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中,張東雲靜靜看著這一幕,並不阻止。


    對那個姓楚的淩霄派長老來說,如果不改變初衷,那現在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靜立良久的任一超,終於迴過神來。


    他上前默默收斂了對方的屍首。


    或許,對方更希望他割下人頭去領功。


    但任一超最終還是沒有下手。


    出了雪山之後,任一超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淩霄派頑抗的一派,基本都難逃死路。


    身為唐地總管的雲漠親自出馬,殺入故齊之地。


    齊地總管人選尚無著落,淩霄派又是從故唐之地過去的,雲漠出手,眼下倒也不算越界。


    最終淩霄派當代掌門寧恆,為雲漠親手所殺。


    淩霄派不會就此成為曆史。


    在長安城中,他們還有一脈傳承。


    但從前那個誓死對抗東唐到底的淩霄派,再不複存在。


    任一超從北地迴來,長安的同門都神情複雜看著他。


    最終,大家都沒有說話。


    任一超,則仿佛變了一個人。


    沉穩幹練依舊,但是相較於從前,變得沉默寡言。


    同時,心狠手辣。


    淩霄派現下修為最高的門人,不過任一超等第六境武者。


    但放下包袱和顧慮的他們,在長安城中飛速發展,叫其他宗門與世家,不敢小視。


    張東雲神色平和看著這一切,然後便不再關注。


    他視線掃蕩整個無敵城係統覆蓋範圍。


    很快,又讓他找到另一個完全改變的人。


    亭山之上,已經重建書院。


    山上重新栽種林木,眼下還顯得有些稀疏。


    但隨著亭山書院重新在這裏紮根經營,想來此地迴很快恢複舊貌。


    張東雲的目光,落在書院中一間學堂裏。


    講堂上,一個青年男子,正為麵前一眾和他年齡相若的學子上課。


    等到下課後,眾人都畢恭畢敬,向自己的同齡人老師行禮之後,告辭離開。


    青年收拾課本,最後離開。


    有其他教習看見他後,便感慨道:“長安要召開第二次選材大典了,李兄不去參加嗎?”


    青年微微搖頭:“我學問還不夠紮實,這次就不湊熱鬧了,待下次再說。”


    “僧多粥少,去晚了,可未必還有你的位置。”對方好言相勸。


    青年微笑:“那我就留下繼續教導學生,也挺好。”


    對方惋惜不已:“令尊昔年不滿東唐暴政無道,不肯入朝為官,以至於一身抱負不得施展。


    如今好不容易換了長安城裏那位坐天下,可惜令尊已經不在,你不抓住機會,令尊恐怕也會感到惋惜啊。”


    那青年正是昔日亭山書院山長李誌斌之子,李俊。


    當初正是為了救治他的緣故,所以李誌斌冒險前往長安,求取輪迴丹。


    結果消息走漏,惹來東唐王朝攻打亭山。


    最終亭山書院被毀,師生死傷慘重。


    李誌斌本人為大家斷後,更是因此與亭山化為一體。


    李俊聽對方提起父親,微微搖頭:“我不要給家父丟人抹黑,便心願已足。”


    “哎,真是可惜了萬院長,如今正是主考之一啊。”對方仍然惋惜不已。


    李俊皺眉:“院長其實徇私舞弊之人?”


    那人連連擺手:“你說哪裏去了?我的意思正是要說,萬院長主考,不至於有徇私舞弊之事,你憑真本事去考,正有的發揮,哪像當初東唐那般?”


    李俊言道:“選材大典是選賢任能,我自問當下才疏學淺,還難當大任。”


