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以手執韁立於營地門口,身後烈馬響鼻陣陣。


    張遼得知黎陽校尉登門拜訪的消息後急忙出去迎接。


    張遼在營帳內設宴款待,徐榮麵色一黯告誡道:“張郡守不去西河赴任,滯留在此介入亂局當中,殊為不智。”


    “哎,我也是身不由己,隻能隨波逐流。”張遼無奈迴應。


    徐榮不曾想到,不久前還同他一起屈居於北軍校場的張遼,如今搖身一變立下營救聖駕及斬殺張讓、段珪之功成了一郡太守,在心底他為張遼歡喜,可對於張遼現在的做法感到不值。


    他不解的發問道:“緣何如此?”


    “丁原於我有提攜之恩,對方挾恩圖報我隻能勉為其難答應丁原的要求,不過我不會出兵相助丁原,從旁協助算是償還丁原的征辟之情,從今往後我將不再欠丁原的人情。”


    張遼這般解釋,對於心底的籌謀算計隻能閉口不談。


    此番進入洛陽,他就結交到了這麽一位朋友,私交甚密。


    徐榮能夠入營勸告,張遼極為感激。


    “焉能如此下作?”徐榮極其不滿的嗬責,算是理解了張遼滯留於洛陽城外的原因,有恩必報方為大丈夫所為。


    張遼十分關切的問道:“我正處於風口浪尖,你這個時候入營見我,會不會連累到你?”


    “無礙,我就像是一團空氣,沒人看得見,也沒人對我發號施令,大將軍死後無人理睬於我,也無人具備對我發號施令的權力。”


    徐榮苦笑不跌的道:“洛陽城內大多數京兵校尉跟我一樣,當蹇碩、十常侍及何進接連淪喪之後,權力中樞無人主導,何太後和陛下都在董卓的挾持之下,如果有一天能夠有人統領京中兵馬,非董卓莫屬。”


    張遼好奇問道:“丁原呢?”


    “如果丁原趕走或者斬殺董卓,同樣挾持何太後和陛下於宮室之內的話,獨掌大權的人非他莫屬。”徐榮客觀的評價。


    張遼再問道:“三公九卿就沒人站出來統領朝局?”


    “何進一死,錄尚書事一職空懸,三公九卿雖然權勢頗重,可大漢所有的軍國政務皆出自於錄尚書事,沒人兼領此職,權力中樞形同虛設。”


    徐榮神色複雜的道:“三公九卿威重,可也不掌握實際的兵權啊,如今京中的領兵將校沒了大將軍,完全是一盤散沙。”


    “就沒有人振臂一唿統攝大局?”張遼極其不解。


    徐榮理所應當的道:“朝廷如何用人自有法度,誰敢僭越行事?妄圖行使君權,注定要淪落為士人公敵,難逃覆亡。”


    劉氏天下尚未真正的名存實亡,文武百官恪盡職守者居多,張遼突然有所明悟,董卓在滾滾諸臣當中能夠囂張跋扈,完全是因為董卓自己將天子玩弄於股掌之上。


    否則,要是盧植、皇甫嵩和朱儁等人也像董卓這般肆無忌憚的話,根本就沒有董卓獨霸朝綱的機會。


    須知,皇甫嵩在鎮壓黃巾起義之後威震天下,閻忠就建議皇甫嵩南麵稱製,皇甫嵩不用其計,閻忠失望離去。


    即便漢室天下名存實亡的曹魏時代,曹操承受保皇派的刺殺也不曾中斷過,遑論現在。


    董卓沒有臣子忠義,身懷虎狼之心,活該他獨霸朝綱。


    張遼神色平靜的問道:“董卓在洛陽的威望如何?”


    “心向董卓之人有之,欲要除掉董卓之人亦有之。”徐榮置身於洛陽的漩渦當中,對於朝臣的唿聲一清二楚。


    張遼滿懷期待道:“我料想,我在洛陽內也算是稍有威名吧?”


    “張讓可是十常侍之首,段珪亦是十常侍重要首腦,你能誅殺這兩人,自然讓痛恨十常侍的士人心向於你,對你的讚譽和欣賞發自肺腑。”


    徐榮倍感惋惜的道:“奈何你並非出自於名門望族,也就不可能揚名於天下,對你的褒揚多發生在私下,也就無人為你張目替你宣傳如此功績。”


    “我就猜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世族門閥子弟立下如此功勞定然是大書特書,恨不得宣誓於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名字和事跡在真正的賢士眼中恐怕是一筆帶過,多提幾句我的名字恐怕有辱於他們的耳目。”


    張遼不止一次感歎過門第觀念帶給他的傷害,這對於他日後的崛起是一個巨大的阻礙。


    “張郡守心思透明,自然明白其中要害,我在洛陽內稍有名望,不過也僅僅停留在武將當中,那些世世代代仕宦於漢室的家族,在他們眼中像我們這樣的人就是出自於小門小戶的暴發戶,想要同他們同堂而坐都是莫大的禮遇,哪有平等可言。”


    徐榮自己的親身經曆就是鐵一般的現實,祖上沒有名士高官就是庶族寒門,沒有詩書傳家的底蘊,即便顯赫於一時也不過是曇花一現不可能長久。


    張遼心思一轉囑咐道:“若是有機會,徐校尉不妨離開洛陽在外郡任職,洛陽城內諸事繁雜亂流不止,還是避開為妙。”


    “身為領兵校尉,一切行動自然要遵從朝廷的旨意行事,安能隨心所欲?”


    徐榮一本正經的說道:“再說,黎陽營本就是戍衛洛陽的營兵,職責所在,容不得我擅離職守。”


    對於徐榮的堅持,張遼殊為敬佩,在他心底就沒有這樣執著的想法,非但沒有還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才能取而代之。


    心向於漢室社稷的臣子不勝枚舉,改朝換代的過程當中,將會把保皇派逐漸的淘汰,新的統治階層將會慢慢占據主流,並不會一蹴而就直接主導大權。


    張遼有心想要改變徐榮的命運,讓他不至於凋零在亂軍當中,隻能在日後緩緩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為將者的忠勇品行,徐校尉要強過我。”張遼發自肺腑的感慨,忠於職責,勇於國事,讓他不佩服都不行。


    如果一個朝代全部都是這樣的人,那麽其國祚不可能衰敗,將會一直興盛下去。


    隻可惜這隻是理想狀態的一廂情願,世上絕無這樣的情況存在。


    “張郡守謬讚。”徐榮謙虛迴應,在心底他十分認可張遼對他的評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葬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零度流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零度流浪並收藏葬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