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小別勝新婚
三國:我漢室宗親,開局搶二喬 作者:執手墨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時分。
一男三女圍坐一桌,桌上足有八菜一湯。
如此飲食的場景,令蔡文姬甚是驚奇。
首先是聚而用餐的形式,這對於士族名門而言,卻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分餐各案而食,才是符合禮數規矩。
當然,隻有普通的民戶,才會不講繁瑣的禮數,選擇一家子聚餐而食。
畢竟,普通百姓的家裏飯菜很少,甚至是隻有飯沒有菜,根本沒必要分餐各案而食。
其次是用餐的桌案,卻不同於通常的案幾,而是一張大圓桌;坐榻也不是低矮的,而是改名為“凳”的東西。
使用這樣的桌椅進餐,卻也不用跪坐的姿勢,高桌高椅更加輕鬆省力。
爾次是用餐的規矩,禮法講究食不言寢不語,而劉烎及二喬邊吃邊聊,講述著北行路上的趣事,這讓蔡文姬甚是驚奇。
最後是圓桌上飯菜,大多是蔡文姬沒見過的樣式,而且還有兩道豬肉做的菜品。
堂堂漢室宗親的劉烎,竟然也讓豬肉上飯桌?!
豬肉味道甚膻臭,士族大家不以為食。
蔡文姬乃蔡邕之女,也算是士族出身的閨秀,卻也隻見過豬肉、並沒吃過。
此時,看著圓桌上的豬肉,蔡文姬甚是驚愕。
隻不過,劉烎和二喬卻並無抵觸,卻是淡定地夾肉入嘴而食,並無半分難以下咽的樣子。
見此情形,蔡文姬卻也不好明說,隻能用筷夾起一根肉絲,輕輕地放入嘴中咀嚼。
蔡文姬:“!!!”
“真香!“
蔡文姬忍不住輕聲而讚,隨即看向劉烎懷疑地問道,“將軍,這肉真的是豬肉麽?”
“正是!”劉烎點頭言道,“我們江東養的豬,乃是特別培育的良畜,其肉質不再膻臭難咽,便是士族大家也不再嫌棄!”
聽完劉烎的解釋,蔡文姬這才有些明悟,卻又好奇地問道:“將軍,這桌上的食物,烹飪方式似乎不同?”
“是有些不同,除了蒸烤燉煮之菜,還有用鐵鍋填油炒的菜。”劉烎繼續解釋道。
原來,漢朝時期食用油的來源,可謂是十分的稀缺,因此哪怕是世家大族,也都是用鼎甕煮燉,最多再有些蒸烤膾炙。
可隨著江東養豬業的發展,劉烎府中的食用油來源,卻也變得十分充足起來。
因此,劉烎早就調教府中家廚,給廚房裏填了幾口鐵鍋,並教會廚子烹飪炒菜。
“將軍竟懂庖廚之事?”蔡文姬有些詫異。
“那是必須的。”
劉烎卻無半分羞愧,反而甚是自豪地迴道:“一部軍伍的戰力,從其甲胄裝備可探知,從其火頭營的飯菜,亦是可以探明的;可以說,真正的強將良帥,也需要懂庖廚之事。”
“這……”蔡文姬當場愣住,卻不知軍伍將帥,又為何要懂庖廚?
劉烎解釋道:“軍中食物的門道甚多,可用飯菜控製軍卒的訓練,也可用飯菜激勵軍伍的士氣,吃什麽樣的飯菜能養足力氣,大戰之前應該多吃什麽、少吃什麽,吃什麽樣的飯菜既能保持體力、又能節約糧食。”
“原來如此。”蔡文姬點了點頭,似乎有些許領悟。
很快,滿桌的飯菜都吃得幹淨,大多都是被劉烎一人幹完。
畢竟劉烎身材健壯,想要保持武力值不掉,每頓都要多吃不少。
“夫君,可吃飽否?妾身再讓廚房多弄些飯菜來吧!”
看著劉烎意猶未盡的樣子,大喬心知劉烎北行半年,必然也是沒幾頓能吃飽的,故而有些心疼地詢問道。
劉烎則是搖了搖頭,言道:“晚餐不能吃得太多,夜裏容易積食……”
而晚飯之後,天色也逐漸變暗。
對於夜生活匱乏的漢朝,這個時候的正常人家,便要熄燈休息睡覺了。
於是,蔡文姬便告辭迴房,劉烎則笑攬著二喬,也往自己的臥房而去。
是夜。
小別勝新婚。
臥房內聲響不斷,可見劉烎用盡了渾身解數,將半年多思念盡數輸出。
……
次日。
劉烎不得不命人請木匠,將臥房的床榻換架新的。
昨夜有些用力過猛,以至於……床塌了!
