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苟且偷生
平田家族經曆了一番風雨,可一旁的可日本天皇的聖旨也到了。沒過多久,江鶴三郎就興衝衝的找到了周源說道:“周大人,好消息,天皇已經答應接見你們了,並且要親自出迎感謝你們為我們倭國所做的貢獻。”
“既然如此,那就依將軍所言。”周源很識趣,畢竟以後還需要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尋找朱爽和朱環。江鶴三郎已經將朱環和朱爽兩人的畫像印發下去,命所有的人暗中查看。
此刻在北海道一座小島子上,有兩個熟悉的身影,正對著大海看著大明的方向。
“王爺,你又又想家了嗎?”
“是啊,是有些想了。唉,沒想到,成王敗寇,我輸的並不冤啊。”直到此刻,朱爽才反應過來,經曆了這次大難,他早已經少了往日的雄風,帶著手下的一百多人在北海道附近開墾荒地。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他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前後大概有兩千人,算是一股不大不小的叛軍吧。好在他們對中原的製造還是十分了解,多多少少還製造了一些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和工具,使得北海道的糧食產量年年增高。
與此同時,他們還設立了養海魚養殖,眼下已經初具成效。而那跟隨朱爽一起來的一百名軍士就成了他的心腹。
“王爺,你放心好了,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最多十年,我們就可以殺迴去了!”一旁的朱環看著這些農作物咬著牙說道。
還好他走之前收刮了一大筆,有了這些種子,北海道的糧食產量年年增高。
“唉,難啊,我們在發展難道大明就沒有發展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攻占整個倭國,以倭國為基地,這樣才有可能與大明抗衡。”當即朱爽大手一揮說道。
其實這是他正想做的事,不過眼下他們在北海道的實力較弱,而朱爽也放下了身段,與周邊的幾個小的諸侯王互有聯絡大家互派特使,勉強算是結盟了。
其實在天平民百姓眼中這些人全部都是叛軍,要說真正的正規軍隻有江鶴家和平田家。隻不過一個擺在明麵上,一個沒有披著合法的外衣而已。
“朱環,你說這皇上會會派人來倭國找我們嗎?”不知何時,朱爽腦中閃現出這樣一個畫麵。
“哦,不可能,這裏是倭國,王爺,你也看到了,這裏有物質如此貧乏,人民如此困苦,像這種荒野之地,隻怕我大明皇帝看不上,更不會派人前來。王爺,與其在這裏感歎,倒不如盡快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好不容易來到了這個地方,朱環怎麽可能輕易的放棄。
他目前想的是提升實力,爭取將叛軍變成正規軍,這樣一來就可以接受日本天皇的冊封,也就有機會與平田家和江鶴家抗衡。他有理由相信憑借著大明高超的技術,一定可以在短短的幾年之內發展起來。
到那時取代天皇指日可待,大明的皇帝當不上了,那就當一個倭國的天皇也不錯。這就是朱環目前所想,其實說起來倭國都是島國,可是麵積也不算小,已經相當於一個中等的諸侯國了。
隻是技術太過於落後而已,周源等人在接到倭國天皇的詔書之後,就在江鶴三郎的帶領之下快速的前往平安京。
為此,他還特意的囑咐了在山口駐紮的官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開炮還擊。這也是周源一直以來的主張,要是敢惹事就好好的教訓他一頓。
在一切準備之後,眾人這才跟隨江鶴三郎一起趕往平安京。與此同時,平田二郎也從來沒有放鬆對於周源等人的監視,手下的細作,一個接著一個,甚至還有混在隊伍之中的人。
當然,這一點周源可不願意管那麽多,畢竟這是他們的內部事務,他也無權過問。隻要那幫細作不危害到他的安全,周源就不會出手,要是他們膽大包天敢暗算周源,周源一定會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
三天之後,終於周源等人跟隨江鶴三郎一起來到了平安京的郊區。
此刻的平安京旌旗招展,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士兵手拿長槍,正中間便是一個身穿金色倭國服飾的天皇正坐在龍椅之上。座椅下麵正是幾名彪形大漢,這也是天皇第一次以這種形式離開平安京,來到了郊外見大明的使臣。
眼見眾人已經到了,青仁天皇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放我下來。”
“大明特使周源,陳良,見過青仁天皇。”周源立馬上前拱了拱手說道。
作為一國使臣,他自然是不用行跪拜之禮,更何況大明朝可是宗主國,他們也沒這個膽。
“幾位遠道來,辛苦了,請進吧,這宮中已經被下酒宴為幾位接風洗塵。”青仁天皇見此情形,微微一笑連忙說道。
眾人也不含糊,跟隨倭國的軍隊一起來到了皇宮。說起是皇宮,其實隻能勉強算一個普通藩王的居所,就連周源都搖了搖頭,這青仁天皇也太寒酸了,住在這種院子裏麵。
當然,眼下可不是嘲笑他們的時候,一到皇宮之中,青仁天皇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大明的使臣,請問你們大明的國土有多大?有多少軍隊啊?”