    大明宮裏,張東雲饒有興趣看著這一幕。


    就他所知,從前的李俊少年意氣,為人有些急躁衝動。


    當初他重傷,便是因為衝動好奇之下,撞破被人密談,以至於遭人滅口,險些當場沒命。


    他這條性命,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父親李誌斌換來的。


    眼下的李俊,行事作風明顯和從前迥異,沉穩不少。


    他倒不是因此變得畏縮自卑了,隻是更加自重自省。


    大明宮裏,張東雲笑笑。


    對方不想參加選材大典,當然不會有人逼著他求著他去。


    不過,隻看這小子如今沉穩幹練,同時修為實力也從儒家第四境進步到第五境,他將來有底氣參加選材大典的時候,相信萬荔、徐行之等人一定不會將之錯過。


    張東雲淡然笑笑,視線從亭山書院再次離開。


    他人在大明宮中不動,已經看遍長安內外眾生百態。


    等全都大致掃過一遍後,張東雲身形在大明宮裏消失。


    他走出了無敵城係統覆蓋範圍,真人本尊在係統覆蓋之外的東疆大地上行走。


    總體來說,內外沒有明顯的差別。


    故唐、故楚、故周三地因為入手時間較長,眼下最為安穩,已經全部上了正軌。


    清越郡碧峰門那樣的事情,各地都有,不是偶然。


    不過總體來說,是極少數事件。


    一有發生,不等傳入長安耳中,當地主事者就會盡快將之處理解決。


    故梁之地風氣稍遜,但也在漸漸向長安靠攏。


    故齊、故晉、故陳三地因為剛入手不久,眼下仍然有少許胡亂。


    不過,整體來說,大家都向往長安,並不斷向長安靠攏。


    長安的規矩和政令,在各地都暢通無阻。


    大家整體上都呈現出一種胡亂狂野但積極蓬勃向上的風貌。


    張東雲見狀,滿意的點點頭。


    他專門到各地的海港走了走。


    曾經的東疆七國中,東唐處於東疆腹地中央,沒有臨海之地。


    而其餘六國,分處四方,都毗鄰荒海,眺望遠洋。


    六大王朝,都曾經有非常發達的海航貿易與造船技術。


    例如西周和南陳王朝,一個位於東疆西北,一個位於東疆東南。


    雙方地理距離遙遠,中間還隔著東唐王朝。


    繞開東唐王朝,也要借道北齊、東晉,又或者南梁、西楚。


    雙方展開貿易,繞過南梁西楚,或者繞過北齊東晉走海路,成本上有巨大節約。


    其他地理位置相隔遙遠的王朝,基本都會采取此法。


    北齊王朝地處北海,天氣過於寒冷時,會有大量伏兵阻礙行船,相較而言對海運沒有那麽渴求。


    但其他五國,基本都是海運大戶。


    因而有大量造船架船的能手。


    不過,當前尚缺乏從東疆橫跨荒海,前往中土的航路與船隻。


    距離太過遙遠是一方麵,更糟糕的是荒海上有很多惡劣險境。


    船隊過去,往往便是葬身魚腹的下場。


    事實上,似當初慧明小和尚那般境界,基本上是個人獨力橫跨荒海的實力下限。


    他所學傳承精湛,實力高強,這才能在第七境是便跨越荒海。


    否則海上一場風暴過來,尋常第七境的修行者,都很容易葬身海底。


    永色小和尚當初還是師父法寧帶著,方能來到東疆。


    這為中土和東疆之間的相互交流,造成客觀阻礙。


    不過現在,各國精銳造船工匠和架船老手,全都被長安集中到南海一帶。


    烏雲先生有命令下達,叫所有人群策群力,改良工藝,爭取早日造出能經受荒海遠洋風浪的新式大船。


    陳玉還曾經來過這裏,專門挖人。


    結果當真給他挖到一批人才。


    當然,天工殿陳管事極為敞亮,絕非借人不還。


    被他挖走的船工,更像是去長安城天工殿深造一番。


    然後,就陸陸續續都被放了迴來。


    用陳玉的話來說,他們這行需要不停動手實驗。


    在他的打理下,這些船工便像當初兵器廠的匠人們一樣,漸漸開始脫胎換骨。


    墨家修行之名,開始名揚四海。


    張城主看著這一切,滿意點頭。


    把無敵城繼續擴張,一路向西而去,遲早能把中土也給擴進去。


    屆時,阻礙在兩地之間的荒海,麵對張東雲的無敵城係統,自然不再會是阻礙。


    即便一個普通凡人百姓,都可以自由往來於中土、東疆。


    不過,在那以前,張東雲有心在中土那邊,先釘一枚釘子,安營紮寨。


    這樣一來,他便有有一個立足之地,可以更方便打探中土情報,吸納中土人才,讓對麵有心投奔長的男人,少一重顧慮。


    眼下張城主對中土、東疆兩塊陸地之間的距離,缺乏準確信息,因此他難以判斷接下來第八次擴張,向西能否夠到中土那邊。


    眼下便先未雨綢繆,準備一些常規手段好了。


    到時候,非常規手段,更可以給對麵中土的人驚喜……


    “一二……一二……一二……”


    陽關下,海邊船廠裏,大量工匠合力,漸漸將一條船龍骨固定。


    張東雲滿意的點點頭,然後離開故梁之地北返。


    踏足無敵城範圍內,他便在一瞬間迴到大明宮中。


    坐在宮殿裏,張東雲雙手合攏擺在身前,無名指、小指相扣,中指、食指、拇指六指指尖相對。


    他視線轉而望向西邊。


    南海上的空海真人已經被解決掉不說,船廠眼下熱火朝天。


    西邊海上的一些七國餘孽,也是時候收拾掉了。


    胡明趕到西海海邊,帶領天閑殿得力人手經營,已經漸漸鋪開一張初見規模的情報大網。


    有這張網的存在,卓罪、曹然然、李傑等人,漸漸可以捕捉到西周、西楚逃遁高手的蹤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無敵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飛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飛鷹並收藏我有一座無敵城最新章節