而蔡文姬也頂著一副黑眼圈,她所居住的屋院離劉烎臥房不遠,著實被昨夜的聲響攪得失眠。
“昭姬,昨夜沒睡好麽?”劉烎遇見蔡文姬,有些詫異地問道。
蔡文姬臉上一紅,卻也不知如何迴答,隻能胡亂地迴道:“初至將軍府上暫住,似乎還未有所適應,故而夜不能眠罷了。”
劉烎點了點頭,笑道:“今日你可去找我家夫人,讓她們帶你在府內走走,也熟悉下這裏的環境。”
“嗯。”蔡文姬點了點頭。
隨後,劉烎也離開府邸,前往城內的驛館。
……
……
“鄭公!昨夜可睡得安好?”
來到驛館後,劉烎也見到鄭玄,並拱手執禮而道。
鄭玄精神矍鑠,向著劉烎笑道:“少將軍,此處驛館甚是周全,床被被褥幹淨齊全,那什麽堂……對,叫食堂,那食堂的飯菜也甚香!”
顯然,這驛館的住宿和夥食,令鄭玄也甚是滿意不已。
劉烎對此也不意外,畢竟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漢朝的驛站就十分正規,不但供給官府往來食宿,而且還對外提供食宿服務。
而蕪湖城內的驛館,則是劉烎親手建立的,對驛站內的食宿服務,也製定了嚴格的規矩。
畢竟,這處驛站不止是簡單的驛館,更是劉烎麾下情報衙門的據點,唯有足夠周到的服務和態度,才能吸引過往的顯貴來此食宿,繼而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情報。
“鄭公食宿滿意便好!”
劉烎向著鄭玄笑了笑,又說道:“鄭公,江東學府刻不容緩,今日天氣甚是晴朗,何不去見見學府建址之處?”
“老夫正有此意!”鄭公笑道。
隨後,劉烎領著十多名隨騎,護著鄭玄的馬車,向著蕪湖北郊而去。
蕪湖北郊有山,名為“天門山”,乃是劉烎選中的學府建址。
後世的李白有詩《望天門山》,便是寫得這蕪湖的天門山。
天門山立於長江南畔,江水、山林、陸地交匯,可以因地製宜,依據學科的要求,建造各種場地。
一男三女圍坐一桌,桌上足有八菜一湯。
如此飲食的場景,令蔡文姬甚是驚奇。
首先是聚而用餐的形式,這對於士族名門而言,卻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分餐各案而食,才是符合禮數規矩。
當然,隻有普通的民戶,才會不講繁瑣的禮數,選擇一家子聚餐而食。
畢竟,普通百姓的家裏飯菜很少,甚至是隻有飯沒有菜,根本沒必要分餐各案而食。
其次是用餐的桌案,卻不同於通常的案幾,而是一張大圓桌;坐榻也不是低矮的,而是改名為“凳”的東西。
使用這樣的桌椅進餐,卻也不用跪坐的姿勢,高桌高椅更加輕鬆省力。
爾次是用餐的規矩,禮法講究食不言寢不語,而劉烎及二喬邊吃邊聊,講述著北行路上的趣事,這讓蔡文姬甚是驚奇。
最後是圓桌上飯菜,大多是蔡文姬沒見過的樣式,而且還有兩道豬肉做的菜品。
堂堂漢室宗親的劉烎,竟然也讓豬肉上飯桌?!
豬肉味道甚膻臭,士族大家不以為食。
蔡文姬乃蔡邕之女,也算是士族出身的閨秀,卻也隻見過豬肉、並沒吃過。
此時,看著圓桌上的豬肉,蔡文姬甚是驚愕。
隻不過,劉烎和二喬卻並無抵觸,卻是淡定地夾肉入嘴而食,並無半分難以下咽的樣子。
見此情形,蔡文姬卻也不好明說,隻能用筷夾起一根肉絲,輕輕地放入嘴中咀嚼。
蔡文姬:“!!!”
“真香!“
蔡文姬忍不住輕聲而讚,隨即看向劉烎懷疑地問道,“將軍,這肉真的是豬肉麽?”
“正是!”劉烎點頭言道,“我們江東養的豬,乃是特別培育的良畜,其肉質不再膻臭難咽,便是士族大家也不再嫌棄!”
聽完劉烎的解釋,蔡文姬這才有些明悟,卻又好奇地問道:“將軍,這桌上的食物,烹飪方式似乎不同?”
