梅說。
壺音隨著風聲飄往遠處。
李川感覺到有什麽東西搖搖晃晃飄飄忽忽的往他身邊聚來。是影子。然後他感覺到了一種黏膩感,壺音被這種黏膩感包裹住了,變得沉重起來,壺音的漣漪似乎也因此而靜止下來。風也變得冰冷而黏膩,不停地往他身體裏鑽,吹進去,一點一點地吹進去。
李川重重的扣響了天音壺。
漣漪開始動了,起伏之中,壺音漸漸地從影子的包裹中掙脫而出。他感覺到身上的黏膩感也開始消散。
終於,壺音壓過了一切的聲音,所有的聲音都臣服於了壺音的的起伏。
影子也是。
於是李川停下了壺音。
他轉過身說:“能驅散影子。”
羽塵說:“我看到了,你剛才似乎控製了影子。”
“我把它帶入了我的節奏。不過我還沒有看到它的本質,還要再試試。”李川解釋了兩句,他問羽塵:“這裏會有鳳凰飛來嗎?”
“過去會有的。”羽塵說。
“現在沒了嗎?”李川問。
“鳳凰很久沒有出現了。”羽塵說,他有些疑惑地問:“這會影響到你的法術嗎?”
“我剛才隻聽到風聲,”李川解釋,“來蒼梧之野第一天,我看到雪山附近,有許多飛鳥,可是我站在這裏,卻一聲鳥叫沒有聽到,所以有些疑惑。”
“因為現在是白夜。”羽塵說:“白夜中,鳥兒也會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原來這樣,我想要是有鳳凰的話,就讓二弟來看看。”說著,李川看向了溫故應,他說:“我要再試試,我有了一些想法,可能會試試看‘湧動’。”
“試吧。”溫故應說。
“我會盡量控製一下範圍。”李川說,“要是有什麽不對,你們先帶著羽塵兄跑遠點。”
“放心。”溫故應說。
於是李川再次擦響了壺音。
江梅對羽塵說:“你靠我這邊近些。”
羽塵不解,他問:“李兄是要用出很厲害的法術嗎?”
“很厲害,就是敵我不分。”溫故應迴答了他。
此時,壺音的節奏變了。
羽塵聽著壺音,臉色變了一下,說:“他在模仿密咒的節奏。”
李川迴憶著那些咚咚聲,還有念誦密咒的節奏,他控製著壺音,漣漪的起伏逐漸往他記憶中的節奏靠攏。他小心謹慎的調整著,不斷地試驗著,一直到他再一次用壺音籠罩住他身周這一片的所有的聲音,他才開始放開用這種節奏去碰觸影子。
影子在消散。
李川感覺到這一點。他的模仿是有用的。
“半妖部族的密咒,並不是什麽秘密。”溫故應說:“我已經看出了密咒的起源,它起源於一種古老的法咒。但你們手中最初的法咒,應該是不完整的,因此你們借用了一些捉妖人的法術。但那時,它的威力還不夠,並且對施術者的資質要求很高。可能有一位半妖前輩,在音殺術中得到了靈感,對它進行再次地修改,之後便一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它依然在被不斷的修改,所以半妖五族,每一族的密咒,應該都不相同。”
“羽族的密咒應該是最強的,因為你們一直還在尋找上古時期的各種法咒。”
“是的。沒想到,我們引以為傲的密咒,這麽容易就被修士看透了。”羽塵說。
“並不難。”溫故應說:“李兄並非是在竊取羽族的密咒,他隻是想解決影子。”
“我明白的。”羽塵說:“隻是這麽快就被學去了,我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他歎了口氣,說:“半妖無法修煉,也無法走出蒼梧之野,難道半妖就永遠隻能這樣嗎?”