一聽這話,陳良皺了皺眉頭,這青仁天皇也太不識趣了吧。他當即站了起來,撇了撇嘴說道:“天皇,我大明軍隊目前有兩百多萬人,沒有經過具體的數數,至於土地嘛,至少是倭國的30倍以上。”
“哦,這麽大!”青仁天皇大驚失色,這下子可把他嚇得不輕。本來他以為大明雖大,可也最多也就是十倍的倭國國土了。可目前來看遠遠不止,一想到此他不由得有一絲沮喪。
這倭國實在是太小了,不僅小而且還窮,舉國上下都以捕魚為生,要是碰到颶風,巨大的海浪就會吞噬沿海的碼頭和地區,使得他們損失慘重。
為此,每年倭國都有不少人喪生在海中,這也是他們手上的人不多的原因之一,畢竟死亡率太高了,能活下來的可沒幾個。
平田家族經曆了一番風雨,可一旁的可日本天皇的聖旨也到了。沒過多久,江鶴三郎就興衝衝的找到了周源說道:“周大人,好消息,天皇已經答應接見你們了,並且要親自出迎感謝你們為我們倭國所做的貢獻。”
“既然如此,那就依將軍所言。”周源很識趣,畢竟以後還需要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尋找朱爽和朱環。江鶴三郎已經將朱環和朱爽兩人的畫像印發下去,命所有的人暗中查看。
此刻在北海道一座小島子上,有兩個熟悉的身影,正對著大海看著大明的方向。
“王爺,你又又想家了嗎?”
“是啊,是有些想了。唉,沒想到,成王敗寇,我輸的並不冤啊。”直到此刻,朱爽才反應過來,經曆了這次大難,他早已經少了往日的雄風,帶著手下的一百多人在北海道附近開墾荒地。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他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前後大概有兩千人,算是一股不大不小的叛軍吧。好在他們對中原的製造還是十分了解,多多少少還製造了一些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和工具,使得北海道的糧食產量年年增高。
與此同時,他們還設立了養海魚養殖,眼下已經初具成效。而那跟隨朱爽一起來的一百名軍士就成了他的心腹。
“王爺,你放心好了,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最多十年,我們就可以殺迴去了!”一旁的朱環看著這些農作物咬著牙說道。
還好他走之前收刮了一大筆,有了這些種子,北海道的糧食產量年年增高。
“唉,難啊,我們在發展難道大明就沒有發展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攻占整個倭國,以倭國為基地,這樣才有可能與大明抗衡。”當即朱爽大手一揮說道。
其實這是他正想做的事,不過眼下他們在北海道的實力較弱,而朱爽也放下了身段,與周邊的幾個小的諸侯王互有聯絡大家互派特使,勉強算是結盟了。
其實在天平民百姓眼中這些人全部都是叛軍,要說真正的正規軍隻有江鶴家和平田家。隻不過一個擺在明麵上,一個沒有披著合法的外衣而已。
“朱環,你說這皇上會會派人來倭國找我們嗎?”不知何時,朱爽腦中閃現出這樣一個畫麵。
“哦,不可能,這裏是倭國,王爺,你也看到了,這裏有物質如此貧乏,人民如此困苦,像這種荒野之地,隻怕我大明皇帝看不上,更不會派人前來。王爺,與其在這裏感歎,倒不如盡快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好不容易來到了這個地方,朱環怎麽可能輕易的放棄。