“是有些不同,除了蒸烤燉煮之菜,還有用鐵鍋填油炒的菜。”劉烎繼續解釋道。
原來,漢朝時期食用油的來源,可謂是十分的稀缺,因此哪怕是世家大族,也都是用鼎甕煮燉,最多再有些蒸烤膾炙。
可隨著江東養豬業的發展,劉烎府中的食用油來源,卻也變得十分充足起來。
因此,劉烎早就調教府中家廚,給廚房裏填了幾口鐵鍋,並教會廚子烹飪炒菜。
“將軍竟懂庖廚之事?”蔡文姬有些詫異。
“那是必須的。”
劉烎卻無半分羞愧,反而甚是自豪地迴道:“一部軍伍的戰力,從其甲胄裝備可探知,從其火頭營的飯菜,亦是可以探明的;可以說,真正的強將良帥,也需要懂庖廚之事。”
“這……”蔡文姬當場愣住,卻不知軍伍將帥,又為何要懂庖廚?
劉烎解釋道:“軍中食物的門道甚多,可用飯菜控製軍卒的訓練,也可用飯菜激勵軍伍的士氣,吃什麽樣的飯菜能養足力氣,大戰之前應該多吃什麽、少吃什麽,吃什麽樣的飯菜既能保持體力、又能節約糧食。”
“原來如此。”蔡文姬點了點頭,似乎有些許領悟。
很快,滿桌的飯菜都吃得幹淨,大多都是被劉烎一人幹完。
畢竟劉烎身材健壯,想要保持武力值不掉,每頓都要多吃不少。
“夫君,可吃飽否?妾身再讓廚房多弄些飯菜來吧!”
看著劉烎意猶未盡的樣子,大喬心知劉烎北行半年,必然也是沒幾頓能吃飽的,故而有些心疼地詢問道。
劉烎則是搖了搖頭,言道:“晚餐不能吃得太多,夜裏容易積食……”
而晚飯之後,天色也逐漸變暗。
對於夜生活匱乏的漢朝,這個時候的正常人家,便要熄燈休息睡覺了。
於是,蔡文姬便告辭迴房,劉烎則笑攬著二喬,也往自己的臥房而去。
是夜。
小別勝新婚。
臥房內聲響不斷,可見劉烎用盡了渾身解數,將半年多思念盡數輸出。
……
次日。
劉烎不得不命人請木匠,將臥房的床榻換架新的。
昨夜有些用力過猛,以至於……床塌了!
而蔡文姬也頂著一副黑眼圈,她所居住的屋院離劉烎臥房不遠,著實被昨夜的聲響攪得失眠。
“昭姬,昨夜沒睡好麽?”劉烎遇見蔡文姬,有些詫異地問道。
蔡文姬臉上一紅,卻也不知如何迴答,隻能胡亂地迴道:“初至將軍府上暫住,似乎還未有所適應,故而夜不能眠罷了。”
劉烎點了點頭,笑道:“今日你可去找我家夫人,讓她們帶你在府內走走,也熟悉下這裏的環境。”
“嗯。”蔡文姬點了點頭。
隨後,劉烎也離開府邸,前往城內的驛館。
……
……
“鄭公!昨夜可睡得安好?”
來到驛館後,劉烎也見到鄭玄,並拱手執禮而道。
鄭玄精神矍鑠,向著劉烎笑道:“少將軍,此處驛館甚是周全,床被被褥幹淨齊全,那什麽堂……對,叫食堂,那食堂的飯菜也甚香!”
顯然,這驛館的住宿和夥食,令鄭玄也甚是滿意不已。
劉烎對此也不意外,畢竟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漢朝的驛站就十分正規,不但供給官府往來食宿,而且還對外提供食宿服務。
而蕪湖城內的驛館,則是劉烎親手建立的,對驛站內的食宿服務,也製定了嚴格的規矩。
畢竟,這處驛站不止是簡單的驛館,更是劉烎麾下情報衙門的據點,唯有足夠周到的服務和態度,才能吸引過往的顯貴來此食宿,繼而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情報。
“鄭公食宿滿意便好!”
劉烎向著鄭玄笑了笑,又說道:“鄭公,江東學府刻不容緩,今日天氣甚是晴朗,何不去見見學府建址之處?”
“老夫正有此意!”鄭公笑道。
隨後,劉烎領著十多名隨騎,護著鄭玄的馬車,向著蕪湖北郊而去。
蕪湖北郊有山,名為“天門山”,乃是劉烎選中的學府建址。
後世的李白有詩《望天門山》,便是寫得這蕪湖的天門山。
天門山立於長江南畔,江水、山林、陸地交匯,可以因地製宜,依據學科的要求,建造各種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