此時,壺音又停了。
李川驅散了身周的影子後,他停下了動作。一直到影子再次聚攏起來,感受到那股透骨的冰冷黏膩感後,他才再次擦響了壺音。
這一次在控製住了影子後,他仔細去看那些影子,玄奧的狀態之中,影子緩緩的掀開了,一層又一層,仿佛永無止盡。
李川靜靜的等待著,一直等到影子的結構呈現在他的麵前。
李川走下青葉舟,看到溫故應和羽塵站在前方不遠處。
天齊劍立在溫故應身邊。
李川不自覺的遮了下額頭,察覺到自己的動作後,他放下手,然後向天空看去。
他感覺到十分的明亮,仿佛沐浴在光之中一般,棲鳳峽暗紅色的地麵也被照得光亮一片。除了光之外,此處的風似乎也比別處更大,一陣一陣的風,帶著尖銳的嘯聲,猛拍在棲鳳峽上。李川向著溫故應與羽塵方向走了幾步。
棲鳳峽並不平整,風又太大了。他要用許多力氣,才能穩住腳步。
“監正的筆記中,提到過棲鳳峽。”走到後,李川說。
“哦?他是怎麽描述的?”溫故應似乎很感興趣。
李川說:“就一句話,聞風聲於此,若聆聖人教誨。”
溫故應點了點頭,他似乎專注得聽了一會兒風聲,片刻後他說:“八十多年前吧,我與師弟在此處聽風聲。如今此處的風景,與那時已經大不相同了。”
“因為白夜嗎?”李川問。
“不是。”溫故應沒有說下去,他說:“擦響天音壺吧。”
“你看到影子了嗎?”李川問。他下船後就在尋找影子的蹤影,卻一個都沒見到。”
“到處都是。”溫故應說:“壺音響起後,我便會拔出天齊劍,然後你便能看到它們了。”
“好的。”李川說著,便拿出了天音壺來,他看了一眼一片明亮的天空,略一凝神便進入了玄奧的狀態之中,與此同時溫婉柔順的壺音也響了起來。
溫故應又往棲鳳峽外看了一眼,然後他收迴天齊劍,走到江梅身邊站定,看李川不停的擦響天音壺。
羽塵也跟著走了過來。
江梅聽了一會兒壺音說:“與上次聽到的壺音相比,又更圓融了一些。”
“畢竟閉關了快一年。”溫故應說。
“原來如此。”江梅說。
壺音隨著風聲飄往遠處。
李川感覺到有什麽東西搖搖晃晃飄飄忽忽的往他身邊聚來。是影子。然後他感覺到了一種黏膩感,壺音被這種黏膩感包裹住了,變得沉重起來,壺音的漣漪似乎也因此而靜止下來。風也變得冰冷而黏膩,不停地往他身體裏鑽,吹進去,一點一點地吹進去。
李川重重的扣響了天音壺。
漣漪開始動了,起伏之中,壺音漸漸地從影子的包裹中掙脫而出。他感覺到身上的黏膩感也開始消散。
終於,壺音壓過了一切的聲音,所有的聲音都臣服於了壺音的的起伏。
影子也是。
於是李川停下了壺音。
他轉過身說:“能驅散影子。”
羽塵說:“我看到了,你剛才似乎控製了影子。”
“我把它帶入了我的節奏。不過我還沒有看到它的本質,還要再試試。”李川解釋了兩句,他問羽塵:“這裏會有鳳凰飛來嗎?”
“過去會有的。”羽塵說。
“現在沒了嗎?”李川問。
“鳳凰很久沒有出現了。”羽塵說,他有些疑惑地問:“這會影響到你的法術嗎?”
“我剛才隻聽到風聲,”李川解釋,“來蒼梧之野第一天,我看到雪山附近,有許多飛鳥,可是我站在這裏,卻一聲鳥叫沒有聽到,所以有些疑惑。”
“因為現在是白夜。”羽塵說:“白夜中,鳥兒也會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原來這樣,我想要是有鳳凰的話,就讓二弟來看看。”說著,李川看向了溫故應,他說:“我要再試試,我有了一些想法,可能會試試看‘湧動’。”
“試吧。”溫故應說。
“我會盡量控製一下範圍。”李川說,“要是有什麽不對,你們先帶著羽塵兄跑遠點。”
“放心。”溫故應說。
於是李川再次擦響了壺音。
江梅對羽塵說:“你靠我這邊近些。”
羽塵不解,他問:“李兄是要用出很厲害的法術嗎?”
“很厲害,就是敵我不分。”溫故應迴答了他。
此時,壺音的節奏變了。
羽塵聽著壺音,臉色變了一下,說:“他在模仿密咒的節奏。”
李川迴憶著那些咚咚聲,還有念誦密咒的節奏,他控製著壺音,漣漪的起伏逐漸往他記憶中的節奏靠攏。他小心謹慎的調整著,不斷地試驗著,一直到他再一次用壺音籠罩住他身周這一片的所有的聲音,他才開始放開用這種節奏去碰觸影子。
影子在消散。
李川感覺到這一點。他的模仿是有用的。
“半妖部族的密咒,並不是什麽秘密。”溫故應說:“我已經看出了密咒的起源,它起源於一種古老的法咒。但你們手中最初的法咒,應該是不完整的,因此你們借用了一些捉妖人的法術。但那時,它的威力還不夠,並且對施術者的資質要求很高。可能有一位半妖前輩,在音殺術中得到了靈感,對它進行再次地修改,之後便一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它依然在被不斷的修改,所以半妖五族,每一族的密咒,應該都不相同。”
“羽族的密咒應該是最強的,因為你們一直還在尋找上古時期的各種法咒。”
“是的。沒想到,我們引以為傲的密咒,這麽容易就被修士看透了。”羽塵說。
“並不難。”溫故應說:“李兄並非是在竊取羽族的密咒,他隻是想解決影子。”
“我明白的。”羽塵說:“隻是這麽快就被學去了,我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他歎了口氣,說:“半妖無法修煉,也無法走出蒼梧之野,難道半妖就永遠隻能這樣嗎?”
此時,壺音又停了。
李川驅散了身周的影子後,他停下了動作。一直到影子再次聚攏起來,感受到那股透骨的冰冷黏膩感後,他才再次擦響了壺音。
這一次在控製住了影子後,他仔細去看那些影子,玄奧的狀態之中,影子緩緩的掀開了,一層又一層,仿佛永無止盡。
李川靜靜的等待著,一直等到影子的結構呈現在他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