他目前想的是提升實力,爭取將叛軍變成正規軍,這樣一來就可以接受日本天皇的冊封,也就有機會與平田家和江鶴家抗衡。他有理由相信憑借著大明高超的技術,一定可以在短短的幾年之內發展起來。
到那時取代天皇指日可待,大明的皇帝當不上了,那就當一個倭國的天皇也不錯。這就是朱環目前所想,其實說起來倭國都是島國,可是麵積也不算小,已經相當於一個中等的諸侯國了。
隻是技術太過於落後而已,周源等人在接到倭國天皇的詔書之後,就在江鶴三郎的帶領之下快速的前往平安京。
為此,他還特意的囑咐了在山口駐紮的官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開炮還擊。這也是周源一直以來的主張,要是敢惹事就好好的教訓他一頓。
在一切準備之後,眾人這才跟隨江鶴三郎一起趕往平安京。與此同時,平田二郎也從來沒有放鬆對於周源等人的監視,手下的細作,一個接著一個,甚至還有混在隊伍之中的人。
當然,這一點周源可不願意管那麽多,畢竟這是他們的內部事務,他也無權過問。隻要那幫細作不危害到他的安全,周源就不會出手,要是他們膽大包天敢暗算周源,周源一定會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
三天之後,終於周源等人跟隨江鶴三郎一起來到了平安京的郊區。
此刻的平安京旌旗招展,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士兵手拿長槍,正中間便是一個身穿金色倭國服飾的天皇正坐在龍椅之上。座椅下麵正是幾名彪形大漢,這也是天皇第一次以這種形式離開平安京,來到了郊外見大明的使臣。
眼見眾人已經到了,青仁天皇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放我下來。”
“大明特使周源,陳良,見過青仁天皇。”周源立馬上前拱了拱手說道。
作為一國使臣,他自然是不用行跪拜之禮,更何況大明朝可是宗主國,他們也沒這個膽。
“幾位遠道來,辛苦了,請進吧,這宮中已經被下酒宴為幾位接風洗塵。”青仁天皇見此情形,微微一笑連忙說道。
眾人也不含糊,跟隨倭國的軍隊一起來到了皇宮。說起是皇宮,其實隻能勉強算一個普通藩王的居所,就連周源都搖了搖頭,這青仁天皇也太寒酸了,住在這種院子裏麵。
當然,眼下可不是嘲笑他們的時候,一到皇宮之中,青仁天皇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大明的使臣,請問你們大明的國土有多大?有多少軍隊啊?”
一聽這話,陳良皺了皺眉頭,這青仁天皇也太不識趣了吧。他當即站了起來,撇了撇嘴說道:“天皇,我大明軍隊目前有兩百多萬人,沒有經過具體的數數,至於土地嘛,至少是倭國的30倍以上。”
“哦,這麽大!”青仁天皇大驚失色,這下子可把他嚇得不輕。本來他以為大明雖大,可也最多也就是十倍的倭國國土了。可目前來看遠遠不止,一想到此他不由得有一絲沮喪。
這倭國實在是太小了,不僅小而且還窮,舉國上下都以捕魚為生,要是碰到颶風,巨大的海浪就會吞噬沿海的碼頭和地區,使得他們損失慘重。
為此,每年倭國都有不少人喪生在海中,這也是他們手上的人不多的原因之一,畢竟死亡率太高了,能活下來的可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